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之二

九月二十九日

我規定自己不管文章的內容是甚麼,每天只花一小時寫博文,所以有時候難免眼高手低,寫得有點粗疏(翻看昨天的文章,最後一段真不知所謂,有頭無尾,忍不住重寫),或者中途腰斬,請多多見諒。今天續談深情與至誠的作品:

楊絳,“我們仨”
楊絳是錢鍾書(近代著名作家,他的長篇小說「圍城」探討婚姻,幽默慧黠,很值得一看)的太太,恩愛大半生,可惜她的女兒圓圓(本名錢媛)與丈夫卻於她八十六、七歲時先後離世,剩下她孤單一人生活(!),她於九十二歲高齡執筆娓娓寫下她與錢鍾書及女兒的往事,感情含蓄,筆觸細膩,詞情配合得恰到好處,令我充份體會前塵如煙,唯真情常在的道理。

李敖,”北京法源寺”
李敖是當代一個很具爭議性的作家?歷史學家?時事評論員?政治人物?他的作品以文筆辛辣、不留餘地、自大不羈著稱。北京法源寺是李敖以他一貫的寫作風格,敍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前後的故事,其中譚嗣同於變法失敗後,慷慨就義的一段,格外感人,李敖議論多多的毛病不但無損氣氛節奏,反添一份凄美滄涼。

Andrew Grove,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作者是另一個當代人傑,一手帶領Intel成為全球最大的CPU製造商,1994年他同時遇上事業(因為Intel 的Pentium 晶片每九十億次除法運算,會出現一次誤差,網上的討論很快給傳媒炒作,最終引致IBM決定停止出售Pentium為元件的PC)和健康(他患上攝護腺癌)上兩個不可能的挑戰,他憑著偏執的性格,任何時刻、任何問題都堅持以系統化邏輯思考程序來解決,書中他毫不掩飾面對困難的迷惘與堅持,較同類書籍如 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歌功頌德,有點肉麻)來得真實誠懇,書中許多分析工具,和從實踐驗證出來的商業原則,很值得一看再看。

Jim Rogers, “A Gift to My Children”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很沈重的,當代的商品大王Jim Rogers用跟小朋友說話的語調寫下這本書,循循善誘,嘗試用最簡單易明的文字例子,將他畢生所學傳授給兩個女兒(大的六歲,小的一歲,他本人六十七歲),充滿關愛和非常有閱歷的智慧,書很薄很貴,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深情與至誠的作品之一

九月二十八日

今天讓我繼續談書,除小說外我喜歡兩類書,這分類是我自創的,毫無邏輯與科學根據(走筆至此,忽然發現自己對待書本原來理性成份頗低,除了喜歡自製分類以外,還喜歡故事、風格大同小異的Dan Brown;或者人往往對自己的心頭好,都難免有點直覺與感性),第一類是深情與至誠(較古老的形容詞,我會在下一段加以解釋,年過四十的可以跳過下一段文字)的作品,用較現代的語言翻譯,可以理解為作者用真摯的感情寫下能夠令讀者感動的文字,純以個人的標準、與非常有限的記憶力,歸類以下書本入深情與至誠類:

  • Randy Pausch, “The Last Lecture”
    書本用文字記述Randy Pausch最後一課的講詞(喜歡 video 的話,完裝版本的 lecture 可在YouTube上看),官方網站形容 “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lecture的題目)It wasn’t about dying. It wa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overcoming obstacles, of enabling the dreams of others, of seizing every moment. It was a summation of everything Randy had come to believe. It was about living. 事實上內容比較零碎,從他年輕時想盡辦法一嘗太空漫步,到他身患癌症期間的無奈與掙扎,處處流露他對太太和三個年幼子女不捨之情,令人動容,文字、內容、佈局都不很理想,但情感真摯,詞情懇切,使為人父母的我不禁掩卷長嘆。

  • 柏楊,"中國人史綱”
    柏楊在獄中(政治獄)有感所讀過的中國歷史都是為帝王而作,所以在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字一淚地寫下這部為中國人民(非當權者)而著的歷史書,換一個新的角度回望過去的事件,無論歷史事故如何出人意表、高潮起伏,原來都是以普通人(跟你我一樣會笑會哭的普通人)的血、汗和淚堆砌出來的。積極一點看,這書能提醒我輩普通人,政治其實離我們不遠,你不關心不等如它不會影響你,另一方面更期望這書能提醒當權者在爭權奪利的當兒,意識到他們的遊戲往往播弄著許多有血有肉的黎民百姓的人生。

    (今天時限已到,待續)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閱讀的樂趣

九月二十五日

工餘除了喜歡品嘗美食和旅遊以外,我喜歡看書、進修、看電影、看話劇、做瑜珈、種花、研究財經、烹飪 … 等等,可算是興趣多多,一刻都不能停下來,真的有點恐怖,對嗎?

所有興趣中最持久的應該是看書,我看的書雖然很雜,但也有偏好,小說方面,最喜歡看懸疑故事,尤其是偵探推理,看過的數量不少,當中最喜歡的作家首推 Agatha Christie (1890 – 1976,較詳細的描述可見於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gatha_Christie),她在世八十五年,共寫下超過八十本大部份都非常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其中較多人認識的應該是Death on the Nile, Murder on the Oriental Express,A Murder is Announced,她是名乎其實的”Queen of Crime”, 謀殺故事佈局雖然本本不同,查案手法卻總是圍繞著人性的弱點,差不多沒有動作場面(因為她筆下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只有五呎四吋,留八字鬍鬚,衣著一絲不苟的Hercule Poirot ,另一女主角是一個獨身女長者Miss Marple),雖然無法集齊她寫的所有書,但我大約也看了超過六十本吧,英文版商務書局常常特價出售,大約一百元三本,中文譯本千萬不要選大陸翻譯的,遠流出版的台灣譯本較原汁原味,價錢貴一點約八十多元,Page One 有售。

現代懸疑小說作者中,我最喜愛的是The Da Vinci Code的作者 Dan Brown,他出版的四本書(還有 Digital Fortress, Angels and Demons, Deception Point)風格雖然都比較接近,但我可能仍未看厭,所以在俄羅斯旅遊期間,偶然在網上看見他有新書出版,還是忍不住send短訊給香港的朋友,在出版的第一天便買下來,剛開始翻看這本509頁的 The Lost Symbol,期望有驚喜 ….

四分法

九月二十四日

雖然我對俄羅斯還有許多即時感想,但今天決定停一停,讓時間將經歷沈澱,希望遲些會有更深層次的反思。

今天想談一個邏輯問題!!!(建議你留待臨睡覺前才看,效果應該比安眠藥更快速)我們日常接觸很多相對的概念:高矮、肥瘦、貧富、好壞、對錯…等等,一般人較傾向用二分法看待這些相對概念,(為了趕及在你入夢前講完我的觀點,容許我用以下例子解釋二分法):

例子一:高 < ------ > 矮
一個人長得高,代表他不矮;同樣道理不矮的人,表示他個子高

例子二:肥 < ------ > 瘦
意思是不肥的人自然是瘦,不瘦的人自然是肥

但我卻較喜歡用四分法來驅分兩個相對的概念,讓我用例子一來解釋這與二分法的差別:

例子三:高 < ------ > 不高 < ------ > 不矮 < ------ > 矮
一個長得高的人,他當然是不矮,但用四分法的人會同時認為他有可能是不高、或者是矮;
同樣道理一個不矮的人,卻有可能是高、不高、或者是矮;
一個不高的人可以是高、不矮、或者是矮;如此類推 …

例子四:(四分法)甜 < ------ > 又甜又鹹 < ------ > 不甜不鹹 < ------ > 鹹


例子五:男人 < ------ > 陰陽人(男女同體)< ------ >無性人(非男非女)< ------ > 女人


(希望例子五有點提神,無論如何,我會盡快!)想一想,我們平常溝通失誤,或者難以理解別人的觀點時,會否因為不知不覺間用了較簡單的二分法呢?

例子六:對 < ------ > 錯
二分法的人會認為,如果工作沒出錯,就是對。

可惜你思想較精密的上司卻會用四分法,當他告訴你:「你的工作沒有出錯。」他的意思可能是:

例子七:對 < ------ > 不對 < ------ > 不錯 < ------ > 錯
工作沒出錯,你可能是做得對,但也可能是你不錯,甚至是你不對


「不做、不錯,就是對」,這邏輯可能只會發生在公務員體系內,商業機構內不做已經是錯,如果你的不錯源自不做,更別妄想你的上司會認為你是對的。(晚安!)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令人回味的俄羅斯菜

九月二十三日

大約兩年前我常與 Bernard, Ben 和Kenneth 到利園一期斜對面的皇后餐廳吃午飯,我一般都喜歡叫羅宋湯、俄羅斯牛柳飯,十分美味(我試過又一城的皇后餐廳,味道不及這間已關門的銅鑼灣分店),百吃不厭,那時候已經有點奇怪,為甚麼香港能容納墨西哥菜、巴西菜、甚至非洲菜式,卻沒有一間像樣的俄羅斯菜館(後來在飲食男女看見一間俄羅斯餐廳,以火紅為基調再配以金光閃閃的裝飾,也提不起興趣去找),因此總認為這些飯菜可能只是剛巧以俄羅斯命名,實在是港式西餐(就好像波士頓以豉油醃製的鐵板牛扒)。直到今次俄羅斯之行,才發現原來俄羅斯的飲食文化原來也十分發達。

羅宋湯當然與港式分別很大,主要的食裁是新鮮的紅菜頭,加雜菜和牛肉經長時間烹煮,最後在餐桌上加一點酸忌廉,味道濃濃的有點像我們常喝的老火湯,不同的是紅菜頭天然酸味令牛肉味道更特出,與港式羅宋湯(味道主要來自咖膏和bay leaves)分別很大,但都是理想的餐前熱湯,令人食慾提升。雖然旅程中自選的餐廳非常有限,但聖彼德保的Palkin Restaurant和莫斯科的 Pushkin Cafe,無論食物質量、餐酒選擇、服務水平都是一流,值得一試,有機會的話,只要在 Google Earth輸入餐廳名字,便會出現 user-supplied的紅汽球,都位處市中心,十分好找,一流的餐廳價錢當然也是一流,以一港元對四盧布折算,不含餐飲大約每位$500,包餐酒再加$200-$500,也算合理吧。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眼界大開




九月二十二日

莫斯科的紅牆處處流露歡欣活力,早午晚各有姿彩,令遊客如我一逛再逛,並嘗試捕捉她不同時段的美態;紅牆廣場雖然沒有想像中宏偉,相比天安門廣場可真是小巫見大巫(維基百科資料顯示紅牆廣場面積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五分之一),兩個廣場雖然都位處皇宮附近(紅牆位於克里姆林宮圍牆外,天安門廣場則位處紫禁城門前),是國家閱兵慶典的軍政重地,不同的是天安門廣場宏大莊嚴,一點商業氣息都不能存在(中國法規不容許廣場內以及附近一百米范圍展示廣告),相反地克里姆林宮圍牆外70米(其實圍牆與皇宮相距也只有幾米)正對著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Gum Department Store,真令我難以置信,是傳統抑或文化差異呢?未有機會親身體驗,真的很難相信同樣的閱兵廣場分岐可以那麼大,俄羅斯人竟然可以接受皇宮正對著一座購物商場!旅遊往往使人眼界大開,胸襟因而變得寬廣,明白到世界上有許多人的生活方式,雖然與自己的習慣南轅北轍,但都能相安無事,生活富足。下一次旅遊,或者可以在盡情體驗別國的美食、購物之餘,花點時間了解各國人仕的價值取態,或許會明白這個世界的大小與選擇的多寡,許多時候都是取決於自己的眼界與胸襟,而不是你出身的條件。

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極速強盛



九月二十一日

剛從俄羅斯回來,玩了整整十天,既開心(因為完成心願)但也確實有點疲倦(旅程從假期的第一天早上八時半出發直至昨晚十一時半才回到家門口!)。

我一直對俄羅斯都非常著迷,因為這個國家雖然不像英國經歷工業革命的洗禮,沒有法國人的激情將皇帝送上斷頭臺,不像意大利擁有上千年的羅馬帝國歷史與文化,沒有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野心與貪婪,更沒有日耳曼(德國)人種族滅絕的殘忍,但,這個國家到底經歷了甚麼?又擁有些甚麼?能夠於世紀初(1919年)從一個極為保守的政(沙皇專政)教(東正教)合一、極地苦寒、人口不足美國一半(約1.4億比3億)、政治舞台寂寂無聞的國家,於短短數十年率先實踐共產主義,並取得空前成功,意識形態領導全球超過十個共產主意國家,軍備與太空科技更是突飛猛進,成為60年代美國冷戰的假想敵,也該值得一遊吧!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個城市都比想像中美麗,街道寬闊(許多大道都有八條或更多的行車線),建築物風格各異,但都一貫外形宏偉、裝飾精緻(大部份建築物的外牆都有適切的浮雕和掃上不同的色彩,正門前更會配套廣場甚至銅像),處處都流露十七世紀歐陸風情,尤其是色彩斑斕,外型獨特的洋蔥頭東正教教堂,更添懷舊風情,使我很難想像這個地方不久前是個奉行共產主義的國家,驚鴻一瞥,使好奇的我更加好奇 …..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買市不買股

九月九日

對散戶而言,投資一般離不開銀行存款、物業、貴金屬、股票、債券、外幣和股票衍生的投資工具(如期指、基金、牛熊證等)。相信沒多少人滿意現今的存款利息,但投資物業又似乎銀碼、風險都比較大,而且樓價經過過去幾個月的調整,大部份都已回復到海嘯前的價格。於是餘下又較為簡單的投資工具可能只有貴金屬、股票、債券、和外幣,讓我先討論兩樣近期大熱的產品:人民幣債券和ETF (exchange traded fund) ;人民幣債券是近期熱門的產品,我尚未有機會嘗試,但報載息率兩厘以上,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潛力和債券的穩定性(目前好像只有匯豐、東亞和中資銀行發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低風險選擇,有時間的話值得好好研究,最好當然是跟我分享研究的成果,減少我的心力和時間!另一方面,ETF的好處是可以買市不買股,因此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認識每隻股票的營利能力、前景、市值、P/E…等等,舉例2800(盈富基金),因為這基金按恆指的比例投資於各大恆生指數成份股,所以本身股價波動只會跟隨恆指的波幅,因此可以達到買市不買股的效果,風險相對比買入個別股票低,但如果你願意有耐性地持有現金,等待機會,加上有在低位時入貨,回報可以相當可觀(舉例如果你在年初恆指11,000點時購入2800,在短短半年內回報已達90%)。過去十年股票市場出現過四次較大型的調整 (1998, 2001, 2003和2008),要在股票市場賺一點錢也不是無可能吧?

姊姊的守護者

九月八日

近期在看英語小說 My Sister’s Keeper (中文譯名是『姊姊的守護者』,已拍成電影,正在各大院線播放),以下是輯錄網上電影簡介:

『十三歲的安娜自出生後,便一直成為患有嚴重疾病的姐姐凱特的捐贈者,十三年來無條件為姐姐捐贈血液臍帶骨髓,讓姐姐能延續生命,為了姐姐,安娜放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安娜亦深知,自己是為了作為一個可以捐贈器官予姐姐的生命而出生,不過她一直沒有大怨言。直至姐姐的腎臟併發症,需要安娜作腎臟捐贈,安娜卻尋找律師,向法庭申請解除父母對自己的醫療監管權 …』

內容十分爭議性,從捐贈者安娜的角度來看,她花了十三年時間不斷的(她為了隨時準備捐贈骨髓器官,十三年來都不能離家半步)為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身心的痛楚,出入手術室,只為廷續姐姐悲慘的生活,但作為安娜和患病凱特的媽媽為保住大女的性命,一次又一次的同意並且鼓勵孺女捐贈骨髓器官,動機也是無可厚非。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矛盾理所當然在法庭解決,但撇開法律條文,純以道德來衡量整件事,你又會認為應否繼續讓安娜冒生命來拯救另一個生命呢?

其實「對與錯」是否的那麼容易界定呢?工作上、生活上我常警惕自己不該太自以為是,盡量避免一口否定與自己想法有分岐的意見,畢竟「對與錯」有時候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而非絕對的。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景隨心轉




九月七日

週末盡了一點社會責任,帶領一單親家庭的小朋友到挪亞方舟參觀,可惜天氣太熱,儘管戶外的活動很吸引,包括方舟花園、大自然公園和跨越奇園(詳情可參考http://noahsark.com.hk/),無奈熱力迫人,拍完幾張樣板照便無心戀戰,連忙轉戰室內,幸好室內空調強勁,節目也頗有新意。其中印象較深刻的是生命教育館,主題比較為另類,以活動形式帶出珍惜生命、關愛家人與世界 … 等做人基本的價值,有點老土但義工們的誠意可嘉;我較喜歡的環節是「大難臨頭」,參與者要坐在一個密閉的房間,內有五條懸掛的繩子,拉下不同的繩子會有不同的後果,包括幾個彩色的乒乓波、一桶水或一桶很滿的水,參與者須自行決定拉那一條繩子,然後自食其果(對!有點像「獎門人」的節目),老實說獨自坐在密封的空間內,也有點壓力,我幸運地選了乒乓波,沒有濕身,玩完後,義工朋友與我們分享被淋的經驗,所有參與者(包淋濕身的)都說很好玩,然後他再問如果我們在街上被同樣的一桶水淋,心情會否一樣呢?所有人都說一定很憤怒,義工朋友問為甚麼同樣的遭遇,我們的心情會有180度的差異呢?

世界上許多事情可能的是「景隨心轉」,相同的遭遇 / 結果未必能夠完全決定我們喜樂抑或失落,我們對自己的心情或多或少都能有點自決的能力吧!每天的心情好壞除了是你的家人、老闆影響以外,一定程度是你、是我的選擇,那你又會否努力、又如何運用你有限的自決權來令自己活得更精彩呢?

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

Good to Great


九月四日

前兩天看黃子華棟篤笑,內容偏向中產(金融海嘯可能只是小眾的話題吧)與老餅(其中很長時間討論如何增強結婚承諾的力度,相信也不是很in的話題吧),但卻正合我口胃,非常搞笑!他表演的特色之一是與台下觀眾即場對答,妙趣橫生,往往增添每晚不同的驚喜。我看他的棟篤笑該超過十年吧,他的是越來越揮灑自如,在台上見招拆招,充滿自信,經驗老到。可能的是熟能生巧、勤能補絀,又或者是 practise makes perfect,許多技巧其實的可以苦練成功。記憶中Jim Collins其中一本很著名的書『good to great』,他研究了許多能夠從優秀(good)演進成為卓越(great)的公司,大多數都會用hedgehog(刺)strategy —意思是指卓越的公司往往會尋找一套清晰、簡單的經營模式,不斷完善改進,終有一天成為天下無敵(有點誇張的演譯,以維持收視率!),想想我們一生只有好幾個十年(!),如果希望能夠有點成就,的不能太貪。每天該做的事不要懶,做得不好,只要多加練習,日子有功,你我都有機會成為專家,問題是你有決心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九月三日

報載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教授魯賓尼(Professor Roubini)(對!他就是那個準確預測金融海嘯的教授)剛接受CNBC訪問,他對中國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存疑,原因是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GDP) 只有3萬億美元,其中只有三分一是國民消費,約共1萬億美元,但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5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二是國民消費,約值10萬億美元,因此即使中國能夠擴張國民消費達一倍(相等1萬億美元),也僅僅能彌補美國消費10%的下滑。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闡述「百分比謬誤」,直接比較不同基數計算出來的百分率往往容易產生謬誤,沒有具體數據可能很難相信100%與10%其實相差無幾,正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數量而言,做駱駝當然比做馬好,因為10萬億美元與1萬億美元根本無得比,但從質量方面考慮,卻可能做較小的馬比做垂死的駱駝應該開心一些吧?畢竟馬的前境充滿希望,努力又容易有回報,自己與身邊的人又會有較多時間感到滿足快樂,對嗎?與我們更息息相關的例子可能是傳統廣告與網上廣告,由馬變駱駝當然困難重重,但過程充滿喜樂,該是值得吧!

好奇心

九月二日

熟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超級好奇的人,對身邊的事物老是問過不停,有時甚至窮追猛打(多多包涵,謝謝!),舉一個例子:今天早上看見一個電視廣告,一位牙醫在鏡頭前推薦「舒適達牙膏」能有效防止牙齒敏感,我立即奇怪為什麼註冊醫生不准推介健康產品(較多人熟知的過案,可能是息影歌星陳美齡的姊姊陳曦齡醫生,因推介「維特健靈」的產品而被醫務委員會譴責)是否牙醫學會沒有相類似的規定呢?有沒有可能牙膏不算健康產品,因此不受此限?有沒有可能廣告中的牙醫不在香港註冊,所以不受規管?又或者他根本只是個演員在扮演牙醫?又或者是其他人原因 ….. 這好奇心驅使我不停追尋,想想也有點累,不過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我感到超級開心!

華姐


九月一日

昨天吃了不少farewell cake,似乎是不少同事的last day,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最捨不得的是華姐!她每天精神抖擻、笑容滿面,總是積極地完成每個任務,她也可能有時忙得透不過氣,也該受過不少新舊同事的閒氣吧,我亦親眼目到她為配合公司的轉變,工作內容一改再改 … 她總是欣然接受。你、我和她在辨公室內都無法避免遇到不順意的事情,我常提醒自己這只是職場生涯的一剖分而不是全部,更多的時候,當我感到迷失無助,便有許多同事主動獻計出謀,我每次失望失意,總會得到許多鼓勵與支持,每每使我感動、使我充滿希望和動力!上班的時間,還是順意的時間比不如意的時間多吧,何不多想想開心的事情,令自己和身邊的人更幸福快樂。

Sharing Session

八月三十一日

相信大部分同事都喜歡在一個融洽的環境下工作 - 這需要大家投入和支持,上星期五的sharing session 雖然不算空前成功,但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我期望通過這活動不單能讓團隊成員間互通有無,還可製造工作以外的接觸與話題,既環保又溫馨,所籌得款項更可資助日後同類聚會的經費,一舉數得,理性上似乎沒有不參予的理由,那麼今次沒有來的同事,如果下次內容適切,你會否參予?工作上總有困難(事實上沒有困難,也沒有必要設立工作崗位),星期五放工前抽一點時間,放下工作的包袱,來參加其他同事無償籌備的節目(衷心感謝所有今次幫手策劃、選購、運輸、佈置、清理的同事們),跟喜歡或不喜歡的同事聊聊天,相信只會令你感覺更良好,否則走一圈便溜,也沒什麼損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