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平均成本投資法

八月二十日

突然發現雖然多次和同事朋友討論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的利弊,但從未在博上分享;坊間許多投資計劃,都推介這種供款式的投資策略來減低風險,聲稱適合所有無時間或無興趣研究投資的人士,香港的強積金供款大部份亦是以這種方式投資,月復一月把公司和我們的真金白銀投進市場,直至我們六十五歲,所以很藉得花點時間研究、研究。

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平均成本法,有時又叫平均價格買入法,係定期定額嘅投資方法,而唔理當中價格升跌。」(奇怪地,這頁維基百科非常廣東話化,有些論點我看不明白)讓我用一個超簡單的例子說明:

每季供款: HK$100,購入匯豐銀行(HKEX: 00005)的股票
計劃開始: 2008年9月(金融海嘯前)

9/2008 股價:$120.59 購入股數:0.829 備註:當時匯豐的股票是天之驕子,HK$100買不了一股
12/2008 股價:$ 73.13 購入股數:1.367 備註:股價下跌,同樣的HK$100供款能夠購買超過一股
3/2009 股價:$ 42.43 購入股數:2.357 備註:匯豐的股價被美國的資產Household拖累,一沈百踩
6/2009 股價:$ 65.38 購入股數:1.530 備註:股價回升,雖然供款不變HK$100,所購股票逐漸減少
9/2009 股價:$ 89.67 購入股數:1.115
12/2009 股價:$ 89.19 購入股數:1.121
3/2010 股價:$ 79.01 購入股數:1.266
6/2010 股價:$ 72.65 購入股數:1.376
股數計總:10.962

期間共供款八次,投資總額HK$800,按今天收市價$77.35計算,持有的10.962股匯豐銀行股票總值$848,暫時回顧:一年多時間,雖然經歷股市驚濤駭浪,只要堅持不管股價高低,期期供款,不斷購入匯豐,便能夠賺取$48整,回報尚算不過不失。

平均成本投資法最為人苟病的弊端是超高的交易成本,因為如果你一次過購入HK$800的匯豐股票,只需付一次手續費,若果按以上安排,分八段,每次購入價值$100股票,便要負擔八次手續費,直接影響回報(這部份解釋公積金回報偏低的原因);此外,平均成本投資法只能平均同一隻股票(或基金)不同時段的價格,如果挑選的股票(或基金)一沈不起,即使手頭上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愈來愈多,也無補於事,試想像你從2000年開始定期購入電訊盈科(HKEX:00008)(無意挑剔自己的前僱主,以她為例,只因長期留意股價和照事論事),股票從最高點的$140(記憶中:五股合為一股之前,股價曾高見$28),到今天收市價$2.8,無論過去十年如果平均投資,也很難翻身。

對於平均成本投資法,我頗為偏激,認為單憑平均成本買入股票(或基金)甚至不能減少價格風險,讓我再次用以上匯豐銀行股票的例子說明:假設你今天退休,當然能夠連本帶利提取HK$848,賺取HK$48的回報;若果不幸,今天股災,匯豐股價突然下跌至HK$40(誇張一點,方便比較),今天退休的你便只能提取HK$438 (= HK$40 x 10.962股),足足虧蝕HK$362;可見平均成本買入法,根本無助出售投資一刻的價格風險,所以我常說:「除非基金同時提供平均出售資產的安排(和購入策略一樣,按月出售資產,減少出售時的價格波幅),否則我絕對不會自願使用平均成本投資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