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是因?是果?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看完張學友的演唱會,感覺有點複雜,張學友唱功一流,演出非常投入,耳熟能詳的金曲太多,他跑慣碼頭,甚懂和觀眾打成一片,演唱會的製作尚算用心,舞台雖然不大,但台中央巨型的投射布幕,不時播放預先拍製的故事或畫面,配合現場的表演,再加上變化多端的燈光和煙火效果,可算值回票價,幹嗎我看完後沒感到一絲興奮呢?

對!張學友的演唱會太循規蹈矩了,沒任何新元素、沒火花、也沒創意,基本上是老調重彈,「吃老本」的演出;張學友並不是一位因循怠懶的藝人,他也曾於1997年熱血地投資原創現代音樂劇「雪狼湖」,他不單是音樂劇的藝術總監,還擔綱演出劇中的主角胡狼,直到今次演唱會的第一部份,仍然是一個短短的音樂劇,他仍然夢想終有一天,華語音樂劇能夠擠身百老匯,能夠長期被受世人歡迎和欣賞;可惜「雪狼湖」沒有成為經典,張學友的投入,並沒帶給他預期的回報,唉!可能自此以後,他放棄追逐夢想,開始隨眾,盡量滿足觀眾的要求,逐漸變得平庸乏味。

香港的電視台也一樣,劇集的內容、節奏和人物,十年如一日,沈悶非常,他們也同樣認為是觀眾的口味使然。

到底是因為觀眾的品味低劣,娛樂界惟有依循?還是本土的娛樂事業漸走下坡,觀眾無奈地接受呢?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服務文化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內地經歷三十多年急促的經濟發展,基建和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新建的酒店和食肆每每較香港更為優勝,服務硬件雖然無械可擊,服務輭件似乎並未追上,大部份服務員仍然停留在「為人民服務」的狀態,願意按客人指示,即時提供服務的已算不錯,絕少絕少靜靜待在一傍,用心觀察客人的一舉一動,然後適時適切地主動提供協助;幸運地,我在洛陽遇上了例外。

聽說洛陽只有一間五星級酒店,座落在商業新區,交通不便,取捨之下,選擇了位於大型商場「新都匯」內的克麗司汀酒店(Christina’s Hotel, 網址:http://www.5xjd.com/),酒店只屬四星級,規模較小,裝修簡約,但每層的風格迥異,有點像時下流行的精品酒店:



我們到達的時間較早,房間仍在清潔中,櫃台職員很有禮貌地道歉,並主動邀請我們到咖啡廳,喝杯咖啡稍作休息,我們雖沒領情,心中的一點點不快卻因此一掃而空;房間比想像寬闊和舒適,最驚喜的是房間內提供的零食酒水(mini bar) 居然是超市價錢,可樂¥2,啤酒¥4至¥6,我們大可不必到超市入貨,省卻不少麻煩。

吃過晚飯回酒店,房間已重新收拾,牀頭放著服務員親手寫祝好的字條,放著兩盒特倫蘇牛奶,兩張免費洗衣物的咭片和一份掛著「take me home」的小禮物,感到欣喜萬分;飯廳的桌上放著一盤大大的生果,包著保鮮膠膜,還細心地貼著「已清洗」的貼紙,傍邊放著一張Magnum夢龍雪糕的單張,也是超市價錢,當然不能錯過;洗手間的坐廁傍放著一張印刷密密麻麻的紙張,原來是印滿兩版紙的小小笑話;體貼之處比四季(Four Seasons)、麗斯卡爾頓(Ritz Carlton) 、索菲特(Sofitel) 和費爾蒙特(Fairmont) 更讓人窩心。

第二天更仔細地觀察,發現酒店的服務員,包括清潔的嬸嬸,每見客人,必定眉開眼笑地主動打招呼;每次升降機門打開,遇上酒店員工,他們必主動報上樓數;每次坐在大堂上免費wifi,在場職員立即送上咖啡或茶;離開酒店的時候,自然又送小禮物,看見我們行李的手挽裸露,又趕忙拿來兩隻帶軟墊的手挽護套;酒店還提供像倫敦的士一樣寬敞的大車免費送我們到機場。

到底這本地經營的酒店,如何調教出這羣非比尋常的員工,必定是商業秘密,成功的關鍵。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久違的鄉土氣息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洛陽在內地屬哪一級別的城鎮,我不清楚???只見道路網四通八達,行車道和行人路同樣方整寬敞,新區的規劃和綠化很具規模,驟眼看似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但仔細觀察幾天,才發現洛陽還保留著許多許多久違了的鄉土氣息 ….

和大陸許多城市一樣,兒童的衣飾用品一般十分光鮮,一孩政策下的小孩總是萬千寵愛在一身 …. 突然發現米奇老鼠工人褲下竟然是開檔褲,仔細觀察後才知道:洛陽的小朋友,兩歲以下的一律穿開檔褲,沒有尿片,也不用找廁所,慳錢慳力,穿開檔褲的小孩都擁有特權隨街解決!

假日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當地人穿著的衣服份外觸目,女的總是晚裝出巡,黑色絲襪(幸好已升級穿襪褲,不再三個骨)加高跟鞋,身上的裙又閃又多層次,背包手袋大紅大綠,走在陽光下優美的牡丹園,或古樸的龍門石窟,都刺眼非常!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滿佈都汽車,經常寸步難移,洛陽的主要交通工具仍然是電單車,我住在一個大型商場的傍邊,門前的電單車陣:



著實氣勢非凡,電單一部緊貼一部地擺放著,很難想像他們如何出入,我雖經常路過,卻只見過電單車停泊,從未看見任何一部離開,奇怪!

我在「洛陽牡丹園」內重遊久違了的旱廁,對!那種沒門、沒水,只有一條深坑的旱廁,那種你眼望我眼的坦蕩蕩,和一嗅難忘的氣味,勾起了不少年青時代的回憶,原以為這古早的設施早已絕跡江湖,豈料還有機會踫上,一時之間,真的反應不過來?難得一見?厭惡?轉身即走?

洛陽的餐廳不設排隊,等候的人只能站在即將離開的客人檯邊,我很不習慣,感到有點尷尬,站得老遠,正在吃飯的食客看見我,主動告訴我,他們快吃完,著我站近一點,我笑笑說:「別焦急!」他們熱情地請我坐下,還邊吃邊跟我介紹洛陽的名菜,親切得沒話說;第二天,我在街上買燒餅,現做現賣,供不應求,門前大排長龍,每次出爐僅十多個,等了又等,才排到隊頭,我前面的女士回過頭來問我買多少個,我說兩個,她說她要六個,盆上只剩下五個,她反正要等,便著我先取先付款 … 洛陽表面雖然先進,人情味仍然很濃,當地人單純又親切,溫暖了我這漸變冷漠的都市人。

昔日的情懷,不是全好,也不是全壞,偶然有機會重溫,只覺趣味盎然!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嬌妖的牡丹花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對牡丹花的印象絕大部份來自國畫,一般被描繪得花團錦簇,色彩斑斕奪目,還伴以「花開富貴」等老套題字,難免令人感到牡丹的豔麗帶點俗氣,直至今年在花墟看見荷蘭種的牡丹,粉粉的紫紅色,花朵雖然不算太大,但層次非常豐富,買回家的四朵牡丹同時開花,嬌豔欲滴之餘,還香味襲人,總算平反我對牡丹的負面印象。


洛陽牡丹節在內地頗有名氣,牡丹園甚多,規模不一,小的約一萬株牡丹,大的可達五十萬株,反正時間充裕,打算多走幾個牡丹園,應該萬無一失吧!原以為牡丹展像香港的花展,把從不同地區運來種在花盆上的植物,分門別類的展覽,誰知洛陽的牡丹全都是就地栽種,品種繁多,每株都長滿花朵,有點像香港的杜鵑花,牡丹也是灌木,一般不足一米高,花朵雖然不及杜鵑花那麼多,但花朵又大又燦爛,好些品種的牡丹比我的頭還要大:



無論花型、色彩、香味和花朵的分佈都是上天的傑作,盛花期的花叢,既震撼又完美:



看過陽光下、泥地上的牡丹,發現牡丹的美,千姿百態,嬌豔妖嬈,若以女性作比寓,她是那種成熟豐膩,顛倒眾生的美人,「意態由來畫不成」(中學同學們,還記得這句我們一起學習的詩句嗎?),難怪國畫無法荃譯,我的攝影技術當然只能表達箇中一二。


洛陽的牡丹園一般都是用畝計算,不一定場地愈大,牡丹愈多的,才是最好,累積幾天的心得,發現最佳的方法就是跟大隊:人愈多、花愈多愈美,內地的本土遊極盛,很難避免人迫人的情況,幸好牡丹園的面積超大,不致於排隊觀看和拍照,只要避開假日,其實還是挺寫意的。



想看更多相片,請click以下連結牡丹。嬌。豔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逆天潛能(limitless)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今天看了一部非常「無厘頭」的電影,故事的大綱:

小說作家埃迪 (畢列谷巴 飾),創作靈感早已掏空,為了挽救陷於低潮的事業,竟接受仍在實驗階段的革命性驚世藥物─NZT─能啟動人類大腦組織功用達至極限。NZT的神奇藥力令埃迪記憶能力超強、對事物過目不忘,一天可以學成多國語言。江郎才盡的埃迪,一夜之間變成能言善辯、才華橫溢的萬人迷,他相信只要繼續服食NZT,他的潛能將一直爆發。忽然名成利就的埃迪吸引了商界巨人卡盧 (羅拔迪尼路 飾)的注意,主動招攬他合作,其實另有企圖…卡盧對神奇藥物虎視眈眈,未經測試的NZT副作用同時在埃迪身上併發,秘密逐漸曝光,警方亦起了疑心,一切像墮入無可挽回的絕路…

電影不看也吧!但故事的關鍵性藥物NZT竟然和我的夢想一模一樣,可能有些同事還記得,我以前每逢遇到英文或中文生字生詞,便立即翻查電子字典(現在也一樣,翻查iphone平台上的電子字典),然後心深不忿地抱怨,難明自己為何苦學多年,還是輸給一部256k的電子字典?!因此常常夢想能夠吞服2G的隨機存取儲存器(RAM) ,提升自己記憶力;我常想如果人的記憶力能夠稍稍增強,定能大幅提高人類的文明。

人的記憶力實在太差勁,毫無意義的外語發音固然難以記憶,親身經歷的事件,甚至是重大的教訓,也會隨著歲月褪色,學習的知識愈多,忘記的知識也總是愈多,如果心臟能夠容納起搏器,輔助心臟有規律地跳動,或許真的有一天腦袋的記憶體能夠接通電子記憶體,大大提高我們的記憶力,令每個人都能夠過目不忘,還能快速地重新組合舊有的知識,解決個人和社會種種複雜的問題。

以往每次看見同事投以奇異的目光,都難免心感不安,直至今天看完這部電影,才放下心頭大石,原來異想天開的夢想家不只是我。


p.s. 趁復活節假期,到洛陽參觀一年一度的牡丹節,聽內地的同事說洛陽的牡丹比湯碗更大,色澤豔麗,花團錦簇,媲美日本的櫻花,可能真的有驚喜!假期後再談。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抗通脹

二0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愈來愈感到通脹正在升溫,我並不是經濟分析員,沒有任何系統性的研究,即使如此還是很容易舉出一些通脹的原因:

1. 香港的食品和副食品大部份來自中國大陸,內地反映通脹率的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今年首季上升5%,食品價格升幅更大,人民幣兌港幣自去年中至今升值4.4%,街市和超市的價格不斷上脹,已是不爭的事實,酒樓食肆也通過掩眼法來提價,加上零售暢旺,租金飛升,生產效率無論如何提升,也難抵消物價上漲的勢頭。

2. 最低工資的實施,影響不單只是時薪二十八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士,水漲船高,許多機構為理順整個薪酬架構,無可避免地調節各階層的薪金,勞工成本難免上漲,未來的產品服務必然加價。

3. 2011/12年度的財政預算案,眾人最關注的當然是財爺派錢,全港十八歲以上的市民,每人無條件分得HK$6,000,估計合共花費庫房HK$370億,如果當中三分二成為本年度的消費,連同乘數效應,這次派錢將會為本港的GDP帶來HK$1,110億的貢獻,是2010年GDP(HK$17,480億)的6.4%,絕對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面對迫在眉睫的通脹,眼見手持的現金只會愈變愈少,最實際當然是購買實物,對抗通貨的脹幅,可惜股票、房地產等投資現價偏高,不宜冒險入市,苦思之下,只想到「提早消費」一途,如果你計劃兩年內購買較貴重的電器首飾,或長途旅行,或結婚生仔,不妨考慮提早完成,條件當然是你已大致上籌足費用,兼且預計未來的收入穩定;我從不鼓勵自己和別人消費,但實在想不出比這更好的方法來對付未來百物騰貴的歲月,你可有良策與大眾分享?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人禍更可怕

四月十八日

朋友問我會否近期往日本遊旅,我回答:「不會!」

記憶中,1994年美國加州地震後,日本1995年和2005年地震後,我都因為價錢吸引,連忙收拾細輭,到災區附近享受寧靜又便宜的假期,我當然怕地震,卻認為地震防不勝防——我們只知道某些區域地震的機率較高,害怕地震只能不去這些地震帶,若果選擇前往這些地震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仍然無法成功預測地震風險較低的時刻,所以大地震一星期後、一個月後、一年後、甚至十年後才重臨災區,也難保不會遇上另一次大地震,地震沒有預兆,也沒有時間規律——所以若時間許可,兼且災區附近一切已回復正常,我都不怕身先士卒,成為第一批災後旅客。

我雖不怕日本地震,卻擔心福島核電廠的洩漏,地震發生已經超過一個月,有關福島的消息時好時壞,整體的感覺仍然是當局未充份掌握目前核電廠的情況,暫時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令人擔心;作為一個遊客,我很喜歡日本人彬彬有禮,樂於助人,服務體貼殷勤,可惜他們表面禮貌周周,階級分明,經常言不由衷的習慣,不利解決迫切性的危機,我曾於博文有話直說的時刻引述大韓航空分析頻繁空難的元兇竟是「委婉式」的表達方式,如果日本首相菅直人果真如報載,先看見電視畫面播放核電廠的爆炸,卻遲遲未接到下級的匯報的話,相信徹底解決核洩漏的問題還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因為下情難以上達,拖延解決危機的時間,只會把問題加深加大 ... 是我杞人憂天嗎?

輻射污染一旦出現,並不是那麼容易消失,問題只是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是否足以影響人類健康,這和地震的偶然性性質不同,絕對沒有僥倖,況且輻射對身體的影響未必即時的出現,不管當局蓄意隱瞞,還是無心之失,問題的嚴重性,不是一時三刻能夠偵測出來,所以我怕。

日本這次大地震讓我體會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形勢比人強

四月十五日

前幾天提及的電影「呃錢帝國」,故事取材的角度和宋鴻兵的成名作「貨幣戰爭」相當類近,兩者均從陰謀論出發,認定金融市場發生的所有漲退,都是由極少數貪婪的金融支配者有計劃、有系統地導演出來,目的純為掠奪更多的財富,他們言之鑿鑿,引述許多的傍證來支持他們的論點,可能我天性愚笨,很難相信那麼多人(包括商界、政界、學界,甚至執法機關)有組織地「張大眼,講大話」,當中就全無稍有良知的人,拆穿他們的把戲?也不明白身家過千億、萬億的人幹嗎還要費盡心力,壞事做盡,只為多賺我們口袋的一毫幾分?金融界的代理人真的能夠自主地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嗎? …

我較傾向相信金融危機由人的貪念觸發,以較近期的次級房屋信貸抵押債務證券(CDO: Collateralize debt obligations) 為例,據網上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CDO保險從2004年第一季的200億美元,三年內增長至2007年第一季的1,800億美元,在這三年內,相信任何對這產品有保留而不願意參與買賣CDO的金融機構的行政總裁已被辭退,公司主席、機構性投資者和散戶對潔身自愛,業績因而欠佳的金融機構主持人絕不姑息,因此剩下來的必然是同流合污的一羣。

金融海嘯遺留下來的爛攤子,若政府真的像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瀉後,嚴格監管金融機構的運作,後果可能重覆當年長達十年的大蕭條,最悲慘的時候,國際貿易下跌一半,失業率高達25%,農產品價格下降60%,建築業幾近完全停頓 …,我雖懷疑美國政府濫發鈔票的量化寬鬆政策(QE1, QE2 …) 的動機,卻更不相信嚴打金融機構便能拯救世界。

形勢比人強,當大環境變壞,除非出現大智大勇的領導者,否則一般人很難力挽狂瀾,我總相信這等人禍,防患比救災更省力和奏效。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君子求諸己

四月十一日

以記錄片形式製作的電影不算太多,精彩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看見剛上畫的「呃錢帝國 (Inside Job)」故事大網: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多國陷入金融危機,損失高達20萬億美元,數以百萬計人加入失業大軍,甚至喪失家園… 《Inside Job》通過詳盡的資料搜集,追訪全球金融業界猛人、政客、財經記者,披露金融大鱷的崛興之路,公開業內和學界貪污腐敗的政策背後的驚人真相。由奧斯卡最佳編劇得主麥迪文配音,取景遍及美國、冰島、英國、法國、新加坡、中國。康城影展一鳴驚人,乘勢連奪奧斯卡、紐約影評協會、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美國導演工會等多個獎狀,比《華爾街-金融大鱷》更動魄驚心,真相即將全方位公開!

看來非常吸引,當然不能錯過,週末觀看,感覺電影的確用心製作,剪輯的訪問和當年聽證會的對白精彩萬分,完全表現出偽善者理虧心虛的嘴臉,難以想像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把千頭萬緒的錄影片段,看完又看,才能抽出如斯精彩的部份,故事從列根總統時代開始,美國逐步放寬自1929年大蕭條後通過嚴格限制銀行直接參與股票買賣的Glass-Steagall Act,至1999年的Gramm-Leach-Bliley Act容許銀行經營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保險業務,直接促成2008年的金融海嘯,故事娓娓道來,讓觀眾溫故知新。

遺憾電影取材的角度耳熟能詳,一味指控美國的金融業界代理人問題嚴重,官商勾結的情況下,監管自然不足,政府還每每火上添油,致令金錢掛帥的投資銀行,能夠無所不用其極來騙取無辜大眾的血汗錢,金融海嘯距今兩年多,當年一手促成金融海嘯的幕後主腦依然逍遙法外,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營利依然季季創新高,政府部門依然愛莫能助,平民百姓依舊毫無保障 …

我無意否定電影提出的種種問題,亦十分贊同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但如果讓我拍攝,或許我會多著墨於普羅大眾應如何避免再次被愚弄,金融界善於製造常人無法理解的產品,再透過大手買賣和信貸評級機構(credit rating agency) 造勢,吸引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的跟風者入市,他們卻靜悄悄把產品的風險轉嫁給其他人(電影雖然描述美國如何飽受金融海嘯的影響,實際上美國早已透過次級房屋信貸,把當地樓市爆破後的虧損,大部份轉讓給歐洲各國、中東、以至全世界),他們對羣眾心理知之甚詳,擅於製造輿論和掌握一般人怕蝕底但又怕煩(不願慢慢理解和消化各種金融產品的操作和風險)的心態,因此投資只懂跟風,很危險!

致府坐視不理,小市民大可從自身出發,不瞭解的產品,無論如何不沾手,太便宜的投資,必有隱藏風險,寧可錯過,不可買錯,如果大小投資者能夠愘守紀律,不熟不買,即使監管制度再寬鬆,大鱷再大奸大惡,也很難從你我的口袋騙取一分一毫,對吧?

p.s. 這星期,我將面對兩大挑戰,外子的生日和日文期考,時間分配不足,惟有暫停博文三天,星期五(四月十五日)再見!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另類智慧

四月八日

中國人迷信儲蓄,內地的儲蓄率約為GDP的55%(香港:34%;台灣:30%;新加坡:49%;歐美約14%至19%),估計內地儲蓄總值約為3.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守護著這筆龐大的資金,既要保值,還要講究孶息,絕對是一種負擔,因此漸漸發覺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今天有酒今天醉」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智慧,人應否為建設未來美好的生活,不斷壓抑著每天的享樂?我雖沒宗教信仰,卻在天主教小學、基督教中學長大,聖經的金句經常不自覺地在腦海浮現,身在南美時,常常想起路加福音12章22-24節,內容是:「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看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神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沒宗教信仰的,大可把最後兩句理解為:大自然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高級別呢!)」」傳統的智慧不一定適用於今時今日的社會,過去、現在和未來息息相關,相互競爭著我們有限的財富、體力和時間,如何追尋一種能夠讓自己身心均能長期快樂安穩的平衡,致關重要。

即使投資,南美人也有他們另類的智慧,香港人投資,一般不是股票便是磚頭,磚頭代表房地產——整層的樓花或樓宇,南美人也投資磚頭——實實在在的一塊一塊建屋磚頭,他們喜歡用餘錢購入磚頭放在一傍,慢慢儲足磚頭便建起第一堵牆、第二堵牆、第三 … 第一間房、第二間房、第三 … 因此滿街每戶都是未峻工的樓宇,煞是奇觀:


秘魯和日本一樣處於極不穩定的地震帶,可是秘魯貧窮,不可能像日本一樣,規定所有建築物都含防震設施,據說他們防震,喜歡用空心磚頭建築:

他們相信即使地震塌樓,空心磚易碎,能夠減少人命傷亡,我們認為空心磚建成的樓宇是豆腐渣工程,是地震傷亡的主因,秘魯人卻剛好相反,認為空心磚傷害性較低,能夠保住更多的人命,誰是誰非?相信只見建築工程師才能判定。


想看更多照片,請click入以下連結南美很美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複雜的身份

四月七日

父親強暴母親,生出來的子女該如何面對父母呢?全盤否定禽獸不如的父親,只承認是母親的子女,視父親為陌路人?不理會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千差萬錯父親母親還是至親?不管誰對誰錯,哪個養我育我,便是至親?

位處秘魯的印加古帝國,原本是一個頗為富強的國家,幅員廣闊,人口超過一千萬,居民擅於耕作(馬丘比丘和其他高聳的山脊上的梯田,傾斜度往往超過45度,無論建築和耕作的難度都讓人一見難忘!)、紡織和建築,他們更懂得觀星,能夠以星宿定位作遠洋航行,有些人甚至相信印加人其中一支乘船到了中國定居,成為如今的新疆人;公元1532年,當西班牙人發現這黃金國的時候,印加人雖然不算高度發達,但也是個組織緊密,人民安居樂業的地方,實在難以想像坐擁四萬撓勇善戰的軍隊,和一千萬人口的國家,竟然不敵二百個遠涉重洋的西班牙人???

據說當時的西班牙人得知印加人信奉太陽神,使計虛稱他們就是太陽神的使者,特意前來恭祝剛剛登基的印加皇帝,當地人見他們渾身皮膚雪白,長得高頭大馬,還坐在他們從未見過,但速度驚人的神獸(馬)上,民風純樸的印加人,不虞有詐,皇帝得知消息後,立即高高興興地帶著隨身士衛,親自出城外迎接這羣心懷不軌的「太陽神使者」,結果當然是送羊入虎口,成為西班牙人的俘虜,印加人無論交出多少黃金也無法滿足這羣貪婪的入侵者,皇帝最終死在牢獄中,羣龍無首的印加人,內訌不絕,再加上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包括天花和麻疹)肆虐,如此龐大的帝國迅速覆亡,西班牙人瘋狂掠奪財富之餘,開始計劃長期侵佔這片土地和人民,他們摧毀一切印加的事物,強佔印加的婦女 ….. 今天的秘魯人,血液、文化和制度都是印加和西班牙的混種,如何判別對錯?如何面對歷史?認同西班牙?還是印加?

很難想像他們複雜的心情。


想看更多照片,請click入以下連結南美很美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天堂

四月六日

雖然許多人畢生的夢想,就是能夠死後上天堂,可是沒有「人」真正到過天堂,因此所謂的天堂似乎都各自想像的版本,人言人殊,不信,你大可以問問身邊的親友,看看他們心目中的天堂是否一致。

我心目中的天堂很近以復活島(Easter Island) ,一個比大嶼山大一點,位於太平洋東南面孤零零的小島,住著五千人,這島由火山爆發形成,全島覆蓋著黑鴉鴉的火山土,非常肥沃,氣候雖然和香港一樣屬亞熱帶,但氣溫較為溫和,夏天約18至27度,冬天約15至20度,全年陽光充沛,雨量平均,適宜人類居住之餘,還適合植物生長,島上野生的蔬菜生果非常多,我們看見佈滿整個山坡的櫻桃石榴,掛滿一樹的牛油果,椰子香蕉當然是多不勝數,全島居民加上我們等貪婪遊客,都無法吃完(交通費太貴,輸出並不化算),更多的果實掉在地上,孕育下一代,生生不息;島上青草處處,足夠養活提供勞動力、運輸和食用的家蓄;四周的海洋供應大量的海產,也養活了無數的家禽和雀鳥;這裏自給自足,風景秀美,所有人不愁溫飽,是我心目中的天堂。

據當地導遊說整個南美洲都是女多男少,比例達到每一百個女士只有七十個男士的落差(我對這比例有所保留,因為和觀察有出入,網上資料顯示也沒那麼誇張),因此男士非常矜貴,男女關係比較隨便,一男配多女當然是司空慣見,再加上南美洲的女士身材出眾,熱情如火,難怪這裡也被視為男士天堂。

被西班牙殲滅的印加帝國,因為信奉太陽神,喜歡用代表太陽的黃金打做各種飾物和用品,當地黃金蘊藏量極豐富,飾物用品以外,還用黃金鋪滿房屋的牆壁作為裝飾,西班牙人的書籍記載,當地的庭院美輪美奐,隨處都擺放著實金打做,比人更高的黃金樹木和黃金駝羊(llama) ,這地方當然是掠奪者的天堂了。

也許正因為天堂虛無,最能夠反映我們每人內心不同的渴求。


想看更多照片,請click入以下連結南美很美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何不食肉糜?

四月四日

我們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不幸中招,話說當天在國會廣場前,我看見許多白鴿集結,非常興奮,舉起相機捕捉鳥兒爭相覓食的情景:



不知不覺離開大隊,拍完照便匆忙趕上,動作太大,嚇得白鴿羣紛紛飛起,同一時間感到頭髮和上背部份有東西灑下來,連忙著外子查看,他發現黃色的黏性液體散布在頭上身上,哈哈大笑我「中頭獎」,並拿出紙巾準備替我清潔,路過的女士更慷慨地遞上一瓶清水,示意外子可用清水拭抹,另一名男士指著我嘻哈大笑,外子弄濕紙巾在我頭髮抹了一下,便驚覺事有蹺蹊,即時發現背包的拉鍊已被拉開,錢包不翼而飛,他回頭一看,那好心的女子已經跑過馬路,便大聲地跟仍在儍笑的我說:「打荷包!」並一支箭地跑過馬路,在一個小小的路口外遲疑一刻便折返,因不能確定窄巷是否有伏,反正損失有限,就此作罷!你看這個懂得掌握時機、有計劃、有劇情、有道具、有演技、有組織性的小偷集團,實在專業,在此分享,希望若果你不幸遇上,能夠汲取我的教訓,急步離開。

南美的貧窮雖然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但也有積極的一面:我曾經看見同團的朋友在秘魯的庫斯科(Cuzco,就是海拔三千四百呎,往馬丘比丘必經的城市) 機場內的小店,用沿途在各大酒店收集印有酒店名稱的原子筆交換當地手製的心口針,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雖然古老但卻是很有效的賺「錢」方法;他們謀生還有許多頗具創意和勇敢的方法,包括在紅綠燈前耍雜技、賣報紙飲料,和登山纜車中歌舞娛賓;大城市的步行街,人流極多,地段當然昂貴,難得當地名店居然容許街道中央的小販攤檔,整個社會對窮人的寬容和體諒,經已在香港消失得無影無踪,唉!總覺得香港的綜援雖然保障了窮人的基本溫飽,維持社會安定,卻沒真正幫助窮人脫離困境,沒親身經歷貧窮的人很難明白:窮人積極脫貧,社會應該給予機會和支持,而不是憐憫和金錢援助,只一味打擊第三世界國家顧用童工的血汗工廠(sweat shop) ,希望藉此迫使當地人把子女送往校園,會否有點「何不食肉糜」的膚淺呢?


想看更多照片,請click入以下連結南美很美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兩種快樂

四月一日

媽媽喜歡把人分類為「辛苦命」和「自在命」,小時候很難明白箇中的分別,只知道自己屬於「辛苦命」一類,經過了許多年和經歷了人生不同的階段和起伏後,漸漸明白快樂原來可以粗略分為兩種:簡單的和複雜的;如果你傾向追尋簡單的快樂,便是「自在命」,若果你跟我一樣只懂追求複雜的快樂,當然是「辛苦命」了!

南美兩個大國:巴西和阿根廷,正好把這兩種不同的快樂發揮得淋漓盡致。

巴西人素以熱情奔放見稱,單純率直,「今天有酒今天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最愛足球、音樂和舞蹈,這個國家是人種的大熔爐(據聞巴西能夠贏取2016年的奧運主辦權,亦因為當地的種族融合最為廣泛),大部份人身上都流著不同種族的血液和基因,所以沒有種族的包袱;這個國家沒有令人讚嘆的古文明,也從無驕人的經濟成就,所以沒有歷史包袱;他們的快樂相對簡單直接,一如巴西人喜歡的森巴舞,個人獨舞,步法簡單,只要隨著強勁的節拍,不斷把雙腳向地面交替擦動,猛力搖擺下身,不必兼顧伙伴,也不必跟隨大伙兒的動作幅度和節奏,隨心所欲,舞者全都笑容燦爛,自娛的成份較高,他們喜歡誇張的衣飾,五顏六色,還加上閃爍的垂飾和大大片的羽毛,加強身體震動的效果,感染力很強。



阿根廷人很著重維持白種人的血統,據說白人比例超過九成(對此說有保留,因為和自己的觀察有點距離),比許多歐美國家還要高,大部份國民以維持純種白人為己任,骨子裏當然認為我等有色人種是次等;這國家的經濟曾經非常強盛,不單是南美的老大哥(現在竟然屈居他們最瞧不起的巴西之後),GDP曾高據世界第七位,2010年排名二十二(巴西剛好取代了她的位置,排名第七),當地人難免鬱鬱寡歡,一副沒落貴族的嘴臉,他們的快樂相對複雜,一如他們喜歡的探戈舞,彎腰、踢腿加體能訓練等基本功當然缺一不可,還要和舞伴合作無間,作出種高難度動作,西方諺語:It takes two to tango,正好表達探戈的精髓,探戈舞屬於舞臺,舞者為觀眾而跳,十之八九一臉嚴肅,施展渾身解數,把辛辛苦苦鍛煉的步法和各種姿態(post)一一展現人前 ,無非為滿足臺下的觀眾,博取觀眾的讚嘆聲和掌聲,無論練習和表演都免不了汗流浹背和大氣咻咻,他們的快樂得來殊不簡單。



看來懂得享受兩種快樂的人最幸福,該歸類為「好命」!


想看更多照片,請click入以下連結南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