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退休的秘密
許多同事揣測我提早退休的原因,本來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有點搞笑,所以很少提及,趁今天聖誕佳節,送上這搞笑的秘密,博大家一燦。
我沒有宗教信仰,亦不太相信命運,活了幾十個寒暑,只試過一次在澳門遊玩時,悶極無聊之際曾摸骨算命,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當時已經非常先進,批命的內容全部錄音,方便日後翻查,因為只是玩樂性質,聽完批命便立即遺忘,完全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但後來發現這算命先生預測朋友的事,竟然一一兌現,開始懷疑他批我陽壽過不了2012年可能真的會出現。
這麼重大的問題我當然小心翼翼的考慮,問題雖然大,但一點也不複雜,分析後發現只有四種可能性:
1. 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對的
2. 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錯的
3. 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對的
4. 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錯的
第1.的情況下(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對的)我會立即退休,把餘下的三年時間,完全享受生命,多看已經期待已久的好書,多見喜歡的親人朋友,多出外旅遊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欣賞大自然的奇妙,多嘗試各地美食,完成未完成的博士論文,多看好電影,多嘗試不同的菜式,多寫作 ... 總之餘下的時間絕對不足夠分配給工作了!
第4.的情況下(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錯的),我當然會繼續工作多幾年至一般退休年齡,然後再享受上述的退休生活,無論如何,這兩種情況下均沒犯錯,都做了該做的事,不需要仔細考慮。
只有第2.和第3.的情況出現,是典型統計學上的Type I(否決一個對的命題)和 Type II(沒否決一個錯的命題)Errors,才必須詳細考慮每個失誤的後果。
先說第3.種情況(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對的)的後果:如果算命先生是對的,我三年後真的會死,而我偏偏不相信,後果是我會做到死的一天,這將會是我一生的遺憾,因為我不能忍受錯過生命中最想做的事。相反第2.情況(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錯的)提早退休完成心願,偏偏他預測失誤,三年後我死不了,後果最嚴重的可能是另外找份工作,繼續今天的生活,但三年的享受已經袋袋平安,似乎更上算;權衡輕重之後,我選擇相信他,選擇提早退休。
當然如果我命大,說不定三年後再回公司工作,如果你仍未退休,我們又可以並肩作戰了!
p.s.祝大家聖誕,新年期間,多休息,多做喜歡做的事,多見喜歡見的人,我和家人明天開始遊印度,明年一月一日回來,下一篇博文暫定一月四日再見。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生命的一部份
聽說讀、講和寫對人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讀書本雜誌豐富知識,令人眼界大開;交談刺激大腦,令人思辯敏捷;寫作令人思想慎密,因為寫作的過程往往需要重新整理偶爾浮現腦海的思緒,為求資料正確,還得翻查書本和上網搜尋,然後才慢慢嘗試用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對我來說真的很難,但我仍然喜歡寫作,因為我相信思想以文字驅動,愈懂得運用文字精準表達個人看法和感受,和愈能有條不紊表達複雜概念的人,必定思路清晰,充滿智慧,所以要進步唯有迎難而上。
從小便有寫日記的習慣,年輕時期的日記十分隨意,以抒發感情為主,內容大多是說不出口的夢想、憤怒、愛慕、恐懼或自滿之情,內容反反覆覆,前言不對後語,無非只為發泄年青時代那種鬱結在胸口不吐不快的激情;隨著年事漸長,明白激情解決不了問題,更不能幫助我接近夢想,日記雖然保持隨心隨意,但無病呻吟的內容漸漸消失,尤其是在2000年後改用電腦寫日記,由於不懂中文輸入,改用英語,形容詞變得更為有限,敍事和分析慢慢成為日記的主調,內容亦慢慢從感性變為理性,也分不清這轉變到底是進步抑或落後?
四個月前開始寫blog,不經不覺已取代寫日記的習慣,這一轉變首先迫使自己克服一個十年來都不願意正視的弱點:中文輸入法,每天一篇公開的博文,令我不斷在壓力(正面的壓力)下,重整思想,鍛煉寫作技巧,後者仍然是較弱的一環,每天看別人的文章,總羨慕別人的行文用字流麗順暢,任何簡單無聊的內容都有本領娓娓道來,知道自己仍須多多努力,內容方面每天都掙紮該寫些不吐不快的私事,還是大部份人都有興趣的話題呢?每天話題應否不同,保持短篇的精幹,抑或把一個較複雜的話題,分幾天反覆討論呢?不斷作出不同的嘗試,希望慢慢演變出一種獨特的性格,吸引著你也吸引著我。
小女曾經跟我說沒有主題的blog,不會受歡迎,因為讀者不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點滴特別有興趣,但我仍然不願意刻意規範內容,就讓這blog跟我一起成長轉變,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也調劑著有緣人的生活。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利益相關者 (stakeholders) 的排序
曾經聽說現代管理相信公司不單只為股東(shareholders)效力,還要考慮週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 ,包括公司外的供應商、社會、政府、債務人、無管理權的股東和顧客,另外還有公司內擁有管理權的股東,管理層和所有員工),但從未認真考慮背後的道理,直至...
最近聽到一位阿里巴巴的員工轉述馬雲(阿里巴巴的創辦人、主席和CEO)在股東大會的一番話:「… 商業原則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因為公司的命脈(收入來源)來自客戶,但必須透過員工提供的優質服務,關係才能保持長久穩定,公司只要能夠憑顧客和員工創造剩餘價值,哪怕市場上金錢掛帥的投資者不趕來分一杯羹?(只憑記憶第三者引述馬雲的一番話,語氣、內容可能有點誇張!)所以排行在顧客和員工之後,看著聽著,感受到他對馬雲的崇拜,回家細想這排序,發現也不無道理。
服務為主的公司(如網站提供者包括阿里巴巴和網上黃頁、美容院、培訓中心等),不像地產發展商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不像機械製造商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不像基建公司擁有法定特權,服務業基本上只是人(顧客)和人(員工)的生意,只要保住員工,便能保住顧客,所以排序應當是員工第一、顧客第二、股東第三,你同意嗎?其他行業或者會有不同的排序,但相信股東也不一定排行第一。
那麼為什麼傳統上股東的地位如此崇高?為什麼書本教我們公司的終極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最高的價值?
公司的創辦人為信念,為心中的一團火,出錢出力,排除萬難,培育人才,建立事業,的確藉得公司上下的尊重和賣命,傳統上,成功的老闆(一般也是股東)都懂用人,對有潛質的員工百般栽培,令他們有天終成大器,員工有感知遇之恩,亦必鞠躬盡粹為老闆爭取最後的一分一毫;時至今天,西方傳入把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家的有限公司制度,我想或多或少破壞了中國傳統的賓主關係,現代的股東除了懂得高追低沽公司的股票外,對公司又作出過什麼貢獻呢?
現代的管理人是否應該也像馬雲一樣,重新評估利益相關者的排序,為壯大企業而努力,而非只為唯利是圖的股東謀求短期的回報。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摘仙記
週末看了兩部電影「十月圍城」和「音樂人生」。
很難得能夠在一星期內看到兩部好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已放在 yp movies 的影評上,歡迎多多來訪及推介給你的朋友。
「音樂人生」還有今明兩天便正式在香港戲院落畫,幸好來得及觀看這部另類電影,上畫七天(12月10日至12月16日)累計票房只得港幣十六萬,十分慘淡。
故事簡介:
一個香港音樂天才的成長傳記。黃家正就讀拔萃,十一歲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影片跨越六年時光,描述恩師羅乃新對他的啟迪,刻劃同學及兄妹間的矛盾,還有父子從關愛到咬牙切齒之情,發現天才的終極目標,原來是做一個「人」。KJ肆無忌憚,輕狂莽撞,唯有說,天才就是如此。
我雖然喜歡電影,但絕少因為電影感動流淚,可能太理智,總認為電影橋段是假的,眼前角色的生死愛恨也是假的,無論劇情如何賺人熱淚,只要是篇造出來的故事,我只覺可觀,無法動真情;由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好像近期的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因為部份真實,稍有感覺,「音樂人生」是一部記錄片,沒有劇本,沒有演員,當然亦全無戲味,但可令觀眾有機會偷窺別人真實的人生,成長的改變和感情世界,十分難得。
黃家正十一歲時才華橫溢,不單彈琴技巧一流,更懂提問人生的意義,腦袋充滿問題,對自己雖然有信心但不自滿,對恩師的信任依賴和跟父親間密不可分的舐犢情深;六年後的天才兒童變得自滿非凡,目空一切,腦中只有答案再無問題,為無法在恩師面前獻寶而大耍性子和父親的關係更低落至不啾不啋,天才的殞落令人嘆息之餘,亦不禁追問:是他個人抑或環境因素令這被貶凡間的精靈變得平凡庸俗?眼神竟由好奇閃爍變得憤世嫉俗?沒有劇本的電影就如人生,無法提供完整的來龍去脈和因果關係。
唯一感興幸的是家中沒有天才兒童,我自問亦無本領承擔照顧一位落入凡間的精靈。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乖和聽話
記得小女兒約四、五歲時,突然有所領悟的跟我說:「原來大人口中的乖,意思是聽大人的話。」孩童心無雜念,往往一語中的,白話的"乖"(我理解是做個好孩子)和"聽話"(我理解是順從父母)是否一致?小女兒的一句話令我不斷反思 …
再小的孩子都有和父母有別的感觀世界,我喜歡靜,孩子愛熱鬧,我愛吃菜,她們發育時期喜歡吃肉;當孩子長大讀書,學校的氣氛,和同學的關係,我又知道多少?年紀越大,她們慢慢發展和自己不一樣的性格和追求,我憑什麼認為她們按我的意願行事做人,便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年輕時代也十分反叛,父母要求我早點回家,我卻整天流連街頭,母親反對我和朋友出外旅遊,跑到火車站內阻止我上火車,我千方百計逃離她的追逐;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女兒,但由始至終都堅持做個"乖"女兒。
我當然贊成孩子年紀尚小,未能分辨好壞,未懂預見後果的時候,父母必須指引,因此"聽話"相當重要,但"聽話"和"乖"始終是兩個不同概念,我絕對不會要求女兒絕對的服從。
職場上,充斥成熟專業的同事,"聽話"和"乖"更加不該劃上等號;工作上,我始終追求做一位"乖"員工(為公司創造剩餘價值,為同事爭取穩中有機的工作環境,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但我不一定"聽話",總認為我不是上司的秘書,不需要行每一步都按他的指示,他要求我而非秘書做的事,當然相信和希望我運用專業管理經驗,判斷工作崗位內種種事務的緩急輕重,才小心謹慎執行,連最有紀律的軍隊都尚且會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商業上的專業管理人員當然應該憑知識良心執行指令,不應亦不能讓一句「上頭指令」打亂陣腳,浪費資源。
許多商業欺詐案都涉及上司指示下屬簽署一些不當文件,判例毫無例外的不接受"聽話"為抗辯理由,最終琅璫入獄,因為心智成熟和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所以"聽話"不一定是"乖",你的職權範圍是你的舞台,要選擇做"乖"員工抑或"聽話"的員工,只要不存心損害公司的利益,你絕對有自由。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我退休了!
今天下午親自向經理級以上的同事宣佈:明年一月七日以後我會正式離職,回家做全職退休人仕。
相信會議結束後,經理們會把這消息陸續發放予公司內每位同事,但我的一番臨別贈言,可能還是由自己親自在此演繹,更加傳神。
在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長的一份工就在這裏,我離開過,最終還是選擇回來與大家並肩作戰,原因是我喜歡這裏的同事和工作氣氛,不同部門的同事,雖然各施其職,但都懷著單一的目標,為提高銷售額打拼,市場部同事努力發展自家的入門網站和完善各類產品,銷售部同事四出奔走找客戶簽單,各營運部門的同事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電腦部同事配合各部門的要求開發新產品、簡化工作流程和提供最新管理資訊,財務、人事,客服和行政部門提供最強的後勤支援,我們團隊發揮的力量,不單戰勝黃頁廣告不斷下滑的宿命(每次我代表各位到國際性的黃頁聚會分享香港的經驗時,世界各地的黃頁老行尊對我們能夠成功從印刷轉型為以網上廣告為主導,深表讚賞,希望你和我一樣,為這團隊領先世界各地的黃頁感到驕傲),更加克服上年年底金融海嘯帶來對廣告業的衝擊(南華早報營業額上半年大副下滑39%,無線電視同期本地收入較去年下降20%,壹傳媒同期的營業額下降16.5%),我們在這困難的大環境下奮力回應,今年的網上廣告仍能保持雙位數字的增長,力保公司沒有大規模裁員減薪,展望前景,網上廣告的競爭大,用戶的口味變幻莫測,合作伙伴的商業策略亦因此經常調節,面前的挑戰更大,但我總相信再難的我們都安然走過,只要大家能齊心合力,縱有再大的困難,這團隊必能一一應付。
我們能夠安然走過金融海嘯,請感謝身邊每位盡心盡力為公司打拼的同事,因為他們令公司創造剩餘價值貢獻集團,我們每位因此能夠保住飯碗,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不是任何人的施捨,(有能力的人,不需要亦不希罕別人的施捨),再進一步,我們在公司做出來的成績也代表我們每一位同事的個人成就,聽說獵頭公司請人只會挑選成就驕人的公司員工,如果我們努力保持一流的銷售管理,一流的產品和最先進的網上技術,不單公司能創造更多剩餘價值,每位員工的議價能力都必然提高,希望每位同事都會繼續為公司,為自己不斷努力做實事。
公司的成績是我們集體行動的結果,我總相信任何一位員工的作用相對十分微小,包我自己在內,只要在位的同事齊心合力,公司一樣穩健,Bernard Lee離開時,我亦曾經感到害怕,但三年後的今天,我可以大胆的總結沒有任何一個人比這團隊更重要,更何況我離開後,Ben Luk 會繼任我的職務,他和我一樣對公司有承擔和熟識公司情況,但他比我有魄力和耐性,有他的領導,我可以安心退休了!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土耳其之二
以忽所(Ephesus)古城規模很大,遺跡保留得相當完整,進城的街道(還保留了一片頗大的,以馬賽克mosaic技巧舖的地)門牌識別,公共洗手間,大劇場 … 都一應俱存,土耳其的古跡古物,應該可滿足高要求的遊客。
自然風景更為突出,如果你不是太年輕,或許仍然記得「健牌」香煙的廣告,有幾位穿三點式泳衣的模特兒,或坐或卧的在一層層純白色天然水池上曬太陽,那拍攝的地點就是土耳其的棉花堡,
可能是廣告的影響,同行的團友好些帶備三點式泳衣前往,誰知一踏進水中便知道水溫極低,同時像棉花一樣雪白的石壁堅硬異常,完全跟想象的棉花堡不一樣。
奇石林(Cappadocia)是另一種天然奇景,令人更回味;火山爆發後,大量火山灰沈積在地面,再加上日積月累的雨水融合,使這地方的土壤黏性特高,即使在山中任何部份掘一個幾米高的山洞,頭頂及兩傍的沙泥不需要任何外物支撐,都不會倒下,非常有趣;十字軍東征時期,人民為保性命都紛紛在此掘洞穴居,以這天然的偽裝避過人為的災刧,他們當時打造的房屋,有些居然有上、中、下三層,睡房以外,還有工作間、貯存紅酒的倉庫,甚至教堂和公共食堂,一應俱全,真正大開眼界,Cappadocia是土話,意思是「我看見,但你看不見我」,很能總括這奇特的風貌。
再下來的Anatolia是地中海邊的渡假勝地,地中海的水比天更藍,令海邊影色美得有點不真實,再加上街道隨處都能找到的土耳其雪糕解暑,感覺完美。
總括而言,土耳其是回教國家,不注重飲食,也沒有多姿多采的夜生活,但境點多,每處都各具特色,很藉得到此一遊。
明天有重要公佈,旅遊特輯將會暫停。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土耳其
另一個「一雞三味」的選擇是土耳其:集古蹟古城、天然奇境與地中海獨特的「藍海」於一爐的地方。
土耳其橫跨歐亞(歐洲的部份少於5%,大部份地區在亞洲),人口是香港的10倍(約7,300萬),但面積卻是香港的710倍(約78萬平方公里),是一非常龐大的國家,因此從一景點到另一景點,必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坐車、再坐車 ….
由於國土位處歐亞交匯點,自古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而擁有極不平凡的歷史,從東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Byzantium Empire) ,再到咢圖曼(Ottoman)的統治,每個時代和箇中的更替,都殘留不少的歷史遺跡供我們後人欣賞和憑吊。
土耳其雖然是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的孕育地,現在卻是一個回教為主的國家,首都名稱是伊斯坦堡(Istanbul),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地名的更替已充份反映「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唏噓,因為君士坦丁堡本為紀念奉行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而命名,但今時今日的伊斯坦堡的由來卻是伊斯蘭教(Islam),市中舉世著名的回教聖地藍廟(Blue Mosque)亦與往昔基督教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遙遙相對,很有特色。
伊斯坦堡是個很有規模的城市,人口超過一千二百萬,按歐洲的標準,已經是非常了不起;城市由海峽分隔歐洲區和亞洲區,有點像維多利亞港分隔港島和九龍,沿海兩傍影色特別吸引,我曾在歐洲區山上的咖啡店,歎咖啡和欣賞海景,滿眼歐陸風情的建築物和錯落有緻的樹木,較太平山上看香港怡人得多。
離開伊斯坦堡便要乘很長長長長...的車程到特洛伊古城(Troy)參觀,這古城就是那個不虞有詐,輕易讓滿佈敵兵的木馬進城,因而中伏亡國的所在地;木馬屠城的故事記載在荷馬(Homer)的史詩奧德賽(Odyssey),由於發生在公元前,事發地點和遺跡雖然經歷許多年考古發掘,都一直毫無進展,誰知一位業餘的德國考古學家Charles McLaren竟於1870-1890年私自把特洛伊古城出土,並把掘出的珍貴古物遽為己有,他什至把當年引起木馬屠城的大美人海倫(Helen)用過的古董飾物送給太太,讓她出席宴會穿戴!他和太太當然被當時政府趕離土耳其,他心有不甘再到希臘尋找和Troy對壘的斯巴特(Sparta),竟然又讓他找到並發掘出故事提及的黃金面具,問你服未?
下一站的以忽所古城(Ephesus),會有什麼故事?明天再續。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地質公園
十二月十四日
其實旅遊不一定要長途跋涉往外地,香港本土也有許多旅遊勝地,今天花點筆墨分享上週末的行程。
聽說全世界最大的六角柱群在香港(可參考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thread.php?t=983376),雖然未知這說法的真確性,但最低限度表示香港的六角柱群是世界級的,我曾於許多年前攀山涉水到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著名的Giant Causeway參觀,這地方亦是以六角柱聞名於世,但記憶中的規模與昨天所見相差無幾,醒目的你又怎能錯過這近在咫尺的獨特天然地貌。
昨天駕車往北潭涌,時間關係(約上午十一時左右到達)公眾停車場已經滿瀉,唯有改泊對面保良局渡假村,日租八十元,再轉乘綠的士直接前往萬宜水庫的東壩,單程車費$62,但省卻許多步行的路程,你當然可以選擇徒步前往,又或者乘的士到西壩再步行往東壩,任君選擇,因為整個路段都有的士來回,彈性較大,但越過北潭涌的道路受管制,未經批准進入的話,會被抄牌罰款,我昨天來回兩程都親眼看見,值博率相當低。
下的士後往海方向一望,沒有可能看不見這龐大的六角柱羣,緩緩下行的山路傍佈滿六角柱體,非常壯觀,昨天雖然天朗氣清,遊人不算太多,拍照休息都完全不需要將將就就,沿途還有許多指示牌簡介六角柱的成因,斷層岩脉的侵入,不算詳盡(較詳細的資料可在http://www.geopark.gov.hk/找,最好出發前打印一份),只能算是特殊地形的提示,約花一至二小時便能參觀完畢東壩的六角柱羣,舒適指數九分(以十分滿分計算),因為斜路十分平緩,處處有石頭休息,空氣清新,加上現在無懈可擊的氣溫,不去絕對是你的損失。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尼泊爾 - 最終章
繼續昨天博文Pohkara的行程,喜瑪拉雅的山景當然是世界級,越往山上走,風景越壯麗,但原住民卻越見貧乏,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穴居,甚至露天席地,山區缺水,大人小孩都有點像香港街頭的流浪漢,面上和外露的皮膚都是髒兮兮的,長長的頭髮髒得結成一餅,盡管如此,小朋友精靈的大眼配在天真好奇的面龐上,仍然可愛非常,一個個跟著我們走,導遊說如果我身上有點巧克力或糖果,不妨分點給他們,我當然毫不猶豫的照辦,圍著我們的小孩一下子多了很多,全都伸出髒髒的小手問我取糖,再多的糖都終於派完,失望的小朋友中,突然拿出一張美鈔示意和我交換糖果,才讓我明白這些糖對他們來說有多珍貴,令我痛恨自己帶得太少,無法滿足更多的小朋友,如果你有機會去,記得、記得多帶一點比美金更珍貴的糖果上山。
完成Pohkara的登山行程,便要返回加德滿都乘國際航班回香港,但對那條只有Indiana Jones才有本事征服的山路猶有餘悸,我們堅持乘飛機折返加德滿都,不管如何威嚇當地導遊和接待單位,機票一直遲遲沒法確認,直到我們來到機場的一刻,眼望前所未見極其簡陋的跑道 - 破爛低矮的鐵絲網斷斷續續圍著一條長長的沙地,沙地中央還有幾隻雞悠閑地散步 - 正遲疑坐飛機是否較坐車安全之際,機票突然被確認,唯有硬著頭皮面對不可能逆轉的命運,半小時後,果然有部超小型飛機降落,幾位穿戴得體的印度人走出來後,機場職員連隨趨促我和外子兩位上機,剛扣好安全帶,飛機便立即起飛,原來全機乘客只有我兩,問問機上服務員才知機上工作人合共六位,又一次超豪體驗!二十分鐘的機程,金屬撞擊的聲音吵得我耳膜發痛,幸好受刑的時間總算比走山路短許多。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尼泊爾之二
十二月十日
外子看完博文後提醒我,當年參加已關門的凱達旅遊前往,到步才知道二人成團,分別有一位司機和一位導遊二十四小時候命,十分尊貴(怪不得凱達不久便關門大吉),最最感意外的是接待我們的印度藉導遊竟然操流利廣東話!據他說他年幼時居於印度新德里,居是廣東人,所以自少便懂聽和講,真神奇。我曾經問他當地有沒有中國人定居,他說有一位女中醫,從內地農村嫁來尼泊爾,到後才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地方比當年的內地更落後更貧窮,看來尼泊爾真的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
接著昨天尾段哲雲的行程,營地的條件比想像好百倍,雖然無電,但營地挺有規模,到處火光紅紅(到達營地時天色已經漆黑),意外地餐廳裝飾完全西化,燭光晚餐已經準備好,頭盤之後的主菜是半熟牛扒,異常新鮮甜美(應該不是就地取材吧!),終於把一天的驚魂疲倦慢慢退去,吃飯時和上一團的團友(他更厲害一人成團)天南地北,十分愜意,興盡便各自手持蠟燭,探險似的走過黑漆一片的草地回睡房。
哲雲國家公園是一個龐大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佔地932平方公里,只比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小一點),節目基本上是從早到晚騎著大象,由手持長槍的軍人護送,到處找不同的野生動物和觀賞大自然景色,行程難免顛簸但絕對寫意新奇,其中主打節目是替大象洗澡,來到河邊,導遊煞有介事的解釋替大象洗澡的步驟和工具,然後由大象載著我兩到河中心,飽經訓練的大象立刻用象鼻向我們身上噴水,然後把我們輕摔到水裏,衣衫盡濕之際,笑作一團,導遊在岸上好整以暇,把我們的狼狽相和頑皮相一一拍下,回營梳洗後,便結束了兩天難忘愉快的大自然之旅,原路折返,貪心地飽覽四週天然景物,竟然有點不捨之情,向大象說再見,向兇神惡殺的軍人握手道別,才依依不捨的登上差不多可放進博物館的包車,繼續餘下的行程。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尼泊爾
大女投訴近期的話題太嚴肅(她說看得不明不白,有點像猜燈迷),決定換換口味,談旅遊,反正我和外子曾經計劃退休後,四出遊山玩水,他負責計劃行程和付帳,我負責寫遊記,出版一系列適合香港人口味,兼且資料詳盡的旅遊書,現在就讓我小試牛刀。
第一個要寫的地方,當然是我和外子都始終難忘的尼泊爾,已經不太清楚旅遊的年份,記憶中可能是一九九五年,雖然事隔十四年,許多細節仍然歷歷在目,讓我分享這地方的獨特和樂趣。
尼泊爾(Nepal)的第一站是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遊旅前已知尼泊爾十分落後,但難以想像落後的程度,加德滿都雖然是首都,是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核心,但當我踏足市中心時,腳下磨蝕的石板地,眼見街道兩旁搖搖欲墜的泥屋和路上衣衫襤褸的古裝人,彷彿走進古裝佈景的街道,沒有汽車,沒有電,最印像難忘的商業活動要算是三三兩兩的女士,手持頗大的筲箕,內放已經碾磨的穀物,不斷向上拋,以天然風力把穀殼吹走!相信比中國民國初期還要落後許多許多;宗教方面,仍有血祭和活女神,一切都落後得令人難以置信,很值得一看,親身感受這活的歷史。
下一站是哲雲(Chitwan)國家公園,加德滿都和哲雲相矩雖然只有約六十哩,我們卻足足花了一整天才到達,過程十分驚險,離開加德滿都的道路,當然是沒有任何覆蓋的泥路,最嚴重的是這泥路依山而建,車走在路上,山頭的巨石不斷滾下,司機要機敏的左閃右避,路傍有不少汽車因閃避不及,被拖在路邊等候救援,我雖無宗教信仰,都禁不住念念有詞,希望能夠大步檻過,由於路面破爛,每一段路我都被拋到車頂,但我怕司機分神,不敢呼痛,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太大聲呼吸,忍、忍、忍了接近六小時,死過翻生後,終於來到哲雲國家公國的入口,要改乘開蓬吉普車,導遊不准進園,改由手持機關槍的幾位軍人護送,感覺又再度接近死亡,車行了不足一小時,正慢慢放鬆心情看週圍影物之際,又被趕下車,推擁走上前面一個木搭高高的木架,還未來得及緊張,便看見下一段路的交通工具—身形龐大的象;第一次坐象背,感覺又新奇又辛苦,象走路時前膊不停擺動,和我各坐大象一肩的外子一路跟我好像玩踩踩板,不斷上下上下的移位,走著走著,頭暈眼花之際,終於來到營地。
(待續)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誤會
有同事告訴我,坊間傳聞我不喜歡挽留辭職的同事。
我希望在這裏澄清:這是實情,對!絕對是實情,我努力游說辭職同事,改變主義的情況確實較少。
我找辭職的同事私下會談,出發點不是為公司挽留有用的人力資源,而是真心希望為同事將來的事業發展,尋求一個較佳的安排。可能我平日已經不自覺地,要求同事犧牲私人時間,完成公司的任務,實在不忍心在他提出請辭後,仍然妄顧這同事的個人追求,一味要求他放棄手上難得的機會,如果他對公司的貢獻愈大,我愈有責任細心聆聽他離開的原因。
我只會在以下兩種情況嘗試挽留:
1. 如果同事離開的主因是公司制度和/或人事問題,兼且我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改變,又或者
2. 發現同事對離職後的安排,未有充份計劃和準備
相反如果我在會談時,發現他們已仔細衡量另一個選擇的風險和機會,同時亦已作出充份心理和財務準備,我會尊重他們的決定,鼓勵他們全力以赴,真心希望他們的前途比預期理想,在另一個舞台上活得更精彩狹意;公司規模大,人事更替的麻煩,總有辨法解決的。
原以為這是較文明民主的做法,同事應該在離職時,感到少一分壓力,多一點祝福;直到前幾天才知道我的所謂文明民主,引起某些已經離開的同事不快,實在有點內疚,因為他們誤會我沒全力挽留,是因為不重視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我在此鄭重聲明這絕對不是我的本意!所有在辭職後,我單獨約見的同事,都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公司極有貢獻的同事,希望你明白我真正的想法後,再不要因為誤會而不快,okay!
很希望所有因誤會而不快的在職和離職的同事,有機會看看我這篇博文,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p.s. 昨晚放工後吃蛇宴,菜又多又美味(上環娥姐私房菜),回家太晚,勉強撐著倦眼,匆匆的寫博文,收筆已過午夜,再無餘力修改,今天一早翻看,發覺真的慘不忍睹,重寫了大部份用字,有時間不妨重看。
回報
曾兩度遊覽杜拜(Dubai),對上一次是2007年底,專程拜訪當時眾富豪趨之若鶩的棕櫚島(Palm Island) 、相傳世上最高的建築物和沙漠中最大的滑雪場,由於時間關係,只有機會親眼看見和親身感受,建築在商場內的超大滑雪場,其餘兩項曠世工程,只能看見滿佈沙泥的匿大地盤,事實上2007年底時的整個杜拜,基本上是一個勁大的地盤,工程無處不在,掘開的土地比平整的還要多,昔日的藍天白雲全被塵土覆蓋,據說當時全球大部份建築用的「天稱」都集中在這小小的國家,風頭真正一時無兩,直至2008年底金融海嘯爆發後,澳門的建築業大受影響的時候,電視新聞追訪失業的地盤工人,大都異口同聲說往杜拜工作,彷彿金融問題對這超高速發展的國家絲毫無損。
信不信由你,我自從2007年一遊以後,不管市場流傳多少杜拜的經濟神話,我從無一刻相信這國家的發展模式,原因是我完全看不見這些投資的回報,我親眼看見的滑雪場,規模大得像天然滑雪場一樣,要安裝一段頗長的電動索道把遊人從山腳運送上山;試想像在滴水難求、溫度奇高的沙漠中央,需要多少資源才能建成和維持這樣的一個超大滑雪場?世世代代活在沙漠的中東人又會有多少個懂得兼且喜歡滑雪?喜歡滑雪的中東人之中,又有多少個會甘於在這人造雪場內重覆又重覆,在相同的雪道上滑行,依然覺得趣味無窮?這龐大的投資如何回本?何時回本?我真的無法說服自己,杜拜走的路會帶來持續的經濟發展;賣石油賺的財富,擁有支配權的人當然有權投資在任何天馬行空的計劃上,大灑金錢的當兒,經濟必然蓬勃,問題是當第一筆資金耗盡後,這投資能否帶來持續和足夠的回報,令第一筆投資回本之餘,更能創造第二筆、第三筆 ... 的資金,經濟才能搞上搞活;相反任何無回報的投資只是浪費(例如爛尾樓,養草的公路和門庭冷落的商場),只會蠶食經濟。
曾經有同事問我,該用什麼標準挑選投資項目,才能保證逆市順市都能保本增值?工作上,如何判別那些工作會對公司長遠整體利益有貢獻?
兩條題目雖然目標不同、內容各異,我的答案卻出奇地一樣:回報。
一如前述,只有足夠的回報才令投資有價值,一味奢望有更蠢的人出現,以更高的價格購入你手頭上低回報的投資,很不切實際,因為成為蠢人的機會比遇上蠢人的機會高許多。
工作上如果每位同事都選擇把有限的時間和公司資源投放在有回報的任務上,公司必能壯大,相反如果同事只為討好上司或突顯個人成就,在未經充份討論和確認市場定位之前,便自私地運用權力,要求下屬把精神時間花在研發這些可能不帶來回報的產品,遲早會拖垮公司。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如果避免「樹倒猢猻散」?
我們每天上班,為公司賣力,有沒有想過這世上為什麼會有“公司”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和基礎的問題,經濟學家花了許多時間研究(有興趣知道更詳盡資料的,可在Wikipedia搜尋“theory of the firm”) ,其中一個我非常讚同的理論是因為規模(scale) ,公司把員工組織起來,通過分工(division of labor) 提升生產效率,同時統籌銷售渠道,減少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規模效應(economy of scale)產生的效益大大超越傳統家庭式自製自賣的經營模式,時至今日,有規模的公司已然壟斷市場。
明白到規模對公司的重要性,亦應該理解公司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為一個人存在——即使這一個人是皇帝,也沒有規模,沒有規模也就沒有公司了。
要保住樹不倒,必需保住規模——顧客的規模和員工的規模,老闆不是慈善家,不會因為你天天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便照顧你生養死葬,公司如果不賺錢便沒有價值,高級低級、賣身賣藝、勤力懶散、聰明愚笨的員工都同樣汲汲可危,要避免樹倒猢猻散,必須依賴宮婢們的協力合作,同創財富。
沒有妃嬪的公司當然簡單,可惜我從未見過,問題是公司內妃嬪與宮婢的比例,愈多妃嬪,愈多浪費,亦愈危險,大家同坐一條船,一定要共同努力撐住,對嗎?如果你自問沒有做妃嬪的條件(條件請參考昨天的博文),希望你認真考慮回頭是岸,外面風急浪高,力撐的宮婢們真的很需要你們一起分擔。
妃嬪無疑常常製造許多麻煩給宮婢,抱怨之餘,必需了解她們的價值取向和行事手段,才能控制、減少她們的傷害,以下分享幾個有效的招式防身:
- 團結一致:妃嬪依賴宮婢們代施其職,心知眾怒難犯,只要宮婢們團結一致,必勝。
- 保留面子:妃嬪自視為一眾宮婢們的皇上,無法忍受失禮於人前,記住記住保留得體的下台階,令妃嬪輸得體面,不介意一輸再輸。
- 避重就輕:皇帝今天厭惡的,暫時擱下,遲一點再用另一種方式輕輕帶過,一樣能如願,何必動氣傷身。
- 緩兵之計:患得患失的妃嬪,常會三心兩意,為減少無謂虛耗,可多看幾天,大局已定,才全力以赴。
- 遠交近攻:必須保持和所有妃嬪的關係,工作上愈和身邊的妃嬪有磨擦,愈要和其他妃嬪保持良好的關係,以便
- 以夷制夷:要行事迅速,向得寵妃嬪投訴較低級的那位;不太重要的事可分發給較次級妃嬪,順水人情,保持關係。
妃嬪隨處都有,學習一招半式對付她們只是技能提升,不要感到委屈,重要的是不能讓樹倒猢猻散,對嗎?
p.s.新版面是不是很清新,是大女的第一個暑期作業,她比我有藝術細胞,出品是不是較以前的一格一格好得多呢?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成功妃嬪的特質
我熱愛生活,眼中世界新奇又有趣,永遠充滿發掘不完的驚喜,以前偏向探討事物,近期醉心研究和觀察人性,因而觸發這一系列「宮心計」的博文。
廣義而言,我喜歡不同的人種,因為性格、價值觀、先天條件的差異,令每個人都變得很獨特,眼見這千姿百態的同事,每天交錯地交流合作,令我們的生活更顯姿采(有人令你氣憤、傷心、開心、感動、不屑,什至鄙視,總好過天天行屍走肉,麻木不仁吧!),從這層次考慮,我真的挺高興職場上同時存在宮婢和妃嬪;但狹義地從個人喜惡出發,聰明的讀者當然知道我偏愛和自己同聲同氣的宮婢。
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做宮婢或妃嬪,因為兩條路都有出頭天,重要的是你自身的條件能否配合你選定的路線,令你不斷發光發熱(shining) ,看看我的心得,再想想你是否有條件事做一個出人頭地的妃嬪:
善觀主子喜惡情緒
成功的妃嬪一般都對別人情緒十分敏感,皇上既為權力核心,當然需要喜怒不形於色,要從他外表反應讀懂他內心真實的情緒變化,需要超乎常人的觀察力,我曾聽說成功的妃嬪能夠從微弱的氣味或臉色的改變,分辨對方身體和情緒的變化,我先天缺陷,當然無法親身體會,但這資料來源十分可靠,所以我相信,如果你拙於觀人而走賣身一途,前境有限。
說話陰聲細氣
皇上喜歡接受讚美和恭維,聲音太大,語氣太直者都沒資格成為稱職的妃嬪,先天條件優厚以外,還需後天努力學習,向皇上匯報時,要圖文並茂,選材不防多次提及自己如何一刻都不敢或忘皇帝心中的大事,內容絕對不能深奧(困難的內容即使有必要,都不能提及,因為會令皇上尷尬),不能有一絲教訓的意味(因為要顧全皇帝無所不知的顏面),相反與其他妃嬪爭辯時卻要反應夠快,強詞奪理,無論爭辯內容是什麼,總有辨法連接對方的弱點,肆意攻擊;要成功少一點條件或火候,只會淪為大鱷點心或者怡笑大方。
全方位討好皇上
很不幸這點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觀察到或者探聽到,生存秘技當然不輕易外泄,這一點交白卷,多多見諒。
甘於孤獨
昨天博文已提及,竟然有妃嬪難奈寂寞與我分享播弄皇上的手段,不慎將秘技外傳,一旦傳入其他妃嬪耳中,便難保優勢,危險非常,由此足見成功的妃嬪一定要甘於寂寞,把一生的所作所為隨自己腐爛的軀體長埋黃土。
總結而言,做妃嬪很難,即使擁有先天條件,亦很難找到師父傾囊教授,勸你還是考慮做賣力的宮婢吧!努力工作必有回報,光明磊落,晚晚睡得甜。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如何評定妃嬪的高下?
我自認是宮婢,故然因為個人的價值觀,很難為討口飯吃,甘願付出自尊,更因為無做妃嬪的特質和條件;對我來說花精神時間了解妃嬪,無非為方便與她們溝通,和防範她們突如其來的加害;不論你選擇做宮婢抑或妃嬪,希望以下的分析對你有用,因為妃嬪的高下致關重大。
妃嬪的高下當然與她們在皇上心中地位掛勾,問題是皇帝不會對外頒佈各妃嬪的得寵指數,我們這些外人如何分辨身邊的妃嬪到底是人抑或是鬼?
方法一:
所有妃嬪都喜歡向皇上打小報告以示親密,更喜歡的是打另一個妃嬪的小報告,如果妃嬪A向皇上誣告妃嬪B,皇上無條件相信妃嬪A,不管妃嬪B如何親口否認,都無法取信皇上,百詞莫辯之餘,最後還要倚賴梗直的宮婢打救,可見妃嬪B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當然較妃嬪A低許多許多,如果橫豎要跟隊的話,當然要嚴選最得寵的那位妃嬪,對嗎?
方法二:
妃嬪天生自私,但一般都很懂得討好那些對她們有利用價值的人,其中小數可能自小被嬌縱,從來不懂與皇上以外的人相處,常常「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弄致怨聲載道,人人都得而誅之,當事情搞大,要來到皇上面前評理的時候,皇上當然明白眾怒難犯,唯有當數落這妃嬪,以示公正;實質私底下對這犯眾憎的妃嬪處處維護,寵愛有加;因此任何常經常遭皇帝當眾責難,但偏偏年年重重有賞的妃嬪,一定非常得寵。
方法三:
你可以提供給大家分享嗎?
最後提醒大家,以上任何測試,保鮮期都很短,必須時時測試,隨時準備轉舦,才能保平安。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妃嬪的價值觀和寂寞
昨天的博文略略提及妃嬪的單一賣身功能,迫使她們變得自私自利,和懷有生人勿近的危險;做實事的宮婢們很難明白和預計妃嬪的行為,因為妃嬪的價值觀和我們截然不同,經努力觀察與揣摩後,歸納以下數點,希望對你有些啟發,又或者溫故知新:
表演為本,懶理實務
國家興亡,從來都不是她們的顧慮(記得昨天提及楊貴妃的故事嗎?),聰明的妃嬪心中明白,宮婢們會日夜為實務操勞,她們身驕肉貴,又怎會與我們一眾宮婢捲起衫袖勞動,反正她們心知只要保住和皇帝的溝通渠道,包括交功課前的體己耳語和交功課時的精彩演出(溫馨提示:如果你上司平時對實務不聞不問,只在匯報前緊張查詢,她極有可能是妃嬪一族),所有功勞當然由她獨領,還撒嬌的向皇帝投訴宮婢如何愚笨懶散,令她即使廢盡心力領導,仍無法交出預計的成績。
患得患失,經常試探
要取悅皇上,手段媚功當然缺一不可,即使某妃嬪有幸一朝得寵,皇帝既不會公佈天下,更加不會評定每位妃嬪的得寵指數,這位妃嬪當然會忐忑不安,想盡辨法希望得知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據我非常笨拙的觀察,發現這些賣身人仕往往喜歡提出一些荒謬但無傷大雅的建議(溫馨提示:妃嬪的另一特徵),無非希望通過這些小小的考驗,測試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程度,聰明的皇帝當然知道建議荒謬,但為表示包容愛妃的小小任性,事件反正又無關痛癢,只要面對微弱的反對聲音時裝聾扮啞便可。
患得患失的妃嬪一旦如願以償,當然芳心竊喜,不單不會羞於承認這荒唐提議由她主導,甚至極度希望可以親自公佈天下,令天下臣民明白她在皇帝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宮婢們有千般理由、廢盡唇舌仍被否決的要求,只要我腰肢款擺便能搞定,多麼威風!
推己及人,不以為恥
妃嬪們視討好皇帝為硬道理,當然不會羞於在眾人面前,坦然承認她努力地天天擦鞋(溫馨提示:妃嬪的另一特徵),甚至認為她分享、囑咐同輩下屬如何擦鞋、怎樣擦鞋,純是好意提醒(廣東話是:塞錢入你袋!),當我親身經歷這一幕時,真的有點震撼,感覺有點大開眼界!妃嬪們明目張地在眾人面前坦然承認,令我終於明白她們內心深處原來真的對討好皇帝個人喜惡,不以為,反以為榮!
明白這推己及人的擦鞋文化,終於解開我多年藏在心底的疑竇,一直十分疑惑向談判對手的上司投訴,究竟對談判起什麼作用呢?你看我多笨,答案在眼前那麼多年都沒看出來。原因是憑賣身上位的妃嬪們推己及人,認為所有坐在談判桌上的對手,必定也是通過擦鞋上位,因此唯一牽制他們的死穴,當然是他們的皇上。
物以類聚,內心孤寂
我留意到妃嬪們挑選黨羽十分嚴格,只挑把自己當作皇帝且易於控制的蠢人,由於妃嬪們聰明又不理正事,經常懷疑宮婢不按自己意旨辨事,所以不問才幹一味安插自己的心腹把守重要的位置,她們對這些捱義氣的黨羽當然不會問責,只求她們事事匯報,以便監控宮婢們的一舉一動。
妃嬪們擺佈皇帝的手段當然高明,事前的精心佈局與臨場無懈可擊的發揮,往往都是大師級的作品(masterpiece),缺乏知音人的讚嘆和掌聲,實在太遺憾,無奈黨羽要是太聰明,她們又怕「教曉徒弟無師父」,太蠢的又無法理解箇中奧妙,因此得意之時,竟然忍不住犯禁與我等宮婢分享她們玩弄皇帝的把戲!
最近所學雖然不少,但欠天份,自學更難,唯有寄望高人看後,有錯有漏的地方,多多指正、指點。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宮婢與妃嬪的分別
週末反思博文內容,發覺「和而不同」的狀態,只屬偶發性事件,絕非職場常態,繼續再在網誌上描述,只為滿足我個人緬懷往昔美好的時光,對讀者無甚裨益,決定把十一月二十五日的延續改放入私人日記簿,網上話題轉換為職場較普遍存在的「擦鞋文化」(職場上,賣藝與賣身的分別與擦鞋文化的關係,可參考我十月十四日的博文)。
近期可能多看電視劇「宮心計」,對擦鞋文化的認知似乎有點進步,斗膽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些膚淺的心得,一方面希望裝備大家,迎接未來的挑戰,二來希望拋磚引玉,盼望有好心人不吝賜教,指出我理解的謬誤,令一眾讀者和我都有機會提升水平。
話題廣泛,暫時粗略把內容分為:
- 宮婢與妃嬪的分別
- 妃嬪的價值觀和寂寞
- 如何評定妃嬪的高下?
- 成功妃嬪的特質
- 如果避免「樹倒猢猻散」?
一連五日,如果能夠得到你們的回應,補充我人事白癡的弱點,必能令這網誌內容更豐富深入,大家獲益良多。
宮婢和妃嬪(從電視劇學到的知識,皇后地位尊崇,母儀天下,按律法擁有管治後宮的實權,是皇室的一部份,並非妃嬪)的終極任務是待奉皇室,分別是前者賣藝、後者賣身;賣身的妃嬪往往身高身價,因為她們有機會,一旦懷龍胎,便能母憑子貴,正式躍身成為真正的皇室;以我日常觀察,千方百計希望向皇帝拋眉弄眼、卑微獻媚的人雖然多不勝數,真正能夠接近皇帝,有望搖身一變,成為上等人的,百中無一。
隨時隨地準備賣身的妃嬪們,心中明白她們唯一的生存價值,完全取決於她們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未得寵幸的妃嬪,地位比宮婢更賤,因為她們的生存會變得毫無價值,能否接近皇帝與否,對她們來說是生死猶關的大事,難怪她們無所不用其極,行為手段即使危害國家也在所不惜(唐朝楊貴妃,有本領令皇帝常常缺席早朝,間接引致安史之亂,她最終當然亦因此喪命),這種賣身不賣藝的人,行事陰險孤獨,只懂追求個人利益(畢竟皇帝的寵幸又怎能與別人分享),是極具攻擊性的危險人物;細心觀察職場上追求賣身的同事,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或多或少看到這種特質。
相反,宮婢較像賣藝的同事,如果上級欣賞你的才幹,給予升職的機會,當然好!即使上級刁難,宮婢亦能憑個人才藝貢獻,保留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尚宮局內上司下屬均只是打工仔,整體的終極任務無非為完成皇帝皇室的要求(如縫製最華麗舒適的衣飾、烹煮最美味有益的膳食),上司為求有足夠資源交足功課,不會無故殘害下屬,賣藝同事間的工作關係,絕對不會是你死我活,相反由於目標一致,合作的空間頗大。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貪婪策略
畢菲特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今天港股大瀉超過一千點,恆生指數收報21,134.5,是時候開始製訂貪婪策略。
如果你手頭有五萬元的閒錢(閒是重點,因為成功的投資者像獵人,要有實力和耐性等、等、等 …),可試試我九月九日博文提及「買市不買股」的策略(杜拜世界公司的債務問題到底會牽連什麼銀行和公司,散戶很難看清)買市不買股,風險較低,因為恆生指數由市場上成交最活躍的四十二隻,各行各業具實力的公司股票組成,不像個別公司可能因個別因素一沈不起,只要香港經濟仍有前境,大市總有出頭天,因此不管前路如何風急浪高,投資大市,只要你有的是時間,保證睡得安穩。
股市很有性格,很難捉摸,所以建議分批購入盈富基金(2800),今日收市價每股$21.30,一手五百股,每次最低投資額約近$10,000,手上的$50,000閒錢可分五、六次入市,估計後市人人不同,舉例你估計後市可能下跌至15,000點,可以從17,000點開始分批吸納,每下跌五百點便買一手,到達15,000點時,你剛好購足五手,如果大市再跌,你還可以在14,500點時加買一手,總投資額約為$47,620,連手續費也不會超過$50,000的上限;過程可能未跌至15,000點便反彈,千萬不要高追;有可能跌破14,500點,也不要加碼再追;如果市場調整波幅大大超出預算,不防把每五百點吸納一手改變為每一千點(代價可能是無法全數把$50,000投入市場);完成後,慢慢等大市復甦。
你當然可以選擇從19,000點或18,000點便開始入市,越早入市,越大機會全數投資,但入貨價較高,影響回報;相反越遲入市,入貨價較低,但風險是未必能有機會把全部資本投入,影響回報;無論如何,如果真能按以上計劃,悉數投入,靜待大市反彈至20,000點,便能獲利超過$12,000,如果再等,而大市又再上升,24,000點時獲利便會開雙至$24,000(可惜不懂把試算表放在blog內,否則數字一目了然),我建議退市亦可一如入市,採取分段出售的策略,從21,000點開始每上升500點便賣出一手,無論如何,高位一定要賣,然後把本金和營利放在銀行等、等、等 ... 下一次同樣的機會,再戰江湖,對本對利的投資,只要有策略和嚴守規律(控制過程中因貪婪或恐懼而作出非理性的決定,未到價要忍,一到價要狠,愈跌愈買、愈升愈賣,不能有一絲猶豫),你我都能做得到。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和而不同
你相信「和而不同」嗎?
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大至國際問題(如人民幣應否升值?什麼時候升值?)、本港的政治問題(如政改方案,五區請辭)、公司的發展方向(如網站內容該針對B2C抑或B2B的廣告客戶)、小至今天午飯該吃日本菜抑或茶餐廳,總是人言人殊,爭拗不絕,只要有人的地方,便免不了紛爭,別說和而不同,即使利益一致,目標一致,行動的方向、時間、速度都可能構成極大的矛盾,更何況不同,真正是癡人說夢話。
天真的我卻偏偏相信,這狀態是有可能出現的,因為我試過,很希望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前幾年,當Bernard Lee仍然是我們的統帥時,Ben Luk主管市場部,Aley Chang是銷售部的頭頭,Kenneth Wong負責資訊部,Simon Wu統籌營運,我是大打雜,負責財務、人事、行政和客服,因為個人背景、性格、價值觀和負責的範圍不同,在剛開始合作的磨合期,我們總是爭拗不休,尤其是好辯的Aley Chang和Debbie Ho,事無大小,總是辯論至面紅耳赤,至死方休,最厲害的一次要算是在赤立角富豪酒店的away day,我們用了整整三天,把公司的方向、政策、架構、執行,逐一檢視,Aley和我在第二天辯論到晚上十一點多,仍然各執一詞,Bernard害怕失控,分別叫Aley和我收聲(我曾在他們面前提及此事,但他們都有點失憶),很奇怪自此一役,我們反而加深了解,真的能夠做到和而不同,難怪Bernard常形容為「黃金組合」。
經過反覆的思考,我初步認為,要達到和而不同,必須有三個先決條件:共同目標、互相信任和胸襟廣闊。前兩個條件較易理解,但什麼是胸襟廣闊呢?明天再續。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頭痛
我是一個平凡不過的普通人,要繼續爆料,唯有向身邊的人開刀,經我再三哀求,外子終於首肯讓我寫一些與他有關的私事。
他是我大學同系同級的同學,未畢業已經認定,如無意外對方便會是將來結婚的對像,後來的情節十分乏味,買樓、結婚、生小孩 …
雖然一起生活許多年,他和我相同、相似的地方少之又少;他做老板、我打工;他愛融洽、我好辯;他愛看報紙雜誌、我愛看書;他方向感一流,我是路癡(詳情見於十一月六日的博文);他面對女兒不知從何說起只懂笑、我卻嘴不停(這點由小女提供);他愛吃、我愛煮;他近幾年迷上紅酒、我卻怕果酒酸從不奉陪;他是超級足球迷(捱更抵夜看電視直播仍未感滿足,還常常親赴足球盛事現場看球賽,每星期更會下場一展身手,就好像今晚,他現正在足球場上馳騁,據他自己描述技術相當不俗)、我只知道足球只准用腳踢(他糾正我說龍門除外);他買股票一味喜歡短線投機、我卻偏愛長線投資;他最怕讀書、我卻視讀書為工餘調劑;他怕冷、我怕熱;他花錢只求痛快、我卻分毫必計 … 各走極端的地方超多,無法一一盡錄;話雖如此,和他相處我感覺挺自然的,但按以上邏輯推理,他可能覺得我超級難頂也說不定,待他回家後,再問。
唯一相同的是我兩同樣好勝,意見不合的時候,如果無法說服對方的話,便會各自按自己認為對的方法努力再努力,期望用實際的成績震懾對方的氣焰,因此屬於長期鬥爭型的夫妻,暫時結算:他的事業、行內知名度、被委任的公職、人脈網絡、識飲識食又識玩,各方面都處於上風,連我最有把握的投資,他最近也急起直追,令我非常頭痛!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寫意的單車徑
這個週末看了電影「2012末世預言」,一如所料,場面震撼,內容空洞,幸好在又一城的AMC觀看,總算值回票價,詳細的影評當然已經載入your portal新推出的電影子網站,有時間到那邊看看,考考你的眼力,能否猜中我的影評藝名,答中有獎。
另外我還花了足足兩小時踏單車,你或者不相信,我除了喜歡吃、喜歡看書、看電影以外,其他嗜好都頗為活躍,別小看我個子矮小,年輕時也曾參予籃球、乒乓球、短跑等的訓練,所以縱然現在一把年紀仍然能夠踏單車,我家在沙田,沿城門河踏單車是一項平常不過的家庭活動,藉得一提的反而是昨天的行車路線。
如果你單車頭面向大埔方向出車,大部份人都會選城門河的左邊單車徑,因為這邊車路直通大埔,已經通行可能超過二十年了,出於習慣我從來都走城門河的這一邊直至昨日;經外子推介,昨天挑了我從未走過的城門河右邊單車徑,從大圍到沙田畫舫的一段,全程倚城門河而建,因為已完工多年,綠樹林蔭,但單車徑設計以彎路和緩慢上下坡幅為主,與左邊設計無異,再往前行,漸入佳景,新單車徑沿吐露港而建,筆直平坦,車流量不太多,最重點的是踩單車人仕的技術較為平均,感覺安全,令人能夠放鬆心情,四圍瀏覽,放眼盡是開闊海景,撲面海風,處處都可停車休息或拍照(昨天沿途看見一大拍友,對著一位露膊模不停拍攝),真的十分藉得推介;踏著踏著我們不經不覺踏了整整一小時,已到馬山(聞說有單車行提供「大圍出車,馬山還」的彈性安排)的海典居,稍稍休息便折返大圍,運動足足兩小時,腿雖然有點倦,但一滴汗也沒流,寫意得無話可說!
p.s. 怕曬的女仕可按我昨天的時間表,四時從大圍出發,太陽只會在妳背上帶來溫暖,五時回程時,太陽已毫無威力兼且逐漸下山(日落西山的景色也不錯),忘記防曬也沒有問題,只是風大,回家最好做個補濕面膜,包保不留任何風霜在臉上。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無的放矢
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任何經我手的工作,完成任務只是理所當然的基本要求,還應該不斷想盡一切辦法,在可能的範圍內把工作做得更好,以至最好,近幾年才知道其他人的要求不一定和自己一樣,但職場生存的基本法應該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上司派下來的工作,如非不合情理,最低限度也應該盡力完成,即使力有不逮,未能原整完成,也應該努力交足工夫,以示盡力爭取達標,這只是所有受薪人仕的基本道德,不該有人不遵守吧!可是 .....
一直認為某些人很蠢,根本不懂得處理工作上的問題,常常無的放矢,白費氣力,舉一個例子說明,一位大管理員眼見老鼠橫行,明知大某處必定是藏污納垢,極需徹底清潔,但他偏不去查明鼠窩所在,一擊把鼠患連根拔起,只懂一味拿著掃帚隨便東掃掃、西掃掃,彷佛指望老鼠問題自動消失,就好像一個獵人在未對準獵物便放箭,成功的機會少於百分之一,失敗的機會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不單白花氣力,還可能誤傷誤殺其他動物;直到最近眼見犯這毛病的同事似乎都不是蠢人,相反是一些思辯能力頗高,職位亦頗高的同事,開始懷疑這些愚蠢行為背後可能有一個我不知曉的動機,唯有不恥下問,終於知悉這些聰明人原來可能由始至終,從沒想過把任務完成,明知事情將來必定會小事變大事,有人大興問罪之師,因此不惜浪費氣力,隨便做一些門面工作,期望事情鬧大之後可以藉此過關。
各位聰明的同事,很不幸我已發現這等把戲,不會再幼稚地認為無的放矢是愚蠢行為,今後請不必在我面前來這一套,任何同事如果在未認清問題前便扮作努力解決的模樣,我都會清楚明白這些人應該根本從來都不想把任務完成。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選擇
杭州之行除了大吃大喝、睡覺睡到自然醒、笑出更多魚尾紋以外,還有機會翻看剛上市新書Steven Levitt 和Stephen Dubner 的Super Freakonomics,和四年前出版的 Freakonomics 一樣,很值得一看;一般人如果懂得用數據核實理論已經很了不起,因為數據較為客觀,不隨個人意願而改變,令人做決定時偏向理性,平衡單憑直覺或感覺產生的偏差;Steven Levitt 更高,他能夠從數據發現理論,是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和大家分享書中的第一個發現:大家都知道醉酒駕車是高危動作,全世界只要有車的地方,便會統計因醉酒駕車而導致的交通意外,及傷亡人數,因此在美國如果你的鄰居(外國居所之間的距離一般都不會太接近,需要駕車往返)在你家飲飽食醉後選擇酒後不駕車,慢慢步行回家,你一定會支持鼓勵他的明智選擇,但這決定真的是對嗎?Steven Levitt 經過詳細數據分析,比較平均每一哩的醉酒駕車和每一哩的醉酒行路的意外率,發現醉酒行路的死亡率比醉酒駕車高八倍,當然醉酒駕車的意外除導致司機死亡外,亦往往會禍及無辜,Steven 把所有關連死亡人數一併計算,發現醉酒行路的死亡率仍然比醉駕高出五倍!
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試過知道A選擇是錯後,便毫不猶豫的選擇B?我試過,但已經決心戒除這壞習慣,A是錯不代表B是對,以上故事清楚指出選擇B比選擇A更錯——錯誤程度是A的五倍,這故事教訓我們,應該把A和B分開考慮,個別判別每個選擇的好與壞,才決定應否放棄A?或選擇B?或選擇A和B以外的可行方案?.... 希望這有趣的故事能夠提醒我們,放棄或逃避一個壞的選擇不代表另一選擇是對的。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又冷又陰又濕的杭州
十一月十八日
杭州一如想像,又冷又陰又濕,除了首尾兩天,雨勢稍稍有驟停時段外,中間兩日持續不斷不斷不斷地傾盆大雨,相信任何旅遊人仕面對這種天氣狀況都會感到極為沮喪。
同行的飲食朋友,雖然事前和我一樣天天祈禱,希望奇跡出現,能夠把行程推遲或者突然晴空萬里,可惜天不從人願,上週六只好硬著頭皮踏上旅程,大家見面盡量不談天氣,絕口不互相埋怨,不抱任何期望,日日望天打卦,見步行步,旅程居然相當愉快;同行的既然是飲食朋友,行程重點當然以食為主,餐餐杭幫菜,食肆包括:紅泥、外婆家、張生記、皇飯兒、不知名的農家菜和黃龍大排檔,印象難忘的菜式首推超大鰣魚(張生記,¥198)、醬蘿蔔(外婆家)、醉棗(紅泥)、煎鱸魚(外婆家)、絲瓜炒蛋(不知名的農家菜)、榴蓮酥(張生記)、桂花年糕(外婆家)…. 最遺憾的是仍然未有機會一嚐傳說中張生記的老鴨煲,外面的天氣愈冷,我們花在吃飯的時間便愈長,吃的品種數量亦愈多,從吃的角度考慮,應該是得多於失;玩方面較為困難,總計包括:趁雨勢較少的空檔,漫步夜遊西湖,微至大雨中欣賞西溪濕地公園,滂沱大雨中觀賞戶外大型表演「印象西湖」和室內香艷的演出「千古情」,更享受了古色古香的姍娜娜足浴和價錢比香港更貴的兩岸咖啡,漫天風雨下我們居然節目浪接浪,笑聲不絕地面對惡劣的天氣,令我充份體驗明白「山不轉水轉」的道理,天氣主宰不了我們的旅程,只要不怨天不猶人,冷雨下仍然可以玩得盡慶。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電影
很高興籌備多時的電影子網站今天正式面世,我本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影迷,是那種購票入電影院看大銀幕,聽杜比立體聲的影迷,尤其是那些荷理活的大片,影像、音響加上幕幕高潮的劇情,放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欣賞,令人很容易投入,慢慢忘記現實,與主角一起經歷心情起伏,驚險刺激或者奇異空間,對我來說是一種很capturing(capture是俘虜的意思)的經驗,我也喜歡看小說、漫畫和話劇,但電影傳遞的故事,始終光影奪人,份外吸引。
我差不多每個週末都會到戲院看電影,一年下來看過的電影超過四十部,十年四百部 .... 如此推算我看過的電影何只一千,但如果你問我喜歡那幾部電影?又或者對哪些電影較有印象?我只會啞口無言,對於電影中的影象,散場燈光一亮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相反小說以純文字描述的主要情節,我反而多多少少都有點印象,是否因為自己缺乏影像記憶,所以腦海不能容納電影片段?抑或你們跟我都一樣,電影只能帶來片刻的觀感刺激,過程歡娛,過後無痕,但事隔數天,又心思思的再來 .... 你還有其他的嗜好跟這一樣嗎?
今年中秋節曾到杭州賞月,可惜因隨旅行團前往,未能盡情大吃大喝,回港後想盡辦法法相約飲食朋友再次前往,左遷右就的結果,終於選定寒流襲杭州的本週末重遊,天氣預告最低溫度是零度,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西湖十景中恐怕只能欣賞「斷橋殘雪」,唯有望天打卦,下週三回來再告訴大家行程的苦樂。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言語傷人
早幾個星期和舊公司的同事吃晚飯,少不免舊事重提,話題竟然扯到我當年的言語暴行,十分搞笑。
之前提及我曾在機場貨運站(貨運站和客運站的功能相約,一個處理人流,一個處理物流)工作,參予籌組赤立角機場的一個全新貨運站(啟德年代全港只有一個專利的貨運站,直至新機場成立,才首度引入競爭),萬事起頭難,再加上自己對機場、空運、物流、倉務一無所知,每天需要處理的問題超多超煩,更嚴重的是由於本人全無經驗,根本不知從何入手,一直只能邊做邊學,甚或從錯誤中學習。如果你年過十五歲應該有印象機場開幕時的災情,客運站尚可,混亂約在兩星期內陸續平復,但貨運站的癱瘓,持續超過一個月,空運貨物堆積如山的場面天天上報紙、上電視,當時作為貨運站唯一剩下的經理(另一個營運經理在機場開幕的第七天,因意見不合,一氣之下,放下工作證,二話不說便離職),工作量簡直是排山倒海,不論晝夜,只知道一覺醒來便上班,倦得不能工作便回家睡覺,在這背景下我對任何浪費時間的活動容忍度是零,為減少浪費時間,當年曾經試過:
事件一:
同事來我辦公室,必恭必敬的問:「Debbie,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我頭也不抬地回應:「你當然可以問,但我卻不一定會回答你。」
事件二:
同事來我辦公室,未開口說話,我便警告他:「你問我問題前,請仔細想一想,你來問我是因為你不知道答案抑或你認為我知道答案,如非後者,請不必問,因為不能為你提供答案會令我感到難堪。」
事件三:
同事來我辦公室表示想聽聽我的意見,我回應道:「如果你想做的事不是超過你的職權範圍,或者與現行的做法明顯背道而馳,請放胆進行,無需問我意見。」
經過十多年他們竟然仍然印象深刻,雖然事過境遷,他們已不再介懷,才能毫無顧忌地在我面前數落我當年的不是,大家笑作一團,但我心底比任何時候都要更清楚明白言語傷人的道理,我的一句無心快語不料比刀劍更銳利,傷了對方的感情或自尊,久久不能平伏 .... 罪過!罪過!未知現在的我是否依然一樣口舌傷人呢?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階級觀念
同事告訴我,看過我的blog後,發現我原來相當「草根」,事實我在公共屋村成長,當然草根;亦可能因為出身草根,我基本上沒有階級觀念,你可能不會相信,我對上司下屬、中外男女、富貴貧賤,交情一樣的話,態度相差不遠,如果你認為我常常笑笑口"窒"你,請隨便打聽我是否對“誰”(包括對老板和家中的菲傭)都一樣,工作和私生活接觸到的各式人等,我當然有喜惡,但絕少因為對方的階級。到底階級觀念有什麼作用呢?
工作上,我是大部份同事的上司,職責和權力當然較大,崗位不同可能迫使我事事考慮公司長遠和整體利益,有時無可避免作出你不認同的決定,大至公司發展策略,小至一紙合同的特批,我總想盡辦法把我決定的背後原因(如果可以)一一向受影響的同事清楚交代,無非希望你明白我的權力不是亦不會在黑箱中操作,事實上我和你一樣只是公司受薪的僱員,只因身負較重大的任務,必須承擔更沈重的擔子(一如俗語所謂的「食得鹹魚,抵得渴」),上司一詞在我眼中是責(obligation)不是權(right),你可能認為我高高在上,我卻認為大家的分別只是不同的工作範圍和責任的輕重,絕非高下;日常如果我沒有積極回應你的問題,可能是心煩事忙,絕非擺架子。
和我剛好相反的,有些人可能因為出身高貴,總認為自己是流著藍色血液的貴族(blue blooded people) ,老認為自己的智商、品味、學識、閱歷、甚至生活圈子都高人一等,心中雖然難忍身邊的低等動物,無奈誤落塵網,被逼與一眾低等動物合作,為免孤立,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皮笑肉不笑地讚美一些他認為白癡無聊的作品,心中悲苦真個不足為外人道,過份抑壓的結果可能會引致偶發性失控,突然會面露不屑的表情,口出尖酸刻薄的言詞,挖苦身邊所有的低等動物,儀態盡失;眼見這種自命高人一等的貴族,天天活在痛苦中,我更清楚做一個無階級觀念的草根階層最快樂。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一流銀行
分享今早去銀行的經歷:我是某大銀行的尊貴客戶(任何人的戶口結餘達到某一水平,便自動成為這銀行的尊貴客戶,這銀行如何區分客戶可想而知)今早因為要把存款從一個戶口轉賬到另一戶口,一大清早便拜訪這銀行的理財中心,注意這些理財中心不是普通銀行分行,裝飾舒適精緻不在話下,還免費提供滴漏咖啡,各式飲品,報紙雜誌等等,任何人一踏進大堂,立刻有年青貌美的職員主動提供協助,如果尊貴的顧客實在太多的話,職員會再三因耽誤客人寶貴的時間致歉,今早很幸運不需聽太多廢話,便能直接到有坐椅的服務台前轉數,服務員笑臉迎人地提供服務,直至他發現我要求轉賬的數目部份仍未過妥,因為之前存入的支票必須在今天下年三時才能確定提取,他很有禮貌地解釋他的難處,不能即時為我提供轉賬服務,問題是我下午無法抽時間再來,由於所有要查要簽的文件已經辦妥,很自然地我問他能否先把轉數指令輸入電腦,待下午三時後前數過妥才做今天的轉賬,他說銀行的電腦不接受這種指示,我再要求他保存已簽好的文件直至下午三時才轉數,他說這不乎合銀行的規矩,我問他是否一定要客人下午三時後再來理財中心、再排隊、再跟另一個職員說同一番話、再讓他重新審查身份證、再簽你等一會在我面前撕毀的文件,才能符合銀行的規矩?他無奈地在已簽處的文件背後,寫下天下間最不負責任的條款,要求我簽名確認,然後才十萬個不願地把文件收下照辦;天!我的要求是否真的太難太不合理,連這間一流銀行內的一流服務員都好像應付不了?
同一間銀行數星期前的某一天,當我登入網上銀行服務時,突然要求我在十次登入之內設定保密問題,我當時趕時間,沒加理會便直接登入使用銀行服務,以後每次登入都收到銀行倒數警告(你還有九次機會,你還有八次機會,你還有七次機會 ... ),如果不在銀行限定的十次登入限額內完成設定保密問題,銀行便會終止我的網上銀行服務,事態嚴重,唯有聽命屈從,才發現原來銀行為方便顧客在沒有密碼器隨身時,仍然能夠通過回答兩條簡單自訂的保密問便能於網上銀行做一些簡單的指令如查數等,原意提升銀行服務質素的改動,可惜執行的方式霸道得驚人。
這銀行剛剛推行電子月結單(e-statement),世界慣例一般銀行在推行電子月結單時,不單讓顧客選擇傳統(紙張本)月結單或網上電子月結單,同時為吸引顧客改用電子月結單,都主動把省下的行政費用與顧客均分,但這世界一流的銀行,卻把省下的一分一毫全數袋袋平安,連一句多謝也欠奉;同一間銀行,不管你身體狀況(老弱傷殘抑或年輕力壯),不管你客戶類別(從最一般到最尊貴),在銀行大堂(如果你有幸找到全港只有數十間的理財中心除外)一律都要站著排隊等候職員的服務,時間長短要視乎你當天運氣,如果你願意退而求其次,到銀行門外的櫃員機,列隊的陣容一般也好不了多少。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猜到這銀行的寶號。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工餘興趣
我擁有一個嚇死人的工餘興趣:接受正規教育。
總認為現代商業社會,無論擔當哪一個崗位,略懂商業、財務、電腦和法律都有好處,所以把心一橫每科都讀了個碩士學位;老實說我從來都不是個擅長或者勤力的讀書人(注意:看書和讀書絕對是兩碼子的事,因為讀書往往需要在不適合的時間內,看一些你完全沒有興趣的書),充其量我只是上課較為留心和懂一點考試技巧的學生,托賴總算次次順利通過。雖然每個學科我都花了不少於兩年時間,作出系統性學習,但每個範疇內所能掌握的知識畢竟非常皮毛,走馬看花式的學習,只足夠令我明白每個學科的基本語言及其分析事物的取態;舉例財務的基本概念是現金是皇(cash is king) 和金錢的時間值(time value of money),箇中道理無非是金錢資本分分秒秒都在生錢,因此任何人只要能積聚第一桶金,便有條件繼續、繼續 ….
讀了這許多年的書,終於明白一個道理:讀書不一定會令人明理,我認識的教授大部份智商雖然超班,觀點論據卻往往或多或少都有點超現實,因此我常用孔子的兩句話警惕自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單純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嘗試把概念應用在實際生活上,來明辨道理的由來和適用範圍的話,遇到有衝突的理論時,只會感到迷惘(考考你:有人說合同標明的時間決定合同的有效性,如果你購買的冰櫃,延遲一小時送抵你家,你有權撤消合同嗎?),「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的學習態度,令人愈多學理論愈迷惘,每每認為道理人言人殊,多學無益。另一方面,單靠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而不學習新知識,遲早都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思而不學則殆),尤其現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唯有透過終生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
我常自覺不足,促使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可惜不管如何努力,所讀學科並沒有令我的識見更上一層樓,經過不斷的反思,初步斷定所學科目太側重技術性,缺乏對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因而停滯不前,三年前毅然轉研究心理學,期望可平衡過份對事不對人的冷漠。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最最失敗的一面
十一月六日
繼續爆料,前兩天的博文披露我最珍貴的成就,今天更厲害,打算揭露我最最失敗的一面:駕駛。
我擁有駕駛執照約十八年,從無間斷駕車,算一算當中八年以上,我是每天自行駕車上下班,十八年總計駕車時數超過五千(一般從一竅不通到考牌成功約需三、四十小時),如果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是真的話,我的駕駛技術經歷五千小時的磨練,恐怕變不成針亦應該最低限度變成釘,或者較幼的鐵柱吧,可是我的駕駛技術居然從無寸進,確匪夷所思!駕駛技術粗略可分為三類:
- 路面操控,包括路面行車,加速減慢,轉彎過線
- 方向感和認路,包括分辨東南西北,熟知各街各巷和路面結構
- 慢車技術,包括泊位和窄路轉彎
三種技巧中除了首項尚算及格以外,其餘兩項讓我用實例描述自己如何低能;我全無空間感,不辨左右,連一個像樣的圓形都無法劃出來,別說辨別南北西東,我雖然常常駕車,但絕少接送同事,原因是我的腦海地圖 (mental map) 完全沒有出入沙田(很明顯我家在沙田)以外的路線,換句話,從銅鑼灣到美孚,對我來說,最直接、最穩妥的路線是由銅鑼灣回沙田,然後再由沙田往美孚,如果勉強嘗試直接從銅鑼灣到美孚,恐怕會途經香港仔、貝沙灣、西隧、荃灣、屯門 .... 等等,路線雖然次次不同,但保證能夠到達目的地;別誤會我因患認路障礙症,只有勇氣穿梭於指定線路的人,全港哪裡我都有勇氣自己駕車前往,記得幾年前公司同事相約在白泥釣魚,地點異常偏僻,必需經流浮山再走一段頗長單線雙程的路,忘記用了多少時間前往,但總算在散會前到達;因此如果你時間充裕,又不介意跟我遊車河,非常歡迎坐我的順風車,慢慢欣賞我如何使盡渾身解數,左拐右拐地,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前往近在咫尺的目的地。從來都不明白為什麼我對往返住宅以外的路線,毫無記憶,如果有誰知道認路障礙症的偏方或食療,務必第一時間通知我,重重有賞!
很不幸,我的慢車技術又是另一個經典,以前在機場貨運站工作,停車場理所當然地大物博,我的泊位極為寬闊,出入的道路足夠兩線最大型貨櫃車行走,三年來每天上班我都把車泊在同一個位置上,但能夠一手駄泊車的日子不會超過十天,白癡程度真正無人能及,我的舊同事每朝總是三三兩兩的站在窗前欣賞我泊車,聽說他們每朝的娛樂就是打賭我當天到底用多少手駄泊車;離開赤立角,回到市區工作之後,我立即換車,挑選車輛只有一個要求:asap(as SMALL as possible,越小越好),降低慢車的難度。
你可能奇怪我既然先天不足,後天又虛不受補,為什麼仍會堅持駕駛,是嗎?從學車到現在,每次駕車遇上困難,我都會跟自己說:「我認為最笨最無用的人都懂駕駛,無道理我學不到,做不來!」就因為這句話,鼓勵了自己接受了許多不可能的挑戰。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畢生成就
十一月四日
發現每次我在這裏透露私生活的點滴,似乎都能引起回響,為此訪問多位同事,普遍都認為多說說私事和個人感受可增添一份親切感,好!決定再爆料,滿足觀眾的要求。
記得十多年前我申請入讀中文大學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時,遇上人生中一次最難應付的小組面試,其中一位教授問我認為什麼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十多年前我的答案是:我的兩個女兒,今天我的答案仍然一樣,她們確實是我最珍貴的成就,不要誤會,她們沒有過人能力,只是普通的家女孩,大女的名字是紅彤彤的彤,妹妹的名字是黃澄澄的澄,很明顯她們的出現為我和外子的人生增添太多色彩,和天下間所有父母一樣,我們都是兩個女兒的小影迷,從小到現在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吸引著我們的視線,一言一行在我們眼中都是頂級可愛,看見聽見她們我當然會笑,連想起她們也會使我發笑。我這個媽媽一點都不devoted(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文詞彙,打個比喻:我心目中devoted的媽媽應該是那些如果只剩下一碗飯,她會餓著肚子,把唯一的一碗留給子女吃;但我卻會選擇跟她們平分這唯一的一碗飯),不太喜歡也不太懂管教,老喜歡跟她們聊天跟她們玩,曾經試過叫她別上課讀書,跟我們外出遊玩,有點不可思議,是嗎?身邊許多朋友都抱怨每晚跟小朋友講故事很吃力,我從無這個壓力,因為從小到大,我總是要求她們給我講故事;她們的朋友大多數都在課餘請補習老師補習,我不單沒為她們安排補習,更過份的是,我要求她倆中二以後,便要外出替小學生補習,自己賺取零用錢;我教她們投資,以HK$5,000為資本,各自挑選股票,賺了可提出來作零用,虧了由我承擔,她們都很投入,大女告訴我,她有一天跟同學外出午膳,一時忘形大談股票,令傍邊餐廳的顧客也禁不住問她年歲!結果兩個都能在大約一年間賺了千多二千多元;在我這個另類媽媽的薰陶下,小女五年級時在校內賣自製手繩賺錢,結果當然被罰,還禍及父母 ... 這麼多年有太多太多的趣事,都好好的保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走筆至此可能你已經明白為何我認為她倆是我畢生的成就,因為她們竟然在我這另類教育下,居然正常成長,暫時沒有異樣。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形象
「形象」一詞在公共關係學中指組織或個人的總體特徵和實際表現在社會公眾中獲得的認知和評價。讓我先探討個人形象的重要性,曾蔭權近期被報紙窮追猛打,質詢他在施政報告提出的慳電現金券,涉嫌輸送利益予代理慳電的姻親莫錦全,弟婦林淑貞亦因為得到立法會議員石禮謙的幫助,所投資的雷曼迷債於今年四月優先獲得銀行六成的賠償,曾蔭權被質疑有否濫用特首的權力,令她的個案優先被處理,你或者(與曾特首一樣)覺得這些指控很無聊(根本無憑無據)或者認定只是報紙(又一次)搞作新聞,但實情是曾先生的民望應聲下跌至上任以來的新低,表示有部份人開始懷疑他是否真的無心,有沒有想過,如果相同的事件發生在董建華、陳方安生、范徐麗泰身上會否一樣呢?相信較多人會傾向相信他們並無私心,可惜曾蔭權由始至終給人的印象是技術官僚、看風駛、能屈能伸和機關算盡的機會主義者,一時「忘記」申報利益和從沒有為家人「問問」賠償的進展,似乎很難想像,可見個人形象如何重要。
個人形象好像很虛無,但事實上大部份人都會依據我們的形象,估計他們從我們口中聽不到的說話(絃外之音),舉例:一個形象三心兩意的人,無論他表示好或不好,大部份下屬都不會認真地執行他的指示,反正明天他又會改變主意;一個形象急功近利的上司,聰明的下屬不會為他賣命,因為明知他只會將所有團隊的功勞,厚顏無恥地據為己有;一個形象正直的人,即使被證實撒謊,仍會被認為另有隱衷(例如:劉德華).... 說到這裏你有沒有衝動去偵查自己的形象?有沒有認真考慮為自己建立一個正面的形象?有沒有努力維持這正面的形象?
公司的形象就是品牌,中國人這方面比較落後,因此常給外國人取笑,我們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優質的茶葉,但卻無法培養出如「立頓」(Lipton)一樣的品牌,看來這將是中國許多公司的挑戰和國內市場學的重要課題。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槓杆原理
今天偷懶,內容不是自創,而是借用外子週末跟我說的一番話,希望你和我一樣得到一點啟發。
你知道買樓收租有多少回報嗎?以下我以一個超簡化的例子包括沒經紀佣金、沒厘印、沒裝修費用和單利計算,以沙田第一城的上車單位(395呎)為例,現時的買入價大約是HK$1,500,000,租金約值HK$7,000一個月,扣除管理費、差餉和地租,總值不會超過HK1,000一個月,每月淨收入約HK$6,000,相等於每年回報HK$72,000(HK$6,000 x 12),投資回報率4.8%(= 72,000/1,500,000),相比存款利率已經是不錯的回報;若果把相同的投資向銀行按揭七成樓價,相當於HK$1,050,000,其餘三成HK$450,000以現金支付,換句話你真正的投資金額只是HK$450,000,其餘七成由銀行支付,當然你因此要負擔利息支出,銀行貸款的HK$1,050,000按樓按兩厘計算,每月的利息支出約為HK1,750,用以上每月淨收入的$6,000扣除利息支出HK$1,750,有按揭的情況下每月淨收入便會減少為HK$4,250(= HK$6,000 - HK$1,750),相等於每年收入HK$51,000(= HK$4,250 x 12),但按你投資的HK$450,000計算,回報率達11.3%(= 51,000/450,000),非常吸引!這正正是槓杆投資的吸引!(槓杆投資是指以貸款提升投資金額,從而增加回報及風險;我另一篇十月二十日的博文,描述如果藉此提升外匯回報及風險)
買樓收租這投資當然有一定的風險,包括樓價的上落,利息的浮動,租金的波動,空置的長短,租客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投資回報率,但與定期存款的回報率相比,足足超過10%,應該抵銷許多風險吧!
p.s.有同事問我現在是不是買樓的良機?我認為如果你有需要,而且價錢是自己能付擔的(我管理風險的概念可參考十月十九日的博文),市場又不是太瘋狂,便應該買,越早越好,因為長遠而言樓價還是向上的。另外有同事問我樓市有沒有泡沫?我認為不應參考個別超貴豪宅的成交價(凡數量稀少的成交,不管價格高低都沒有代表性),應參考整體的按揭負擔比率(按揭供款/家庭收入),現在大約35%-40%,1997年這比率超過90%,明顯有分別。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完美主義者
每個週末我都會親自泡製早餐與家人共享,食物種類雖然千篇一律的奶茶、多士、煎蛋、蕃茄和火腿,但百吃不厭,原因是很享受整個煮和吃的過程(和我一樣忙的男士女士,我強烈推介你試試週末煮早餐,因為比較煮其餘兩餐容易快捷許多,但溫馨親密的效果分別不大)。上週末我如常地準備早餐,不知什麼原故火腿竟然變壞,不宜進食,發現這事後,我雖然繼續吃其他食物,但內心忽然變得很沮喪,不斷思索什麼出錯和如何避免再犯,既聽不見身邊人的話題,也嘗不到食物的滋味,心不在焉的表情神態當然逃不過外子的法眼,問我為何心煩,我如實相告,他一邊高高興興的吃煎蛋,一邊回應我道:「沒有了火腿,還有雞蛋、蕃茄、奶茶和多士可供享受,你看我吃得多高興,何必為唯一變壞的食物而耿耿於懷,錯過其他美食呢?」說得有道理,為什麼面前那麼多食物,我只專注於唯一有缺陷的?為什麼?
因為我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容不得任何瑕疵,如果我完成的一件事,有一百個組成部份,只要其中一部份出錯,便會為此感到不安和遺憾,儘管其餘九十九部份完美無瑕也無法令我釋懷,因為整件事已經不再完美 — 事事追求完美的我,禁不住專注唯一有缺陷的部份,千方百計期望它不再出現、不再遺憾 — 如果有同事奇怪我怎麼能夠在一張密麻麻的試算表(excel)或內聯網(intranet)上,毫無難度地即時指出唯一的錯誤,很明顯這是性格使然,絕對沒有搞針對的意思,事實上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常認為我不斷學習的動力,主要是因為經常自覺不足。
對!完美主義(九型人格的第一類)是一種很沈重和充滿挫折感的性格,它雖然鞭策我不斷向上,但過份追求完美亦令自己經常感到沮喪和失望;經歷長時間觀察和分析,我決定按本性為較重要的事繼續追求完美,但決不再為小事找狂,嘗試努力用理智來控制自己(看見我為了幾片變壞的火腿發呆,就知功力仍未到家),老實說,要控制自然反應談何容易,不過為自己、為身邊的人,藉得!更何況即使不能改變當場反應,一經提醒也很容易走出無謂的執著。我雖然同意性格沒有對錯,但如果某種性格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內,經常令人處於負面情緒中,便要多加留意,舉例一個樂於助人(九型人格的第二類)的同事,如果身處大量自私無能的同輩中,難免會"被迫"接受超過能力範圍以外的工作量,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負面情緒因而揮之不去;又例如一位追求成功(九型人格的第三類)的同事,如果身處擦鞋文化中,難免捨難取易,專注於取悅上級的個人喜好,而忽略平輩與下級的要求,因而招人話柄,在工作環境中倍感孤單;如果你長期感到不快樂、不滿意、不公平、不被重視.... 或者是時候趁週末好好反省那些性格不合時宜,我們都不是或者不應該是性格的奴隸,只要你願意,改變一定有可能,相信我!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顧客與工作的關係
很特別的一天,和二十多位同事一起上「顧客經驗」(customer experience)的培訓,是一個理論少,以個案分享為主的課程,同事對遊戲和角色扮演(role play)都異常投入認真,有些你可能猜想不到的同事竟然演技精湛,真正令人刮目相看,但也不禁暗暗擔憂自己的閱人能力。
今天的培訓和大多數的顧客服務課程一樣強調類似「沒有顧客,便沒有工作」的價值觀,細心的同事可能會留意到,一整天時間我一次也沒提及這句說話,因為撫心自問我不相信?你呢?為什麼不?大多數同事的經驗可能是「老闆不高興,便沒有工作」,老闆在近,顧客在遠,得失一個顧客,罪不致死吧!相反得失老闆後果可以很嚴重,對嗎?所以不管接受多少次客服培訓,大部份同事一回到工作崗位,便把什麼「沒有顧客,便沒有工作」拋誅腦後,只懂聽從上級指示,即使在你心知肚明他出錯的情況下,仍沒勇氣坦白指出,有人見步行步,有人趁機出位、博升職;要把「顧客經驗」為優先考慮的文化真正建立起來,必先真切認知顧客與工作的關係。
我也不相信「沒有顧客,便沒有工作」,原因是這邏輯缺乏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公司(這裡是指我們的BU),這句話應改為「沒有顧客,便沒有公司;沒有公司,便沒有工作」,老闆雖然在近,但我相信鐵的衙門,流水的官,任何崗位的同事遲早都會變,擦鞋建立的"關係資產"只會隨風而逝,唯有我們努力建立的產品與客戶關係,才會一代傳一代,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群策群力,維持公司的客戶,維持公司的營利能力,不管那位當權上位,再笨再奸都不會殺掉我們這隻會生金蛋的鵝,相反如果同事只顧眼前利益或片刻的和平,眼白白讓信賴我們、養活我們和家人的客戶一個一個失望的離開,公司遲早一天會垮下,試問覆巢之下,又豈有完卵,所以千萬不要為貪求眼前利益而妄顧客戶,損害公司,你亦將無處容身。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供求問題
意猶未盡,今天繼續討論樓價問題,信報於上週末推出樓市剖析專題,讓記者走訪本港地產界、政府官員和投資專業人仕,從多角度包括土地供應、比較直接投資物業與地產股的異同、樓市泡沫的後遺症等,嘗試拆解當下的市況,藉此窺探未來的走勢,內容雖未算精采,但總算能夠提升讀者對當下市況認知的深度,其中一篇由交通銀行資金部羅家聰撰寫的特稿,比較偏向技術性分析,任何圖表數據對我都非常吸引,禁不住仔細閱讀….
他以傳統的經濟理論分析樓市,立論的基礎是「供求決定價格」,換句說話供求是因,樓價是果;羅先生不愧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他在應用這已獲大多數人認同的基礎理論預測樓價前,仍不忘以過往數據檢驗這理論的可信程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樓宇的供應數據比較簡單,按統計全港住人單位的數目,樓宇的需求是按全港家庭住戶數目,他發現樓宇的供應早於八十年代開始已超出住戶數目(?),過去二十年供過於求的現象不單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2009年的供應量約250萬個單位,住戶數目估計約只有230萬,供過於求的單位數目竟達20萬之多,按供求定律,過去二十年直到2009年,樓價該沒上調的理由,但實情是樓價在過去二十年基本上是大漲小回,明顯指出他使用的數據可能有瑕疵,可惜他把問題輕輕帶過,把當下的炒風歸咎內地資金湧入(按羅先生的邏輯,湧入的資金必須足夠消化20萬個過剩的單位,以平均六百萬一個單位計算,合共HK$12,000億,但香港年生產總值約只有HK$16,000億),因而引發樓價動量的問題(據他的形容是:升開很容易升,跌開很容易跌),結論似乎有欠嚴謹;換著我是羅先生,一定會重新檢視供求數據的代表性,供應單位數目有否剔除近期頗為流行的相連單位數目?需求的住戶數目又有否包括註冊婚姻以外的同居住戶?有否考慮未婚但卻獨居的成長(熟年)子女?有否考慮新近較流行的home office或者私房菜等的需求?…. 完全沒有批評作者的意思,真心覺得整個樓市剖析專題中(須知道新聞專題已較日常報導較為深入),他的文章最有水平,只是細心一看前文後理,不難發現科學化的數據不一定會推衍出科學化的結論,這正正是為什麼我雖然常看報載數據,但往往對分析和結論都非常有保留。
貧富懸殊的原兇
十月二十七日
直到今天看報紙仍然有專欄討論,兩星期前曾特首於發表施政報告翌日,上電台與市民直接對話做秀(phone-in show)時被一位嚴小姐質詢,為什麼她身為醫生,男朋友是專業律師,兩人的收入加起來都無法在港島負擔一層樓,以具體實例描繪出一個香港獨有的現象或問題,即時成為城中熱話,令許多人從不同角度提出種種觀點,煞是熱鬧!
- 特首的回應大意是豪宅的價格雖然節節上升,但香港整體平均樓價仍維持在HK$4,000的呎價水平,一般市民理應可以負擔(他這番說話被市場理解為政府不會出手干預樓價,即時刺激樓價飊升,近期才補鑊,提出減低豪宅的按揭成數);
- 有人認為嚴小姐言過其實,兩位專業人仕的月薪不會少於八萬,負擔一層六百萬的物業(大約相等於太古城700 - 800呎單位)應該綽綽有餘;
- 有人因此對內地人來港置業,把樓價扯高,影響民生,深表不滿;
- 有人認為時下年青人太短視,置業是人生大事,需要儲蓄十年付首期,實屬正常,無須大驚小怪;
- 有政客襯勢提議復建居屋,押抑樓價;
- 有人感概為什麼從前的香港人事事靠自己雙手,現在什麼都去問政府,社會又怎能有進步?
- 今早的專欄取笑嚴小姐為「無殼金牛」……
各方人士從不同角度分析事件,觀點大都十分有水平,讓我也來參予,把上星期和管理層同事吃飯時的感慨作較詳細的解說。
80年代首次置業,以入門500呎單位為基準,大約HK$400,000,是兩位剛大學畢業的年青人(不一定是專業人仕)月薪的40倍。現在相類似的單位大約HK$2,000,000,除以相同的40倍約為HK$50,000,很明顯現時兩位剛大學畢業的年青人,月薪甚少能夠達到HK$50,000水平,這個一點都不科學化的比較,目的只為指出時下的年青人想進入樓市的話,的確比他們父母當年困難,沒法進場而樓價年年上升的話,他們只會被越拋越遠,難免令時下的年輕人望門輕嘆,這就是為甚麼我用開玩笑的語氣問同事:「如果你告訴在學子女,努力讀書,將來出人頭地的話,能夠在柴灣或南丫島置業,你認為這目標吸引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也難怪時下的年青人不肯努力讀書,因為即使成功也不可能負擔一層港島像樣的物業。」我看這是一個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 的問題,不好好處理只會令本來已經相當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加深激化,面對不斷上漲的樓價,你又會看到什麼危?什麼機呢?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溝通的技巧
十月二十三日
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雙方(其實更多時候是多方溝通,例如這篇博文)因為背景不同(例如嬰兒潮和Y世代),處景各異(例如顧客和銷售員),狀態不一(例如剛開工和趕開會),性格不同(例如感性和理性),習慣有別(例如有些人認為「考慮!考慮!」的意思是延遲決定,有些人卻認為是拒絕)… 我總認為即使很努力把自己的觀點坦白直接地道出,對方充其量只收到不足七成,如果再把內容作出適度的修飾剪裁,或者轉彎抹角,言不及義,恐怕失真程度更高,誤會必然會產生,我見過、感受過太多、太多因溝通失誤而引起的浪費、衝突和全無必要的傷感,思前想後還是選擇坦白。
我再問自己在這前題下是否還有改善的空間呢?答案是肯定的。記不起在哪本書看過一個調查(因無法翻查原文,引述未必準確,如有錯漏,歡迎賜教),發現醫生被投訴的密度與他們的平均診症時間成反比,換句說話,如果一個醫生願意多放一點時間在每位病人身上,他被投訴的機會相對較低,相反和病人接觸每每如青蜒點水,被病人投訴的機會相對較高,相信這是因為後者沒有給予充足的時間和病人建立關係,由於接觸的時間有限,對話偏向事務式(transactional),病人感受不到醫生的關懷,一旦對醫療效果不滿意,便訴諸法律行動;這對我有莫大的啟示,領略到溝通除了內容的準確性以外,原來溝通的方式亦同樣重要(你可能不相信我較著重談話的內容,對語氣並不敏感,甚少讓別人的情緒轉化為自己的包袱),經過深刻的反省我決定改善:
- 太倉促的交談,太少時間的交流接觸,會令對方感到自己不被重視,要改!但如何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取足夠的時間,保持與幾百位同事經常接觸,與每位親切交談呢?一直苦無良策,直至Flora提議我寫blog,現在我每日孜孜不倦的寫,無非期望這個blog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有效的橋樑,把你我聯繫。
- 雖然我習慣用較重的語氣用詞來強調事情的重要性,可惜往往只增添對方的抗拒感,效果悉得其反,因此要改!語氣表情要放輕一些,儘量用內容交代事情的重要性(不知是否暫時未能充份掌握,往往感到有些同事側側膊,彷佛沒收到我的指示,如果我善意的改善被功利的同事誤會有機可乘,我唯有考慮回復舊觀,繼續咄咄逼人 ….)
在此我承諾會改善氣勢凌人的語氣和打斷別人話柄的習慣,如你發現我若再犯,請向我單單眼或拍拍膊示意,相信我,我只會感激你善意的提醒。另一方面,亦希望你可以對我率直一點,因為我從來只會因為別人浪費時間而不快而不是有話直說。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溝通
昨天的博文又是匆匆的收筆,發現以財經為題的文章,可能內容頗為複雜,很難在一小時內完成,還是換換口味談論一些較輕鬆的話題:溝通。
我分別於十月五日和十月十三日的博文,建議大家和我溝通不防直接一點,尤其是在生死猶關的危機中,必須擺脫轉彎抹角的習慣,直接把問題講出。我每天上班,時間大部份花在開會,為增加工作效率,往往不自覺地打斷同事預先準備好的陳述(presentation)或討論中途提出新的論點,如果因此令你不快,我非常抱歉,在這裏鄭重的說:對不起!希望你們明白我這樣做,一點都沒有瞧不起人或者不敬的意思,是因我太性急和自我中心,一旦自以為明白(收到)兼且同事提出的內容有意思,便希望可以盡快進一步討論,有一段時間我甚至還愚蠢到認為,如果能夠越快掌握你們的意思,便代表你們的表達能力越強,同事應該因此感到高興(真的太蠢、太天真!),直到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一位較相熟的同事,為什麼我示意他可以停止陳述,他卻仍滔滔不絕地講解到最後一頁的powerpoint,他有點尷尬地解釋,他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很希望有機會在眾人面前悉數表演,終於我第一次明白同事的心情(我從無衝動要把準備好的講詞全部說出,所以不明白這種心情),期後反覆求證發現大多數人在這方面都和我不一樣,開始嘗試讓同事完成陳述內容和完整講出論據,但請原諒體諒我多年的習慣,直到今天改善的幅度仍然非常有限(新加入的同事可能仍覺得我太霸道),在這裏我呼籲所有跟我直接溝通的同事幫我一把,如果你對自己提出的內容有足夠信心,請簡單直接地講述,使大家有時間消化討論,握要說出內容不單是信心的表現,亦代表你表達能力強和對觀眾的尊重(表示你清楚明白對方有一定的見識和時間很寶貴)。面對翻來覆去、九唔答八、言不由衷(因為有personal agenda)的論點,我真的很難控制自己,不知不覺便又故態復萌 ……
溝通是雙向的,用了那麼多篇幅寫下對別人的要求,是時候自我檢討,好好反省自己的不足;雖然我期望你們可以對我率直一點,我卻決心要變得較婉轉,因為根據一點都不科學化的民意調查,發現自己說話太急燥、太得理不饒人,太喜歡搶白,太一針見血,太不顧慮別人感受,太自以為是 ….. 要改,真的要改,問題是改什麼?如何改?(時限已到,待續 ….)
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科斯托蘭尼雞蛋
財經股市一直令我十分著迷,原因是市場自有規律,不按任何人的意願出牌,不管你是政要股神,在它面前任誰都會學懂謙卑,它的走勢雖然不完全是任意隨機,但非常難捉摸,是一個很深很難但回報可觀的遊戲,從古到今不知花盡多少智力超凡的學者商家的時間金錢,希望理出一點頭緒,因而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學科,我讀大學時主修經濟,對無形之手,市場效率,自由競爭,貪婪主導曾經深信不移,隨著年事漸長,閱歷稍增以後,開始明白這些理論和其他許許多多的理論(如價值投資法、貨幣政策、市場行為學 …等等)都一樣很有道理,但都不是恆真的道理,世事多變,沒有一套理論可以縱橫天下,解釋所有的市場變化,面對這種高難道挑戰,有人選擇放棄,我卻因此著迷(或者好奇的人總喜歡難題!),選擇不斷努力學習種種新舊理論,盼望能夠靈活運用,偶然在紛亂的市場中看到一點端倪,賺錢又賺面,最重要是賺到奇高的滿足感。
我家關於財經的藏書中,絕大部份研討投資,大部份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我今天介紹的反而是一本另類的書:Andre Kostolany,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剛好補充價值投資法(只講究如何挑選優質股票)的不足,清楚指出那一刻是買入沽出的良機,因為選對股票但選錯入市時機,回報往往會差距過半,書中的科斯托蘭尼雞蛋,建議同時觀察股票價格/股市指數和成交量,道理非常簡單,他把市場上的人分為兩組:堅定者(例如:基金經理、股神)和猶豫者(一般跟風的散戶),因此當股價節節上升,成交量大增便是出貨的時候,因為跟風的猶豫者很快會因為市場風吹草動瘋狂出貨,相反當成交量少,股價雖然在下跌軌道卻偏偏牛皮,表示股票持有人大部份是堅定者,如果股票優質,是入貨的時候了,因為猶豫者遲早跟風紛紛買入,時限已到,今天能分享的到此為止,但股票理論博大精深,沒有專家,幸好能夠在股壇賺點外快的亦不需要是專家。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風險管理之二
昨晚一邊寫博文,一邊看無線電視兩部台慶劇的首播,沒法集中精神,最後匆匆收筆,今早翻看發現既沒用上一個貼切的例子來演繹風險概念,亦沒有時間描述相反的實例來反覆論証,不過聰明的讀者,如果你常看我的博文的話,應該已被訓練出一套舉一反三的超凡功力,能夠從我又短促、又糢糊的文章中領略到一點道理吧!(這推論純粹來自個人的良好意願,一點都不科學化)
無論如何,我會繼續努力再想另一個較佳的例子(看明白我意思的高人,如果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例子,我會萬分感激!)容我再描述另一件刻意增加投資風險的事件,希望能夠把我理解的風險概念更具體的譂述。年前我在內地置業,投資當然用人民幣計算,因此風險除卻當地房地產升跌以外,還有匯率的浮動,因我投資本意希望同時獲取房價與匯價的升值,所以不但沒有對沖外匯風險,反而想盡辦法賺盡(?)匯價,由於這次置業的資金主要來自銀行按揭,人民幣資產理所當然用人民幣貸款,但這安排會溝淡我可能賺取的外匯升值,讓我以超級簡化的數字表達:
情況一:
假設房價一次過以港紙匯兌人民幣支付(注意這只是假設,事實上,買賣人民幣仍受許多外匯管制),持有期間房價匯價一如所願,賣出的時候仍以香港為基地,那麼這投資的得益將會是:
人民幣 匯率 港幣
購入價: ¥1,000,000 @0.9 HK$1,111,111
預期賣出價: ¥1,200,000 @0.8 HK$1,500,000
差價: ¥ 200,000 HK$ 388,889
包括房價升值 ¥ 200,000 @0.8 HK$ 250,000
外匯升值 HK$ 138,889
情況二:
買賣房價匯價和情況一模一樣,唯一分別是購入物業時,買價的百分之七十用人民幣貸款支付,並假設持有期間沒有供款(另一個不合理的假設),這一改動令本來可以賺HK$388,889的投資減少HK$97,222:
人民幣 匯率 港幣
購入價: ¥1,000,000
首期: ¥300,000 @0.9 HK$ 333,333
人民幣貸款: ¥700,000
預期賣出價: ¥1,200,000
償還貸款: (¥700,000)
餘款: ¥500,000 @0.8 HK$ 625,000
差價: HK$ 291,667
包括房價升值 ¥ 200,000 @0.8 HK$ 250,000
外匯升值 HK$ 41,667
為力保這外匯得益(事實是外匯風險,因為人民幣跟任何外幣都一樣,可升可跌),經外子一番努力,終於發現東亞銀行接受以內地物業為抵押貸出港幣,現在我們除了可以賺盡匯價了,還不須要擔心每月的供款會隨人民幣升值而多付港幣,利息亦可按較低的港息計算,如果你有外地置業的計劃,無論你歡迎或想避免外匯風險,歡迎工餘找我交流交流。
長篇大論只望你明白,我的理論是:風險管理的重點是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按實際情況把風險有序地調高或調低,不是一味迴避風險,面對無可避免的風險,不動或行動都同樣會增加或減少風險,你不管理風險不等如風險不影響你。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風險管理之一
我的大女兒在澳洲求學,預計要在那邊逗留三至四年,學費加日常生活支出,總計也算是一筆可觀的「投資」(?),加上所需費用以外幣支付,在「投資」風險以外還添加一層外匯風險,因此早一陣子當澳元匯率較低的時候已悉數兌換,增持澳元以固定外匯風險(澳元未來的升跌都不會影響女兒將來在澳洲求學期間的費用),這動作雖則看似增加手頭資產的風險(因資產中澳元部份會隨匯率高低而改變),但由於未來我對澳幣有實際的需要,總認為預先購入澳幣這動作是減少風險而非增加,你同意嗎?
風險的定義是指在某一個條件之下,預期結果的差異程度(詳細定義可參考維基百科)— 預期可能出現的結果,如果差異可能很大的話,風險較高;相反地如果預期結果愈容易預測,便代表風險愈小。舉個例子:如果你早上提早一小時上班,預計遲到的可能性應該很低吧,因此這是個低風險的改變;但如果你固定上班時間,但改變上班使用的交通工具,由坐火車轉為坐巴士(假設如果道路暢通無阻,乘巴士比乘火車快),由於路面交通變化可以很大,回到公司的時間可以差距一個小時,這改變的成效差異較大,風險較高。其實做人做事,風險是無可避免的(即使你早一小時出門再轉乘較快的巴士,仍有可能因為壞車、撞車、黑雨 … 等等原因而遲到),問題是如何把風險的波幅收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就是所謂的風險管理。我是一個偏向保守的人,因此面對任何較重要的事情時,如果預期後果差異很大的話,都會很自然地想盡辦法減低風險,考慮的結果可能是一動不如一靜,甚麼行動都沒有,亦有可能是購買別人眼中高風險產品(現在再看第一段的故事,會否有不同的結論?)。不期望你同意我的做法,只希望透過分享我的想法、做法,能夠為你帶來一點風險管理的靈感。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結婚誓詞
今天是銷售部 Mon Tang 結婚的大日子,恭喜!恭喜!早兩星期因為外出旅遊,遺憾未能出席 Coins Chau和Bill Lai的婚禮,若果他們事前的保密功夫稍差一點,我定必不會安排外遊,白白錯過他們結婚的大日子,無論如何,祝福的說話沒有人厭太多,在這裏再一次恭喜他們甜甜蜜蜜,婚後生活比之前更幸福滿溢;事有湊巧,今天從深圳回來的時候,在辦公室樓下的大堂,踫見一位舊同事,原來她也是回來派喜帖!高興之餘,亦暗暗擔心這密集式紅色炸彈對同事的殺傷力(!)
Mon Tang在結婚晚宴期間舉行宣誓的儀式,當時已感到他們誓詞內容多於一般的標準,回家上網搜尋,在一個律師樓網站找到以下的一段樣板結婚誓詞:
婚姻監禮人
“在兩位結為夫婦之前,本人在職責上要提醒你們:根據《婚姻條例》締結的婚姻是莊嚴而有約束力的,在法律上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因此,《男方姓名》和《女方姓名》,你們的婚禮雖然沒有世俗或宗教儀式,但你們在本人和現時在場的人面前當眾表示以對方為配偶,並為此簽名為證後,便成為合法夫妻。”
男方向女方
中文宣述:“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男方姓名》願以妳《女方姓名》為我合法妻子。”
女方向男方
中文宣述:“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女方姓名》願以你《男方姓名》為我合法丈夫。”
記憶中Mon Tang和「豬仔」的誓詞是:「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自己姓名》願以你《對方姓名》為我合法丈夫 / 妻子,許諾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富貴貧窮,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身不渝。」增加的部份相信是來自 Book of Common Prayer中的一段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 他們互相給對方的承諾比香港法定標準的 “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 高出許多,果然誠然十足,令人感動!
早前我看黃子華的棟篤笑,其中一幕他邀請台下嘉賓上台跟他結婚,搞笑地帶出他認為現代婚姻之所以不能長久,主要是因為結婚誓詞只著重承諾內容,卻往往忽略了違背承諾的後果,因此他提議借用黑社會入會儀式的誓詞(如洪門三十六誓),在每個諾言之後增加違誓的後果,包括:五雷誅滅、死在萬刀之下、或三刀六眼(據黃子華的解釋,意思是在雙眼砍三刀把眼睛分成六份的意思,相當恐怖!),搞笑之餘,亦令我反思結婚承諾該包括什麼?解答這問題前可能首先要問問自己:你認為婚姻是什麼?是人生必走的一步?是兩個人共同生活的法定合同?是戀愛的墳墓?是責任?... 不同的答案當然會衍生不同的誓詞,「圍城」(婚姻)內外的朋友,這麼重要的人生課題,或許真的藉得我們認真地想一想 .....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同事三分法
十月十五日
可能有些同事還記得,2007年我到瑞士上了一個短期的商業策略課程,學會一套把所有人分為三類的方法:
- Make it happen(令事情發生的人)
- Let it happen (讓事情發生的人)
- Don’t know what happened (懵然不知已發生甚麼事情的人)
一種相當搞笑的分類,記憶中,後來銷售部按此分類同事,藉以激勵士氣。其實我常用與這類似的三分法來分辨同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 無問無答
這類同事一般十分服從,默默地盡力做好份內事,誠實可靠,你只需要把要求清清楚楚的跟他們交代,他們大都能完成任務,極少出錯,對上司和公司都忠心耿耿,是公司的中樓砥柱。
- 有問無答
這類同事也十分可靠,辦事能力極高,當接受一些較籠統的指示時,他們很懂得提問問題和運用自己的人脈、知識填補工作指示的不足,相對上一類的同事,他們一般的人脈網絡較廣,對其他部門的運作都有較深的認識,因而有能力提出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沖擊我反思許多約定俗成但已過時的做法,我最喜歡與這類同事聊天,因為真正獲益匪淺。
- 有問有答
這類同事簡直是職場極品,他們不僅有能力指出問題所在,更能同時提議可行的方案,證明他們對人對事極有深度,真正是有腦之人。每次聽見這類同事向我提出解決方案,並要求我支持他們,以便和其他部門協調時,我都會毫不猶豫一口答允,並且暗暗心慶得人,因為我很清楚明白,他們必定有能力把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不單做得到而是做得好。加分之餘,凡有晉升的機會都會優先考慮。
聽完了我的長篇大論,希望你明白三類同事我都十分尊重和欣賞,那一類更適合你的性格和夢想,適隨尊便,只望這三分法能給你一個較具體的概念,那些行為會影響自己的前途。
p.s. 剛看完電影「建國大業」,其中有一幕描述蔣經國向父親蔣介石訴說奸商如何利用戰爭的混亂,把貨品囤積居奇,只顧謀取暴利,對因此帶來社會混亂置之不理 …,蔣介石問他有什麼解決方案,因為他不打算只聽蔣經國訴苦。很明顯蔣介石期望他的兒子能夠從「有問無答」一類改進為「有問有答」。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青樓名妓
電盈前身香港電話公司的前前前總裁張永霖曾經自比青樓名妓,因為年代久遠(記憶中他2001年離開老電),他在什麼情況下這樣說?向誰說?為什麼這樣說?嘗試在網上找,但事件似乎已經煙消雲散,無從稽考,憑我的推測,他可能說自己的工作態度像青樓名妓一樣「賣藝不賣身」— 一個有點刻薄但很貼切的比喻,職場求生的本領的確可以籠統分為以真才實學,戰績彪炳而上位的「藝」字派,以及善於監貌辨色,看風駛的「身」字派,他們出賣的當然不是肉體,而是比出賣肉體更悲慘的「尊嚴」。
希望你還記得我較早前(九月二十四日的博文)提及的四分法,「藝」與「身」的組合,可以化為有藝有身、有藝無身、有身無藝和無藝無身。無藝又不賣身的,如果仍未在職場消失,已經十分幸運,因為他們在公司的作用實在是可有可無;理論上最佳組合是有藝有身,但現實上很難兩者兼顧,因為無論憑幹實事爭取工作表現,或靠充份掌握人脈,只向權力核心獻媚的,兩者均是一份全職的工作,能夠兩種功力都同樣深厚,更懂得有效交錯運用的,一定已成為世間罕見的絕世高人,難怪職場常見的,一是賣藝不賣身的「藝」字派(亦即是張永霖口中的青樓名妓),或者是「身」字派,尊嚴人人都有,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出賣,這一派仍可細分兩類:無藝唯有賣身的,我深表同情,情況一如為生計賣身的妓女,只要他們別無他法,明買明賣,似乎也是無可奈何,無可厚非。相比之下另一類有藝卻偏選賣身的更加犯賤!我常眼見才能出眾的同事,心思不好好的花在實事上,偏偏傍門左道,把所有時間全放在「擦鞋」之上,工作表現因而每況愈下,深感可惜,在我眼中這一類人雖然已經是很悲慘(因他們往往如賣身妓女一樣,遭人白眼,兼且損失幹實事時才能累積到的口碑和經驗),但仍未至於最慘最犯賤,打工仔最痛的莫過於那些擦錯鞋的人,他們屢被利用卻仍不自知,每天還沾沾自喜地倘開心胸,任由那些失匙閘萬踐踏 …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有話直說的時刻
前幾天(十月五日)我在blog上透過旅行期間的一件小事,奉勸大家不需要對我轉彎抹角,反正我不懂欣賞,更可能誤解你的理解力或不滿你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請注意這勸告只適用在我身上(是特例,不是慣例),你的客戶或其他上司必定比我聰明,能否有話直說?請細心衡量對方的敏感度和承受程度,否則後果自負。
無可否認「委婉式」的言語表達法好處很多,一方面可以保持雙方的關係與對方的面子,更可以達到「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效果,就是因為這一大堆好處,我們大多數人都傾向對客戶、對上司經常運用「委婉式」的言語表達法,安全又保險。但近期我看了一本得好看、很有趣的書 – Malcolm Gladwell,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 裏面第七章講述為什麼大韓航空空難頻頻,研究人員經過抽絲剝繭的詳細分析黑盒記錄的 “最後對話”,發現機長與副機長的對話有一個特定的模式,對!就是「委婉式」的言語表達法,在危機迫在眉睫的一刻,副機長仍然無法鼓起勇氣直接把問題說出來(換著我是副機長,我會不顧一切的嚷出:「全世界停口!這一刻最大的問題是飛機沒有燃油,全世界快想辨法儘快降落!」),結果許多生命財產白白斷送;航空公司痛定思痛,決心改革,大韓航空於2000年,開始全面以英語取代韓語成為大韓航空的官方語言,藉此避免與韓語連體的階級觀念、尊卑有別的文化包袱,阿聯酋航空的機師一律直呼名字,以減少機艙內「委婉式」的言語交流。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旨在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明白什麼時候應該適可而止(雖然同上,這只是個特例—一個生死猶關的特例),一本通書不能睇到老,否則可能後悔莫及!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懷念大型百貨公司
這個週末我到又一城商場逛了差不多兩小時,雖然選購目標明確,可惜仍是空手而回!每次在商場內尋尋覓覓,找不到所要的,總禁不住想念當年或在香港以外仍很普遍的百貨公司,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香港的百貨公司好像買少見少呢?
尤記得當年銅鑼灣是百貨公司的集中地:大丸、松板屋、三越 … 等等;還有離香港不遠的東京,歐洲的巴黎、美國的紐約和內地的上海,主要購物地點仍然是百貨公司林立;話得說回來,香港不是沒有百貨公司,矗立銅鑼灣核心的崇光百貨,服務對象主要是內地旅客,至於連卡佛和西武可能只有與徐子淇同級的主婦,才有財力視之為購買日常用品的地方,此外較平民化的可能是永安、先施和吉之島,但每次專程(真的要專程,因為地點都不很方便)前往都發現人流稀疏,難怪時至今日大型百貨公司已經所餘無幾,香港之所以沒有很多大型百貨公司,我的理論是因為香港的商場文化太厲害,又有泊車優惠、統一的推廣宣傳、不時更會邀請人氣明星主持活動等等,漸漸把大型百貨公司邊緣化,你同意嗎?
是因為香港租金太貴,容不下未能盡用舖面的百貨公司的嗎?百貨公司統一經營,貨品一般較齊備,即使不確定百貨公司有否出售某些產品,也可以向售貨員查詢,對一些像我一樣不喜歡花時間經常window shopping的人士實在十分方便;相反商場產品毫無統籌,重複太多,較冷門的產品一般都欠奉,一味只出售邊際利潤高的產品,根本不會考慮對用家的真正好處,這是不是香港文化的縮寫呢?撫心自問,我們自己在設計和銷售產品時會否也是一樣呢?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道德和法律
總相信每個學科都有它的實質作用才能存在,那麼你會認為「法律」的功能是什麼?
相信大多數人會認為法律是調解紛爭的機制(美國人尤甚,國事家事都統統訴諸法律),我曾經攻讀法律,在上類似法律導論的課時,老師形容法律為「外在的良心」(?),原因是法律雖然充滿原則、條文和條例,但依此來裁定個別案件時,往往需要運用裁決者的良心良知衡量呈交法庭的證據,來判別是非,陪審團制度和自由心證的原則(多見於施行大陸法Continental Laws的地方)便是基於相信人(所有心智正常的人)都有判別是非的能力(注意,每人都有能力並不代表裁決沒有分歧), 人與人(包括法人)之間的行事規範(就是每個人在滿足自我的當兒,都不能侵害別人的權益),法律擔當的角色只是用文字把你我心中的道德標準寫下(法律是道德標準的一部份,由於道德標準會變,法例當然亦會作出相應的改變),因此法律是外在的良心,我非常同意這看法,你呢?
較早前在信報上看見一篇國慶六十週年的評論(記憶好像是林行止的文章),就是建基於這個論點上,(因在旅遊期間閱讀,沒有存底,以下轉述全憑記憶,可能有點失準或者斷章取義,見諒!)他形容傳統的中國社會以農立國,規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側重道德規範 —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注意這個字意思是兩個人),講究三剛五常 — 目的無非是激活每個人內在的良知良心,令人人在行事時都會自我規管,減少不必要的紛爭,這種方式成本低(因為著重防患),效果顯著,亦造就中國社會過去的盛世,但缺點是改變真的是太、太慢,移風易俗恐怕最低限度都要經歷一代吧。相比之下法制系統,雖然立法與司法都十分昂貴,但改變卻相對容易,因此較適合現今多變的社會,真有他的見地,令我對道德和法律的認知又加深一層。如果你覺得這話題太艱深,那只是我表達力不足,其實道理顯淺不過。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混淆視聽
大約一個月前Flora提議我寫blog,她說我平日太忙,很難分身跟每位同事接觸,寫blog能夠有效接觸更多的同事,增強溝通,令同事更了解我,加深親和力,說得很有道理,於是開展我每天筆耕的生涯,老實講每天放工後抽一小時寫作,有時候也真感吃力,但如果這樣做真的可以增強溝通,我是樂於少看一點書,寫寫生活的點滴,習慣下來也慢慢開始享受寫作的樂趣;我興趣廣泛,許多話題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見解,可是不知道我的讀者們喜歡看什麼內容,因為直接從blog上收到的回應仍然是比較少,昨天我又再一次問Flora的意見,她把自己喜歡的題目告訴我,然後勸我不必為別人寫blog,否則可能會漸漸失去寫blog的動力,我仔細想想,這次卻不贊同她的意見(別大驚小怪,意見分歧是管理層同事之間的常態,我們會議超長,目的是尋求共識,使行動一致。)blog的內容放在網上發報,目的是分享為主,抒發自我為副,沒有觀眾與回應似乎有失本意,因此有機會我還是會問問同事的意見,令這個blog的NB和billing retention都能同樣高企,當然更希望可以在blog上看見你即時的回應。
還有點時間,讓我繼續九月二十四日的話題:「二分法的謬誤」(有同事表示對這篇文章感興趣),平日我常常聽到別人說(尤其是跟團旅遊時,差不多每天都聽見領隊導遊說):「食物好吃與否,真是見人見智。」「風景好看與否,真是見人見智。」又或者「某某漂亮與否,真是見人見智。」但我卻認為好吃的食物未必有共識,但煮得難吃的食物一般都不會有人覺得好;相同地美女可能真的是各花入各眼,但醜陋的卻很少有人覺得漂亮(內在美除外);我的意思是好的一方面大眾的共識相對較低,但不好的一方往往共識較高(你大可不同意,如果觀點夠說服力,我會改變目前的意見),把兩個相關但不同的概念一起演繹,很容易誤導,舉個例子:我們大都相信「平無好,好無平」對嗎?但反過來的「貴無衰,衰無貴」,你同意嗎?平日許多宣傳推廣都有意無意地利用這種技巧,混淆視聽,我們小心被愚弄之餘,亦同時可以想想如何可以多加運用(但請不要用來對付我!)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婚外情
甘乃威事件在報紙上炒得火熱,再加外電的另一則性質相同的新聞,美國名咀Peter Letterman承認與女同事有染,雙雙都對因此傷害婚姻與家人,表示十分後悔和內疚。不用翻閱舊報紙,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同類新聞實在是無日無之,友儕同事間也是司空慣見,感情事很難控制,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體會。事實上漫長的婚姻關係,夫婦二人擁有不同的先天條件、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角色下慢慢成長改變,一年、三年、十年、二十年 ……. 後,雙方能否依然保持興趣與步伐一致呢?幸運的話兩夫妻能夠恩愛到老,否則不是湊合地過下半生便是離婚收場 — 離婚可能因為身邊的人慢慢變得討厭可憎,又或者突然出現另一個比身邊人更適合自己的Mr/Ms Right,令你甘願為他放棄前半生辛辛苦苦建立的一切,和他的關係即使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揭發,相信你不會斷然否認,甚或把心一橫,來一招順水推舟,正式結束已腐朽的婚姻關係,好讓自己有機會重過新生。
令我大惑不解的反而是類似甘乃威和Peter Letterman一類的婚外關係,他們在事件暴光前往往不惜付出一切(精神、時間、誠信、婚姻、家庭、聲譽和事業)來換取一刻的偷歡,當事件張揚後他們卻又後悔萬分,忽然間認為這種婚外情是罪孽,彷佛只會帶來悔疚,為平息事件,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忍著男兒淚在鏡頭前向家人道歉,求公眾原諒,到底這是一種怎樣的愛情(可能更適合稱為迷戀)能夠令這些成功人士如此犯賤?又或者當事人的後悔內疚只是煙幕,待事情丟淡後又可重施故技?又或者其他原因 ……
如果你有經驗(不一定是第一身的經驗!)歡迎在blog內分享,教教我這個對人情世故一知半曉的特殊人種,感謝!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四維空間思考
昨天在信報看見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今早拿出來給Ben看看,他建議我放在 blog 上跟大家分享,雖然不是我的作品,但我親手一字一字的用九方輸入也算誠意十足吧!故事來自一位內地高考生的滿分文章:
話說「誠信」被那個「聰明」的年輕人投棄到水裏以後,他拚命地游著,最後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裏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搭船,救他一命。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鬆的音樂。他於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隻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
「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說罷,「快樂」走了。
過了一會兒,「地位」來了,「誠信」忙喊道:「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地位」忙把船划遠了,回頭對「誠信」說:「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得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並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裏充滿了不解和疑惑,他又等下去。
隨著一片有節奏的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有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我是誠信……..」「你是誠信啊,你這不存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麼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
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間老人。」「那你為什麼要救我呢?」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間才知道誠信有多麼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希望你和我一樣欣賞一個中學生如何理解及深入淺出地道出誠信為什麼那麼重要,從今天開始讓你我都用四維(長、闊、高和時間)空間思考,事事都想清楚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對我不防直接一點
又剛旅遊回來,主要去錢塘江觀潮和西湖賞月,因為超級黃金週關係,不敢自由行,惟有跟旅行團,結果是行程暢順,但錯過了太多、太多的美食,魚與熊掌,唯有擇日補償。行程中一件小事很想在這裡分享。
行程中我們要入住一個百年古城(烏鎮)內的特色酒店(昭明書舍),古城入口與酒店大堂有一段距離,領隊一再強調:「要坐一程船,再走一段崎嶇不平的石板路,如果自己運輸行李會十分吃力,如果等服務員送過來,必定要等一個半小時以上,因此最好把必需用品拿出來,放手提行李袋,自行攜帶。」總有一些團友怕麻煩,問領隊:「如果我不介意等,服務員會否把行李送過來呢?」領隊的回應是:「由古城入口去酒店要坐一程船,再走一段崎嶇不平的石板路,如果自己運輸行李會十分吃力,如果等服務員送過來,必定要等一個半小時以上,因此最好把必需用品拿出來,放手提行李袋,自行攜帶。」…………. 如是者答非所問,翻來覆去,傍觀的我無聊之極,向家人輕聲投訴領隊太笨,聽那麼多次都未能掌握問題關鍵,反反覆覆,浪費時間,但家人告訴我,領隊不是笨,只是身為服務人員的他不想對人客直接說:「不!」所以只能一再重複他的難處,期望客人慢慢從他言詞間領悟,比較婉轉;我細心想想也真有道理。
相信很多同事對客人和上司都會用同樣手法,因為害怕對方不喜歡聽:「不!」但我可以很清晰的在這裡告訴大家,我不介意聽「不!」,反而很討厭別人浪費自己有限的時間,對我不防直接一點,否則我可能犯相同的毛病,誤會你很笨,實情當然不是你很笨,只是我本人對人情世故,實在太天真白癡,所以你亦無須對牛(我)彈琴,白花氣力。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高薪與榮譽的抉擇
換個話題,談談今天退休的任志剛,他於1988年向香港政府建議成立金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功能近似中央銀行加外匯基金管理),建議獲接納,1993年金管局正式成立,他順理成章成為金管局總裁直至今天,在任十六年半期間處理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金融問題,最為香港人熟知的包括不惜工本(香港人集體工本)捍衛聯系匯率,從1983年迄今不論人和事有多少變遷,金融經歷多少個危機,股市經歷多少次上落,一美元仍然可兌換7.8港元;此外他和曾蔭權於1998年動用超過千億港元(同上,香港人集體的外匯儲備)大舉入(股)市,成功擊退國際炒家;和他一頭白髮代表的智慧與不慍不燥的語調,在每次經濟危機中,都能在大家徬徨無助的一剎那,多少起了一點鎮靜人心的效果。
到目前一刻,他工作表現可算是中規中矩,比許多司級官員及問責局長都較為優勝,因他在任金管局總裁期間,香港的金融業與外匯儲備均節節上升(起碼他沒有阻住地球轉),可惜他人工一直為人苟病,過千萬港元的年薪(2008年的薪酬總計HK$1,193萬)是美國聯儲局主席(2007年薪酬總計US$18.66萬,折合港幣約HK$145.5萬)的八倍,被稱為「薪酬冠絕全球央行行長」,責任表現(相比新加波的淡馬錫控股,不論投資的深度與回報一直都令港人汗顏)與薪酬不相稱,常常引來諸多批評,淡化他應有的功勳,任總常解釋若他投身投資銀行,人工又何此區區的一千萬港元,也有他的道理。可惜當今的價值觀(任總本人除外)仍未能接受公職人員同時享有商場的高薪及公務員的厚職(無驚無險又到三點的金飯碗),因此高薪與榮譽似乎只能二擇其一,如果我是任總的話,我情願放棄一點人工,換來多一點榮譽,你又會在人工與榮譽間,如何抉擇?
從未在blog內收過任何回應、意見,是內容欠缺互動抑或setting出錯,有時間的話給我一點blog內反應,好嗎?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之二
九月二十九日
我規定自己不管文章的內容是甚麼,每天只花一小時寫博文,所以有時候難免眼高手低,寫得有點粗疏(翻看昨天的文章,最後一段真不知所謂,有頭無尾,忍不住重寫),或者中途腰斬,請多多見諒。今天續談深情與至誠的作品:
楊絳,“我們仨”
楊絳是錢鍾書(近代著名作家,他的長篇小說「圍城」探討婚姻,幽默慧黠,很值得一看)的太太,恩愛大半生,可惜她的女兒圓圓(本名錢媛)與丈夫卻於她八十六、七歲時先後離世,剩下她孤單一人生活(!),她於九十二歲高齡執筆娓娓寫下她與錢鍾書及女兒的往事,感情含蓄,筆觸細膩,詞情配合得恰到好處,令我充份體會前塵如煙,唯真情常在的道理。
李敖,”北京法源寺”
李敖是當代一個很具爭議性的作家?歷史學家?時事評論員?政治人物?他的作品以文筆辛辣、不留餘地、自大不羈著稱。北京法源寺是李敖以他一貫的寫作風格,敍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前後的故事,其中譚嗣同於變法失敗後,慷慨就義的一段,格外感人,李敖議論多多的毛病不但無損氣氛節奏,反添一份凄美滄涼。
Andrew Grove,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作者是另一個當代人傑,一手帶領Intel成為全球最大的CPU製造商,1994年他同時遇上事業(因為Intel 的Pentium 晶片每九十億次除法運算,會出現一次誤差,網上的討論很快給傳媒炒作,最終引致IBM決定停止出售Pentium為元件的PC)和健康(他患上攝護腺癌)上兩個不可能的挑戰,他憑著偏執的性格,任何時刻、任何問題都堅持以系統化邏輯思考程序來解決,書中他毫不掩飾面對困難的迷惘與堅持,較同類書籍如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歌功頌德,有點肉麻)來得真實誠懇,書中許多分析工具,和從實踐驗證出來的商業原則,很值得一看再看。
Jim Rogers, “A Gift to My Children”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很沈重的,當代的商品大王Jim Rogers用跟小朋友說話的語調寫下這本書,循循善誘,嘗試用最簡單易明的文字例子,將他畢生所學傳授給兩個女兒(大的六歲,小的一歲,他本人六十七歲),充滿關愛和非常有閱歷的智慧,書很薄很貴,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之一
今天讓我繼續談書,除小說外我喜歡兩類書,這分類是我自創的,毫無邏輯與科學根據(走筆至此,忽然發現自己對待書本原來理性成份頗低,除了喜歡自製分類以外,還喜歡故事、風格大同小異的Dan Brown;或者人往往對自己的心頭好,都難免有點直覺與感性),第一類是深情與至誠(較古老的形容詞,我會在下一段加以解釋,年過四十的可以跳過下一段文字)的作品,用較現代的語言翻譯,可以理解為作者用真摯的感情寫下能夠令讀者感動的文字,純以個人的標準、與非常有限的記憶力,歸類以下書本入深情與至誠類:
- Randy Pausch, “The Last Lecture”
書本用文字記述Randy Pausch最後一課的講詞(喜歡 video 的話,完裝版本的 lecture 可在YouTube上看),官方網站形容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lecture的題目)It wasn’t about dying. It wa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overcoming obstacles, of enabling the dreams of others, of seizing every moment. It was a summation of everything Randy had come to believe. It was about living. 事實上內容比較零碎,從他年輕時想盡辦法一嘗太空漫步,到他身患癌症期間的無奈與掙扎,處處流露他對太太和三個年幼子女不捨之情,令人動容,文字、內容、佈局都不很理想,但情感真摯,詞情懇切,使為人父母的我不禁掩卷長嘆。
- 柏楊,"中國人史綱”
柏楊在獄中(政治獄)有感所讀過的中國歷史都是為帝王而作,所以在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字一淚地寫下這部為中國人民(非當權者)而著的歷史書,換一個新的角度回望過去的事件,無論歷史事故如何出人意表、高潮起伏,原來都是以普通人(跟你我一樣會笑會哭的普通人)的血、汗和淚堆砌出來的。積極一點看,這書能提醒我輩普通人,政治其實離我們不遠,你不關心不等如它不會影響你,另一方面更期望這書能提醒當權者在爭權奪利的當兒,意識到他們的遊戲往往播弄著許多有血有肉的黎民百姓的人生。
(今天時限已到,待續)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閱讀的樂趣
工餘除了喜歡品嘗美食和旅遊以外,我喜歡看書、進修、看電影、看話劇、做瑜珈、種花、研究財經、烹飪 … 等等,可算是興趣多多,一刻都不能停下來,真的有點恐怖,對嗎?
所有興趣中最持久的應該是看書,我看的書雖然很雜,但也有偏好,小說方面,最喜歡看懸疑故事,尤其是偵探推理,看過的數量不少,當中最喜歡的作家首推 Agatha Christie (1890 – 1976,較詳細的描述可見於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gatha_Christie),她在世八十五年,共寫下超過八十本大部份都非常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其中較多人認識的應該是Death on the Nile, 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A Murder is Announced,她是名乎其實的”Queen of Crime”, 謀殺故事佈局雖然本本不同,查案手法卻總是圍繞著人性的弱點,差不多沒有動作場面(因為她筆下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只有五呎四吋,留八字鬍鬚,衣著一絲不苟的Hercule Poirot ,另一女主角是一個獨身女長者Miss Marple),雖然無法集齊她寫的所有書,但我大約也看了超過六十本吧,英文版商務書局常常特價出售,大約一百元三本,中文譯本千萬不要選大陸翻譯的,遠流出版的台灣譯本較原汁原味,價錢貴一點約八十多元,Page One 有售。
現代懸疑小說作者中,我最喜愛的是The Da Vinci Code的作者 Dan Brown,他出版的四本書(還有 Digital Fortress, Angels and Demons, Deception Point)風格雖然都比較接近,但我可能仍未看厭,所以在俄羅斯旅遊期間,偶然在網上看見他有新書出版,還是忍不住send短訊給香港的朋友,在出版的第一天便買下來,剛開始翻看這本509頁的 The Lost Symbol,期望有驚喜 ….
四分法
九月二十四日
雖然我對俄羅斯還有許多即時感想,但今天決定停一停,讓時間將經歷沈澱,希望遲些會有更深層次的反思。
今天想談一個邏輯問題!!!(建議你留待臨睡覺前才看,效果應該比安眠藥更快速)我們日常接觸很多相對的概念:高矮、肥瘦、貧富、好壞、對錯…等等,一般人較傾向用二分法看待這些相對概念,(為了趕及在你入夢前講完我的觀點,容許我用以下例子解釋二分法):
例子一:高 < ------ > 矮
一個人長得高,代表他不矮;同樣道理不矮的人,表示他個子高
例子二:肥 < ------ > 瘦
意思是不肥的人自然是瘦,不瘦的人自然是肥
但我卻較喜歡用四分法來驅分兩個相對的概念,讓我用例子一來解釋這與二分法的差別:
例子三:高 < ------ > 不高 < ------ > 不矮 < ------ > 矮
一個長得高的人,他當然是不矮,但用四分法的人會同時認為他有可能是不高、或者是矮;
同樣道理一個不矮的人,卻有可能是高、不高、或者是矮;
一個不高的人可以是高、不矮、或者是矮;如此類推 …
例子四:(四分法)甜 < ------ > 又甜又鹹 < ------ > 不甜不鹹 < ------ > 鹹
例子五:男人 < ------ > 陰陽人(男女同體)< ------ >無性人(非男非女)< ------ > 女人
(希望例子五有點提神,無論如何,我會盡快!)想一想,我們平常溝通失誤,或者難以理解別人的觀點時,會否因為不知不覺間用了較簡單的二分法呢?
例子六:對 < ------ > 錯
二分法的人會認為,如果工作沒出錯,就是對。
可惜你思想較精密的上司卻會用四分法,當他告訴你:「你的工作沒有出錯。」他的意思可能是:
例子七:對 < ------ > 不對 < ------ > 不錯 < ------ > 錯
工作沒出錯,你可能是做得對,但也可能是你不錯,甚至是你不對
「不做、不錯,就是對」,這邏輯可能只會發生在公務員體系內,商業機構內不做已經是錯,如果你的不錯源自不做,更別妄想你的上司會認為你是對的。(晚安!)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令人回味的俄羅斯菜
大約兩年前我常與 Bernard, Ben 和Kenneth 到利園一期斜對面的皇后餐廳吃午飯,我一般都喜歡叫羅宋湯、俄羅斯牛柳飯,十分美味(我試過又一城的皇后餐廳,味道不及這間已關門的銅鑼灣分店),百吃不厭,那時候已經有點奇怪,為甚麼香港能容納墨西哥菜、巴西菜、甚至非洲菜式,卻沒有一間像樣的俄羅斯菜館(後來在飲食男女看見一間俄羅斯餐廳,以火紅為基調再配以金光閃閃的裝飾,也提不起興趣去找),因此總認為這些飯菜可能只是剛巧以俄羅斯命名,實在是港式西餐(就好像波士頓以豉油醃製的鐵板牛扒)。直到今次俄羅斯之行,才發現原來俄羅斯的飲食文化原來也十分發達。
羅宋湯當然與港式分別很大,主要的食裁是新鮮的紅菜頭,加雜菜和牛肉經長時間烹煮,最後在餐桌上加一點酸忌廉,味道濃濃的有點像我們常喝的老火湯,不同的是紅菜頭天然酸味令牛肉味道更特出,與港式羅宋湯(味道主要來自咖膏和bay leaves)分別很大,但都是理想的餐前熱湯,令人食慾提升。雖然旅程中自選的餐廳非常有限,但聖彼德保的Palkin Restaurant和莫斯科的 Pushkin Cafe,無論食物質量、餐酒選擇、服務水平都是一流,值得一試,有機會的話,只要在 Google Earth輸入餐廳名字,便會出現 user-supplied的紅汽球,都位處市中心,十分好找,一流的餐廳價錢當然也是一流,以一港元對四盧布折算,不含餐飲大約每位$500,包餐酒再加$200-$500,也算合理吧。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眼界大開
九月二十二日
莫斯科的紅牆處處流露歡欣活力,早午晚各有姿彩,令遊客如我一逛再逛,並嘗試捕捉她不同時段的美態;紅牆廣場雖然沒有想像中宏偉,相比天安門廣場可真是小巫見大巫(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紅牆廣場面積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五分之一),兩個廣場雖然都位處皇宮附近(紅牆位於克里姆林宮圍牆外,天安門廣場則位處紫禁城門前),是國家閱兵慶典的軍政重地,不同的是天安門廣場宏大莊嚴,一點商業氣息都不能存在(中國法規不容許廣場內以及附近一百米范圍展示廣告),相反地克里姆林宮圍牆外70米(其實圍牆與皇宮相距也只有幾米)正對著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Gum Department Store,真令我難以置信,是傳統抑或文化差異呢?未有機會親身體驗,真的很難相信同樣的閱兵廣場分岐可以那麼大,俄羅斯人竟然可以接受皇宮正對著一座購物商場!旅遊往往使人眼界大開,胸襟因而變得寬廣,明白到世界上有許多人的生活方式,雖然與自己的習慣南轅北轍,但都能相安無事,生活富足。下一次旅遊,或者可以在盡情體驗別國的美食、購物之餘,花點時間了解各國人仕的價值取態,或許會明白這個世界的大小與選擇的多寡,許多時候都是取決於自己的眼界與胸襟,而不是你出身的條件。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極速強盛
九月二十一日
剛從俄羅斯回來,玩了整整十天,既開心(因為完成心願)但也確實有點疲倦(旅程從假期的第一天早上八時半出發直至昨晚十一時半才回到家門口!)。
我一直對俄羅斯都非常著迷,因為這個國家雖然不像英國經歷工業革命的洗禮,沒有法國人的激情將皇帝送上斷頭臺,不像意大利擁有上千年的羅馬帝國歷史與文化,沒有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野心與貪婪,更沒有日耳曼(德國)人種族滅絕的殘忍,但,這個國家到底經歷了甚麼?又擁有些甚麼?能夠於世紀初(1919年)從一個極為保守的政(沙皇專政)教(東正教)合一、極地苦寒、人口不足美國一半(約1.4億比3億)、政治舞台寂寂無聞的國家,於短短數十年率先實踐共產主義,並取得空前成功,意識形態領導全球超過十個共產主意國家,軍備與太空科技更是突飛猛進,成為60年代美國冷戰的假想敵,也該值得一遊吧!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個城市都比想像中美麗,街道寬闊(許多大道都有八條或更多的行車線),建築物風格各異,但都一貫外形宏偉、裝飾精緻(大部份建築物的外牆都有適切的浮雕和掃上不同的色彩,正門前更會配套廣場甚至銅像),處處都流露十七世紀歐陸風情,尤其是色彩斑斕,外型獨特的洋蔥頭東正教教堂,更添懷舊風情,使我很難想像這個地方不久前是個奉行共產主義的國家,驚鴻一瞥,使好奇的我更加好奇 …..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買市不買股
對散戶而言,投資一般離不開銀行存款、物業、貴金屬、股票、債券、外幣和股票衍生的投資工具(如期指、基金、牛熊證等)。相信沒多少人滿意現今的存款利息,但投資物業又似乎銀碼、風險都比較大,而且樓價經過過去幾個月的調整,大部份都已回復到海嘯前的價格。於是餘下又較為簡單的投資工具可能只有貴金屬、股票、債券、和外幣,讓我先討論兩樣近期大熱的產品:人民幣債券和ETF (exchange traded fund) ;人民幣債券是近期熱門的產品,我尚未有機會嘗試,但報載息率兩厘以上,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潛力和債券的穩定性(目前好像只有匯豐、東亞和中資銀行發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低風險選擇,有時間的話值得好好研究,最好當然是跟我分享研究的成果,減少我的心力和時間!另一方面,ETF的好處是可以買市不買股,因此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認識每隻股票的營利能力、前景、市值、P/E…等等,舉例2800(盈富基金),因為這基金按恆指的比例投資於各大恆生指數成份股,所以本身股價波動只會跟隨恆指的波幅,因此可以達到買市不買股的效果,風險相對比買入個別股票低,但如果你願意有耐性地持有現金,等待機會,加上有在低位時入貨,回報可以相當可觀(舉例如果你在年初恆指11,000點時購入2800,在短短半年內回報已達90%)。過去十年股票市場出現過四次較大型的調整 (1998, 2001, 2003和2008),要在股票市場賺一點錢也不是無可能吧?
姊姊的守護者
近期在看英語小說 My Sister’s Keeper (中文譯名是『姊姊的守護者』,已拍成電影,正在各大院線播放),以下是輯錄網上電影簡介:
『十三歲的安娜自出生後,便一直成為患有嚴重疾病的姐姐凱特的捐贈者,十三年來無條件為姐姐捐贈血液、臍帶及骨髓,讓姐姐能延續生命,為了姐姐,安娜放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安娜亦深知,自己是為了作為一個可以捐贈器官予姐姐的生命而出生,不過她一直沒有大怨言。直至姐姐的腎臟因併發症,需要安娜作腎臟捐贈,安娜卻尋找律師,向法庭申請解除父母對自己的醫療監管權 …』
內容十分爭議性,從捐贈者安娜的角度來看,她花了十三年時間不斷的(她為了隨時準備捐贈骨髓器官,十三年來都不能離家半步)為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身心的痛楚,出入手術室,只為廷續姐姐悲慘的生活,但作為安娜和患病凱特的媽媽為保住大女的性命,一次又一次的同意並且鼓勵孺女捐贈骨髓器官,動機也是無可厚非。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矛盾理所當然在法庭解決,但撇開法律條文,純以道德來衡量整件事,你又會認為應否繼續讓安娜冒生命來拯救另一個生命呢?
其實「對與錯」是否的那麼容易界定呢?工作上、生活上我常警惕自己不該太自以為是,盡量避免一口否定與自己想法有分岐的意見,畢竟「對與錯」有時候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而非絕對的。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景隨心轉
九月七日
週末盡了一點社會責任,帶領一單親家庭的小朋友到挪亞方舟參觀,可惜天氣太熱,儘管戶外的活動很吸引,包括方舟花園、大自然公園和跨越奇園(詳情可參考http://noahsark.com.hk/),無奈熱力迫人,拍完幾張樣板照便無心戀戰,連忙轉戰室內,幸好室內空調強勁,節目也頗有新意。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生命教育館,主題比較為另類,以活動形式帶出珍惜生命、關愛家人與世界 … 等做人基本的價值,有點老土但義工們的誠意可嘉;我較喜歡的環節是「大難臨頭」,參與者要坐在一個密閉的房間,內有五條懸掛的繩子,拉下不同的繩子會有不同的後果,包括幾個彩色的乒乓波、一桶水或一桶很滿的水,參與者須自行決定拉那一條繩子,然後自食其果(對!有點像「獎門人」的節目),老實說獨自坐在密封的空間內,也有點壓力,我幸運地選了乒乓波,沒有濕身,玩完後,義工朋友與我們分享被淋的經驗,所有參與者(包淋濕身的)都說很好玩,然後他再問如果我們在街上被同樣的一桶水淋,心情會否一樣呢?所有人都說一定很憤怒,義工朋友問為甚麼同樣的遭遇,我們的心情會有180度的差異呢?
世界上許多事情可能的是「景隨心轉」,相同的遭遇 / 結果未必能夠完全決定我們喜樂抑或失落,我們對自己的心情或多或少都能有點自決的能力吧!每天的心情好壞除了是你的家人、老闆影響以外,一定程度是你、是我的選擇,那你又會否努力、又如何運用你有限的自決權來令自己活得更精彩呢?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Good to Great
九月四日
前兩天看黃子華棟篤笑,內容偏向中產(金融海嘯可能只是小眾的話題吧)與老餅(其中很長時間討論如何增強結婚承諾的力度,相信也不是很in的話題吧),但卻正合我口胃,非常搞笑!他表演的特色之一是與台下觀眾即場對答,妙趣橫生,往往增添每晚不同的驚喜。我看他的棟篤笑該超過十年吧,他的是越來越揮灑自如,在台上見招拆招,充滿自信,經驗老到。可能的是熟能生巧、勤能補絀,又或者是 practise makes perfect,許多技巧其實的可以苦練成功。記憶中Jim Collins其中一本很著名的書『good to great』,他研究了許多能夠從優秀(good)演進成為卓越(great)的公司,大多數都會用hedgehog(刺)strategy —意思是指卓越的公司往往會尋找一套清晰、簡單的經營模式,不斷完善改進,終有一天成為天下無敵(有點誇張的演譯,以維持收視率!),想想我們一生只有好幾個十年(!),如果希望能夠有點成就,的不能太貪。每天該做的事不要懶,做得不好,只要多加練習,日子有功,你我都有機會成為專家,問題是你有決心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報載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教授魯賓尼(Professor Roubini)(對!他就是那個準確預測金融海嘯的教授)剛接受CNBC訪問,他對中國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存疑,原因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GDP) 只有3萬億美元,其中只有三分一是國民消費,約共1萬億美元,但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5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二是國民消費,約值10萬億美元,因此即使中國能夠擴張國民消費達一倍(相等1萬億美元),也僅僅能彌補美國消費10%的下滑。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闡述「百分比謬誤」,直接比較不同基數計算出來的百分率往往容易產生謬誤,沒有具體數據可能很難相信100%與10%其實相差無幾,正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數量而言,做駱駝當然比做馬好,因為10萬億美元與1萬億美元根本無得比,但從質量方面考慮,卻可能做較小的馬比做垂死的駱駝應該開心一些吧?畢竟馬的前境充滿希望,努力又容易有回報,自己與身邊的人又會有較多時間感到滿足快樂,對嗎?與我們更息息相關的例子可能是傳統廣告與網上廣告,由馬變駱駝當然困難重重,但過程充滿喜樂,該是值得吧!
好奇心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超級好奇的人,對身邊的事物老是問過不停,有時甚至窮追猛打(多多包涵,謝謝!),舉一個例子:今天早上看見一個電視廣告,一位牙醫在鏡頭前推薦「舒適達牙膏」能有效防止牙齒敏感,我立即奇怪為什麼註冊醫生不准推介健康產品(較多人熟知的過案,可能是息影歌星陳美齡的姊姊陳曦齡醫生,因推介「維特健靈」的產品而被醫務委員會譴責)是否牙醫學會沒有相類似的規定呢?有沒有可能牙膏不算健康產品,因此不受此限?有沒有可能廣告中的牙醫不在香港註冊,所以不受規管?又或者他根本只是個演員在扮演牙醫?又或者是其他人原因 ….. 這好奇心驅使我不停追尋,想想也有點累,不過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我感到超級開心!
華姐
九月一日
昨天吃了不少farewell cake,似乎是不少同事的last day,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最捨不得的是華姐!她每天精神抖擻、笑容滿面,總是積極地完成每個任務,她也可能有時忙得透不過氣,也該受過不少新舊同事的閒氣吧,我亦親眼目到她為配合公司的轉變,工作內容一改再改 … 她總是欣然接受。你、我和她在辨公室內都無法避免遇到不順意的事情,我常提醒自己這只是職場生涯的一剖分而不是全部,更多的時候,當我感到迷失無助,便有許多同事主動獻計出謀,我每次失望失意,總會得到許多鼓勵與支持,每每使我感動、使我充滿希望和動力!上班的時間,還是順意的時間比不如意的時間多吧,何不多想想開心的事情,令自己和身邊的人更幸福快樂。
Sharing Session
相信大部分同事都喜歡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下工作 - 這需要大家投入和支持,上星期五的sharing session 雖然不算空前成功,但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期望通過這活動不單能讓團隊成員間互通有無,還可製造工作以外的接觸與話題,既環保又溫馨,所籌得款項更可資助日後同類聚會的經費,一舉數得,理性上似乎沒有不參予的理由,那麼今次沒有來的同事,如果下次內容適切,你會否參予?工作上總有困難(事實上沒有困難,也沒有必要設立工作崗位),星期五放工前抽一點時間,放下工作的包袱,來參加其他同事無償籌備的節目(衷心感謝所有今次幫手策劃、選購、運輸、佈置、清理的同事們),跟喜歡或不喜歡的同事聊聊天,相信只會令你感覺更良好,否則走一圈便溜,也沒什麼損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