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沒有問題的童年

七月二日

和我一樣的六十後,成長的路並不平坦,我們屬於後嬰兒潮(baby boomer),童年時代香港經濟仍未起飛,父母收入一般非常微薄,堪稱足襟見肘,家中兄弟姊妹又多,沒冷氣、沒電視、也沒有玩具,空閒時一大羣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捉迷藏、玩「紅綠燈」、跳「橡筋繩」(橡筋是我們平常上學途中,小心地在地上一條一條檢拾回來),我家姊妹最喜歡玩「大富翁」(monopoly),價錢太貴了,父母根本無法負擔,但阻擋不了我們熱切的期望,終於四姊妹同心合力,用白紙廢紙,親手製作一張一張的鈔票,一張一張的物業咭和機會咭,記憶中沒有因為負擔不起心愛的玩具失望或不快,反而難忘完成獨一無二「何家自製大富翁」一刻的興奮;兩餐以外,零食缺乏,我們反而餐餐大口大口的吃飯,「豬油豉油撈飯」是首選,次選「雞蛋豉油撈飯」,然後是「豆腐花豉油撈飯」,難得父親偶然帶我們外出「飲茶」,第一道點心必定是策略性的叉燒包(填飽四個無底的肚皮),我從不抱怨,反而對叉燒包一直情有獨鍾;天氣太熱,我們便睡在清涼的地上,反正木牀板也一樣硬崩崩;讀書方面,從小學便開始和同齡學童激烈競爭,記憶中當時十二位小學生只有一位能夠順利升讀本地大學(比現時每四位小學生,超過一位能升讀本地大學,競爭大得多);小學階段,我頑皮愛玩,常常用做功課的時間外出玩耍,沒功課交的結果是:罰企、罰抄功課、罰留堂、打手板,後果自負,想了又想,還是選擇玩耍 ... 太多的生活點滴,無法一一盡錄,我只挑幾種和八十後分別最大的幾項,作一個對比。

今天看今期(1060)壹週刋第四十二頁「坦白講」,描述八十後的成長經歷,把其中精彩的幾節抄錄如下:「我是第一代港孩」,「家中有阿媽,我不用入房,結果十八歲連蛋也不懂煎」,「03年會考最後一天,阿媽說已安排好我去LA升學,我沒異議,唯一不滿是:點解唔早講?會考唔使溫」,「終於靠自己」,「hea了十八年,餘下的日子一秒也不想浪費」,「人生本來就有好多問題,有問題便解決,才叫正常;我的童年就是沒有問題,你睇幾大鑊?」

相比之下,哪一代更幸福?藉得所有為人父母認真想一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