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工餘興趣

十一月九日

我擁有一個嚇死人的工餘興趣:接受正規教育。

總認為現代商業社會,無論擔當哪一個崗位,略懂商業、財務、電腦和法律都有好處,所以把心一橫每科都讀了個碩士學位;老實說我從來都不是個擅長或者勤力的讀書人(注意:看書和讀書絕對是兩碼子的事,因為讀書往往需要在不適合的時間內,看一些你完全沒有興趣的書),充其量我只是上課較為留心和懂一點考試技巧的學生,托賴總算次次順利通過。雖然每個學科我都花了不少於兩年時間,作出系統性學習,但每個範疇內所能掌握的知識畢竟非常皮毛,走馬看花式的學習,只足夠令我明白每個學科的基本語言及其分析事物的取態;舉例財務的基本概念是現金是皇(cash is king) 和金錢的時間值(time value of money),箇中道理無非是金錢資本分分秒秒都在生錢,因此任何人只要能積聚第一桶金,便有條件繼續、繼續 ….

讀了這許多年的書,終於明白一個道理:讀書不一定會令人明理,我認識的教授大部份智商雖然超班,觀點論據卻往往或多或少都有點超現實,因此我常用孔子的兩句話警惕自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單純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嘗試把概念應用在實際生活上,來明辨道理的由來和適用範圍的話,遇到有衝突的理論時,只會感到迷惘(考考你:有人說合同標明的時間決定合同的有效性,如果你購買的冰櫃,延遲一小時送抵你家,你有權撤消合同嗎?),「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言」的學習態度,令人愈多學理論愈迷惘,每每認為道理人言人殊,多學無益。另一方面,單靠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而不學習新知識,遲早都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思而不學則殆),尤其現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唯有透過終生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

我常自覺不足,促使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可惜不管如何努力,所讀學科並沒有令我的識見更上一層樓,經過不斷的反思,初步斷定所學科目太側重技術性,缺乏對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因而停滯不前,三年前毅然轉研究心理學,期望可平衡過份對事不對人的冷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