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荒誕故事

六月三十日

從前有一位年青人A,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發了一筆意外之財,高高興興外出消費,向中年人C購買各式各樣的用品,感覺非常享受,開始養成慣性消費的惡習,A雖然年輕,但非常聰明和勤力,賺錢能力也非常強,只可惜慣於高消費,不斷入不敷出,不能自拔,沒多久便把那筆意外之財花掉,開始賒借渡日,以供給他繼續揮霍無度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年人C雖然當初欠下一屁股的債,但他肯捱肯做,把從A身上賺來的錢,除了生活必需的開支以外,釋數還債,不久便把所有債項清還,理應開始享受生活,可是習慣節儉的C仍然繼續儲蓄,為增加儲蓄回報,C答應把餘款借貸予A,年復一年,A漸漸變得債台高築,時刻害怕C突然終止貸款,更恐懼終有一天債主臨門,迫使他終止舒適的高消費生活。

聰明的A雖然明知「出嚟行,預咗要還」,但還錢的苦日子還是愈遲愈好,思前想後,A向所有債主包括C作出警告,若果他減少消費,將會影響所有債主的財政狀況,釀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債主們必須繼續借貸給他,讓A繼續消費,A雖然天天提醒他的朋友E緊縮開支、減少借貸,但他自己卻從不打算減少消費和貸款,他甚至從不打算努力提供產品或服務予C來抵消貸款,難得C也認為A言之成理,繼續無條件供養貪得無厭的A

相當荒誕的故事,按道理不可能存在這世界上,因為經歷豐富、長袖善舞的C不可能蠢得連A司馬昭之心都看不出來,況且AC非親非故,亦不可能長期忍讓,為A不斷付出。

實情是A是美國,C是中國,E是歐盟。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禍福難料

六月二十九日

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我曾任職於赤臘角機場的貨運站,一家由新加坡人管理的公司,所以行政總裁、副行政總裁和好些員工都是從新加坡總公司外派過來;加入貨運站前,每次聽見新加坡人用中國鄉音的語調講英語,毛管直豎,連帶對新加坡人也不存好感,但當時年少無知,受董伯伯所騙,誤信這全新的機場,遍地機會,必定能夠讓我盡展所長,所以新加坡老闆,我忍!

籌備階段,大部份時間新加坡老闆都不在香港,讓我能夠為所欲為;萬事起頭難,貨運站營運前千頭萬緒的準備工作,每天接觸的新事物和天天新款的問題,令年輕的我興奮無比,種種壓力不單令我和同事的腎上腺素持續保持高企,增加工作效率,更不知不覺地迫出同事間的團隊精神,自發地互補不足,記憶中新加坡老闆忙於接客(各大航空公司),我忙於籌備工作,機場開幕前和老闆接觸的機會其實很少。

新機場開幕時的一片混亂,反而造就機會讓我多了解新加坡人;由於種種限制,公司只能在開幕前兩個月才陸陸續續招聘四百多名員工,在新機場以外無貨物、無倉務設備和無完整的電腦程式這極端虛無的情況下培訓,難聽一點,當時的倉務部和污合之眾相去不遠,為補不足,新加坡總公司派出四、五十位資深的倉務員工,協助初期運作,我慢慢亦開始習慣難聽的「坡語」,甚至不知不覺地學他們說:「can! can! can!」(得!得!得!的意思),發現他們確實較香港人守規矩和害怕風險,但他們對人較熱情,以家庭為重,工作態度也很不錯。

機場開幕初期,航班的延誤、系統失靈、旅客和貨物滯留、咒罵聲此起彼落,正正切合梅菲定律:可能會出錯的地方定會出錯(Murphy's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令新加坡老闆和我的接觸變為十分頻繁,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吃飯後果,分享零食,聊天 ... 短短幾個月的混亂,反而讓我們建立深厚的友情,事隔十二年,地域相距三個半小時機程,並沒影響這段短短幾個月建立的友誼,前幾天相約舊同事,專程到新加坡探望他們,難得見面,依然沒一點生疏,舊老闆請了幾天大假(他平常難得請假,假期中亦不能避免回公司參予重要會議、接電話和覆電郵),每天高高興興地陪我們吃飯,還陪我們參觀新加坡景點,買新加坡手信,整天駕車接送,令我們又高興又不好意思。

機場開幕時常常埋怨自己太笨,自招麻煩,才會踫上這世紀大災難,但十二年後回望,我對當天的混亂充滿感恩,經歷這段「禍患」,讓我建立原本不可能的友誼,還讓我明白禍福難料,今天雖然難過,可能正正為孕育將來的福份,無必要為眼前一刻的不快,太心灰!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現實的一面

六月二十四日

我不善駕駛(請看上年十一月六日的博文),對汽車也沒有特殊感情,純粹視之為交通工具,想不到許多法國人跟我一樣。

衣著光鮮,飲食講究的法國人最常用的汽車竟然是Mini Cooper, Smart Car 和同級的迷你汽車,前文提及法國東南部市區的街道因保留歷史文物的關係,仍然保留十七、十八世紀的馬用的「馬路」,狹窄異常,迷你汽車當然比較方便—方便通過窄路,也方便路傍停車—法國人泊車很有特別,路邊停泊的汽車,車與車之間不留空位,車接車的一字排開,車身上的泵把(bumper)當然因此傷痕累累,為方便出車,停放的車輛習慣不拉手掣,以出車時能夠輕易推開前後阻擋的車輛;法國人的車又小、又花、又髒,應該只為應付生活所需,不代表個人品味和社會地位。

蔚藍海岸地區的公共交通工具,最具特式,的士超豪華,價錢也超貴,我到法國第一次乘坐的的士,居然是平治最新的E系列(香港出車,約值HK$800,000),短短的六公里車程,承惠四十歐羅(折合約HK$400),令人咋舌,所以非迫不得已,不敢再在街上隨便「打的」;公共巴士的收費和的士各走極端,不論車程長短,一律只收一人一歐羅(HK$10),長程車包括貫穿各市鎮的穿梭巴士,行車時間隨時超過一兩小時,費用也是一人一歐羅,不同交通工具的收費,天淵之別,小心!小心!

明天一早飛新加坡和舊同事聚舊,下星期一回港,博文又再度被迫停寫兩天,下星期二(六月二十九日)再見。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愛懷舊

六月二十三日

地中海氣候的特色是冬天潮濕、夏天乾爽,剛剛和香港相反,亦因此令法國東南部的夏天更加吸引,陽光雖然猛烈,但氣溫不高,只有攝氏二十三度上下,海風徐來,卻沒帶來溫濕,所以蚊子甚少,非常適合任何戶外活動;擁有這得天獨厚、千金難求的天然條件,當然吸引世界各地的有閒(閒錢的閒)階級,在海岸一帶置業,香港地產代理的店舖經已非常密集,信不信由你,法國東南部的地產代理比香港還要多出許多,大約平均每五個舖位中便有一間是地產代理,兼且店舖的面積、裝修和電子屏幕橱窗都遠遠拋離港式水平,看來樓宇交易帶來的經濟效益,對當地相當重要。

匆匆的行程,沒有也不打算花時間研究當地樓市,橱窗的資訊顯示當地的樓價,市區海景單位約HK$10,000一平方呎,呎價雖然與香港相約,但單位面積較大,絕大部份的樓盤超過港幣一千萬,非常昂貴,但最恐怖的樓價原來在摩納哥(Monaco) — 位於法國南部的超小型國家,面積只有兩平方公里,人口約32,000,密度極高,最著名的是賭場、格林披治賽車和摩納哥皇妃 — 每平方公呎的樓價約HK$50,000 - HK$80,000,當地置業動輒港幣一億元,香港的天價樓盤和摩納哥相比,眞是小巫見大巫!

蔚藍海岸的居所都是依山而建,戶戶擁有無敵海景,令我非常羨慕,但更奇怪的是,當地人也喜歡居住市區的舊樓,法國的舊樓和香港不同,香港的戰前舊樓大約六、七十年樓齡,法國的舊樓可以追索十七世紀,樓齡一般二、三百年,外牆和內部裝修雖然不斷更新,但喜歡居住舊樓的人大都喜歡保留十七、十八世紀的風格,非常懷舊,舊區的街道非常狹窄,石頭鋪砌的道路,崎嶇不平,走在路上有點腳底按摩的感覺,車和人共用通道,非常危險和不便,但當地人絕不介意,維持舊樓的費用不菲,但當地人亦覺理所當然,奇怪!

歐洲各國都喜歡不惜工本維持十七、十八世紀的風貌,一方面固然因為當代建築物的設計和工匠手藝,實在鬼斧神工,後無來者,但另一方面亦可能是十七、十八世紀是歐洲最輝煌的一個時代,他們仍然喜歡沈醉緬懷這段美好的時光。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為美食生存

六月二十二日

法國人的飲食文化當然不是一篇博文的篇幅所能涵蓋,幸好這方面法國人跟中國人非常相似,都不是為生存而吃,相反是為吃而生存,食物絕對不只是充飢和維持生命,而是生活情趣的來源,所謂「著威風,吃受用」,中國人都相信「民以食為天」,所以我以往上班不論多忙,都盡量避免佔用自己和同事的午飯時間,晚飯再晚亦從來不會錯過,非常認同廣東人稱工作為「搵食」,所以如果工作令你廢寢忘食或者食不下嚥,所謂的「有得搵,冇得食」,便應該三思了。

在這背景下,我們應該不難理解法國人對飲食的偏執,相比中國飲食文化,他們更注重配搭,不僅每道菜環環相扣:點菜後待應便會立即送上師特備的待餐小吃(一般由師精心預製,份量又少,令人再三回味),醒胃的(幾款)頭盤,時令魚類,清洗味蕾的冰糕(sorbet),然後才到主菜出場,高潮過後還有各式芝士,一淡一濃兩道甜品,然後朱古力送咖啡或茶,食物以外,還講究每道菜匹配的餐酒(不同年份、不同產地的香檳,白酒,紅酒,甜酒),較高級的餐廳都有酒師,幫助食客挑選合口味又能提升食物味道的酒類,法國人的飲食文化和穿衣之道如出一轍,較著重整體的和諧和配合,飲食以外,還包括餐廳的佈置燈光、枱面精緻的餐具和柔揚的背景音樂,法國人眼中吃飯不只為滿足口腹之慾,而該是一種整體的享受;這是我最欣賞的部份,件件名牌時裝堆在身上,不一定好看,就如碟碟鮑參翅肚,只會太滯太膩,洽到好處才是最難、最高境界。

法國人十分尊重師,尤其是能夠原創美食的師,視他們為藝術家,社會地位極高,因此飲食業能夠成功吸引許多潛質優厚的人材,他們專注專業令法國美食不斷進步,美酒佳肴一直帶領全世界的高級餐飲業;但偏執的法國師,堅持為每位客人烹調每道完美的菜式,所以餐廳的選擇較少,每道菜的等候時間超長,慢煮慢食,好整以暇,所以如果你非常肚餓,還是美式快餐更能即時滿足你。

最稱心的消費當然是以平宜的價錢換取超值的產品或服務,但這只是偶然,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夢想,現實上,能夠保證價格和品質掛勾已經很理想,減少魚目混珠,便能令消費者不需要憂慮被騙,出手當然較為闊綽,製造商亦放胆精益求精,反正大批顧客願付高價求精品,形成良性循環;相信法國的米芝蓮評級,令餐飲業質量的可比性提高,一星級、兩星級的餐廳價格雖然比一般食肆貴三至八倍,依然晚晚坐無虛藉,不預先訂位只能望門輕嘆!

法國人不只評級餐廳,食材和酒類都仔細列明產地,製造商和年份,令消費者能夠仔細分辨食材,在餐廳吃飯,傳菜的侍應會詳細講解每道菜的食材和特點,令我更加細意品嘗,提升欣賞食物的品味;我雖不喝葡萄酒,但相信道理相近,日本人也學了這一套,食品都清楚列明出處(福岡士多啤利、馬糞海胆、新潟米),中國大陸的農產品能否也借用這套方法,可信的程度又如何保證呢?

最後一提的是餐廳人客的禮貌,法國餐廳每枱都由一位侍應負責,他會協助挑選食物,落單和指示上菜,如果你中途改變主意增添或改動食物,禮貌上應該找這位主侍應跟進(事實上其他侍應也不會隨便接你的指令,只會代你通傳主侍應),否則便會令他難憾,彷彿他待慢客人。

這是我十多天觀察的報告,相信讀者中高人如雲,不對的地方請不吝賜教,更希望你能慷慨分享其他的飲食文化,提升我們的水平,最後當然是旅程中難忘的幾道美食:

法國海鮮拼盤(大部份生海鮮,原來法國人也喜歡吃未煮過的食物)


法國鵝肝(我吃過的鵝肝中,最好吃的一碟,不油不膩,口感細滑,香味充滿口腔,久久不散)


龍蝦餐其中一道菜,據說精彩萬分

2010年6月21日 星期一

增添色彩

六月二十一日

開博以來第一次開天窗二十日,希望趕及在大部份人忘記我這個博之前,盡量挽留一點收視率。

其實旅游期間常常踫到新鮮的事物,渴望立即分享,奈何體力有限、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有限和上網的設施更為有限的情況下,很難旅途中寫博文,唯有回家後,立即把殘存的記憶記錄,對我來說文字記錄通過思考,較影像記錄更深刻、更持久。

今次旅歷了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法文:Provence-Alpes-Côte d'Azur)大區內許多的小城市,十多天的行程中,印象最難忘要算是無械可擊的天氣,陽光異常充沛,日照極長,晚上接近九時太陽才徐徐地下山,法國的時區比香港遲六小時(換句話:法國晨早六時,香港已經是正午十二時),我居然能夠保持天天睡至日上三竿,從未有機會日出前起床,所以未能確定日出時間,但相信應該非常早;充足的陽光當然孕育了許多許多七彩繽紛的花朵:



雖然這照片所拍的花朵由人工培植,事實上野外和街道上盡是鮮花處處,香氣襲人,確實非常賞心悅目;抬頭望天,藍天白雲,配上地中海獨特的藍色海水,真正海天一色,難辨水平線;溫度長期保持在攝氏二十二至二十五度,天然空調,難怪餐廳酒吧的人客都專挑戶外桌椅,盡情享受藍天碧海和怡人溫度。

不想東拉西扯的描述法國,希望用四天的博文,從衣食住行四方面表達法國獨特的文化;今天從衣著開始 ...

中國是世界的製衣工廠,但執世界時裝牛耳的,仍然是法國,這可能有賴法國人對時裝的品味、經驗、包裝和認真;法國人普遍對自己的外型裝扮,十分認真,走在街上的法國人穿戴非常整齊,不光是年輕人,連腰板無法挺直的老朋友也穿得十分花俏,裝扮不一定十分隆重,但顏色、衣料和配件(飾物、太陽鏡、手提包,腰帶和鞋)都著跡配襯,人人都努力經營各自獨特的品味和形象,相信著重衣裝的朋友都會同意,挑選合心意的服飾不難,但配搭一整套合身悅目、令人眼前一亮的裝朿,卻很花時間和心思,難怪裝扮認真的法國人,才能培育出頂尖的時裝設計師,還連帶發展了風靡世界的時裝配件、化妝品、護膚品和香水。

香港人也著重衣著,可能生活太忙,工作時間太長,家中的衣櫃太小,挑選衣服往往偏向實用為主,顏色傾向黑白灰為主,方便配襯,時裝配件、化妝和香水亦因為時間關係,一慨從簡,職場盡是灰灰沈沈、大同小異的裝扮,缺乏朝氣,下次花錢花時間添衣時,不妨考慮學學法國人,買一兩件彩衣,為自己和身邊的人添一點色彩和機遇。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自力更生

六月一日

小學時代已嘗試分擔鄰居和母親的家庭手作業,賺取外快,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文具;中學二年級便開始替小學生補習,年紀稍大便申請馬會的兼職;中五會考完畢,和姐姐一起到新蒲崗工廠(工廠的名稱好像是喜萬年)工作,流水作業,生產線上不同的工作崗位,負責在同一塊電路板上,插上不同的電礙和原子粒等,工作內容重複呆板,幸好姐姐坐在我傍邊,工作時可以輕聲聊天,上班、下班和吃午飯都不會孤單,出糧的日子,我們還會到鑽石山上的詠黎園吃擔擔麵和茶葉蛋,暑期工的收入足夠我跟同學坐飛機(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到桂林遊玩。

大學時代曾經在稅務局當接待、建築地鐵的青木建築(銅鑼灣中心的地盤)當地盤文員和札鐵公司當簿記,每份暑期工都讓我接觸許多新事物和不同的人種,例如:稅局的室溫超低,刻意令怒氣沖沖的投訴人急促降溫,不會和評稅主任沒完沒了的爭辯;此外掘地洞的地盤,迷信女性走過的地洞會下榻,不歡迎女性探班;日本人管理的特點是每天的早會,領導提醒各級員工當天的目標,然後一起大聲叫喊鼓勵性的口號,才各自開始一天的工作;日本公司的女性每朝煲茶,再斟給每位男同事;此外,當時職位低微,任何同事都能對我頤指使氣,我只得逆來順受,看盡不少狐假虎威,只懂用語言暴力振懾下級的老油條,我暗暗發誓今生不會濫用職權,讓身邊同事難受;常常認為暑期工除了讓我賺錢享受工餘的假期外,還豐富了我的體驗,所以常常鼓勵自己和朋友的兒女嘗試當暑期工。

大女曾在堡獅龍(Bossini)當暑期工,輪班工作,晚上十一時過後才剛回家,第二天一早八時多便起程上班,每天站著工作八小時,臉上必須薄施脂粉,只能穿著制服,不准和同事聊天,人客稀少時,只能埋首熟記產品的價格、特性和倉存位置,她學會推銷相關的產品(買外套、配襯衣;買長褲、配上衣),和如何跟客人打開話閘子,更加明白工作令人體力透支的苦況,她比我當年更懂事,自動把部份收入給我作為「家用」,看來暑期工對九十後仍然有點作用。

小女剛完成末代會考,我當然鼓勵她找暑期工,她喜歡做蛋糕甜品,最希望能夠有機會到食肆工作,薪金可有可無(我可以代店舖付出),只要讓她擔綱任何一個正常職位便可,不需任何特殊照料,如何你能提供機會給她,我會萬分感激,福有攸歸!


p.s. 明天開始外遊,手提電話(時差關係,短訊較方便)和電郵(debbieho@netvigator.com)仍然可以連絡,我到倫敦和法國南部,希望英航罷工,不會太影響行程,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六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