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死亡質素

七月十六日

今年第一篇博文(一月四日)曾談論死亡,生和死是人生必經的重要階段,我相信愈多的認知、討論和計畫,愈能安心穩妥。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剛公佈全球首個「死亡質素」(quality of death)調查,四十個調查對象中,香港排名二十,中國排名三十八,台灣名次較高第十四名,排名第一的是英國,其次是澳洲和紐西蘭;相信中國人對死亡太忌諱,以至個人對自己的身後事固然不聞不問,香港政府對死亡亦缺乏長遠的規劃,殯儀館、土葬山地,火葬場與及骨灰龕的數量,都未能追上嬰兒潮(baby boomer)的死亡高峰期,相信「不得善終」、「屍積如山」、「死都要輪候」、「死無葬身之地」等將頻頻出現報紙的頭版。

網上搜尋發現本土也有一個民辦的「生死教育學會」(http://www.life-death.org/chi/home.htm?pic=02&id=11&page=home),引旨的第一句「未知死,焉知生?」竟然和我的博文題目不謀而合,因為我相信人應該按自己死亡的信念決定一生的追求:

1 視死如生的人該生前多多為死後準備「生活」必需品
2 相信永生的朋友應該生前多作善行,侍奉主,祈求上天堂,得永福
3. 相信輪迴的朋友,該學習無條件地接受今生的苦難,儘量避免作孽,連慮下一生
4. 和我一樣相信人死如燈滅的話,便應盡量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死教育」原來除了讓我們從死亡的意義定位生存的意義外,還包括如何面對、處理和調適自己或親人的瀕死和死亡,以及與死亡相關的特殊問題例如:自殺、安樂死(euthanasia) 、墮胎和死刑等等,看來涉及的內容非常必要和實際。

我相信對死亡的恐懼多多少少來自突如其來和手足無措的困惑,如果我們願意放低傳統的忌諱,平常多思考和計劃,或許就能走出死亡的陰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