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退休的秘密

十二月二十四日

許多同事揣測我提早退休的原因,本來不是什麼秘密,只是有點搞笑,所以很少提及,趁今天聖誕佳節,送上這搞笑的秘密,博大家一燦。

我沒有宗教信仰,亦不太相信命運,活了幾十個寒暑,只試過一次在澳門遊玩時,悶極無聊之際曾摸骨算命,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當時已經非常先進,批命的內容全部錄音,方便日後翻查,因為只是玩樂性質,聽完批命便立即遺忘,完全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但後來發現這算命先生預測朋友的事,竟然一一兌現,開始懷疑他批我陽壽過不了2012年可能真的會出現。

這麼重大的問題我當然小心翼翼的考慮,問題雖然大,但一點也不複雜,分析後發現只有四種可能性:

1. 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對的
2. 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錯的
3. 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對的
4. 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錯的

第1.的情況下(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對的)我會立即退休,把餘下的三年時間,完全享受生命,多看已經期待已久的好書,多見喜歡的親人朋友,多出外旅遊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欣賞大自然的奇妙,多嘗試各地美食,完成未完成的博士論文,多看好電影,多嘗試不同的菜式,多寫作 ... 總之餘下的時間絕對不足夠分配給工作了!

第4.的情況下(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同時他是錯的),我當然會繼續工作多幾年至一般退休年齡,然後再享受上述的退休生活,無論如何,這兩種情況下均沒犯錯,都做了該做的事,不需要仔細考慮。

只有第2.和第3.的情況出現,是典型統計學上的Type I(否決一個對的命題)和 Type II(沒否決一個錯的命題)Errors,才必須詳細考慮每個失誤的後果。

先說第3.種情況(我不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對的)的後果:如果算命先生是對的,我三年後真的會死,而我偏偏不相信,後果是我會做到死的一天,這將會是我一生的遺憾,因為我不能忍受錯過生命中最想做的事。相反第2.情況(我相信算命師的預測,但他是錯的)提早退休完成心願,偏偏他預測失誤,三年後我死不了,後果最嚴重的可能是另外找份工作,繼續今天的生活,但三年的享受已經袋袋平安,似乎更上算;權衡輕重之後,我選擇相信他,選擇提早退休。

當然如果我命大,說不定三年後再回公司工作,如果你仍未退休,我們又可以並肩作戰了!


p.s.祝大家聖誕,新年期間,多休息,多做喜歡做的事,多見喜歡見的人,我和家人明天開始遊印度,明年一月一日回來,下一篇博文暫定一月四日再見。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生命的一部份

十二月二十三日

聽說讀、講和寫對人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讀書本雜誌豐富知識,令人眼界大開;交談刺激大腦,令人思辯敏捷;寫作令人思想慎密,因為寫作的過程往往需要重新整理偶爾浮現腦海的思緒,為求資料正確,還得翻查書本和上網搜尋,然後才慢慢嘗試用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對我來說真的很難,但我仍然喜歡寫作,因為我相信思想以文字驅動,愈懂得運用文字精準表達個人看法和感受,和愈能有條不紊表達複雜概念的人,必定思路清晰,充滿智慧,所以要進步唯有迎難而上。

從小便有寫日記的習慣,年輕時期的日記十分隨意,以抒發感情為主,內容大多是說不出口的夢想、憤怒、愛慕、恐懼或自滿之情,內容反反覆覆,前言不對後語,無非只為發泄年青時代那種鬱結在胸口不吐不快的激情;隨著年事漸長,明白激情解決不了問題,更不能幫助我接近夢想,日記雖然保持隨心隨意,但無病呻吟的內容漸漸消失,尤其是在2000年後改用電腦寫日記,由於不懂中文輸入,改用英語,形容詞變得更為有限,敍事和分析慢慢成為日記的主調,內容亦慢慢從感性變為理性,也分不清這轉變到底是進步抑或落後?

四個月前開始寫blog,不經不覺已取代寫日記的習慣,這一轉變首先迫使自己克服一個十年來都不願意正視的弱點:中文輸入法,每天一篇公開的博文,令我不斷在壓力(正面的壓力)下,重整思想,鍛煉寫作技巧,後者仍然是較弱的一環,每天看別人的文章,總羨慕別人的行文用字流麗順暢,任何簡單無聊的內容都有本領娓娓道來,知道自己仍須多多努力,內容方面每天都掙紮該寫些不吐不快的私事,還是大部份人都有興趣的話題呢?每天話題應否不同,保持短篇的精幹,抑或把一個較複雜的話題,分幾天反覆討論呢?不斷作出不同的嘗試,希望慢慢演變出一種獨特的性格,吸引著你也吸引著我。

小女曾經跟我說沒有主題的blog,不會受歡迎,因為讀者不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點滴特別有興趣,但我仍然不願意刻意規範內容,就讓這blog跟我一起成長轉變,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也調劑著有緣人的生活。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利益相關者 (stakeholders) 的排序

十二月二十二日

曾經聽說現代管理相信公司不單只為股東(shareholders)效力,還要考慮週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 ,包括公司外的供應商、社會、政府、債務人、無管理權的股東和顧客,另外還有公司內擁有管理權的股東,管理層和所有員工),但從未認真考慮背後的道理,直至...

最近聽到一位阿里巴巴的員工轉述馬雲(阿里巴巴的創辦人、主席和CEO)在股東大會的一番話:「… 商業原則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因為公司的命脈(收入來源)來自客戶,但必須透過員工提供的優質服務,關係才能保持長久穩定,公司只要能夠憑顧客和員工創造剩餘價值,哪怕市場上金錢掛帥的投資者不趕來分一杯羹?(只憑記憶第三者引述馬雲的一番話,語氣、內容可能有點誇張!)所以排行在顧客和員工之後,看著聽著,感受到他對馬雲的崇拜,回家細想這排序,發現也不無道理。

服務為主的公司(如網站提供者包括阿里巴巴和網上黃頁、美容院、培訓中心等),不像地產發展商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不像機械製造商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不像基建公司擁有法定特權,服務業基本上只是人(顧客)和人(員工)的生意,只要保住員工,便能保住顧客,所以排序應當是員工第一、顧客第二、股東第三,你同意嗎?其他行業或者會有不同的排序,但相信股東也不一定排行第一。

那麼為什麼傳統上股東的地位如此崇高?為什麼書本教我們公司的終極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最高的價值?

公司的創辦人為信念,為心中的一團火,出錢出力,排除萬難,培育人才,建立事業,的確藉得公司上下的尊重和賣命,傳統上,成功的老闆(一般也是股東)都懂用人,對有潛質的員工百般栽培,令他們有天終成大器,員工有感知遇之恩,亦必鞠躬盡粹為老闆爭取最後的一分一毫;時至今天,西方傳入把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家的有限公司制度,我想或多或少破壞了中國傳統的賓主關係,現代的股東除了懂得高追低沽公司的股票外,對公司又作出過什麼貢獻呢?

現代的管理人是否應該也像馬雲一樣,重新評估利益相關者的排序,為壯大企業而努力,而非只為唯利是圖的股東謀求短期的回報。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摘仙記

十二月二十一日

週末看了兩部電影「十月圍城」和「音樂人生」。

很難得能夠在一星期內看到兩部好電影,「十月圍城」的觀後感已放在 yp movies 的影評上,歡迎多多來訪及推介給你的朋友。

「音樂人生」還有今明兩天便正式在香港戲院落畫,幸好來得及觀看這部另類電影,上畫七天(12月10日至12月16日)累計票房只得港幣十六萬,十分慘淡。

故事簡介:

一個香港音樂天才的成長傳記。黃家正就讀拔萃,十一歲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影片跨越六年時光,描述恩師羅乃新對他的啟迪,刻劃同學及兄妹間的矛盾,還有父子從關愛到咬牙切齒之情,發現天才的終極目標,原來是做一個「人」。KJ肆無忌憚,輕狂莽撞,唯有說,天才就是如此。

我雖然喜歡電影,但絕少因為電影感動流淚,可能太理智,總認為電影橋段是假的,眼前角色的生死愛恨也是假的,無論劇情如何賺人熱淚,只要是篇造出來的故事,我只覺可觀,無法動真情;由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好像近期的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因為部份真實,稍有感覺,「音樂人生」是一部記錄片,沒有劇本,沒有演員,當然亦全無戲味,但可令觀眾有機會偷窺別人真實的人生,成長的改變和感情世界,十分難得。

黃家正十一歲時才華橫溢,不單彈琴技巧一流,更懂提問人生的意義,腦袋充滿問題,對自己雖然有信心但不自滿,對恩師的信任依賴和跟父親間密不可分的舐犢情深;六年後的天才兒童變得自滿非凡,目空一切,腦中只有答案再無問題,為無法在恩師面前獻寶而大耍性子和父親的關係更低落至不啾不啋,天才的殞落令人嘆息之餘,亦不禁追問:是他個人抑或環境因素令這被貶凡間的精靈變得平凡庸俗?眼神竟由好奇閃爍變得憤世嫉俗?沒有劇本的電影就如人生,無法提供完整的來龍去脈和因果關係。

唯一感興幸的是家中沒有天才兒童,我自問亦無本領承擔照顧一位落入凡間的精靈。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乖和聽話

十二月十八日

記得小女兒約四、五歲時,突然有所領悟的跟我說:「原來大人口中的乖,意思是聽大人的話。」孩童心無雜念,往往一語中的,白話的"乖"(我理解是做個好孩子)和"聽話"(我理解是順從父母)是否一致?小女兒的一句話令我不斷反思 …

再小的孩子都有和父母有別的感觀世界,我喜歡靜,孩子愛熱鬧,我愛吃菜,她們發育時期喜歡吃肉;當孩子長大讀書,學校的氣氛,和同學的關係,我又知道多少?年紀越大,她們慢慢發展和自己不一樣的性格和追求,我憑什麼認為她們按我的意願行事做人,便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年輕時代也十分反叛,父母要求我早點回家,我卻整天流連街頭,母親反對我和朋友出外旅遊,跑到火車站內阻止我上火車,我千方百計逃離她的追逐;我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女兒,但由始至終都堅持做個"乖"女兒。

我當然贊成孩子年紀尚小,未能分辨好壞,未懂預見後果的時候,父母必須指引,因此"聽話"相當重要,但"聽話"和"乖"始終是兩個不同概念,我絕對不會要求女兒絕對的服從。

職場上,充斥成熟專業的同事,"聽話"和"乖"更加不該劃上等號;工作上,我始終追求做一位"乖"員工(為公司創造剩餘價值,為同事爭取穩中有機的工作環境,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但我不一定"聽話",總認為我不是上司的秘書,不需要行每一步都按他的指示,他要求我而非秘書做的事,當然相信和希望我運用專業管理經驗,判斷工作崗位內種種事務的緩急輕重,才小心謹慎執行,連最有紀律的軍隊都尚且會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說法,商業上的專業管理人員當然應該憑知識良心執行指令,不應亦不能讓一句「上頭指令」打亂陣腳,浪費資源。

許多商業欺詐案都涉及上司指示下屬簽署一些不當文件,判例毫無例外的不接受"聽話"為抗辯理由,最終琅璫入獄,因為心智成熟和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所以"聽話"不一定是"乖",你的職權範圍是你的舞台,要選擇做"乖"員工抑或"聽話"的員工,只要不存心損害公司的利益,你絕對有自由。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我退休了!

十二月十七日

今天下午親自向經理級以上的同事宣佈:明年一月七日以後我會正式離職,回家做全職退休人仕。

相信會議結束後,經理們會把這消息陸續發放予公司內每位同事,但我的一番臨別贈言,可能還是由自己親自在此演繹,更加傳神。

在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長的一份工就在這裏,我離開過,最終還是選擇回來與大家並肩作戰,原因是我喜歡這裏的同事和工作氣氛,不同部門的同事,雖然各施其職,但都懷著單一的目標,為提高銷售額打拼,市場部同事努力發展自家的入門網站和完善各類產品,銷售部同事四出奔走找客戶簽單,各營運部門的同事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電腦部同事配合各部門的要求開發新產品、簡化工作流程和提供最新管理資訊,財務、人事,客服和行政部門提供最強的後勤支援,我們團隊發揮的力量,不單戰勝黃頁廣告不斷下滑的宿命(每次我代表各位到國際性的黃頁聚會分享香港的經驗時,世界各地的黃頁老行尊對我們能夠成功從印刷轉型為以網上廣告為主導,深表讚賞,希望你和我一樣,為這團隊領先世界各地的黃頁感到驕傲),更加克服上年年底金融海嘯帶來對廣告業的衝擊(南華早報營業額上半年大副下滑39%,無線電視同期本地收入較去年下降20%,壹傳媒同期的營業額下降16.5%),我們在這困難的大環境下奮力回應,今年的網上廣告仍能保持雙位數字的增長,力保公司沒有大規模裁員減薪,展望前景,網上廣告的競爭大,用戶的口味變幻莫測,合作伙伴的商業策略亦因此經常調節,面前的挑戰更大,但我總相信再難的我們都安然走過,只要大家能齊心合力,縱有再大的困難,這團隊必能一一應付。

我們能夠安然走過金融海嘯,請感謝身邊每位盡心盡力為公司打拼的同事,因為他們令公司創造剩餘價值貢獻集團,我們每位因此能夠保住飯碗,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不是任何人的施捨,(有能力的人,不需要亦不希罕別人的施捨),再進一步,我們在公司做出來的成績也代表我們每一位同事的個人成就,聽說獵頭公司請人只會挑選成就驕人的公司員工,如果我們努力保持一流的銷售管理,一流的產品和最先進的網上技術,不單公司能創造更多剩餘價值,每位員工的議價能力都必然提高,希望每位同事都會繼續為公司,為自己不斷努力做實事。

公司的成績是我們集體行動的結果,我總相信任何一位員工的作用相對十分微小,包我自己在內,只要在位的同事齊心合力,公司一樣穩健,Bernard Lee離開時,我亦曾經感到害怕,但三年後的今天,我可以大胆的總結沒有任何一個人比這團隊更重要,更何況我離開後,Ben Luk 會繼任我的職務,他和我一樣對公司有承擔和熟識公司情況,但他比我有魄力和耐性,有他的領導,我可以安心退休了!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土耳其之二

十二月十六日

以忽所(Ephesus)古城規模很大,遺跡保留得相當完整,進城的街道(還保留了一片頗大的,以馬賽克mosaic技巧舖的地)門牌識別,公共洗手間,大劇場 … 都一應俱存,土耳其的古跡古物,應該可滿足高要求的遊客。




自然風景更為突出,如果你不是太年輕,或許仍然記得「健牌」香煙的廣告,有幾位穿三點式泳衣的模特兒,或坐或卧的在一層層純白色天然水池上曬太陽,那拍攝的地點就是土耳其的棉花堡,



可能是廣告的影響,同行的團友好些帶備三點式泳衣前往,誰知一踏進水中便知道水溫極低,同時像棉花一樣雪白的石壁堅硬異常,完全跟想象的棉花堡不一樣。

奇石林(Cappadocia)是另一種天然奇景,令人更回味;火山爆發後,大量火山灰沈積在地面,再加上日積月累的雨水融合,使這地方的土壤黏性特高,即使在山中任何部份掘一個幾米高的山洞,頭頂及兩傍的沙泥不需要任何外物支撐,都不會倒下,非常有趣;十字軍東征時期,人民為保性命都紛紛在此掘洞穴居,以這天然的偽裝避過人為的災刧,他們當時打造的房屋,有些居然有上、中、下三層,睡房以外,還有工作間、貯存紅酒的倉庫,甚至教堂和公共食堂,一應俱全,真正大開眼界,Cappadocia是土話,意思是「我看見,但你看不見我」,很能總括這奇特的風貌。



再下來的Anatolia是地中海邊的渡假勝地,地中海的水比天更藍,令海邊影色美得有點不真實,再加上街道隨處都能找到的土耳其雪糕解暑,感覺完美。

總括而言,土耳其是回教國家,不注重飲食,也沒有多姿多采的夜生活,但境點多,每處都各具特色,很藉得到此一遊。



明天有重要公佈,旅遊特輯將會暫停。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土耳其

十二月十五日

另一個「一雞三味」的選擇是土耳其:集古蹟古城、天然奇境與地中海獨特的「藍海」於一爐的地方。

土耳其橫跨歐亞(歐洲的部份少於5%,大部份地區在亞洲),人口是香港的10倍(約7,300萬),但面積卻是香港的710倍(約78萬平方公里),是一非常龐大的國家,因此從一景點到另一景點,必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坐車、再坐車 ….

由於國土位處歐亞交匯點,自古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因而擁有極不平凡的歷史,從東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Byzantium Empire) ,再到咢圖曼(Ottoman)的統治,每個時代和箇中的更替,都殘留不少的歷史遺跡供我們後人欣賞和憑吊。

土耳其雖然是東羅馬帝國和基督教的孕育地,現在卻是一個回教為主的國家,首都名稱是伊斯坦堡(Istanbul),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地名的更替已充份反映「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唏噓,因為君士坦丁堡本為紀念奉行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君主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而命名,但今時今日的伊斯坦堡的由來卻是伊斯蘭教(Islam),市中舉世著名的回教聖地藍廟(Blue Mosque)亦與往昔基督教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遙遙相對,很有特色。


























伊斯坦堡是個很有規模的城市,人口超過一千二百萬,按歐洲的標準,已經是非常了不起;城市由海峽分隔歐洲區和亞洲區,有點像維多利亞港分隔港島和九龍,沿海兩傍影色特別吸引,我曾在歐洲區山上的咖啡店,歎咖啡和欣賞海景,滿眼歐陸風情的建築物和錯落有緻的樹木,較太平山上看香港怡人得多。




離開伊斯坦堡便要乘很長長長長...的車程到特洛伊古城(Troy)參觀,這古城就是那個不虞有詐,輕易讓滿佈敵兵的木馬進城,因而中伏亡國的所在地;木馬屠城的故事記載在荷馬(Homer)的史詩奧德賽(Odyssey),由於發生在公元前,事發地點和遺跡雖然經歷許多年考古發掘,都一直毫無進展,誰知一位業餘的德國考古學家Charles McLaren竟於1870-1890年私自把特洛伊古城出土,並把掘出的珍貴古物遽為己有,他什至把當年引起木馬屠城的大美人海倫(Helen)用過的古董飾物送給太太,讓她出席宴會穿戴!他和太太當然被當時政府趕離土耳其,他心有不甘再到希臘尋找和Troy對壘的斯巴特(Sparta),竟然又讓他找到並發掘出故事提及的黃金面具,問你服未?

下一站的以忽所古城(Ephesus),會有什麼故事?明天再續。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地質公園


十二月十四日

其實旅遊不一定要長途跋涉往外地,香港本土也有許多旅遊勝地,今天花點筆墨分享上週末的行程。

聽說全世界最大的六角柱群在香港(可參考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thread.php?t=983376),雖然未知這說法的真確性,但最低限度表示香港的六角柱群是世界級的,我曾於許多年前攀山涉水到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著名的Giant Causeway參觀,這地方亦是以六角柱聞名於世,但記憶中的規模與昨天所見相差無幾,醒目的你又怎能錯過這近在咫尺的獨特天然地貌。

昨天駕車往北潭涌,時間關係(約上午十一時左右到達)公眾停車場已經滿瀉,唯有改泊對面保良局渡假村,日租八十元,再轉乘綠的士直接前往萬宜水庫的東壩,單程車費$62,但省卻許多步行的路程,你當然可以選擇徒步前往,又或者乘的士到西壩再步行往東壩,任君選擇,因為整個路段都有的士來回,彈性較大,但越過北潭涌的道路受管制,未經批准進入的話,會被抄牌罰款,我昨天來回兩程都親眼看見,值博率相當低。

下的士後往海方向一望,沒有可能看不見這龐大的六角柱羣,緩緩下行的山路傍佈滿六角柱體,非常壯觀,昨天雖然天朗氣清,遊人不算太多,拍照休息都完全不需要將將就就,沿途還有許多指示牌簡介六角柱的成因,斷層岩脉的侵入,不算詳盡(較詳細的資料可在http://www.geopark.gov.hk/找,最好出發前打印一份),只能算是特殊地形的提示,約花一至二小時便能參觀完畢東壩的六角柱羣,舒適指數九分(以十分滿分計算),因為斜路十分平緩,處處有石頭休息,空氣清新,加上現在無懈可擊的氣溫,不去絕對是你的損失。














預告明天會繼續旅遊篇,我的第二選擇是土耳其。

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

尼泊爾 - 最終章


十二月十一日

繼續昨天博文Pohkara的行程,喜瑪拉雅的山景當然是世界級,越往山上走,風景越壯麗,但原住民卻越見貧乏,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穴居,甚至露天席地,山區缺水,大人小孩都有點像香港街頭的流浪漢,面上和外露的皮膚都是髒兮兮的,長長的頭髮髒得結成一餅,盡管如此,小朋友精靈的大眼配在天真好奇的面龐上,仍然可愛非常,一個個跟著我們走,導遊說如果我身上有點巧克力或糖果,不妨分點給他們,我當然毫不猶豫的照辦,圍著我們的小孩一下子多了很多,全都伸出髒髒的小手問我取糖,再多的糖都終於派完,失望的小朋友中,突然拿出一張美鈔示意和我交換糖果,才讓我明白這些糖對他們來說有多珍貴,令我痛恨自己帶得太少,無法滿足更多的小朋友,如果你有機會去,記得、記得多帶一點比美金更珍貴的糖果上山。



完成Pohkara的登山行程,便要返回加德滿都乘國際航班回香港,但對那條只有Indiana Jones才有本事征服的山路猶有餘悸,我們堅持乘飛機折返加德滿都,不管如何威嚇當地導遊和接待單位,機票一直遲遲沒法確認,直到我們來到機場的一刻,眼望前所未見極其簡陋的跑道 - 破爛低矮的鐵絲網斷斷續續圍著一條長長的沙地,沙地中央還有幾隻雞悠閑地散步 - 正遲疑坐飛機是否較坐車安全之際,機票突然被確認,唯有硬著頭皮面對不可能逆轉的命運,半小時後,果然有部超小型飛機降落,幾位穿戴得體的印度人走出來後,機場職員連隨趨促我和外子兩位上機,剛扣好安全帶,飛機便立即起飛,原來全機乘客只有我兩,問問機上服務員才知機上工作人合共六位,又一次超豪體驗!二十分鐘的機程,金屬撞擊的聲音吵得我耳膜發痛,幸好受刑的時間總算比走山路短許多。



總括而言,尼泊爾之行可參觀大量歷史建築物,可全面接觸大自然,和踏足舉世馳名的喜瑪拉雅山,一個地方滿足三個願望,所以我原諒這地方沒美食,沒購物和種種的驚嚇,成為我心目中旅遊的首選勝地。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尼泊爾之二



十二月十日

外子看完博文後提醒我,當年參加已關門的凱達旅遊前往,到步才知道二人成團,分別有一位司機和一位導遊二十四小時候命,十分尊貴(怪不得凱達不久便關門大吉),最最感意外的是接待我們的印度藉導遊竟然操流利廣東話!據他說他年幼時居於印度新德里,居是廣東人,所以自少便懂聽和講,真神奇。我曾經問他當地有沒有中國人定居,他說有一位女中醫,從內地農村嫁來尼泊爾,到後才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地方比當年的內地更落後更貧窮,看來尼泊爾真的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

接著昨天尾段哲雲的行程,營地的條件比想像好百倍,雖然無電,但營地挺有規模,到處火光紅紅(到達營地時天色已經漆黑),意外地餐廳裝飾完全西化,燭光晚餐已經準備好,頭盤之後的主菜是半熟牛扒,異常新鮮甜美(應該不是就地取材吧!),終於把一天的驚魂疲倦慢慢退去,吃飯時和上一團的團友(他更厲害一人成團)天南地北,十分愜意,興盡便各自手持蠟燭,探險似的走過黑漆一片的草地回睡房。

哲雲國家公園是一個龐大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佔地932平方公里,只比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小一點),節目基本上是從早到晚騎著大象,由手持長槍的軍人護送,到處找不同的野生動物和觀賞大自然景色,行程難免顛簸但絕對寫意新奇,其中主打節目是替大象洗澡,來到河邊,導遊煞有介事的解釋替大象洗澡的步驟和工具,然後由大象載著我兩到河中心,飽經訓練的大象立刻用象鼻向我們身上噴水,然後把我們輕摔到水裏,衣衫盡濕之際,笑作一團,導遊在岸上好整以暇,把我們的狼狽相和頑皮相一一拍下,回營梳洗後,便結束了兩天難忘愉快的大自然之旅,原路折返,貪心地飽覽四週天然景物,竟然有點不捨之情,向大象說再見,向兇神惡殺的軍人握手道別,才依依不捨的登上差不多可放進博物館的包車,繼續餘下的行程。



下一站是Pokhara,攀登喜瑪拉雅山的著名起點,尼泊爾最著名的活動是登山,聽朋友說他們曾在此登山,幾天行程完全不需要背負任何行李,全程有一隊尼泊爾人服待,有導遊沿途講解、有腳夫負責運輸起營等粗活、有保安和廚師,每走一段路,便有人趕在前面,擺放椅和準備飲品,讓他們舒舒服服的休息,三餐一宿全由專人負責,保證貼心,可惜我們的行程緊密,只能用一天時間淺嘗登山的滋味,仍然趣味無窮。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集大結局。)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尼泊爾



十二月九日

大女投訴近期的話題太嚴肅(她說看得不明不白,有點像猜燈迷),決定換換口味,談旅遊,反正我和外子曾經計劃退休後,四出遊山玩水,他負責計劃行程和付帳,我負責寫遊記,出版一系列適合香港人口味,兼且資料詳盡的旅遊書,現在就讓我小試牛刀。

第一個要寫的地方,當然是我和外子都始終難忘的尼泊爾,已經不太清楚旅遊的年份,記憶中可能是一九九五年,雖然事隔十四年,許多細節仍然歷歷在目,讓我分享這地方的獨特和樂趣。

尼泊爾(Nepal)的第一站是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遊旅前已知尼泊爾十分落後,但難以想像落後的程度,加德滿都雖然是首都,是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的核心,但當我踏足市中心時,腳下磨蝕的石板地,眼見街道兩旁搖搖欲墜的泥屋和路上衣衫襤褸的古裝人,彷彿走進古裝佈景的街道,沒有汽車,沒有電,最印像難忘的商業活動要算是三三兩兩的女士,手持頗大的筲箕,內放已經碾磨的穀物,不斷向上拋,以天然風力把穀殼吹走!相信比中國民國初期還要落後許多許多;宗教方面,仍有血祭和活女神,一切都落後得令人難以置信,很值得一看,親身感受這活的歷史。



下一站是哲雲(Chitwan)國家公園,加德滿都和哲雲相矩雖然只有約六十哩,我們卻足足花了一整天才到達,過程十分驚險,離開加德滿都的道路,當然是沒有任何覆蓋的泥路,最嚴重的是這泥路依山而建,車走在路上,山頭的巨石不斷滾下,司機要機敏的左閃右避,路傍有不少汽車因閃避不及,被拖在路邊等候救援,我雖無宗教信仰,都禁不住念念有詞,希望能夠大步檻過,由於路面破爛,每一段路我都被拋到車頂,但我怕司機分神,不敢呼痛,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太大聲呼吸,忍、忍、忍了接近六小時,死過翻生後,終於來到哲雲國家公國的入口,要改乘開蓬吉普車,導遊不准進園,改由手持機關槍的幾位軍人護送,感覺又再度接近死亡,車行了不足一小時,正慢慢放鬆心情看週圍影物之際,又被趕下車,推擁走上前面一個木搭高高的木架,還未來得及緊張,便看見下一段路的交通工具—身形龐大的象;第一次坐象背,感覺又新奇又辛苦,象走路時前膊不停擺動,和我各坐大象一肩的外子一路跟我好像玩踩踩板,不斷上下上下的移位,走著走著,頭暈眼花之際,終於來到營地。

(待續)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誤會

十二月八日

有同事告訴我,坊間傳聞我不喜歡挽留辭職的同事。

我希望在這裏澄清:這是實情,對!絕對是實情,我努力游說辭職同事,改變主義的情況確實較少。

我找辭職的同事私下會談,出發點不是為公司挽留有用的人力資源,而是真心希望為同事將來的事業發展,尋求一個較佳的安排。可能我平日已經不自覺地,要求同事犧牲私人時間,完成公司的任務,實在不忍心在他提出請辭後,仍然妄顧這同事的個人追求,一味要求他放棄手上難得的機會,如果他對公司的貢獻愈大,我愈有責任細心聆聽他離開的原因。

我只會在以下兩種情況嘗試挽留:
1. 如果同事離開的主因是公司制度和/或人事問題,兼且我認為自己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改變,又或者
2. 發現同事對離職後的安排,未有充份計劃和準備

相反如果我在會談時,發現他們已仔細衡量另一個選擇的風險和機會,同時亦已作出充份心理和財務準備,我會尊重他們的決定,鼓勵他們全力以赴,真心希望他們的前途比預期理想,在另一個舞台上活得更精彩狹意;公司規模大,人事更替的麻煩,總有辨法解決的。

原以為這是較文明民主的做法,同事應該在離職時,感到少一分壓力,多一點祝福;直到前幾天才知道我的所謂文明民主,引起某些已經離開的同事不快,實在有點內疚,因為他們誤會我沒全力挽留,是因為不重視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我在此鄭重聲明這絕對不是我的本意!所有在辭職後,我單獨約見的同事,都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對公司極有貢獻的同事,希望你明白我真正的想法後,再不要因為誤會而不快,okay!

很希望所有因誤會而不快的在職和離職的同事,有機會看看我這篇博文,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嗎?



p.s. 昨晚放工後吃蛇宴,菜又多又美味(上環娥姐私房菜),回家太晚,勉強撐著倦眼,匆匆的寫博文,收筆已過午夜,再無餘力修改,今天一早翻看,發覺真的慘不忍睹,重寫了大部份用字,有時間不妨重看。

回報

十二月七日

曾兩度遊覽杜拜(Dubai),對上一次是2007年底,專程拜訪當時眾富豪趨之若鶩的棕櫚島(Palm Island) 、相傳世上最高的建築物和沙漠中最大的滑雪場,由於時間關係,只有機會親眼看見和親身感受,建築在商場內的超大滑雪場,其餘兩項曠世工程,只能看見滿佈沙泥的匿大地盤,事實上2007年底時的整個杜拜,基本上是一個勁大的地盤,工程無處不在,掘開的土地比平整的還要多,昔日的藍天白雲全被塵土覆蓋,據說當時全球大部份建築用的「天稱」都集中在這小小的國家,風頭真正一時無兩,直至2008年底金融海嘯爆發後,澳門的建築業大受影響的時候,電視新聞追訪失業的地盤工人,大都異口同聲說往杜拜工作,彷彿金融問題對這超高速發展的國家絲毫無損。

信不信由你,我自從2007年一遊以後,不管市場流傳多少杜拜的經濟神話,我從無一刻相信這國家的發展模式,原因是我完全看不見這些投資的回報,我親眼看見的滑雪場,規模大得像天然滑雪場一樣,要安裝一段頗長的電動索道把遊人從山腳運送上山;試想像在滴水難求、溫度奇高的沙漠中央,需要多少資源才能建成和維持這樣的一個超大滑雪場?世世代代活在沙漠的中東人又會有多少個懂得兼且喜歡滑雪?喜歡滑雪的中東人之中,又有多少個會甘於在這人造雪場內重覆又重覆,在相同的雪道上滑行,依然覺得趣味無窮?這龐大的投資如何回本?何時回本?我真的無法說服自己,杜拜走的路會帶來持續的經濟發展;賣石油賺的財富,擁有支配權的人當然有權投資在任何天馬行空的計劃上,大灑金錢的當兒,經濟必然蓬勃,問題是當第一筆資金耗盡後,這投資能否帶來持續和足夠的回報,令第一筆投資回本之餘,更能創造第二筆、第三筆 ... 的資金,經濟才能搞上搞活;相反任何無回報的投資只是浪費(例如爛尾樓,養草的公路和門庭冷落的商場),只會蠶食經濟。

曾經有同事問我,該用什麼標準挑選投資項目,才能保證逆市順市都能保本增值?工作上,如何判別那些工作會對公司長遠整體利益有貢獻?

兩條題目雖然目標不同、內容各異,我的答案卻出奇地一樣:回報

一如前述,只有足夠的回報才令投資有價值,一味奢望有更蠢的人出現,以更高的價格購入你手頭上低回報的投資,很不切實際,因為成為蠢人的機會比遇上蠢人的機會高許多。

工作上如果每位同事都選擇把有限的時間和公司資源投放在有回報的任務上,公司必能壯大,相反如果同事只為討好上司或突顯個人成就,在未經充份討論和確認市場定位之前,便自私地運用權力,要求下屬把精神時間花在研發這些可能不帶來回報的產品,遲早會拖垮公司。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如果避免「樹倒猢猻散」?

十二月四日

我們每天上班,為公司賣力,有沒有想過這世上為什麼會有“公司”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和基礎的問題,經濟學家花了許多時間研究(有興趣知道更詳盡資料的,可在Wikipedia搜尋“theory of the firm”) ,其中一個我非常讚同的理論是因為規模(scale) ,公司把員工組織起來,通過分工(division of labor) 提升生產效率,同時統籌銷售渠道,減少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規模效應(economy of scale)產生的效益大大超越傳統家庭式自製自賣的經營模式,時至今日,有規模的公司已然壟斷市場。

明白到規模對公司的重要性,亦應該理解公司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為一個人存在——即使這一個人是皇帝,也沒有規模,沒有規模也就沒有公司了。

要保住樹不倒,必需保住規模——顧客的規模和員工的規模,老闆不是慈善家,不會因為你天天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便照顧你生養死葬,公司如果不賺錢便沒有價值,高級低級、賣身賣藝、勤力懶散、聰明愚笨的員工都同樣汲汲可危,要避免樹倒猢猻散,必須依賴宮婢們的協力合作,同創財富。

沒有妃嬪的公司當然簡單,可惜我從未見過,問題是公司內妃嬪與宮婢的比例,愈多妃嬪,愈多浪費,亦愈危險,大家同坐一條船,一定要共同努力撐住,對嗎?如果你自問沒有做妃嬪的條件(條件請參考昨天的博文),希望你認真考慮回頭是岸,外面風急浪高,力撐的宮婢們真的很需要你們一起分擔。

妃嬪無疑常常製造許多麻煩給宮婢,抱怨之餘,必需了解她們的價值取向和行事手段,才能控制、減少她們的傷害,以下分享幾個有效的招式防身:

- 團結一致:妃嬪依賴宮婢們代施其職,心知眾怒難犯,只要宮婢們團結一致,必勝。
- 保留面子:妃嬪自視為一眾宮婢們的皇上,無法忍受失禮於人前,記住記住保留得體的下台階,令妃嬪輸得體面,不介意一輸再輸。
- 避重就輕:皇帝今天厭惡的,暫時擱下,遲一點再用另一種方式輕輕帶過,一樣能如願,何必動氣傷身。
- 緩兵之計:患得患失的妃嬪,常會三心兩意,為減少無謂虛耗,可多看幾天,大局已定,才全力以赴。
- 遠交近攻:必須保持和所有妃嬪的關係,工作上愈和身邊的妃嬪有磨擦,愈要和其他妃嬪保持良好的關係,以便
- 以夷制夷:要行事迅速,向得寵妃嬪投訴較低級的那位;不太重要的事可分發給較次級妃嬪,順水人情,保持關係。

妃嬪隨處都有,學習一招半式對付她們只是技能提升,不要感到委屈,重要的是不能讓樹倒猢猻散,對嗎?



p.s.新版面是不是很清新,是大女的第一個暑期作業,她比我有藝術細胞,出品是不是較以前的一格一格好得多呢?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成功妃嬪的特質

十二月三日

我熱愛生活,眼中世界新奇又有趣,永遠充滿發掘不完的驚喜,以前偏向探討事物,近期醉心研究和觀察人性,因而觸發這一系列「宮心計」的博文。

廣義而言,我喜歡不同的人種,因為性格、價值觀、先天條件的差異,令每個人都變得很獨特,眼見這千姿百態的同事,每天交錯地交流合作,令我們的生活更顯姿采(有人令你氣憤、傷心、開心、感動、不屑,什至鄙視,總好過天天行屍走肉,麻木不仁吧!),從這層次考慮,我真的挺高興職場上同時存在宮婢和妃嬪;但狹義地從個人喜惡出發,聰明的讀者當然知道我偏愛和自己同聲同氣的宮婢。

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做宮婢或妃嬪,因為兩條路都有出頭天,重要的是你自身的條件能否配合你選定的路線,令你不斷發光發熱(shining) ,看看我的心得,再想想你是否有條件事做一個出人頭地的妃嬪:

善觀主子喜惡情緒
成功的妃嬪一般都對別人情緒十分敏感,皇上既為權力核心,當然需要喜怒不形於色,要從他外表反應讀懂他內心真實的情緒變化,需要超乎常人的觀察力,我曾聽說成功的妃嬪能夠從微弱的氣味或臉色的改變,分辨對方身體和情緒的變化,我先天缺陷,當然無法親身體會,但這資料來源十分可靠,所以我相信,如果你拙於觀人而走賣身一途,前境有限。

說話陰聲細氣
皇上喜歡接受讚美和恭維,聲音太大,語氣太直者都沒資格成為稱職的妃嬪,先天條件優厚以外,還需後天努力學習,向皇上匯報時,要圖文並茂,選材不防多次提及自己如何一刻都不敢或忘皇帝心中的大事,內容絕對不能深奧(困難的內容即使有必要,都不能提及,因為會令皇上尷尬),不能有一絲教訓的意味(因為要顧全皇帝無所不知的顏面),相反與其他妃嬪爭辯時卻要反應夠快,強詞奪理,無論爭辯內容是什麼,總有辨法連接對方的弱點,肆意攻擊;要成功少一點條件或火候,只會淪為大鱷點心或者怡笑大方。

全方位討好皇上
很不幸這點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觀察到或者探聽到,生存秘技當然不輕易外泄,這一點交白卷,多多見諒。

甘於孤獨
昨天博文已提及,竟然有妃嬪難奈寂寞與我分享播弄皇上的手段,不慎將秘技外傳,一旦傳入其他妃嬪耳中,便難保優勢,危險非常,由此足見成功的妃嬪一定要甘於寂寞,把一生的所作所為隨自己腐爛的軀體長埋黃土。

總結而言,做妃嬪很難,即使擁有先天條件,亦很難找到師父傾囊教授,勸你還是考慮做賣力的宮婢吧!努力工作必有回報,光明磊落,晚晚睡得甜。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如何評定妃嬪的高下?

十二月二日

我自認是宮婢,故然因為個人的價值觀,很難為討口飯吃,甘願付出自尊,更因為無做妃嬪的特質和條件;對我來說花精神時間了解妃嬪,無非為方便與她們溝通,和防範她們突如其來的加害;不論你選擇做宮婢抑或妃嬪,希望以下的分析對你有用,因為妃嬪的高下致關重大。

妃嬪的高下當然與她們在皇上心中地位掛勾,問題是皇帝不會對外頒佈各妃嬪的得寵指數,我們這些外人如何分辨身邊的妃嬪到底是人抑或是鬼?

方法一:
所有妃嬪都喜歡向皇上打小報告以示親密,更喜歡的是打另一個妃嬪的小報告,如果妃嬪A向皇上誣告妃嬪B,皇上無條件相信妃嬪A,不管妃嬪B如何親口否認,都無法取信皇上,百詞莫辯之餘,最後還要倚賴梗直的宮婢打救,可見妃嬪B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當然較妃嬪A低許多許多,如果橫豎要跟隊的話,當然要嚴選最得寵的那位妃嬪,對嗎?

方法二:
妃嬪天生自私,但一般都很懂得討好那些對她們有利用價值的人,其中小數可能自小被嬌縱,從來不懂與皇上以外的人相處,常常「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弄致怨聲載道,人人都得而誅之,當事情搞大,要來到皇上面前評理的時候,皇上當然明白眾怒難犯,唯有當數落這妃嬪,以示公正;實質私底下對這犯眾憎的妃嬪處處維護,寵愛有加;因此任何常經常遭皇帝當眾責難,但偏偏年年重重有賞的妃嬪,一定非常得寵。

方法三:
你可以提供給大家分享嗎?

最後提醒大家,以上任何測試,保鮮期都很短,必須時時測試,隨時準備轉舦,才能保平安。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妃嬪的價值觀和寂寞

十二月一日

昨天的博文略略提及妃嬪的單一賣身功能,迫使她們變得自私自利,和懷有生人勿近的危險;做實事的宮婢們很難明白和預計妃嬪的行為,因為妃嬪的價值觀和我們截然不同,經努力觀察與揣摩後,歸納以下數點,希望對你有些啟發,又或者溫故知新:

表演為本,懶理實務
國家興亡,從來都不是她們的顧慮(記得昨天提及楊貴妃的故事嗎?),聰明的妃嬪心中明白,宮婢們會日夜為實務操勞,她們身驕肉貴,又怎會與我們一眾宮婢捲起衫袖勞動,反正她們心知只要保住和皇帝的溝通渠道,包括交功課前的體己耳語和交功課時的精彩演出(溫馨提示:如果你上司平時對實務不聞不問,只在匯報前緊張查詢,她極有可能是妃嬪一族),所有功勞當然由她獨領,還撒嬌的向皇帝投訴宮婢如何愚笨懶散,令她即使廢盡心力領導,仍無法交出預計的成績。

患得患失,經常試探
要取悅皇上,手段媚功當然缺一不可,即使某妃嬪有幸一朝得寵,皇帝既不會公佈天下,更加不會評定每位妃嬪的得寵指數,這位妃嬪當然會忐忑不安,想盡辨法希望得知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據我非常笨拙的觀察,發現這些賣身人仕往往喜歡提出一些荒謬但無傷大雅的建議(溫馨提示:妃嬪的另一特徵),無非希望通過這些小小的考驗,測試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程度,聰明的皇帝當然知道建議荒謬,但為表示包容愛妃的小小任性,事件反正又無關痛癢,只要面對微弱的反對聲音時裝聾扮啞便可。

患得患失的妃嬪一旦如願以償,當然芳心竊喜,不單不會羞於承認這荒唐提議由她主導,甚至極度希望可以親自公佈天下,令天下臣民明白她在皇帝心目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宮婢們有千般理由、廢盡唇舌仍被否決的要求,只要我腰肢款擺便能搞定,多麼威風!

推己及人,不以為恥
妃嬪們視討好皇帝為硬道理,當然不會羞於在眾人面前,坦然承認她努力地天天擦鞋(溫馨提示:妃嬪的另一特徵),甚至認為她分享、囑咐同輩下屬如何擦鞋、怎樣擦鞋,純是好意提醒(廣東話是:塞錢入你袋!),當我親身經歷這一幕時,真的有點震撼,感覺有點大開眼界!妃嬪們明目張地在眾人面前坦然承認,令我終於明白她們內心深處原來真的對討好皇帝個人喜惡,不以為,反以為榮!

明白這推己及人的擦鞋文化,終於解開我多年藏在心底的疑竇,一直十分疑惑向談判對手的上司投訴,究竟對談判起什麼作用呢?你看我多笨,答案在眼前那麼多年都沒看出來。原因是憑賣身上位的妃嬪們推己及人,認為所有坐在談判桌上的對手,必定也是通過擦鞋上位,因此唯一牽制他們的死穴,當然是他們的皇上。

物以類聚,內心孤寂
我留意到妃嬪們挑選黨羽十分嚴格,只挑把自己當作皇帝且易於控制的蠢人,由於妃嬪們聰明又不理正事,經常懷疑宮婢不按自己意旨辨事,所以不問才幹一味安插自己的心腹把守重要的位置,她們對這些捱義氣的黨羽當然不會問責,只求她們事事匯報,以便監控宮婢們的一舉一動。

妃嬪們擺佈皇帝的手段當然高明,事前的精心佈局與臨場無懈可擊的發揮,往往都是大師級的作品(masterpiece),缺乏知音人的讚嘆和掌聲,實在太遺憾,無奈黨羽要是太聰明,她們又怕「教曉徒弟無師父」,太蠢的又無法理解箇中奧妙,因此得意之時,竟然忍不住犯禁與我等宮婢分享她們玩弄皇帝的把戲!

最近所學雖然不少,但欠天份,自學更難,唯有寄望高人看後,有錯有漏的地方,多多指正、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