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還是要再來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九寨黃龍都很適合一去再去,天然美景,四季不同,周周復始,任何時間到訪,都絕對不讓人失望,聽說春天繁花似錦,漫山遍野都覆蓋著小花,夏天雨季,水量充足,瀑布格外絢麗,藏人稱為「海子」的湖泊更加深邃多彩,平靜無風的夏日,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全清晰地倒影在鏡子一樣的湖泊上;秋天滿山紅、黃、綠葉,色彩斑斕,冬天的雪景更是動人,遠望高山雪岳,近看晶瑩樹掛,還有充滿動感的冰結瀑布,優美又獨特;加上近年大幅改善的旅行配套,自由行舒適又方便,很藉得推介。

根據旅遊書介紹,從成都往九寨溝途中也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地方,其中米亞朗紅葉風景區面積是北京香山紅葉的180倍,該是非常壯觀,可惜今年四川暴雨成災,退休成都的Bernard和香港的旅行社都一再勸我把行程推到明年,無奈較早前貪小便宜,購買了特惠機票,唯有硬著頭皮繼續,只好盡量減少陸路交通,以免一旦遇上滑坡,被迫長時間滯留在山路上(我不怕被滑坡活埋,反正生死有命!),只好忍痛割愛 … 放棄米亞朗和沿途的風光,乘飛機來回成都與黃龍,騰出來的一天匆匆忙忙到樂山和峨嵋山一遊。

樂山大佛的確超大,墊腳的地座也比我高:


座落的位置無敵,三江匯流,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造佛像,高度達71米,也很值得一看,以一千多年前的條件已能造出如此龐大又比例合適的佛像,殊不簡單;峨嵋山的風景也十分秀麗,可惜時間太小,還是要再來。

內地的自然風貌,一點也不輸給任何國家,隨著急速的發展和通賬,消費也逐漸直迫海外旅遊,據說秋天到九寨看紅葉的旅行團,動輒也超過一萬港元,自由行消費反而更具彈性呢,我前後兩次都是秋遊九寨,只算遊了四份之一(尚欠春夏和冬呢!)有機會,還是要再來。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與時並進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七月底八月初剛遊過黃山,今個星期,連九寨溝也一併完成,從此可以安心把所有遊山玩水的旅遊地點一一剔除 … 你相信嗎?

黃山和九寨雖然同是赫赫有名的風景區,以自然風光傾倒眾生,但發展的步伐並不一致,黃山自古已是騷人墨客留連之地,景點特多,名稱優雅,墨寶處處,可惜山路崎嶇,建築物殘舊,指示路牌和衛生設施十年如一日,從未翻新,令人感到過時又落伍,我曾於「懷舊的旅程」一文詳細描述,九寨溝剛好相反,一切設施都簇新又現代化。

十多年前曾遊九寨溝,當時的條件甚差,從成都乘旅遊車,單程八小時,路面凹凸不平,連綿不斷的上山道路,汽車大聲咆哮地右拐右拐,坐在旅遊巴內的乘客仿似骰盅內的骰子,車外上臨隨時下滑的巨石,下望是湍急的河流,我緊張得大氣也透不過來,完全明白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沿途的衛生設施全都中人欲嘔,食肆又髒又難吃,治安很差,自由行的旅客十之八九也得支付額外的「買路錢」;當時並未有五星級酒店,溝口景區的設施也甚原始,人車爭路,危險又混亂,幸好風景一絕,抵消了旅途中一切的不愉快。

今次舊地重遊,真正仿如隔世,從成都坐飛機,一個多少時便到達座落在高山之上的黃龍機場,機場和九寨溝雖然過有一般距離,但車路平整,並不顛簸,入住的五星級酒店,很配合當地的環境,充滿藏族的裝飾和擺設:
九寨天堂的大堂一角
並不是大路的滿鋪雲石的超豪大堂,晚上的表現節目也甚具水平,服裝華麗新穎,絕無冷場:


第二天到溝口景區,入口處有武警維持秩序,溝口的景區很大,區內所有景點都有穿梭電瓶車連接,非常方便,行人路是木建的棧道,路面平坦,梯級均勻,十分好走:


和車路保持一段距離,行人稀疏,份外寫意,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多走幾程,沿途的風景,一點也不遜於日本上高地等受保護的山區:


還外加五彩的海子和優美的珍珠瀑布,真正賞心悅目,美不勝收:


景區內的指示尚算足夠,衛生間也十分清潔:


可惜只有一間食肆,未能滿足愛吃的旅客。

溝口以外還開發了新的景點和活動,我們參加了騎馬遊古寨,十分輕鬆寫意,藏人帶我們入村,以藏族的方式拜佛祈福:


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還請我們吃當地人種的合桃;聽說夏天還不同品種的激流活動。

以鈣化池聞名於世的黃龍:


也搭建了一條比舊路寬一倍的新棧道,沿途取景位置比舊路更為優越,可惜景區太細,難免摩肩接踵,爭位拍攝的情況,加上海拔較高(約四千米),四小時的行程,只能靠雙腳,頗為辛苦,並不適合所有人,我親眼看見有人倒在地上,有人嘔,有人不停地吸氧氣;其實九寨溝內也開發了一個鈣化池的景區,名為神仙池:


規模當然比黃龍小得多,但勝在海拔低,遊人少,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替代。

(待續)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寫出友共鳴(The Help)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電影的故事大綱:

根據紐約最暢銷同名小說改編,The Help以三個背景懸殊的女性出發,以辛辣幽默的對白,諷刺當時美國中產白人與黑人女傭之間,極端不平等的社會現象。60年代封建的的密西西比,愛比琳 (Aibileen) 和米妮 (Minny),平實努力地在白人家庭工作,得不到主人的半分尊重。生於富裕白人家庭的史嘉特(Skeeter) 學成歸來,在傑克森日報當撰稿員,決定以黑人女傭角度出發,在傑克森日報刊登作品批判時弊。計劃便她們連成一線反抗不平,同時,也給了她們勇氣去抒發感受,字裡行間透露的心聲更觸動他人心靈,令市內每個人的生活都起了重大的衝擊。

我並不欣賞故事的取材角度,過份一面倒地從黑人出發,道盡她們的辛酸之餘,還把她們的一切惡行都歸咎在白人身上,所有黑人都被描寫為善良、勤勞又樂觀;相對地白人大部份自私、刻薄、虛偽、種族歧視加階級歧視,兩極化得有點單純和超現實,過份戲劇化的劇情,加上演員誇張的演技,令整部電影顯得較為低俗和浮誇。

最令我印象難忘的反而是主僕間的關係,似乎和今時今日香港的菲傭和印傭相差無幾,電影中的女主人一方面依賴女僕照顧小孩和自己的起居飲食,直接和間接的接觸無日無之,卻偏偏極度厭惡和她們共用同一個洗手間;她們常懷疑僕人貪小便宜,甚至偷竊主人的財物;亦愛在人前人後擺佈女僕,以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威 ... 令我懷疑主僕的關係不論時代和種族,也可能差不多?有一點感觸,卻仍未形成任何看法,亦不懂從何說起?

家有全職助理是福氣?還是負累?一位沒血緣關係的人,進佔我們的私人空間,多少帶來一點的不安,她們的存在究竟是否真的利多於弊呢?還是只是出於一種習慣?


p.s.  外遊至下星期四(十月二十日),博文暫停,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十月二十一日!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尊重

二0一一年十月七日


讀書時曾讀過Ritz Carlton酒店的個案(S.J. Sucher & S.E. McManus, The Ritz Carlton Hotel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ept 2005),這酒店著名體貼殷勤,員工的服務態度發自內心,熱誠有禮,萬事以客為先,公司的服務座右銘是 “We are Ladies &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 Gentlemen”,相信唯有被尊重的員工 — 學懂和習慣自尊自重 — 才懂得尊重酒店的顧客,個案形容酒店的招聘會跟一般排長龍、冷冰冰的招聘會截然不同,2000年華盛頓特區曾舉辦一個像派對的招聘會,所有求職人士都由穿著整齊制服的員工親身迎接和招待,會場進口滿佈藍色的蝴蝶結,背景音樂是現場演奏的小提琴和電子琴,等候區除了供應各式酒水和精緻點心外,還播放著公司總裁的歡迎詞和各級員工親述工作概況,每位參予者於面試完畢,均獲贈酒店自家製的朱古力以示感激 … 個案形容的枝葉和後續的跟進和培訓當然更為詳盡了;這酒店憑著對員工的尊重,迅速發展,無論到世界任何地方開分店都能保持超高的服務水平,當年的員工流失率只有百份之二十,遠較同行的平均流失率100%為低。

我曾深受這個案感動,把部份內容和前公司一眾經理分享,希望我們一起從中得到啟發,多尊重下屬和同輩,改變公司的文化,從而激發同事心底的工作動力,當然並沒成功,或許我的分享根本未能感動經理們?或許他們從來不相信同事們自願努力工作?或許公司的年終考核,完成銷售指標比提高服務水平所佔的比例更重?或許他們根本不願意離開已成為習慣的工作模式? … 現在回望卻發現可能「尊重」在商業社會根本沒多大意義,即使勉強實行也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不由我不信?!每天翻開生果報,盡是強姦、亂倫,家庭暴力、絕望的自殺、冷血的他殺,泯沒良心的欺詐、聞所未聞的虐待 … 而最最令人反感的不是報紙的取材角度,而是他們認為報章的內容之所以低三下四是因應讀者的口味?!某大電視台為緊縮開支吧?每晚只供應一浪接一浪的肥皂劇,他們的藉口也同樣是觀眾的要求!某法國名牌更厲害,每位顧客必須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登記選購的商品和數量,防止「水客」,這種有罪假設對待人客,實在有欠尊重吧?城中某大地產代理商著名姑息養奸,縱容從業員欺詐,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開單」,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大老闆的操守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的顧客也同樣、甚至比他的員工更奸詐?!

如果顧客真的著重「被受尊重」的話,相信這些耳熟能詳的超級品牌經已無處立足了!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工作和興趣

二0一一年十月六日


我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會計師,本業以外,對職權範圍以外的部門一直來者不拒,甚至主動爭取,曾經直接管理的部門包括:人事部、行政部、船務部、電腦部、採購部、法律部、保安部、物管部、培訓部、工程部 … 等等,每次透過新的職能接觸新事物,認識不同的工作伙伴,接受全新的挑戰,總令我興奮莫名 … 事實上我最怕重重複複,不斷做著相同的事,或許我並不適合當會計師,或許這是我反復轉換公司,甚至提早結束職場生涯的深層原因。

朋友當中亦有輕易放棄當專業教師、專業記者、甚至專業護士,我想她們可能跟我一樣沒真正喜愛自己的職業,回想過往,應該尚算稱職吧!否則上司也不會容許我管理會計以外的職能,一直感到會計超簡單,從不肯多花心思在本業上,錢當然管得住,帳目也能如數家珍,但就是心野,有時間不好好鑽研本業,盡是往外望,缺乏應有的專注力和堅持,伴隨著工作而生的滿足感很薄弱,我沒有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又或者沒有把興趣演進為事業,難怪成就有限。

朋友當中,成就過人的都喜歡本業,閒來無事不斷吸收本行的資訊,社交圈子也離不開本業同行,話題常觸及本業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不厭其煩地詳細解釋行外人認為分別不大的個案,津津有味地複述自己如何運用經驗、毅力、智力和胆色把難關擺平,眼見他們愈做愈投入,也愈來愈精練,難怪對本業,對公司總是不離不棄,全情投入,令我羨慕不已!

Steve Jobs曾經說過:”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工作上,若你還未找到你的所愛,繼續追尋吧!別像我過往一樣蹉跎歲月,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

儉以養廉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直對「高薪養廉」這說法深表懷疑,認定必是官場中人為求厚祿,無中生有的講法。

今天終於有機會翻查「高薪養廉」的出處,發現這制度不足三百年,起源於清朝盛世雍正元年(1723年),當時朝廷承襲了明朝的俸祿制度,所有命官薪俸偏低,下級官員的年俸不足糊口,被迫鋌而走險,向百姓苛索,形成一種積重難返的貪污風氣,雍正接受了山西巡撫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建議:「耗羨」是指銀兩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解過程中的損耗,又稱為「火耗」,由於無統一的徵收標準,各地官員隨意濫收,幫補家計,雍正要求地方官員統一上繳的「耗羨」,再由省重新發配給州縣,補充地方政府經費不足和官吏的收入,也就是所謂的「養廉銀」,希望藉合適的薪酬水平,培養和鼓勵官員廉潔的習性,防止貪污。

「養廉銀」旨在滿足官員們的基本生活所需,令他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做好呢份工」,似乎和高薪扯不上關係,更別說「愈高薪、愈廉潔」了!當然,高和低只是相對的概念,高薪養廉的高字,相比的對象確有相榷的空間,新加坡政府為了能夠吸引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到政府當官,付出和那些商營機構再約,甚至更高的薪酬,實在是無可厚非,但這種高薪挖角的競爭和培養廉潔的習性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薪酬高的人,操守並不一定特別高,何解新加坡政府老是自欺欺人地吹噓「高薪養廉」呢?

再者貪戀錢財的人,只會嫌少,不會嫌多,若政府招攬人材只懂獨沽一味金錢掛帥,很難避免吸引一些貪得無厭,唯利是圖但卻智力和能力都超班的高人,實在禍福難料?

利誘不成,威迫又如何?香港的廉政公署便是箇中的表表者,對於低級的公務員、簡單直接和事務性(transactional) 的貪污確實非常有效,一些複雜、曖昧、長期的利益輸送(例如:退休高官加入地產發展商支取高薪,當高級職員),廉政公署也束手無策。

假若威迫和利誘都無法防止公器私用,那怎樣才能培養廉潔的情操?一千八百年前諸葛亮曾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誡子書》)儉是一種不浪費的態度,珍惜手中擁有的一切,物盡其用,任何物質(包括金錢)過量只會造成浪費,因此節儉的生活態度確有助培育不貪的性格,銀行戶口無論有多少個零字,每天能吃的不過三餐,睡牀再大也長不過六呎半,人一生能夠享用的物質實在非常有限,貪甚麼?為積聚那些享用不了的物質而付出時間、勞力、精神、尊嚴和操守,值得嗎?不貪戀物質的人,自然不會為金錢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可惜,現代社會鼓吹消費,相信貪婪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儉樸簡約的生活態度自然不合潮流,儉以養廉也悄無聲地變成為高薪養廉。



p.s.  近期總是小病纏身,喉嚨痛、咳嗽、胃脹、胃痛,睡眠質素顯著下降,人也變得悶悶不樂,很難集中精神寫作,見諒!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左右做人難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在機場等飛機是一件又無聊又費時失事的事情,唯一娛樂便是逛書店,翻閱消閒書籍雜誌來打發時間,偶然的機會下,看過一篇外國人寫給外國人看的書,介紹中外文化的異同,其中一篇關於「讚美」的文章。

西方人很喜歡稱讚別人,真心假意也好,被讚美的一方總是落落大方地回應:「thank you!」中國人的習慣卻完全不同,被讚美的一方禮貌上都該表現出「愧不敢當」的模樣,表情界乎「難為情」和「尷尬」之間,然後大加否認,謙稱自己的表現「失禮人」,又或者自己的作品「唔見得人」,盡量表現謙遜的一面,才算符合中國人的禮貌標準;書中描寫了許多作者的親身經歷,她初到中國時,每次作出稱讚都被對方當面反對,還試過在一位朋友面前稱讚他妻子非常漂亮,豈料對方的回答竟然是:「where! Where! (那裡!那裡!)」令作者大惑不解。

我也常因這東西有別的文化,感到無所適從,每次遇上別人的稱讚,都不懂反應,到底應該按西方人的禮儀,大方接受,還是中國式的「愧不敢當」呢?另一種相似的情況,便是收禮物後,該像西方人一樣當面拆開,當面道謝,還是謝過以後,回家才慢慢拆看,身處東西方交匯的香港,兩種反應似乎都適合,但也似乎都不適合。

真正左右做人難,你又有甚麼好提議呢?


p.s.  忘記向各位交待,近期當恆指下跌至19,000和18,000點時(17,000出現的時間太短,錯過了!),已開始按擬定的「貪婪策略」 http://debbielsho.blogspot.com/2009/11/21134.html ,有秩序入市,看來資本市場的波動未止,祝大家好運!

Good Show!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謝謝舊同事的幫忙,剛過去的周末,終於能夠看到林憶蓮的演唱會。

對上一次,也是第一次看她的演唱會是2007年十一月,在九龍灣的Star Hall,會場小,舞台又小,林憶蓮整晚都選唱了非常冷門的慢歌,每首都經過重新的編排、配樂和演繹,配合台上的投射效果,大部份時間她都是靜靜地站著,不斷一首接一首的唱歌,和台下的觀眾甚少交流,她表現得溫文爾雅,卻有點拒人千里,幸好歌和音樂都非常悅耳,我當時想:也許她年紀不少(記憶中,她已年過四十),不可能再揮汗如雨的跳舞,把精力集中在音樂和唱歌,也算是明智之舉吧!

誰料今次再看,真令人刮目相看,她竟然桃選了大部份的快歌勁歌,不斷跳舞,不斷和台下的觀眾抱抱,努力搞氣氛,和四年前的她判若兩人,她外型外貌,甚至舉止都比上次更充滿活力,笑容滿面,是生活改變了,人變得開朗?還是為了配合表演,發揮演技呢?我相信是前者,但卻對自己的觀察力沒多大信心。

選歌和表演雖然都作出了180度的轉變,她的裝扮依舊簡約,沒閃耀奪目的飾物,大部份時間踏著平底鞋,甚至光著腳,她沒刻意賣弄,也沒刻意藏拙,表現自信,有點 “I’d rather be hated for who I am, than loved for who I am not.”的味道,她的歌喉有點薄弱,樣貌不算美,舞蹈也只是一般,身材也普通不過,但她對音樂熱誠,努力再加自信,所以一動一靜的演唱會,都能自然流露她的魅力和吸引力,香港樂壇的稀有珍品呢!該受保護,何況她的演唱會真的是good show呢!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我和facebook的緣份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退休前的工作主力發展互聯網上的廣告,因此,市場部的同事每季都會把互聯網上的新產品和新趨勢向我們匯報,因此認識facebook已經許多年了,對於facebook提供平台讓所有會員和朋友分享近況和相片,始終不太感興趣,感覺和電郵、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aging) 和當時相當流行的網上虛擬社區 (internet-based virtual community)的功能似乎相去不遠,並未感到這新玩兒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顯然是個錯誤的估計)。

還記得當初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並非facebook,而是Myspace,(因此對電影《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 中形容朱克百格(Mark Zuckerberg) 「發明」社交網絡深表懷疑,Myspace之前,好像還有Friendster呢),直至2008年,兩個社交網站的瀏覽量仍然是叮噹碼頭,無分軒輊,直至兩年前(2009年)facebook才開始遙遙領先。

我也在2009年開始使用facebook,當初並不活躍,facebook上的朋友只有寥寥幾位,都是只管看,甚少參予意見的朋友,因此我的主頁經常像一幅定格的畫面,毫不吸引,所以只作間歇性的拜訪,直至2010年初退休後,為保持聯絡,才開始和舊同事在facebook上交朋友,閒來無事,便隨便翻看同事們過往的「近況」和生活照片,才重新認識一些已經共事多年的同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facebook的觀感。

看多了自然發覺自己也必須作出一點回應和分享,慢慢轉變為較為活躍份子,也開始領略facebook的魅力,每次在網上留言或分享照片都會吸引一定的回應,有幽默的、鼓勵的、同感的、安慰的 … 都令我高興或感動,停留在facebook的時間亦逐漸加密加長。

facebook除了讓我能夠和舊朋友保持溝通和更全面地認識朋友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得著:朋友推介的食肆比openrice的更可靠、他們分享的歌曲旋律優美,兼且歌詞也很有意思、他們旅遊照片也成為我旅遊的最佳指標 … 最讓我高興的,要算是在facebook上相認了接近二十位的中學同學 — 各散東西的同學們得以互通消息,交換近照之餘,還常常相約聚餐,回味少年時代那段無憂歲月。

還未參予facebook的朋友,放開成見,一試無妨,相信我,只要慮積一定數目的朋友,你會發現facebook可愛的一面,能夠吸引全球接近八億用戶(若果中國大陸解禁,用戶必然超過十億)的平台,當然有它的道理吧!無論你用甚麼藉口,拒絕成為facebook的用戶,損失最大的:不是facebook,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本人呢!

隨機和非理性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逛畫局時發現我先前介Dan Ariely的第一本著作Predictably Irrational ,click 入 http://debbielsho.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2.html ,他近期的另一本作品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竟然佔據了香港暢銷書榜上前十名位置,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對非理性的行為和決定很感興趣,看過Dan Ariely的第一本書後,一直不斷思考一個問題:「人為甚麼會那麼非理性呢?」

看罷Predictably Irrational,掩卷之際,才發現這書帶來的問題比答案更多;我一直相信:理性思考很合符邏輯,很容易理解,因為唯有通過理性分析的決定和行為,做對的機會大大超過隨機的選擇,聰明的人類透過經驗的積累,自然學懂仔細地分析情況和理性地預測不同的結果,然後才選擇最佳的方案,這是所有解決問題課程(problem solving course) 的標準流程,理應具備自我強化(self-reinforcing) 的特質,漸漸取替與生俱來的直覺思維,因此也連帶相信非理性的抉擇和行為必然是隨機和紛亂無章的。

可是,看過Dan Ariely系統性的研究和鋪陳許多不容否認的非理性思維和行為,真奇怪人類幹嗎如此孜孜於非理性的行為呢?直覺思維對我們有甚麼價值呢?甚麼環境因素讓我們一直保持非理性的選擇呢? …

也許因為結果的隨機性吧???任何事先的分析,都很難以準確預測未來的所有變化,總有變數出現,可能不影響或輕微影響或大幅影響結果,讓人懷疑當初理性分析問題和選擇的作用,有人會仔細回顧當天考慮問題時的誤差,把遺漏的種種因素加入,強化日後的思維;有些人的反應可能認定理性分析並無助預測結果,把結果出現的原因歸咎一些環境因素(例如:8寓意發達的發,4寓意死亡的死),形成貫徹性的非理性行為,對嗎???

若這推論成立,結果愈隨機的環境,愈多人採用直覺思維(例如:股票市場),對未來結果預測能力愈低的人,也相對比其他人更傾向依靠直覺 … 抑或不論智商高低,不論對問題認識的深與淺,所有人對某些盲點一律都是連貫地非理性呢?

對於我,這些問題都是趣味盎然的精神食糧呢!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世界上唯一的花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朋友在facebook推介的一首日本舊歌(2003)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原來「風水輪流轉」,日本當紅的樂隊SMAP剛剛把這首歌翻譯為普通話版本《世界上唯一的花》,兩者比較,還是日語版較出色:



日本文歌詞

NO.1にならなくてもいい
もともと特別なOnly one

花屋の店先に並んだ
いろんな花を見ていた
ひとそれぞれ好みはあるけど
どれもみんなきれいだね
この中で誰が一番だなんて
争うこともしないで
バケツの中誇らしげに
しゃんと胸を張っている

それなのに僕ら人間は
どうしてこうも比べたがる?

一人一人違うのにその中で
一番になりたがる?

そうさ 僕らは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
一人一人違う種を持つ

その花を咲かせることだけに
一生懸命になればいい

困ったように笑いながら
ずっと迷ってる人がいる
頑張って咲いた花はどれも
きれいだから仕方ないね
やっと店から出てきた

その人が抱えていた
色とりどりの花束と
うれしそうな横顔
名前も知らなかったけれど
あの日僕に笑顔をくれた
誰も気づかないような場所で
咲いてた花のように

そうさ 僕らも
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
一人一人違う種を持つ

その花を咲かせることだけに
一生懸命になればいい

小さい花や大きな花
一つとして同じものはないから
NO.1にならなくてもいい
もともと特別なOnly one


直接翻譯成中文是:

無法成為No.1也好
原本就是特別的only one

看著各式各樣的花
雖然人的喜好各有不同
但是每一朵都很漂亮呢
在這當中誰最美麗
沒有如此的紛爭
在桶中誇耀般的
綻開著挺起胸膛

即使如此為何我們人類
卻要如此互相比較呢?

每人皆不盡相同
卻在那之中想成為第一名

是啊 我們皆是
世界中唯一僅有的花
每個人都擁有的不同品種

單純地為了讓那朵花盛開
而努力著就好
有著一邊困擾著的笑容
還迷惑著的人
努力綻放的花朵無論哪一朵
都那麼美麗 所以難以抉擇

終於走出了店外
那人擁抱著
色彩艷麗的花束
以及欣喜的側臉
雖然不知道你的名字
但給了那一日的我一個笑容
有如在誰都不曾察覺的場所
盛開著的花兒一般

是啊 我們皆是
世界中唯一僅有的花
每個人都擁有的不同品種
單純地為了讓那朵花盛開
而努力著就好

無論小花或是大花
都不是相同之物
無法成為No.1也好
原本就是特別的only one

記憶中,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從前也常強調發展個人的獨特點性,不隨眾,也不必跟別人比較,因為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可是 …. 這論調已久違了!資訊廣泛而快速的傳播,令全世界的人變得更集中地追求單一的標準,男士學歷要高,薪金要高,房子要大,女士最緊要瘦,但胸卻要不成比例地漲大,五官當然要標準對稱 …. 因此大多數人都不斷用種種方法追求達標,忘卻珍惜自己原本擁有的,忘記發揮自己的優點,只會不斷為自己的體重長嗟短歎,羨慕別人的身家豐厚,小孩子的音樂天份、繪畫天份,若未能有助入讀名校的,一律只准靠邊站;其實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都有本身的價值和貢獻,與眾不同又如何?只要活得開心燦爛便足夠了!

作死不離三兄弟 (3 idiots)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一部我很喜歡但相當冷門的印度電影,讓我們先看看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作死三兄弟幫,找尋人生和理想價值的故事……Rancho(阿米爾汗 飾)是個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大學生,與嚴格勢利的校長Virus(波曼伊拉尼 飾)互不咬弦,雙方在校園上演麻甩版《金枝慾孽》,引發連場笑話。其後Rancho分別認識了兩位摯友Farhan(馬德哈萬 飾)、Raju(沙曼喬希 飾),和校長的小女兒Pia(嘉雲娜卡布 飾)。Pia的婚事因遭Rancho破壞而告吹,二人因此結成歡喜冤家,誰不知後來雙雙「愛鬥氣,愛上你」,更讓Pia成為了父親和男友的磨心。

Farhan和Raju各自受家庭壓力影響,終日心事重重。Rancho決心拯救一眾迷途羔羊,喚起各人的勇氣,重掌自己的人生。憑著Rancho的努力不懈,終成功帶領他們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朝夢想奔馳。不過此時Rancho卻突然人間蒸發,原來他一直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印度電影少不免bollywood的胡鬧鏡頭,幸好這部是搞笑電影,尚算配合,故事發生在Imperi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一所印度名牌工程學院,特立獨行的Rancho,遇上依循父親心願而勉強自己修讀工程學的Farhan和努力靠讀書脫貧的Raju,引爆許多笑料,原來印度跟我們一樣,父母十分著緊子女的教育,男的最佳出路是工程師,女的最好修讀醫學,電影中許多校園笑話,不純是搞笑,往往籍著搞笑直指時下許多教育的謬誤,例如:電影中的Chatur從外國回印度,印度話說得不好,卻是個典型的模範生,所有書本內容都能倒背如流,他計劃在教育部長探訪學校當天以印度語致感謝詞,所以請求圖畫館的職員代筆,圖書館職員試圖解釋演詞內容,Chatur認為沒必要,只要熟讀,到時琅琅背訟即可,誰知Rancho惡作劇地把「教導」改為「引誘」,「經費」改為「乳房」… 令他在教育部長面前,繪形繪聲地形容校長如何悉心地「引誘」他們,同時亦希望學校分配的「乳房」愈大愈好 … 充份表達不求甚解的強記,後果可以很嚴重;還有一次校長要求Rancho示範如何教工程學,他在黑板上寫了兩個生字,要求在場人士比賽誰能最快在書本內找出定義,經過所有人的努力依然找不到答案,校長要求他加以解釋,Rancho說這兩個只是他憑空捏造的「字」,書本當然沒有,校長說:「這又怎能好好教工程學?」Rancho回答:「對!這樣怎能教好工程學,但我今天不是教工程,而是教你如何教學,希望終有一天你能領悟。」全是言之有物,笑中有淚的gag。

別怕我把劇情透露太多,因為電影很長,足三小時,笑位不斷,故事雖然老套,但對白精彩,不純是言之無物的胡鬧電影,很籍得推介,要看即看,如此冷門的電影應該很快落畫。

但願我也學懂如何幽默地交待嚴肅的話題,要努力呢 ….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權宜之計

二0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和朋友聊天,不經意地提到民主的弊病,立即遭到強烈的回應,他認為共產主義的徹底失敗,已標示著民主才是唯一正確可行的意識形態,我當然不敢苟同,提出一些批評,他卻認為不能提出更好方案的人,沒資格批評民主,我只好乖乖住嘴。

世上許多實行經年的方法,不一定因為這是最佳的方案,許多時只是庸中姣姣的權宜之計,就以民主為例,最為人咎病的莫過於「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近期歐美各國的削赤問題,眾議紛紜,左支右絀,令資本市場連番大上大落,正正突顯了民主制度的辦事效率奇低;民主不是真理,更不是宗教,實在沒道理把它奉若神靈,盲目捍衛,民主的基礎是人人有表達個人意見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的民主戰士一點都不民主,他們不懂尊重別人,只會扙民主的名義,用言語暴力,甚至肢體的暴力來賺取政治本錢,然後再把政治本錢換取個人的特權或金錢;蓄意把民主「神化」的人可恥,盲從附和的人可憐;倒不如實事求是,理性討論,在還沒想到更好的意識形態前,設法修補民主的諸般缺點,減少夜長夢多,原地踏步。

民主以外,許多維持秩序的人為框架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例如:我的老本行「會計」,作為一個系統性的檔案儲存和現金收支的往來賬,尚算稱職,用以表達機構的運作績效,並以以此比較同行和不同行業的業績,簡直是千瘡百孔,曾經行文討論,欲看詳細可click入: http://debbielsho.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3.html,因此也只能算是權宜之計;也許法律也相去不遠,嚴緊又週密的法律條文和司法制度不能真正維持社會公義,充其量只能防止和排解糾紛,減少私了 … 生活中許多維持社會和經濟秩序的方法,不是因為它們有效或成功,而只是因為暫時還未想到更好的辦法,唯有保留,紛亂的世界需要許多許多的腦汁(brain power) 來改善,為己為人都不應盲目和反智吧!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禁慾主義


二0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看完電影《情約一天》 (One Day, 故事大綱:1988年7月15日,大學畢業典禮那天一個隨意的約會,出身清貧循規蹈矩的愛瑪 (安妮夏菲維),與家境富裕專長玩樂的迪斯 (占史杜哲斯),開始了一生的友共情… 他們相約每年的一見鍾情「紀念日」重聚,無論各自走得多遠,生活多忙亂,都會把對方記掛在心頭。20年來緣份變幻,感情沉積;原來二人追求的理想愛情關係,早已擦身而過… ) 兩人緣份的起步點居然是一次未能成事的一夜情(one night stand) ,男主角像做了虧心事一樣,向女主角道歉,這次不一樣的邂逅和未滿足的慾念反而成就了他們倆二十多年不平凡的愛情長跑。

我這八十前的老古板,當然無法理解時下年青人的性觀念,大驚小怪地告訴年齡相若的朋友,感慨自己不懂如何教導女兒應有的性觀念,朋友頭頭是道的告訴我,她如何告誡女兒該如何和男朋友相處,未有計劃的生育如何影響他們的計劃,甚至若真不幸言中,務必要告知父母,切莫嘗試兩小口子私下解決,讓我心服口服。

自從口服避孕丸出現以後,男歡女愛已再無後顧之憂,過往幾千年的禁慾主義,還有存在的價值嗎?食色性也,千百年來,人類雖然懂得修建金字塔、築長城,卻無法隨時滿足最原始的性慾,為控制下一代的數目和非婚生兒童帶來的紛爭,世界各地的文化都不約而同地推崇禁慾,世界四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和回教的核心價值之一都是禁慾,我們自少便被灌輸保守的性觀念,甚麼「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夜夫妻百夜恩」、「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失身」、「守節」、「貞節牌坊」 … 根深蒂固,不容置疑,也不容反思;可是,我們久已習慣的守則不是真理,當愈來愈多遊走於邊緣的人,發現即使超越了傳統的底線,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時,往昔的金科玉律悄沒聲地逐漸失去了價值。

性這話題太敏感了!很少人有勇氣認真地討論和提出改革,禁慾主義的陰影下(傳媒總是以潔癖的標準來披露內容三級的新聞),愈見普遍的「一夜情」只能以種種謊話(我認為畜意隱瞞也是撒謊)來掩飾,瞞騙別人也瞞騙自己,令許多人失去那份坦蕩蕩的暢快,何苦呢?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自我感覺

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1969年美國的太空船登陸月球,第一位踏足月球的太空人岩士唐(Neil Armstrong) 曾經說出一句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話:「對於一個人,這是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大女兒隆冬時候,特別懶牀,三催四請之下,她才不情不願地離開被窩時,最愛說的就是這句) 事隔三十四年,中國第一部載人太空船「神州五號」上的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第一次太空漫遊,傳到地面的第一句話是:「飛船運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一直奇怪這句話是預先策劃,還是楊利偉即興的對話?按道理這準備經年的歷史性時刻,幾億中外人士齊齊觀看的直播,該是最佳場合向世界示威或示好,又或者趁機凝聚人心,最低限度也該為有關當局臉上貼金,「自我感覺良好」是甚麼意思呢?恕我愚昧,想了足足八年,至今仍未能勘破他的自我感覺,除卻對他本人重要以外,還有甚麼意義呢?

人總是有主觀的世界,亦無可避免地以自我為中心,許多內在的感覺對每個人來說既真實又強烈,就好像:自卑、自大、自戀、自責、自憐、自負、自信、自私、自滿、自尊、自欺、自貶、自嘲、自律、自知、自覺、自制、自誤 … 任何一種自我的的感覺,若我們任由它化大,都極容易填塞理性的空間,令我們看不清客觀的世界,舉個例子:我曾經花盡心思策劃了一個計劃,把市場分析、計劃概念、內部資源的調撥、有形和無形的回報和時間表都詳盡地一一羅列在一份powerpoint檔案內,幾十頁的資料,滿懷希望地向大老闆提出,誰料他因其他的事情,沒心情慢慢聽我說,來到第三張slide,他便借題發揮,趁機指責與會的其他人士,我站在投影機傍,感到自尊受損又尷尬,非常難堪 … 想深一層,可能與會的所有人都只感到這是小事一樁(因為那位大老闆早已臭名遠播),轉眼便忘記,惟獨是自己卻一直揮之不去(最終離職),這種自我感覺實在沒多大作用,難怪比爾蓋茨(Bill Gates) 曾經說過: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過份强调自尊。(The world won't care about your self-esteem. The world will expect you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BEFORE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我有位朋友每次聽見別人投訴種種不快的時候,總是說:「把自己放得輕一點,所有的不快和鬱結自然會消失。」

我當然沒修煉到這份能耐,只盼望能夠逐步減少不必要的自我感覺,做個真正的自由人!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施與受

二0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曾經遊歷窮困的尼泊爾,因為身上攜帶的糖果太少,令小孩子失望(詳情請看http://debbielsho.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12.html),一直耿耿於懷!為免重蹈覆轍,我今次專程帶備許多糖果和繪畫的工具,希望為當地小孩帶來一點歡樂。

肯尼亞很窮,在溫飽邊緣掙扎的人許多許多,物質異常缺乏,小孩當然難得吃點甜的,更難得擁有點玩具,我只希望能夠帶給他們一點點的歡樂,總相信「開心無價」,喜歡看見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所以帶了整整一個行李箱的物資,但這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

曾經看過以下的一篇文章:

"好心做壞事


── 明報 自由談.林卓怡 (2009年8月4日)

去旅行,你原以為給落後地方的小孩子派糖果、送文具,是給她們溫暖。誰料她們本就覺得很快樂,不知窮。就是見你身光頸靚,有這麼多多餘的給予她們,她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好窮。原來自己很可憐。原來自己不足夠。原來自己不快樂。

你被路邊衣衫襤褸,幾天沒吃飽飯的小孩子纏著,拉著衫腳苦苦哀求給她一元三角。你不忍,於是掏出零錢放到她黑黑的手裏,以為至少可以讓她買一點吃。誰料這樣可能驅使她們不去上學,去當乞丐,從此失去為改善生活而奮鬥的動力。毀了她們的一生。

跟著鴨仔團,匆匆來,匆匆去。不懂得半句當地語言。沒有吃過任何地道食物。購物時跟當地人議價才交談兩句,便肯定自己對她們既有的偏見。回來後給人看一式一樣的照片,說一式一樣的故事。把異國風情當作個人傳奇,扭曲地為地方落力宣傳。以為自己很偉大,卻助長旅人同樣以獵奇的眼光窺看別人的生活,猶如觀看奇特的動物。

你滿以為你在當地的消費,可以給她們振興旅遊業,提高她們的生活水平。誰料你一踏進人家的地方,就騷擾了她們原本簡單安定的生活。她們其實不歡迎你。因為你花的錢落到她們手上已所剩無幾。因為她們其實並不想在你面前跳草裙舞,表演高難度動作。娛樂大眾,只為滿足你的民族優越感。

單單是旅行,我們已經可以做了這麼多壞事。

還以為自己是好人。”

在面書上也曾看過朋友間的辯論,也曾仔細從施和受兩方面考慮這行為;作為施予者,能夠即時看見受者感激的表情和歡樂的笑臉,當然無限安慰和滿足;我很幸運,未曾真正親嘗作為受者的滋味,只能以邏輯來推論反對者的意見;若果受者原本十分滿足和快樂,以上文章的部份內容(誰料她們本就覺得很快樂,不知窮。就是見你身光頸靚,有這麼多多餘的給予她們,她們才知道原來自己好窮。原來自己很可憐。原來自己不足夠。原來自己不快樂。)才能成立,若受者根本已感不足夠、已感自己處境可憐,我們的出現不會改變當前的心理狀態,充其量只是加深已有的不快吧!

我們旅行途中隨機的施予,確實助長了小孩子長時間站在路邊,向飛馳而過的車輛招手的行為,他們渴望偶然踫到時間充裕的旅客下車派送物資,但我相信也不至於:”驅使她們不去上學,去當乞丐,從此失去為改善生活而奮鬥的動力。毀了她們的一生。”其實年紀稍大(七、八歲以上適齡入學)的孩子和成人都不會向旅遊車招手;因為小時候吃過一、兩次免費的糖果,而立志長大後當乞丐的,也許不多吧!面對自己的不足,有些人用種種藉口來掩飾,不思改進;有些人卻願意勇敢面對,努力作出改善,好與壞或許不由施予者決定,而是受者的反應和態度。

若當地人民真的不歡迎旅客,大可不批出旅遊簽證,願意打開門戶迎接遊客和歌舞娛賓的本地人,畢竟只是少數,相信亦不是因為有人苦苦相迫;每年來香港的旅客也超過一千萬人次,我可從沒感到被騷擾和被冒犯;人比人不一定只比較擁有的財富和物質,落後地區的居民擁有明月清風、無污染的空氣和天然有機的食物,不一定就比我們「窮」呢!

所以我還是帶了許多物資來肯尼亞,希望不會是好心做壞事吧!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知而不行

二0一一年九月九日

今次旅行團的榮譽領隊是黃士心太平紳士 — 主辦單位康泰旅行社的主要股東,因此團隊各方面的安排都非常審慎和周到,讓我列舉一些例子:

旅行團的茶會居然安排在位處環球貿易廣場 (ICC) 101層,全港數一數二名貴的「龍璽」酒家舉行,點心和小食當然非常美味,令一眾團友喜出望外,出發前的講解清晰又詳盡 (其實不懂比較,因為從未參加過其他旅行團的茶會),最意外是茶會期間列舉所有必需品,包括:防曬帽、防曬露、驅蚊帶、蚊怕水、消毒濕紙巾、消毒洗手液、行李帶、行李牌、口罩、水壺、毛巾 … 等,大會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作為紀念品送給每位團友:



上機前還送我們每人一本四十頁的備忘錄,除了旅行團的資料以外,還圖文並茂、中英對照地簡介非洲草原上的種種生物,非常實用,亦令我們沿途欣賞動物時倍添知識和樂趣。

我們一行四十多人的團隊,分坐六部四驅車,領隊已細心地在每部車上擺放了許多從香港帶來的小食:各式糖果、薯片,堅果、滷水鴨腎、鴨舌等等,她們每餐都替我們安排飲品,並統一付款,免卻一般旅行團各自付費和找續的麻煩;又預先吩咐當地的司機導遊購買大量水果:士多啤梨,木瓜、葡萄、哈密瓜、香蕉等,作為我們每餐的飯後果;每晚更細心地送上「下火」的沖劑,可供挑選的包括竹蔗茅根精、清熱酷或夏枯草;瑪莎瑪拉保護區內交通不便,領隊無法安排水果,便出動從香港帶來的紅豆沙招呼我們,不是糊粉開水的紅豆沙,而是用錫紙保鮮的日清紅豆沙,認真誠意可嘉。

肯尼亞的動物追蹤一般只是上午兩小時,傍晚兩小時,到旅館附近的地方探訪那些不隨大隊遷徙的駐地動物(resident animals) ,甚少像我們那樣兩天朝八晚六的全日追蹤,難怪我們能夠看見的比一般團隊多;兩位領隊都是攝影高手,經常替我們拍照;隨團剛巧還有road show的專業攝製隊,順道攝錄我們的活動,回港後,剪接完畢,便送DVD給我們作為留念 ….

雖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那份借來的心意(借大老闆的面子),還是讓人感到非常窩心!原來經驗豐富的領隊們都十分了解客人的需要,他們平常只是知而不行。



p.s.  趁中秋節假期,到順德和番禺渡假和吃當造的禾花雀,博文暫停,下星期三(九月十四日)博上再見!祝中秋節假期愉快,一家人樂享天倫!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羊羣心理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動物大遷徙最精彩的一幕要算是動物過瑪拉河(Mara River),帶團的領隊第七次遊肯尼亞,還未能親眼看到動物過河,可知這場面如何難得,參加這旅行團的時候,滿以為擇好日子,一連兩天整日駐在過河的地點,理應不會錯過這一年一度的經典鏡頭。

豈料來到瑪莎瑪拉才明白觀看動物過河,真的可遇不可求,動物保護區很大,約1,510平方公里,比香港大約一半,從旅館來瑪拉河最少也得花上三小時的車程,此外,河流在瑪莎瑪拉的範圍內共長四公里,能夠過河的地點多不勝數,有些地方和對岸差不多相連,水太淺的地方,鱷魚和河馬根本無處容身,岸上的動物能夠從容地排隊過河:


這些動物眼中只有青草,不懂尋找安全的過河地點,不會等候河水退卻的時候過河,牠們甚至不辨方向,不斷以身犯險,往返河流的兩岸,貪婪又愚蠢的動物,早晚落入大鱷口中成為點心。

當大批的動物來到河岸,走在前方的動物,當然能夠看見藏身河床的鱷魚和河馬,心知危險,舉足不前,可是隨後的動物還是懵然不知地如常前進、前進,令岸邊集結的動物愈積愈多,若大隊動物較少,還會理性地觀察河面的動靜和仔細衡量岸上青草的儲備,決定應否立即過河:


僵持的局面可以維持好幾天,直至附近的草原吃盡,才會背城一戰,即使偶爾出現不怕死的動物,不顧一切,率先下河,也不一定能夠鼓動羣眾,領隊就曾經親眼看過一隻牛羚跳入河中,獨自走過一半,發現沒有其他同伴跟隨,便又急急退返,最終整羣動物便作鳥獸散;只有在幾萬隻動物結集,又或者岸邊真的彈盡糧絕的時候,動物才會被迫走進這生死未卜的險地,被鱷魚吃掉的動物故然不少,更多的動物因為驚動了吃草的河馬被咬死,又或者被盲目的同類踐踏而死,因此枉死的屍體隨處可見:


看來羣眾的壓力和飢餓同樣可怕,屍橫遍河的慘況令我想起股市樓市,恐慌性地追隨大隊其實很危險,即使僥幸沒成為大鱷點心的,也同樣難逃一刧!

兩天的動物追蹤,總不斷幻想著動物過河的一幕,臨離開的早上,我在車上隨意四望,竟然看見一大羣動物從河畔向下走往水邊:


大喜過望,不禁大聲呼叫著司機停車察看,同車的團友嚴陣以待,全站起來觀看拍攝,司機隨我手指方向一望說:「cows!」興奮的團友們才發現原來是村民蓄養的牛而已 … 都不禁苦笑全團人都患上「過河妄想症」,原來當人太渴望一件事時,特別容易受騙,不可不防。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動物的人性

二0一一年九月七日

許多朋友都奇怪動物有甚麼看頭?幹嗎要長途跋涉到非洲?這也是我當初的疑問,現在當然明白,原來非洲草原上不是只有動物,還有許多、許多的故事:

草食動物大都能和平共處,不同種類的種物散布在草地上,埋首吃草的情景,非洲草原上隨處可見;唯獨是肉食動物容不下另一羣同類的動物!曾經親眼看見:在一片廣闊的土地上,兩羣野豬爭地盤,每邊派出一隻最強壯的公豬,互相以頭猛力撞向對方的頭,幾個回合後,滿天星斗、血流披面的兩隻公豬中,總有一隻不敢再撞,便算分出勝負,敗陣的一羣只好夾著尾巴,羞愧地離去,據我觀察,當時兩羣野豬並非捕獵,只來取水,當地水源充沛,身處的地方非常寬敞,足可容納十羣野豬


實在沒必要展開那場精彩的地盤保衛戰。
  
幸運地踫上一頭母獅捉到一隻年幼的羚羊,身在獅爪下的小羚羊不斷發出凄厲的叫聲,非常刺耳,小小的身驅不斷顫抖,卻仍勇敢地反抗,眼睛不停向四周張望,渴望媽媽像往常一樣,在牠最無助的一刻出手相救,母獅只是懶洋洋地壓著小羚羊的後腿,小羚羊掙扎得太厲害了,總於脫離了母獅的魔爪,定過神來,立即逃亡,可是沒幾步路,又被母獅抓住,


抱入懷中,小羚羊又再度奮力脫離獅爪,又再被抓回來 … 來回幾次,小羚羊已筋疲力竭,無力再掙扎,母獅看見漸漸靜下來的小羚羊,竟然伸出尖銳的爪,刮小羚羊的肚腹,小羚羊大痛,再度尖叫


母獅根本不想吃小羚羊,只利用牠為餌,引出羚羊家族,果然不久大軍壓境,我立即心跳加速,滿以為身邊的草叢必定滿佈獅羣,俟羚羊羣走近,便展開一場大廝殺,豈料羚羊家族只在遠距離觀察,一會兒便轉身離開,小羚羊真正絕望了!公園的館理員也接報來到,促我們離開,據說他們會嘗試救出小羚羊,為免激怒的母獅傷及遊客,勸喻我們離開。

狒狒和人類一樣都是雜食的動物,牠們體型細小,不擅捕獵,只能偶然捉到幼小的動物,才有機會吃肉,狒狒沒有分食的習性,哪隻幸運生擒小動物,只會自顧自的開餐,懶理身邊的親友眼巴巴看著自己獨食


我看見一隻狒狒正津津有味地吃幼小的羚羊,被同伴左右騷擾,牠一轉頭往左邊看,右邊的狒狒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搶走一條羚羊腿,急急放入口中離開,果然智勇雙全,不擇手段。

花豹甚少日間覓食,只有在照顧幼兒的期間才會在陽光下狩獵,我們竟幸運地踫上,花豹喜歡獨居,愛匿藏在低矮的叢林內,不發一聲地耐勞心等候獵物,一旦盯上獵物,便會目不轉睛地監視,牠們離開叢林掩護時,便會立即匍匐而行,出擊前更會在地上翻滾,用泥土的氣味掩蓋自己的體味,減低獵物的戒心,牠們不管翻身或前行,目光仍然緊盯著獵物:


身手矯健,專注又冷靜,確實是掠奪界中一等一的高手,可惜無法合羣,只能屈居在獅子之下。

疣豬外形奇醜,非常善忘,司機導遊曾經看見三隻疣豬被獅子追,沒命地逃跑,剛稍稍拋離獅子,便立即忘記剛發生的事,悠閑地吃草,當獅子再度迫近,牠們才驚覺危險,拔足狂奔,難怪長相醜陋,滿身泥濘的疣豬竟被狄士尼挑選為獅子王(Lion King) 的密友彭彭(Pumbaa),因為牠善忘,所以很快樂,但無知的快樂,多少總帶點危險。

據說雄獅能夠在一天之內交配二百次!!難得我們又踫到:


真是見面不如聞名,剛拍完兩張照片,未按攝錄掣已經完事,前後約共五秒,難怪能夠大戰二百回合,數字其實並不客觀,許多時比文字更能有效誤導盲目的羣眾。

我最愛的動物就是長頸鹿,愛牠們外型漂亮,大眼睛配上長長的睫毛,還有超過一米長的長腿,暗黃色的毛皮上遍布深淺不一的赤褐色斑塊,舉止優雅,做甚麼事都給人一種不徐不疾,好整以暇的感覺


連「搵食」都能高人一等,甚少和其他動物爭吃長在地上的青草,誰料牠們連打架都一樣優雅,被稱為necking:


兩隻長頸鹿對著圍圈,其中一集低頭用頭頸撞向對方的肚腹,然後兩隻站直,像跳圓舞曲一樣走一圈,另一隻才低頭撞對方,如是者一圈又一圈的比較高下,無知的我還以為牠們翩翩起舞,司機導遊告訴我giraffe來自非洲土語,意思正正就是優雅(elegance)。

據說一羣羊只有一隻成熟的公羊,其餘幾十隻成年母羊都是那隻公羊的妻子,牠令我想起何博士;象的家族以母親為中心,最年長的母象帶領著整個家族前進,尋找草原,她的丈夫永遠跟在遠遠的後方,和家族保持疏遠的距離;獅子羣中,獵食的總是母獅,雄獅只在一傍觀看,但獵物卻往往由雄獅先嚐;豹喜歡獨來獨往,交配後便各散東西,全是單親家庭;許多雀鳥都是一雙一對,形影不離,婚姻和家庭觀念都很重,有些甚至終身只有一隻對像,至死不渝。

看完以上故事,我有點迷糊,到底是動物充滿了人性呢?還是人類充滿了獸性?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適者生存

二0一一年九月六日

瑪莎瑪拉國家公園是一個自然生態保護區,是世上罕有的一片動物樂土,由於地處赤道,南北半球的降雨季節有別,草原不斷按區域性的雨季繁盛、旱季枯竭,彷彿好像全年無休地「移動」,吃草的動物為尋找草原,唯有不斷移船就磡,有點像遊牧民一樣逐水土而居,草食動物的遷移無可避免也牽連著肉食動物,形成壯觀的動物大遷徙,非洲大陸上的自然生態保護區許多,但具有大遷徙條件而又欣欣向榮的區域,就只有這地,難怪National Geographic頻度上,超過一半以上的節目就在這片草原上拍攝,確實是觀察自然生態的最佳場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片純天然的草原上能夠存活的動物,必有存生活秘技:


班馬外表鮮豔,警覺性低,很容易成為獅子和豹的獵物,幸好粗生粗大,出生的比死去的更多,種族一樣昌盛


雀鳥為覓食、為逃避敵人,學會飛翔


非洲象、犀牛和河馬為生存,不顧外表,任由身型變粗變大,一旦成長,肉食動物根本不敢走近,只要青草不缺、無病、無族群衝突,老死的機會很大

水牛的策略是結集黨羽,一大羣的水牛天不怕、地不怕,連獅子和豹都敢驅趕,落單的水牛卻因為頓失依傍,變得易怒又橫蠻,是草原上最危險的動物


羚羊的技倆更多,既粗生粗大又團結,草原上許多隆起的蟻穴,羚羊經常輪流站在這些蟻穴上把風,讓同伴安心低頭吃草


 

和人類近親的猿猴類,吃肉又吃草,集體出沒,身型雖小,動作也不算快,卻勝在聰明,懂得出奇制勝,一樣能夠成為肯尼亞五多之一


草原不利犬科,僅有的胡狼和鬣狗,由於體型較少,難於捕獵,常跟著獅子和豹,吃牠們剩下的腐肉

捕獵草食動物的獅子和豹,忍耐力和爆炸力驚人,生性凶殘,行踪隱秘,十分可怕
 
 
 
為求生存,動物千方百計適應環境,有的變大、有的變小、有的學飛、有的鬥快、有的變多、也有變臉吃其他動物的,人為「搵食」,方法同樣五花百門,有對的方法,也有錯的方法,不一定要委屈自己又或者損害別人,善良的目標從來都不能辯解錯誤的手段,動物尚且有選擇,何況人類呢?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東非遊踪

二0一一年九月五日

較少朋友曾經遊歷東非,不斷問我旅遊的資料,因此打破慣例,撰寫旅遊感想前,先報告一些旅遊資訊。

計劃旅程初期,曾試圖以「自由行」方式遊東非,發現肯尼亞(Kenya) 的酒店非常有組織,不單提供食宿,還把每天行程安排妥當,還把所有費用包含在每天的房錢內,因此房價驚人,平日約US$400-$500一天,每年七月、八月正值動物大遷徙的季節,房價往往被炒至US$700-$800,甚至US$1,000一晚,但即使你願意付出昂貴的房租,也無法在旅遊旺季期間散訂房間,因為當地優質的旅館僧多粥少,每年一早便由地界各地的旅行社囊括,幾經掙扎,最終還是參加旅行團。

千挑萬選之下,參加康泰旅行社肯尼亞八天豪華團,主要參觀三個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s):阿伯岱爾(Aberdares) 、紅鶴湖(Lake Nakuru) 和瑪莎瑪拉(Masai Mara) ;原本計劃於八月二十七日晚上九時多乘肯尼亞航空直航(停留曼谷一小時)往首都奈羅比(Nairobi) ,可惜航班機件故障,延至八月二十八日零晨六時,硬生生縮短了原本已經超緊迫的行程,還迫使我們半夜爬起牀到機場,最終保險公司只賠贘了每人三百大洋。

來到奈羅比後,即匆匆趕往阿伯岱爾國家公園,已屆天黑,無法欣賞當地著名的雀鳥,The Ark Lodge傍邊,建造了一個淺淺的水池


池上洒了鹽,據說對動物有無比的吸引力,晚上旅館的底部亮著大燈,我們坐在觀景台上半小時,已看見兩羣野豬爭地盤、胡狼追逐羚羊和悠閑的水牛、羚羊和猴子,可惜當天下雨,加上地勢較高(約2,000米),夜涼如水,我們經歷了漫長而奔波的「一天」,咖啡加奶茶也敵不住睡魔急call,早早便上牀睡覺,旅館晚間由專人監察動物,遇上成羣的非洲象、河馬、犀牛或河馬,便會鳴鐘叫醒住客到觀景台看動物,我實在太疲倦了,聽見鐘聲後,一轉身便又沈沈入睡,無福消受這特殊服務。

第三天早餐期間,看見許多不同種類的雀鳥,大都色彩豔麗,五彩繽紛,可惜我們趕著起程到紅鶴湖國家公園,無法盡情欣賞和拍攝;途中順帶參觀了赤道、大裂谷和湯姆遜瀑布(Thomson Falls)


到達紅鶴湖國家公園後吃過午飯,才到湖畔展開第一次的動物追蹤(game drive),天陰驟雨也無損我們的興奮心情,看見肯尼亞的五多包括班馬、狒狒和羚羊路過,都逐一欣賞和拍攝,好不容易來到湖畔,被一大羣鵜鶘吸引著,看它們滑翔飛行,花式滑水


時而拍翼,時而游動,還發出嘈雜的「呱呱」聲,煞是有趣;當地以紅鶴(flamingo) 為名,因為聚居的紅鶴超過一百萬隻,羣鳥驚起時真的是鋪天蓋日,可惜 …. 真的可惜,我們到紅鶴湖(天然的鹹水湖)前幾天下大雨,湖水轉淡,許多紅鶴都飛到坦桑尼亞去,只剩下數萬隻,有點失望,唯有懷著一絲抱憾,等待整個旅程的高潮—瑪莎瑪拉國家公園內的動物大遷徙,當晚入住的Naivasha Sopa Lodge旅館,最特色的是:動物能夠自出自入,晚上旅客必須由保安人員陪伴才能出入房間,否則踫上河馬,隨時被咬成兩截!

第四天,天氣終於好轉過來,早上在旅館內看動物,水牛、成群的長頸鹿和肯尼亞五多,都悠閑地在我們身邊吃草,只要保持一段距離,牠們也不管我們動作多大又或者高聲談笑;午飯後乘包機到瑪莎瑪拉國家公園,半小時機程,舒適又快捷,入住Fairmont Mara Safari Club後,隨即到附近追蹤動物,直至晚飯,第五、六天也是全日追蹤動物,午飯和如廁都在大自然的草地上解決,減少來回時間,第七天半夜三時起牀,乘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去坐熱氣球,當天天氣又再度轉壞,動物不多,只覺寧靜,幸好原野上的香檳早餐如常吸引


回酒店後,到附近的村落探訪,便乘包機回奈羅比,午餐是著名的Carnivore百獸宴,然後探訪我最喜愛的長頸鹿,近距離接觸,親手餵飼


再增添一份親切感,我們放棄參觀蛇園,改到超級市場掃貨,便要趕往國際機場,正式踏上歸程。

行程比預期舒適,除卻game drive時行車頗為顛簸以外,住食行都非常舒適;肯尼亞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當地人的英語水平很高,溝通毫無難度,雖然地處赤道,但海拔較高,氣溫維持在十多度至二十多度,溫度適中,聽說當地下雨非常怕人,積水可達一米,行車極為危險,蚊蟲成羣,幸好我並沒遇上。

瑪莎瑪拉國家公園是典型的非洲草原,一望無際,以草食動物為主,當然也吸引了不少的肉食動物(predators) ,草食動物為數太多,很快便把青草吃光,因此所有的動物便完全裸露在我們的眼前,牠們的捕獵、休息、社交,甚至交配都無所遁形,特別適合game drive,當草食動物來到Mara River邊,把草吃光後(約七、八月),為求生計,被迫成羣過河,是動物大遷徙的高潮:過河前生死一刻的猶豫,到忍無可忍豁出去的一剎那,動物羣亡命地赤腳踏進滿佈鱷魚和河馬的河床,被咬死的、被踐踏死的、被河床石塊卡住死的不計其數,踏著同伴身驅過河的場面,尤其悲壯,難怪Mara River幾公里的河流全濫著屍臭


僥幸成功過河的,來年還是要再過,草原上危機四伏,能夠盡享天年的動物應該為數甚少吧!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童年經驗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朋友和我一樣喜歡唐詩,閒來教他年幼的兒子背詩,發現孩子的記憶力確實驚人,對他毫無意義的音節,不消一會便能一字不漏的背誦,勾起我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父親教姊姊背誦李白的「將進酒」和「成語考」,我這不足三歲的傍聽生,多聽幾遍,便能夠跟著「念口黃」,事隔幾十年,我至今仍能琅琅背誦,當時不明白的字句,慢慢在腦海沈澱,大部份都能無師自通,還可能因此學懂強記,對古文和詩詞一直情有獨鍾。

朋友問我應否繼續教兒子詩詞,和哪些詩詞較適合小孩,我回家仔細一想,詩詞大部份都是描寫愛情,憂國傷民,或者看破世情的感嘆,孩子可能要經歷好幾十年才能領略箇中的意義,未必符合現代人速食的要求,也許一些顯淺又貼身的古代「順口溜」更加適合,在這分享「弟子規」,看看你認為哪些已經過時?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汎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還有整合前人智慧的「昔時賢文」,淺白易明,當中描述的人性歷久常新,慢慢細讀,保證某些字句會令你發出會心的微笑:

昔時賢文 誨汝諄諄 集韻增廣 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 無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 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 詩向會人吟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相逢好似初相識 到底終無怨恨心 近水知魚性 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運去金成鐵 時來鐵成金
讀書須用意 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 未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陰 畫虎畫皮難畫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 仁義成千金 流水下灘非有意 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 誰信東流海漾深 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人心
兩人一般心 有錢堪買金 一人一般心 無錢堪買針
相見易得好 久住難為人 馬行無力皆因瘦 人不風流只為貧
饒人不是痴漢 癡漢便不饒人 是親不是親 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山中水 親不親故鄉人 鶯花猶怕春光老 豈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飲空歸去 洞口桃花也笑人 紅粉佳人休便老 風流才子莫教貧
在家不會迎賓客 出外方知少主人 黃金無假 阿魏無真
客來主不顧 應恐是痴人 貧居鬧市無人識 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 那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 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 杯盃先勸有錢人 鬧裡有錢 靜處安身
來如風雨 去似微塵 長江後浪催前浪 世上新人換舊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 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先到為君 後到為臣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 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 世上無直人 自恨枝無葉 莫怨太陽偏
萬般都是命 半點不由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寅
一家之計在於和 一生之計在於勤 責人之心責己 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寧可負我 切莫負人 積善成名 積惡滅身
再三行善事 第一莫欺心 虎生猶可近 人熟不堪親
來說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遠水難救近火 遠親不如近鄰
有錢有酒多兄弟 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樹 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負重 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 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 世上應無切齒人
土者國之寶 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 醒眼看醉人
求人須求大丈夫 濟人須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 醉後添盃不如無
久住令人賤 貧來親也疏 酒中不語真君子 財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 成佛有餘 積金千兩 不如明解經書
養子不教如養驢 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山不耕倉凜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稟虛兮歲月乏 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夜話 勝讀十年書
人不通古今 馬牛如襟据 茫茫四海人無數 那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延好客 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 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 一旦壞之有餘 人心似鐵 官法如爐 善化不足 惡化有餘
水太清則無魚 人太緊則無智 知者減半 省者全無 在家由父 出嫁從夫
是非終日有 不聽自然無 寧可正而不足 不可邪而有餘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竹籬茅舍風光好 道院僧房總不如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道院迎仙客 書生隱相儒
庭栽悽鳳竹 池養化龍魚 結交須勝己 似我不如無
但看三五日 相見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 世事如雲任捲舒
會說話都是 不會說無理 磨刀恨不利 刀利傷人指
求財恨不多 財多害自己 知足常是 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 終身不恥
有福傷財 無福損己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 若行遠必自邇
三思而行 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 求人不如求己
小時是兄弟 長大各鄉里 妒財莫妒食 怨生莫怨死
人見白頭嗔 我見白頭喜 多少少年亡 不到白頭死
牆有縫 壁有耳 好事不出門 惡事傳鄉里 賊是小人 智過君子
君子固窮 小人窮斯濫矣 貧窮自在 富貴多憂 不以我為德 反以我為仇
寧向直中取 不可曲中求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知我者為我心憂 不知我者為我何求 晴乾不肯去 等待雨淋頭
成事莫說 覆水難收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忍得一時之氣 免得百日之憂 近來學得烏龜法 縮頭時且縮頭
懼法朝朝樂 欺公日日憂 人生一世 草生一春
白髮不隨人而去 看來又是白頭翁 月過十五光明少 人到中年萬事休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把兒孫作馬牛 人生不滿百 常懷干歲憂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憂 路逢險處難迴避 事到頭來不自由
藥能醫假病 酒不解真愁 人貧不語 水平不流
一家養女百家求 一馬不行百馬憂 有花方酌酒 無月不登樓
三杯通大道 一醉解千愁 深山畢竟藏猛虎 大海終須納細流
受恩深處宜先退 得意濃時便可休 莫待是非來入耳 從前恩愛反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無處下金鉤 休別有魚處 莫戀淺灘頭
去時終須去 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 饒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 五十將相尋死路 生不認魂 死不認屍
父母恩深終有別 夫妻義重也分離 人生似鳥同林宿 大限來時各自飛
人善被人欺 馬善被人騎 人無橫財不富 馬無夜草不肥
人惡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惡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黃河尚有澄清日 豈可人無得運時 得寵思辱 安居慮危
念念有如臨敵日 心心常似過橋時 英雄行險道 富貴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 只怕秋來有冷時 送君千里 終須一別
但將冷眼看螃蟹 看你橫行到幾時 見事莫說 問事不知
閒事莫管 無事早歸 假饒染就真紅色 也被旁人說是非
善事可作 惡事莫為 許人一物 千金不移 龍生龍子 虎生豹兒
龍游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 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年窗下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養兒待老 積穀防饑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把無時思有時 時來風送滕王閣 運去雷轟薦福碑
入門休問榮枯事 觀看容顏更得知 官清書吏瘦 神靈廟祝肥
息卻雷霆之怒 罷卻虎狼之威 饒人算之本 輸人算之機
好言難得 惡語易施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道吾好者是吾賊 道吾惡者是吾師 路逢險處須當避 不是才人莫獻詩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少年不努力 老來徙傷悲
人有善願 天必從之 莫吃卯時酒 昏昏醉到酉
莫罵西時妻 一夜受孤淒 種麻得麻 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見官莫向前 做客莫在後 寧添一斗 莫添一口 膛螂捕蟬 豈知黃雀在後
不求金玉重重貴 但願兒孫個個賢 一日夫妻 百世姻緣
百世修來同船渡 千世修來共枕眠 殺人一萬 自損三千
傷人一語 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猶再發 人無兩度少年頭
未晚先投宿 雞鳴早看天 將相額頭堪走馬 公侯肚裡好撐船
富人思來年 貧人思眼前 世上若要人情好 賒去物件莫取錢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 擊石原有火 不擊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亦徒然 莫笑他人老 終須還到老
但能依本分 終須無煩惱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貞婦愛色 納之人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是不報日子未到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一人道好 千人傳寶 凡事要好 須問三老 若爭小利 便失大道
年年防饑 夜夜防盜 學者如禾如稻 不學者如嵩如草
遇飲酒時須飲酒 得高歌處且高歌 因風吹火 用力不多
不因漁父引 怎得見波濤 無求到處人情好 不飲任他酒價高
知事少時煩惱少 識人多處是非多 入山不怕傷人虎 只怕人情兩面刀
強中自有強中手 惡人自有惡人磨 會使不在家豪富 風流不用著衣多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黃金未為貴 安樂值錢多 世上萬般皆下品 思量惟有讀書高
世間好語佛說盡 天下名山僧佔多 為善為樂 為惡難逃
羊有跪乳之恩 鴉有反哺之義 你急他未急 人閒心不閒
隱惡揚善 執其兩端 妻賢夫禍少 子孝父心寬 既墜釜中 反顧無益
反覆之水 收之實難 人生知足何時足 人老偷閒且自閒
但有綠楊繫馬 處處有路透長安 見者易 學者難
莫將容易得 便作等閒看 用心計較般般錯 退步思量事事難
道路各別 養家一般 從儉入奢易 從奢入儉難
知音說與知音聽 不是知音莫與談 點石化為金 人心猶未足
信了肚 賣了屋 他人睨睨 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 不涉你足
誰人不愛子孫賢 誰人不愛千鍾粟 奈五行不是 這般題目
莫把真心空計較 兒孫自有兒孫福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 人急計生 明知山有虎 莫向虎山行
路不行不到 事不為不成 人不勤不善 鐘不打不鳴
無錢方斷酒 臨老始看經 點塔七層 不如暗處一燈
萬事勸人休瞞昧 舉頭三尺有神明 但存方才地 留與子孫耕
滅卻心頭火 剔起佛前燈 惺惺常不賞 懞懞作公卿
眾星朗朗 不如孤月獨明 兄弟相害 不如自生 合理可作 小利莫爭
牡丹花好空入目 棗花雖小結實成 欺老莫欺少 欺人心不明
隨分耕鋤收地利 他時飽暖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相論逞英雄 家計漸漸退
賢婦令夫貴 惡婦令夫敗 一人有慶 兆民咸賴 人老心未老 人窮志不窮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殺人可惡 情理難容
乍富不知新受用 乍貧難改舊家風 座上客常滿 杯中酒不空
屋漏更遭連夜雨 行船又遇對頭風 筍因落籜方成竹 魚為奔波始化龍
記得少年騎竹馬 看看又是白頭翁 禮義生於富足 盜賊出於貧窮
天上眾星皆拱照 世間無水不朝東 君子安貧 達人知命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益於病 順天者存 逆天者亡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夫妻相和合 琴瑟與笙簧 有兒貧不久 無子富不長
善必壽考 惡必早亡 爽口食多偏作病 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 貧窮不必枉思量 盡水無風空作浪 繡花雖好不聞香
貪他一斗米 失刮半年糧 爭他一腳豚 反失一肘羊
龍歸晚洞雲猶濕 麝過春山草木香 平生只會量人短 何不回頭把自量
見善如不及 見惡如探湯 人貧志短 馬瘦毛長 自家心裡急 他人未知忙
貧無達士將金贈 病有高人說藥方 觸來莫與說 事過心清涼
秋至滿山多秀色 春來無處不花香 凡人不可面相 海水不可斗量
清清之水為土所防 濟濟之士為酒所傷
高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公王
無限朱門生餓殍 幾多白屋出公卿 醉為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
萬事命已定 浮生空白忙 千里送毫毛 寄得不寄失 一人傳虛 百人傳實
世事明加鏡 前程暗似漆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千經萬典 孝義為先 一字入公門 九牛拖不出
衙門八字開 有理無錢莫進來 當從升合起 貧因不算來
家中無才子 官從何處來 萬事不由人計較 一身都是命安排
急行慢行 前程只有多少路 人間私語 天聞若雷 暗室虧心 神目如電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虧人是禍 饒人是福
天眼恢恢 報應甚速 聖賢言語 神欽鬼伏 人各有心 心各有志
口說不如身逢 耳聞不如目見 養軍千日 用在一朝
國清才子貴 家富小兒驕 利刀割體痕易合 惡語傷人恨難消
公道世間惟白髮 貴人頭上不曾饒 有錢堪出眾 無衣懶出門
為官須作相 及第必爭先 苗從地發 樹向枝分
父子和而家不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官有正條 民有私約
閒時不燒香 急時抱佛腳 幸生太平無事日 恐逢年老不多時
國亂思良將 家貧思賢妻 池塘積水須防旱 田地深耕足養家
根深不怕風搖動 樹正無愁月影斜 奉勸君子 各宜守己
只此呈示 萬無一失

還有一首我從通勝中抄錄的短篇心命歌: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扶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虚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慢慢看,不焦急,我到東非看動物大遷徙,九月三日才回來,九月五日才博上再見。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金玉其外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不久之前和一羣當年的話劇發燒友聚餐,席間談及現今的話劇不復當年勇,其中一位師兄認為時下的話劇把太多資源投放在佈景上,動輒花上十來二十萬,視覺上當然較以前吸引,卻無形中把幕後的編劇費用削減,難以吸引或保留高質量的編劇,形成惡性循環,大大減低了話劇的可觀性,高人之見,果然擲地有聲!

香港的電影業何嘗不是如此!剛上映的「竊聽風雲2」,演員、導演、攝影、甚至配樂俱佳,唯獨編劇太差,我能夠接受脫離現實的故事,也不管電影的細節是否配合時代或歷史背景,只要前後連貫,言之成理已感滿意,可惜,近年的港產片,往往連這最低的要求也很難達至,相信也是資源分配失衡的後果。

資訊發達令影音傳訊通行無阻,我們接收的訊息也從過往側重文字轉變為側重影像和音響,產品的包裝明顯比內容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為配合宣傳,話劇和電影難免把大部份資源都花在場景和演員身上,讓觀眾看的盡是華麗包裝下的貧瘠內容,視聽之娛以外,沒有內涵,沒有靈魂,甚至沒有合理的故事。

同樣道理,時下的男女明星只懂色相悅人,不講究修養和內涵;新建樓宇,最緊要用料豪華,室內的間隔和大小反而是其次;餐廳食肆也一樣把裝修和賣相放在食材和烹調之上 …. 這種趨勢會愈演愈烈,還是會物極必反呢?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鄰居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臉書上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家門外,早陣子來了一家四口的新鄰居,據朋友說是紅耳鵯。



我自小渴望懂得飛,常常想像從天上鳥瞰地上的景色,那居高臨下、一望無際的視野,是何等的絢麗壯闊!飛行比任何地面活動更感自由,因為能夠盡用三維空間,靈活度大,活動範圍更廣,感覺更自由 …. 可惜我不懂飛,所以一直很羨慕雀鳥,機緣巧合,小時候養了幾只彩鳳,顏色鮮豔,活潑又懂人性,它們各有性格,老愛佔最高位置的「哥哥」,從早到晚都不停叫的「吱」和愛吃的「妹妹」,它們不單不怕人,還懂得認人,只有我走近,它們才一起走過來,陰聲細氣的打招呼,我開口說話,它們便靜下來,側耳傾聽;最愛玩牙簽,每隻都有自家的獨門招式,經常表演和練習,愈玩愈興奮;雀鳥雖然體型較小,但絕對是高等生物,不但五臟俱存,還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懂溝通和家庭觀念,難怪中國人一直對雀鳥情有獨鍾。

可能我跟雀鳥緣份非淺,家居也曾有燕子築巢,可惜巢穴太高,只能遠距離觀察;另一次,不知名的雀鳥在我房間的冷氣機上築巢,不斷搞打冷氣機的外殼,發出擾人的噪音,我怕冷氣機的聲浪和熱力嚇怕這家鄰居,一直不敢開冷氣,當然影響睡眠質素,終於某個晚上,半睡半醒之際,一時忘卻鄰居的存在,貿然開動冷氣,第二天當然是人去樓空了!深感抱歉。

今次的新鄰居,巢築得很低,該不足兩米高,我每天傍晚回家都和它四目交投,它們每朝也飛到我的窗外,一面唱歌,一面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比先前的雀鳥鄰居更感親近,忍不住把它們的行踪在臉書上公開:

25/7/11
新鄰居,看來喜事近添!

26/7/11
隣居很害羞,今天為了影這張相,驚動了它們,未知會否因此搬家,罪過!罪過!

27/7/11
今早又再和它四目交投,希望它不介意我昨天的魯莽,繼續做我的隣居

28/7/11
死啦!今晚打風,點先幫到它們一家大細呢?

29/7/11
幸好颱風輕輕略過,冇影響鄰居一家大細!

6/8/11
鄰家的小孩

7/8/11
這隻體型較小,常常坐在巢中,或許是媽媽,還在孵蛋???


9/8/11
狗仔隊偷影隣居

11/8/11
隣居今天發生家居意外,據現場記者報導,一隻身高一吋的BB意外從鳥巢摔下,幸好只是受驚,在草地上不斷奮力掙紮,只懂合著眼、張大嘴巴向天,現場記者為免BB再度受嚇,唯有離遠觀察保護,不一會兒父母齊齊歸來,驚見幼兒墮地,媽媽立即站在近距離緊緊盯著,爸爸來回鳥巢,四處察看,困局維持了幾十分鐘,仍未有突破 .....

12/8/11
終於有一位胆大的女子嘗試走近發生意外的一家,非常在意保持私人空間的媽媽眼中閃出恐懼,卻不肯離去,勉強站在原地,緊盯著地上的BB,胆大的女子終於走到BB身傍,嚇得爸爸媽媽驚慌大聲亂叫,發出凄厲的呼聲,卻偏偏寸步不離,胆大的女子彎身拾起BB放入鳥巢中,立即離開,爸爸媽媽馬上回巢察看,眼見兩個寶貝安然無恙,幾分鐘後便又雙雙外出搵食,我傍晚時分回家,看見他們一家四口,像平常一樣擠在一起,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他們剛剛經歷了險死還生的一幕!

13/8/11
今早發現隣居靜「英英」,未知是奉政府喻:切勿獨留子女在家!還是避了我們這羣滋擾的fans?: (

15/8/11
幾日冇見,隣居真的搬走咗 : (




16/8/11
人去樓空,還是有點失落 ....

其實雀巢早前因為颱風關係有點傾斜,一直想把樹枝拉直,但又怕走得太近,反嚇走鄰居一家,遲疑之際,終於釀成意外,我有心無力,心中一直戚戚然!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黃山雜談

二0一一年八月五日

每次回內地旅遊,總有數不清的感想,千頭萬緒,甚難整理出一條或者數條完整的脈絡,上年遊長江三峽如是,今年遊黃山如是,這究竟是一種甚麼樣的情懷呢?

***************************************

黃山上的挑夫甚多,剛入行的年青人也甚多,他們總是垂著頭,奮力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偶爾停下來稍事休息,也很回避路人的目光,曾經嘗試和他們交談和拍照,他們都一口回絕,看來是自尊心作祟,為生計被迫做著一份連自己也瞧不起的工作,必定十分難受,真的很希望有機會告訴他們:「為著養家,硬著頭皮,獨挑重擔,你很偉大啊!」




***************************************

黃山的設施雖然舊,管理卻十分嚴格,保安人員隨處巡邏,清潔工人又多又積極,路上和山坡上下,一點垃圾的踪跡也沒有,內地的管理很神奇,一問九不知的服務員和勤奮的清潔員工同時存在,不同部門的管理文化可以差天共地,難怪美國人把能夠阻截資訊交流的壁壘稱為Chinese Wall,果真固若金湯,很具中國特色呢!

***************************************

因為缺乏資訊,我們沒有把旅行箱儲存在地面的汽車總站內,一直拖到吊車站入口處,看見長長的階梯,才考慮應否寄存,正遲疑著該繼續拖上山,還是折返汽車總站寄存之際,有一位本地人主動提出協助儲存,兩天兩件行李費用¥100,包運送往汽車總站,倒也方便,連忙卸下不必要的負擔,輕輕鬆鬆上山去;兩天後,落山前致電安排交收時間,那本地人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坐他的車輛,從吊車站到汽車總站,還提供代購回杭州的車票 …. 可是我們不敢領情,聽過太多內地謀財害命的故事,不敢隨便坐陌生人的車,甚至只肯在人頭湧湧的汽車總站交收行李 …. 小心得有點冷漠,唉!

***************************************

剛巧踫上杭州市的士大罷工,總有些人在這種非常時期撿便宜,趁同業為自己爭取權益之際,以天價和「吊泥鯭」的方式,賺盡一切好處,我不懂分辨誰是誰非,只覺得載我們回酒店的司機,目光中透露著貪婪和又驚又怕的神色(聽說罷工的的士司機向仍然開工的的士擲石),讓人印象難忘,內地的經濟發展外弛內張,隱憂處處,過去幾十年一味向錢看的心態,帶來了經濟繁榮,卻也同時泯滅了不少人性,總覺得內地需要調控的不是物價或者樓價,而是人性和良知。

***************************************

杭州下榻的黃龍酒店,營運雖然超過二十年,兼且不是國際性酒店集團管理,但服務和設施足以後媲美五星級水平,價格相宜,豪華套房才約¥800,非常超值,難怪連成龍及相關人等都放棄四季、Banyan Tree、Sofitel等,入住於此,藉得推介。

***************************************

杭州的荷花盛放,讓我即時想起周敦頤愛蓮說,其中幾句形容荷花美態的句子:「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把荷花的特質和姿態都刻畫出來;回家後重溫整篇文章,才記起文章也談及牡丹:「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年初到洛陽看牡丹,但覺驚豔,果然是俗人一個!幸好也愛蓮花的清純,尚算十俗一清吧!



p.s. 下星期日文考試,加上暑假節目繁多,博文被迫暫停,過兩個星期再評估,後會有期!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懷舊的旅程

二0一一年八月四日

黃山一如想像,美得像一幅幅國畫,雖然沒運氣踫上雲海,單是奇松、怪石和磅礡的山勢,已足夠鎮攝我等凡夫俗子;從前一直以為山水國畫盡是寫意不寫實,上年遊長江三峽再加上今次黃山之行,才明白國畫其實很寫實,中國畫家特別鍾情描繪飄渺雲霧間挺拔的山勢,可能喜歡那種剛柔並濟,意境深遠的味道;陽光普照下的景物輪廓分明,易畫也易拍攝,美得耀目,相比之下,煙雨迷濛的景物變化甚大,無論描繪或攝影都甚難掌握那稍縱既逝的一刻美態,原諒我們的攝影技術,可能只能表達黃山美態的十分之一吧!




黃山的名氣大,成名早,相信許多朋友都曾經遊歷過,我因為種種原因三十年間竟無緣一見,每次聽見黃山安裝新吊車,又或者迎客松枯萎,都後悔自己沒設法盡早遊歷,常常害怕歲月催人,黃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失去古樸秀美的風貌,今次一遊才發現黃山居然幾十年如一日,改變甚微。

本地書局只提供熱門旅遊點的書籍,黃山不在此列,適合自遊行的旅遊資訊少之又少(內的官方網站,充斥著無數的形容詞,只適合用作教材),付出了許多金錢和時間後才知道,原來杭州西的長途車站有旅遊巴直達黃山的吊車站傍,費用只消每位¥100,時間約四小時,上午和中午每小時發車一次,非常方便;黃山的吊車原來只負責運送貨物和遊人上山下山,節省約十二小時的上下山行程,遊覽景點還得靠自己雙腿,最低限度也要走約八公里的山路,約三、四小時行程,



當然迫不得已的話,還可選擇乘坐轎:



黃山的山路又窄又陡,較大的行李只能靠挑夫運送,又貴又未必可靠,還是自攜輕便的背包更實際;我們是次下榻北海賓館,完全八十年代風情,裝修用具全是歷史遺跡,難得年輕的工作人員也非常懷舊,十問九不知,這賓館並非泛泛,廣東省的領導剛巧也來視察,一伙人全住在我樓上一層;中途站的洗手間仍然是旱廁,被當地的導遊戲稱為「生化毒氣室」;地標指示和地圖也都飽歷風霜,甚具藝術感,卻毫無實用性,幸好山路並不複雜,只要認清方向,景點尚算好找。

上黃山前,害怕黃山太現代化,失卻原始的風貌;來到山上,卻又對幾十年如一日的設施不滿;黃山若是有知,必定質問我:「你到底要求甚麼?」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讀書和考試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上年開始,為抗衡可能出現的「老人癡呆」,報讀日文,希望藉著持續不斷的強記,來保持腦袋的靈活性,延遲老化和退化,還望增添退休生活的規律和寄托,初學時,內容簡單,只要多寫多聽多講,輕易便取得九十分以上的成績,很有滿足感呢!

可惜,好景不常,開始學習動詞變化後,課程變得困難,要背要寫的名詞、形容詞、副詞、量詞、助詞、疑問詞和動詞愈來愈多,再加上動詞的變化,八月初的期考,很難純靠多背多聽多寫來維持過往的成績,又開始思索如何應考 ….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勤力的學生,課程的範圍,甚少全部涉獵,平常隨興趣翻看書本筆記,考試將至,才變得非常機會主義,分析過往的試題,嘗試大胆地貼題目(想不出合適的中文詞語,可以幫幫忙嗎?),挑選內容溫習,重點出擊,但我並不盲目,心知老師的心意難測,永遠另有計劃準備如何應付全然陌生的題目,從選擇題,短題目到長題目,我都花盡心思,觀察如何能夠取得較佳的成績,不論文學或數學,都發現一些考試的技巧來爭取較高的分數。

我讀書雖然並不勤力,卻挺用心鑽研考試的技巧,從來都相信讀書和考試是相關但不相同的兩件事,很鼓勵女兒參加公開試前的「雞精班」,學習應試的技巧,小女的成績經常每科都是B,相信別的家長一定鼓勵她努力讀書,我卻提議她留意答問題的技巧,別一味只顧讀書!

p.s. 到黃山和杭州旅遊,博文暫停至下星期三,八月四日博上再見!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平凡是福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朋友對我前幾天的博文,談到「我常因為自己的平凡,非常感恩!也安於平淡的生活」表示懷疑,她說我最愛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追求不隨眾的生活方式,怎可能甘於平凡?

也說得對!想了又想該如何表達我心目中「平凡」的定義,或許還是用一個例子說明,這個例子應該人人都非常熟識:劉德華和任達華。

曾經看過內地的訪問節目,才突然發現任達華無聲無息間在電視電影圈,默默地工作超過三十年,他從不間斷地拍電視電影,即使香港的經濟和電影業經歷幾翻風雨,儘管他經歷了人生不同的階段,依然能夠屹立不倒,每年都參與演出五至十部的電影(不信可參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BB%E9%81%94%E8%8F%AF),任達華身材樣貌都足夠歸類入偶像派,但他似乎從不稀罕,亦從不抗拒扮演任何角色,還能夠把落差極大的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我對他第一個印象是無線電視七十年代其中一部經典劇集「家變」,他扮演一名同性戀者,和同伴間眼神交流時的柔情,非常「難頂」,令我有一段時期誤以為他是個真的同性戀者。

他演出的角色差異極大,在「古惑仔」系列中,他演黑社會的「大佬」;在他獲獎的電影《PTU》中,他演警察;《歲月神偷》和《天水圍的夜與霧》中,他演草根階層;《葉問》中,他演愛國商人;《文雀》中,他演小偷 … 不管戲份,不管角色,他總是全情投入,把不同時代、背景和性格的角色演活;他沒有固定的表情、沒固定的語氣、沒固定的姿態(post),因此亦沒有只屬於他個人的演出風格,他絕對不可能成為偶像,卻是個誠懇的演員。

正因為他不是偶像,戀愛和婚姻都不是秘密,相比偶像派的劉德華,他似乎活得更寫意隨心,沒「形像」的負擔,沒名氣的負累,自由得可以,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平凡」。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有規律的非理性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經濟學的理論大都建立在「理性人」(rational man)這個假設之上,藉此減少推論的複雜性,卻也大大影響了結論的準確性,學者們(包括經濟學者)從沒否定人類非理性的一面(事實也不容否認),只因這方面太複雜和難以預測,直至近幾十年,才有一部份學者開始著手研究非理性(irrationality),希望補充傳統學術理論的不足。

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 是其中一個較廣泛被討論和應用的新學科,我一直對人類非理性的一面很感興趣(所以大學副修心理學),卻一直找不到深入淺出的文章(學術研究論文太要命了!)或書本介紹學者研究的發現,直至Dan Ariely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才知道人不僅非理性,而且非理得非常連貫!!!

書中描述了許多非理性的思維,包括:

1. 一般人很難掌握絕對的數值,所以傾向以相對的觀念來比較,書中舉例:若你知道一間店舖的原子筆大平賣,原本價值$25減至$18,你會十分願意多花十五分鐘前往購買;但當你購買一件價值$455的西裝,卻不願意多花十五分鐘時間到另一間門市購買$448的同款西裝,可見同樣的$7放在不同的貨品上,感覺不同。

2. 原來人對「免費」特別鍾情,為了免費試食,不惜耗費半小時排隊;博物館的入場費雖然只是十元八塊,但許多人都甘願等到免費日和許多同樣被免費吸引的人一起擠進擠看,從$100減到$90,和從$10減到$0,後者的影響力大大超過前者,屢試不爽。

3. 人對保留選擇權過份重視,例如參加瑜伽班,雖然明知只有尖沙嘴的分店適合自己的活動範圍,其他上課地點甚少流連,卻總是忍不住保留選擇權的誘惑,購買能夠在多個地點上課的會藉,以備不時之需;無論你以往曾經多少次付出較多金錢購買根本用不著的選擇權,還是會繼續非理性地購買下去。

很有趣的發現,原來非理性並不代表隨機,亦非每人的反應各異,相反某些非理性的反應相當連貫,甚至非常普遍,難怪投資市場的非理性亢奮和非理性低迷總是不斷地交替出現,看來研究集體的非理性,對人類的影響可能比經濟學還要大呢!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不吃為了吃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我愛吃,最愛吃高糖高鹽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牛肉、海鮮、甜品、鵝肝、parma ham、芝士、牛油、鹹魚、鹹蛋黃、腐乳,豬油 …. 等等,愈是有害無益的,我一般都十分喜愛。

太愛吃,從沒考慮戒吃,因為會影響生活質素,甚至可能引致沮喪或者抑鬱等症狀,無論如何不能戒,但身體遲早可能受不了,一旦發出警號,最終還是被迫要戒,怎麼辦?

想了又想,暫時的策略是:只吃最好的。對!只吃最好的,我最愛吃麵包時塗上厚厚的牛油,又香又美味,為了保證有生之年都能夠吃最好的牛油,平常質量稍遜的牛油,我一概不吃,寧願吃橄欖油;同樣道理,鵝肝不好不吃,臘腸潤腸只吃最肥美的,蟹只挑長滿蟹膏的吃 … 因為只挑最好的吃,所以機會無多,減少吃得過量的憂慮,我平常不吃的食物很有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因為喜歡,所以不能隨便吃,因為喜歡,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挑最好的吃,吃夠便停,一般不會吃太多,已經感覺很滿足,很幸福,和不枉此生。

我相信任何食物都有益處,但任何食物過量進食都有壞處,最重要的是適可而止,如何能夠做到適可而止?我便是用以上的方法催眠自己,我只吃最好的!我只吃最好的!我只吃最好的!我只吃最好的!我只吃最好的!…..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電影人生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電視電影的劇情一般非常誇張,愛情總是波折重重、難捨難離、襄王無夢、有緣無份或生死相許;父母對子女不是徹底的奉獻,便是肆意地操縱;商場上的權力鬥爭,必然是你死我亡;電影電視慣用兩極化的角色,衝擊出極端的情節,把平凡的事情變得非常戲劇化,從而吸引觀眾,難怪電視演員每個晚上不是抱頭痛哭,悔不當初,便是破口大罵,控訴全人類不是虧欠了他,便是誤解了他 …

當慣演員的人,會否受劇本感染,把虛構的故事情節,誤作日常生活,又會否把工作上精湛的演技運用在自己的家居生活中?謝賢的演藝世家,充斥著太多的演員,即使沒有「狗仔隊」渲染劇情,他們自家人之間,那個是真?那個是假?恐怕連當事人也難分辨,成長於這種戲劇化家庭的小孩子,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真實的生活,感情大都是淡淡的,情節很緩慢,甚少波瀾壯闊的時刻,我們甚少睜眉突眼,和別人高聲吵架,愛情很平凡平淡,親情很自然,職場偶有衝擊,頂多也是眼神交戰,背後口出惡言,發洩心中的怨氣,從未看過或聽過你死我活的爭鬥;或許有些人把電影的劇情和自己的生活混淆,不自覺把生活許多事情化大,你愛他,但他不愛你,便找另一個,真的要以死相迫嗎?子女沈迷遊戲機又如何?我們年輕時不是也曾瘋狂過,犯不著強行禁制,把大家迫進死胡同;工作不如意,大不了轉工,有必要跳樓自殺嗎?

我常因為自己的平凡,非常感恩,也安於平淡的生活;即使你追求不平凡,也不一定要傾慕電影中的悲情悲劇;現實生活中懂得大愛,真正悲天憫人,拒絕接受別人的標準,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 都一樣有性格,又正面。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迷惘

二0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可能你不知道,寫博文也有週期。

我每晚寫博文,基本上只集中討論一個簡單的論點;若果白天較為空閒,晚上精神狀態較佳的話,面對題目很快便能打好腹稿如何組織文章,然後一邊搜尋資料一邊寫,為免影響思路,我習慣不顧文法、用語和錯別字,瘋狂地隨意輸入,然後才慢慢的修正修改,我愛寫,但很怕改,要逐個字查看是否錯別字?句子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論點是否清晰?有時修改幅度太大,差不多全篇再寫,因此總要鼓足勇氣才敢翻看初稿,白天太忙的日子,晚上根本沒精力翻看,便讓初稿擱置在電腦或網上,待時間許可,才慢慢收拾妥當,拿出來見人,因此太忙的日子博文總是滯後。

愈滯後表示愈多堆積的博文,壓力亦隨之升級,為求減壓,免不了罔顧質量,把尚未完工的博文匆匆上載,生活愈忙碌,博文愈遲愈簡陋,見諒!因此很迷惘:應該保持每天寫博文的習慣,還是待時間許可才把較為「見得人」的文章上載?

我的腦袋天馬行空,想討論的話題往往不切實際,已擬定好的博文題目已編排至月底,但一直自說自話,甚少收到網上的回應,因此很迷惘:應該繼續自說自話,還是調查研究,寫一些讀者有興趣的話題呢?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大女的第一次踏台板

二0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大女可能自小每晚講故事給我聽,剛上學的時候比同齡的小朋友較靈牙俐齒,很快便被幼稚園的老師挑選成為級代表,在高班畢業禮上台作致謝詞,老師派給她一篇A4紙的台詞,著她慢慢背熟,再訓練合適的語調、表情和動作,我接到這新鮮的差事,額外興奮,每天回家便開始訓練她背台詞,大女當時只有四歲,加上天生好動,很難讓她停下來背書,威迫利誘之下,她才肯一面跳一面背,背一句是一句,接不上下一句,又忘記了上一句,幾個星期下來,才發現要完整無缺地背頌一篇對她毫無意義的文章,絕對是她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無奈已答應校方,不能隨便放棄,唯有再想辦法。

曾經試過錄音、錄影,不斷讓她看完又看、聽完又聽、背完又背,次數之多,連牙牙學語的妹妹也學懂其中一部份,短短的一篇文章花了我們半年的時間,和許多的心血才達到上台水平,幸好她總算沒令校方失望,一口氣把台詞背完,還送上天真爛漫的表情,逗得來賓們哈哈大笑。

事後檢討:這任務太花時間,大女雖然得著一點上台的經歷,但礙於年紀小,並不深刻,當時滾瓜爛熟的文章,一下子忘記了,事實上那些客套的台詞也不值得記,除了校長老師的幾句嘉許和幾張照片以外,沒得著甚麼,我的結論是:不化算!因此日後相同的邀請都被我一一回絕。

一般小孩子的表演,都須要花許多時間,重複又重複相同的動作才能達到表演的級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捨不得讓自己的女兒花過多的時間重複做相同的動作來娛樂大人,浪費了她們開心玩耍和自主學習的時間,所以,兩個女兒共計也只有一次踏台板的經驗。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選擇,可能連我兩個女兒也不贊同。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難忘只因 …

二0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舊老闆Bernard Lee剛剛花了六個星期,用自行車遊新疆,除了一般的景點以外,還勇闖高聳入雲的雪山(地面四十多度,依然冰封的山頭,應該配得上高聳入雲吧!),穿越世界上第二大的沙漠塔克拉馬干,大大超越了去年被迫中途夭折的西藏之行,儘管我們好奇地不斷查詢行程的細節,但我相信過程的種種艱辛和完成後的成功感,是一種外人無法體會的經歷,因為我年輕時也曾經歷過艱苦的旅程,難度當然無法和Bernard的相比,但卻足夠成為我畢生的印記。

大學時代曾經乘坐內地的火車從廣州到北京,車程共計三十六小時,當時班次少人多,我們只購得硬座席,車卡內人多行李更多,出盡吃奶的力都無法擠進指定的座位,所以只能「硬企」車門附近,天時暑熱,車廂內那股幾百人發出的體味汗味,混合著火車的柴油味,中人欲嘔,事隔三十年依然記憶猶新;每次停站前,所有坐在窗傍的旅客例必把窗關起鎖上,為怕車站月台上的旅客因為擠不上火車,從窗口爬進來;車廂雖然擠得水洩不通,列車服務員居然有本領依時依候殺出一條血路賣便當,那些用火柴盒(絕版多時)物料製造的盛器,內藏又乾又冷的白飯和幾片豉油雞件,我當然沒有興趣,只是不斷觀察她們到底憑甚麼分開人潮,最終發現她們手上熱騰騰的水壺非常管用,我日後依樣葫蘆,背包上常掛著充滿熱水的鐵水壺,成為我迫車迫船時最厲害的秘密武器;晚上睡覺的時候,好些男士居然不怕座椅下的地面骯髒和眾人的腳臭味,倒在地上呼呼大睡,我們怕骯,只好站著睡!

除了站著睡,也試過租了不見天日的貨倉牀位,熱得像蒸籠,還滿佈各式各樣的昆蟲 … 凡擁有相同經歷的人,話題一旦掀開,便興奮忘形,互相比拼,各自回味 …. 總覺得旅程愈艱苦愈難忘,若你也有同感,不妨趁年輕力壯,先難後易(往往也是先平後貴),無負青春;反正最豪最舒適的旅程,年年更新,遲一點參與只會更豪更先進,對嗎?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換一個角度

二0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上年五月四日的的一篇博文看法、想法和做法,曾經提及「解決問題,看法比想法重要,想法比做法重要。」三個步驟中最最重要的是看法。

總感到世事渾沌,人要透過某個角度,混合自己的知識經驗,才能理出一點頭緒,對同一件事物,看法其實可以多種多樣,非常有趣!說得有點玄,讓我試試用近期一些流行小說演繹。

傳統的殭屍故事總是依循著Bram Stoker的成名作《德古拉伯爵》(Dracula, 1897) ,把殭屍形容為晝伏夜出,深居古堡,嗜血如命的冷血狂魔,他們長生不老,只有在木製的十字架釘中心臟才會消失 …. 一百多年來,我們單從這角度描述吸血疆屍的行為,推敲他們的行勁和環繞他們的故事,直至近期Stephenie Meyer的殭屍系列Twlight(2005),才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吸血疆屍,作者透過女主角Bella對其中一個殭屍Edward的迷戀,大胆地接受Edward和他身邊的一羣殭屍的親友,從她的角度重新展示殭屍的「真面目」,作者一反傳統,把殭屍描寫為渾身肌肉,面如冠玉的型男型女,疆屍們有情有義,盡力融入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絕非殺人如麻的大魔頭,結果一紙風行,小說故然大賣,還改編為荷里活電影。

其實哈利波特也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巫師,魔法不再是邪惡的代表,巫術和咒語原來能夠拯救地球 … 可見換一個角度看同一件事物,觀感不一樣,感覺不一樣,結論自然不一樣。

只要我們不執著,凡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然發現風光處處,遍地機會,我們肩負的枷鎖,許多都是自建的心魔,透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或許就能看見出路。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愈分愈糊塗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會計其實很簡單,基本上相信所有機構的一切運作(營銷、市場拓展、人事管理、甚至茶水間的貢獻和使費),最終都會化成$$$,被記錄在財務報表之上,會計化繁為簡,把機構內不同功能的部門「加」起來,成為幾個重要的數據,代表機構的表現,不單能夠讓同一機構比較不同時段的績效,還提高了不同機構間的可比性,簡單方便,因此盡管會計的記錄的準確性成疑,現代社會還是離不開會計的。

傳統的會計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機構,一段期間(一個月、一季或一年)的營運損益表(Profit & Loss Statement),交待機構一段期間的營運效益,最重要的數據當然是利潤(或虧損),和總結機構財政狀況的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像一張照片,把機構某一天的狀態以資產、負債和股東應佔權益表達出來,近代會計制度出現至今約五百年,一直沿用以上二分法,直至最近十多年,才被受挑戰 ….

資本市場活躍,令許多機構的財政來源不單純倚靠營運資金,還有資本市場上的資產增值和集資,傳統會計硬性把收入和支出歸為營運損益表一類;資產、負債和股東應佔權益歸類為資產負債類,令資產增值(數目往往較利潤更大)難以納入在公司的營運表現中,歪曲了某些以資產增值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機構表現,為迎合這新趨勢,會計界終於接納「公允價值會計」(fair value accounting),容許證券和衍生金融產品(derivatives) 等投資,按期末的市價入賬(mark to market),然後按投資動機(短期或長期),把變動計算在當期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

我常疑惑一個機構、一間公司,甚至一個人應否一分為二,把收入、支出、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硬生生分為兩個部份,為甚麼不干脆以股東權益的變動來總結?管理層既要抓緊收入也要兼顧資產投資,有必要一分為二嗎?若會計師問你置業的目的是投資抑或投機,你能準確回答嗎?會計師又憑甚麼分辨呢?基本上是愈分愈糊塗。

幸好市價入賬的問題更大,才沒有人留意會計這方面的落後。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習慣

二0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跟內地朋友聊天,她對香港如快速全面實行室內禁煙,大表欣賞,留港幾個星期她從沒遇見任何人執法禁煙,也沒見任何人違法,吸煙人士全都自動自覺走出戶外吸煙,她好奇地問:「法例成功實行的主因是甚麼呢?」我答:「習慣。」

2007年香港才正式實施室內禁煙,經歷四年半的時間,絕大部份的煙民不單接受新法例帶來的諸般不便,甚至已經養成走出室外抽煙的習慣,許多朋友即使在家抽煙,也慣性走出街上或露台,習慣一旦養成,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煙民不再違規,也不再投訴;再舉另一個例子,香港實施膠袋稅只有短短兩年,許多人和我一樣已習慣天天帶著環保袋,可見習慣真的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以至全人類都非常重要,實在不容忽視。

我們日常生活大部份由習慣支配,對習慣這回事實在不該掉以輕心,花點時間留意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習慣,想辦法把壞習慣改變為良好的習慣,真的能改寫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或許你會說:這顯淺的道理許多人都曉得,改變習慣,談何容易,除了法例和社會風氣變遷以外,我們還可透過哪些途徑改變習慣呢?

日本九十八歲名醫日野原重明出了本《快樂的15個習慣》,分享了他健康又長壽的秘訣以外,還提及改變習慣的三個步驟:

1.從專業人士處(例如醫生或護理人員)取得正確的知識,或從值得信賴的書籍取得資訊。
2.將吸收而來的資訊充分消化成為自己的知識,重新整理、思考自己生活習慣上的問題點。
3.條列出改變習慣的對策,並抱持絕對會實施的堅強意志力。

他相信只要徹底實踐這三個步驟,就能戒除壞習慣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老人家循循善誘,或許真的指出一條可行之路,助我們改變習慣,改寫命運。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咁愛咁做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週末看了黃子華主演的舞台劇「咁愛咁做」,故事簡介無論網上,甚至場刋居然都欠奉,正好反映這舞台劇的特色:故事性超弱。

據場刋介紹劇本來自捷克著名劇作家 Tom Stoppard,原著名稱是The Real Thing,但內容被大幅度本土化,相信和原著有一定的距離,觸及的話題不單純是婚姻和愛情,還有政治和寫作,每個話題都用上不少抵死又到肉的對白交待,加上黃子華棟篤笑式的演繹,尚算可觀;我看的那一場,演出後舉辦了一個短短的研討會,台下發言的觀眾都非常年輕,絕大部份來自國內,專程來捧她們的偶像——黃子華——的場,不是親眼看見真的很難相信,在香港也只有小眾接受的黃子華,居然能夠吸引那麼多內地年輕的女 fans。

劇名雖然是「咁愛咁做」,可惜劇中有關愛和性的劇情和對白了無新意,年過半百的父母和剛剛成年的九十後全都戀愛大過天,天真得有點過份,黃子華飾演的馬小明因為自己的一段婚外情離婚,和女友同居兩年後,女友居然又另有情人,馬小明大受打擊,是一個絕佳的轉折點探討婚姻和愛情,現代人常說:「愛一個人沒有錯!」但,婚外情不單純是愛情,還包含欺騙和違背諾言,當然不可能全是對的;劇情對白只膚淺地交代了下一代對性持較開放的態度,若果能夠進一步探討新一代的愛和性的觀念,才不至辜負馬小明女兒的角色。

故事穿插了一個「政治犯」,有關他的故事和相關的對白都非常精彩,是意外的驚喜,這近乎文盲的政治犯,寫了一個劇本,引發出連串文學創作和「發言權」的討論,也甚有意思,是另一個驚喜位。

總括而言,喜歡黃子華式幽默的觀眾應該可以一看,其餘的觀眾還是等等下一部香港話劇團的演出吧!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施和受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小時候學習英語,最難適應的文法,包括:

分為男性、女性和非人類的中性代名詞 (pronoun):he, she, it ; him, her, it …
單數和眾數 (singular & plural)
按時間轉變動詞的形態 (tense)
被動語態 (passive voice)
介詞 (preposition) 的運用

我常奇怪英國人為甚麼硬要把人分男女、事物要指明單數眾數,和動作定要交待發生的時間,麻煩又難記,我們中國語文沒清楚把這些分類,還不是一樣井井有條,傳情達意,老抱怨老外沒事找事,無端害苦我等外邦人;經過許多許多許多年的歲月才體會到:不同的語言其實蘊藏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

動詞按時間轉變原來相當普遍,表現出時間和動作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例如:喜歡(like,看來我流連在fb的時間太長了!) :過去式的liked表示從前喜歡,言下之意代表現在的感覺不一樣,現在式的like表示始終如一的喜歡;不能說中文沒時間性,例如:當時年青、吃過晚飯、曾經閱讀,這些詞句也楚交待了動作已經發生,可是時間的細分程度和英語相比還有很遠的矩離,兼且英語每次運用動詞都必然交待時間,中文卻可以無稜兩可的說:「我愛你」,這代表現在依然愛你?還是從前曾經愛過?中國人的時間概念可見一斑。

學習英語的被動語態,加強了我對動詞的主體(subject)和受體(object)的認知,例如:嗜好攝影的朋友,你究竟是喜歡攝影的龍友,還是喜歡被攝影的模特兒?又例如:我愛你和你愛我是兩碼子的事,只有在同時發生的時候才可能發展為美事;中文文法基本上沒有被動語態,我們較傾向運用相對的動詞來表達,例如:施與受、教與學、講和聽、領導和追隨,仔細看看這些相對的動詞,實在並非天衣無縫,其中教和學是兩回事,老師站在台上教幾十個學生,其中認真學習的大概不會太多,父母為了提升子女的學業成績,不斷安排補習班,增加子女被「教」的機會,但他們真的因此多學一點嗎?教和學的主體不同,兩者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學習外語確能有助減少盲點和整理思想。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兒童體能智力測試

二0一一年七月七日

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在體能智力測試中,被評定某種能力未能達標,感到憂心忡忡,這很容易理解,誰家不著緊自己的小孩,誰不渴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漂亮又乖巧,可惜絕大部份的人,包括我和你都免不了有點瑕疵。

我近視又老花,左耳弱聽,觀察力弱,空間感白癡,經常寫錯別字(很可能是讀寫困難其中一類),鼻上長著大墨兼矮小 …. 未能達標的項目多不勝數,或許你撫心自問,也能列出一些不足的項目(清單當然比我的短許多!),但我們都沒有因此感到沮喪,曾經在上年九月一日的博文「終生的問題」中檢視和總結自己的經驗,如果弱項根本無關痛癢,接受它!若果弱項是生存必要的技能,努力達標已經很了不起,能夠通過努力超越別人的機會很渺茫,我看還是把部份的時間精力放在發揮自己的強項比較划算,尤其是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小朋友,何苦讓他們的成長充滿挫敗?

聽說劉翔天生腰長腿短,不適合成為長短跑的運動員,他轉向跨欄發展,成為在110米跨欄史上第一位同時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世界紀錄於一身的選手,也是中國全運會史上第一個三連冠的田徑選手;近似的例子馨竹難書,只要我們放開懷抱,不再對孩子的弱項耿耿於懷,自然能夠看到另一片天地,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運動較弱便努力讀書,讀書困難便努力參予課外活動,社交困難便多學手工藝 … 相信我,總有一項適合自己孩子的!

我們間中也會接受身體檢查,驗身報告上難免有幾項超出正常的標準,大部份情況都沒甚麼大不了的,只要對超標的項目多加留意便可,或許孩子的體能智力測試,作用也是相差不遠吧!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試食會

二0一一年七月四日

週末參加了一個朱古力的試食會,很特別,藉得分享。



女生大都嗜甜,尤其喜愛朱古力,我也不例外,自小便情迷朱古力,任何食品只要有朱古力味道的,都是我的必然首選;可是喜歡吃不一定懂得吃,直到上週末才第一次認真地認識朱古力的歷史、製造和成份,甚至第一次認真地品嚐。

負責講解的老師一邊用powerpoint介紹朱古力,一邊讓我們品嚐來自不同產地的原味朱古力,


要求我們記錄每種朱古力的濃度和幼滑程度,才發現朱古力的味道其實相當複雜,有些帶點煙薰的味道,有些帶堅果味或花香,不同產地的朱古力有些帶酸、有些帶咖啡味,分別很大,親自品嚐後,才發現朱古力的產地較濃度更能影響味覺的感受,至於幼滑度原來取決於可可油的含量,愈高愈滑,濃度高的黑朱古力不一定又苦又「鞋」口的 …. 懂得愈多,便愈懂追求,食物的學問並不簡單,卻因此更令人著迷。

許多人都知道和贊同咖啡和朱古力是絕配,咖啡本身當然又是另一種學問,今次試食的重點是朱古力,貓屎咖啡只是用來示範咖啡如何影響和強化朱古力的味道,


一邊吃朱古力、一邊喝咖啡,那種味覺的經歷非常特別,恕我沒能力用文字形容;咖啡以後是砵酒,


遠道從澳門專程來介紹的講者是葡國人,很熱情地推介各式各樣的葡萄牙國酒,看來砵酒的學問不遜於紅酒,我不喝酒,朱古力混合砵酒的滋味是苦是甜也不知道,只知道砵酒偏甜,配加了味道的朱古力糖果較為合適 …不經不覺試食會已經超過三小時,獲益良多。

看來價格偏高的食物,都應舉辦同類型的試食會,一來能夠讓顧客在購買前試食,最重要的是學懂如何欣賞和價值所在,最終是否喜歡反而是其次,同意嗎?


P.s. 明天到深圳借宿一宵,博文暫停兩天,星期四(七月七日)博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