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
一個人一生中能夠消耗的物質其實非常有限,一天五餐的食物?king size 睡牀?一萬件替換衣服? ... 再多的物質也無福消受,貪甚麼?大蓋都是一些非物質的虛榮:勝人一籌?優越感?能人所不能?成為城中富豪? ... 都不過是現今的價值觀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慾念,每天我們辛辛苦苦追求的,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真心需要的?有多少真正能夠令你平安喜樂?我真的很懷疑貪戀名利是否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
相對地,自私(自私的意思是把個人的利益凌駕其他人利益之上)可能是本性;現代商業社會很奇怪,一方面鼓吹自私,一方面又發展擁有權和管理權分割的企業,非常矛盾;負責管理的代理人既然認為自私自利是理所當然的,自然會為個人的年終花紅,不惜把公司和整個經濟體系推向金融海嘯,我常懷疑自私和代理文化如何共融?立例規管,管得住行為,但管不了代理人的心,成效又能夠多大?
幸好人性不單只有自私和貪婪,還會追求公平和「利他」(altruism)的本性,和「最後通牒」實驗結果一樣,世界上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只顧個人眼前的利益和貪得無厭,所以我們仍能和平共處,互相信任和分享經濟的成果。
眼下金融市場的畸型生態,是否標示自私和貪婪的推動力經已窮途沒路?下一步,我們該選擇那種人性來繼續推動發展?
我的良好意願是:追求公平和利他主義。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貪婪和自私
八月三十日
闊別銀幕二十三年的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即將播出續集「華爾街之金融大鱷」(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尤記得「華爾街」當年的金句是「貪婪是好的!」(Greed is good),很想追看續集,看看電影中當年隻手遮天的大鱷,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會否亢龍有悔,還是繼續沈醉在爾愚我詐、你死我亡的貪婪遊戲中?
貪婪的確是人性,亦確實為人類帶來許多正面的貢獻,但人性並非只有貪婪,而貪婪帶給我們亦並非只有豐盛的物質生活,還有不少人為的災難與傷痛,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我們都有權選擇 ...
或許你跟我一樣過份相信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的自由經濟理論,認為經濟的原動力來自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貪婪與自私,事實上人性並非只有自私和貪婪,分享一個膾炙人口的實驗,名為「最後通牒」(ultimatum):
實驗人員給某甲一百元,甲有絕對的權力分配這一百元給自己和另一位參予者乙,如果乙同意甲的分配,大家便可按甲的分配,各自袋袋平安,若乙反對甲的分配,雙方便只能空手而回;如果人真的貪婪又自私,那麼即使甲只分配一元予乙,乙也應該接受,因為若他反對分配,自己和甲便甚麼也沒有!可是實驗的結果大大出乎學者的意料,發現若果甲分配二十元以下給乙,約一半機會乙會拒絕接受,學者對實驗結果很不服氣,不斷把相同的實驗,到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經濟狀況的地區重複又重複,但結果相差不遠;學者仍然努力研究這行為背後的原因:追求公平?妒忌的情緒?...
實驗結果雖然暫時未能正面支持任何理論,但卻清楚地指出人的本性不光只是自私和貪婪,同意嗎?
p.s. 今晚有飯聚,明天待續。
闊別銀幕二十三年的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即將播出續集「華爾街之金融大鱷」(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尤記得「華爾街」當年的金句是「貪婪是好的!」(Greed is good),很想追看續集,看看電影中當年隻手遮天的大鱷,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會否亢龍有悔,還是繼續沈醉在爾愚我詐、你死我亡的貪婪遊戲中?
貪婪的確是人性,亦確實為人類帶來許多正面的貢獻,但人性並非只有貪婪,而貪婪帶給我們亦並非只有豐盛的物質生活,還有不少人為的災難與傷痛,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我們都有權選擇 ...
或許你跟我一樣過份相信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的自由經濟理論,認為經濟的原動力來自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貪婪與自私,事實上人性並非只有自私和貪婪,分享一個膾炙人口的實驗,名為「最後通牒」(ultimatum):
實驗人員給某甲一百元,甲有絕對的權力分配這一百元給自己和另一位參予者乙,如果乙同意甲的分配,大家便可按甲的分配,各自袋袋平安,若乙反對甲的分配,雙方便只能空手而回;如果人真的貪婪又自私,那麼即使甲只分配一元予乙,乙也應該接受,因為若他反對分配,自己和甲便甚麼也沒有!可是實驗的結果大大出乎學者的意料,發現若果甲分配二十元以下給乙,約一半機會乙會拒絕接受,學者對實驗結果很不服氣,不斷把相同的實驗,到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經濟狀況的地區重複又重複,但結果相差不遠;學者仍然努力研究這行為背後的原因:追求公平?妒忌的情緒?...
實驗結果雖然暫時未能正面支持任何理論,但卻清楚地指出人的本性不光只是自私和貪婪,同意嗎?
p.s. 今晚有飯聚,明天待續。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失敗的主人
八月二十七日
曾經養狗、養貓、養雀、養魚、養白兔、養鴨和養龜,都一榻胡塗。
大女三歲時,眼見她常常自己跟自己玩耍,有點孤獨,便買了一隻外貌可愛的「魔天使」作為她的玩伴,這初生的「女嬰」不算活潑,但非常「黏」人,從早到晚都要求我們抱她親她,她最享受靜靜坐在或躺在人的身上,任由我們撫摸,基本上和毛茸茸的布娃娃分別不大,家中幾個大人一有空便抱著她看電視看書,因此她和大女的接觸少之又少,大女依然自己跟自己玩耍,這新成員雖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我們依然接受她愛她;不久我再度懷孕,小女出生後,問題便來了!帶初生嬰孩的人,必須盡量保持身體和衣服的潔淨,不可能抱完狗後抱嬰孩,所以我們只能每天洗澡前衝衝忙忙地抱抱小狗,突然被打入冷宮,必定感到不解與困惑,終於,「長期」的忽視令魔天使的魔性漸漸顯露,變得反叛不安,常常發脾氣,弄髒弄亂家中的擺設,使我們百上加斤 … 踫巧有位視狗如命的朋友痛失愛犬(她的芝娃娃被警車撞死,她有冤無路訴,哭得死去活來),順理成章讓愛給她,離開我這個主人後,小狗果然更幸福快樂。
不久,大女跟我們到花圃挑選盆栽,對一羣剛出生的小貓非常入迷,花圃老板把其中一隻送給她,姊妹兩為此興奮不已,整天餵她、照顧她和跟她玩,小貓頑皮好動,經常玩耍時伸出爪,畫傷女兒,她們從不計較,可是,小貓一轉眼便成熟,開始心野難耐,想盡辨法、捱盡苦頭(我家的鄰居裝有電閘,她初期右穿左插,探路外出時,曾經被電,左邊耳朵被燒焦了一大半,仍不心息)也要天天離家往外「社交」,她每天一大清早便從三樓的露臺一躍而下,晚飯時間才出現大門前要求入屋吃晚飯和休息,比外出工作的我更忙,彷彿只是寄居,某天我們搬家,她照例不在家,待我們搬家完畢,回舊居找她,經已不知所踪。
曾經養錦鋰超過十年,喜愛它們顏色鮮豔奪目,胖墩墩地搖頭擺尾游泳,十分優哉遊哉,可是多看有點悶,它們整天只懂游來游去和吃魚糧,和主人的交流基本上是零;相比之下,我家的彩鳳更有趣,別小看它們體型細小,養過雀鳥的人都會知道,它們懂得親疏有別,隻隻性格不同,還懂得和主人溝通和玩遊戲,非常聰明,十多年前便開始養了三隻彩鳳,一直活潑吵耳,其中兩隻已先後壽終,剩下來的依然天天和外邊飛過的麻雀聊天,亦不算悽涼。
屈指一算,曾經收養的動物不少,其中只有彩鳳較為命硬,沒受我的影響;曾經考慮再養寵物,可是往績斑斑,還是忍忍手,算是積點陰德。
曾經養狗、養貓、養雀、養魚、養白兔、養鴨和養龜,都一榻胡塗。
大女三歲時,眼見她常常自己跟自己玩耍,有點孤獨,便買了一隻外貌可愛的「魔天使」作為她的玩伴,這初生的「女嬰」不算活潑,但非常「黏」人,從早到晚都要求我們抱她親她,她最享受靜靜坐在或躺在人的身上,任由我們撫摸,基本上和毛茸茸的布娃娃分別不大,家中幾個大人一有空便抱著她看電視看書,因此她和大女的接觸少之又少,大女依然自己跟自己玩耍,這新成員雖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我們依然接受她愛她;不久我再度懷孕,小女出生後,問題便來了!帶初生嬰孩的人,必須盡量保持身體和衣服的潔淨,不可能抱完狗後抱嬰孩,所以我們只能每天洗澡前衝衝忙忙地抱抱小狗,突然被打入冷宮,必定感到不解與困惑,終於,「長期」的忽視令魔天使的魔性漸漸顯露,變得反叛不安,常常發脾氣,弄髒弄亂家中的擺設,使我們百上加斤 … 踫巧有位視狗如命的朋友痛失愛犬(她的芝娃娃被警車撞死,她有冤無路訴,哭得死去活來),順理成章讓愛給她,離開我這個主人後,小狗果然更幸福快樂。
不久,大女跟我們到花圃挑選盆栽,對一羣剛出生的小貓非常入迷,花圃老板把其中一隻送給她,姊妹兩為此興奮不已,整天餵她、照顧她和跟她玩,小貓頑皮好動,經常玩耍時伸出爪,畫傷女兒,她們從不計較,可是,小貓一轉眼便成熟,開始心野難耐,想盡辨法、捱盡苦頭(我家的鄰居裝有電閘,她初期右穿左插,探路外出時,曾經被電,左邊耳朵被燒焦了一大半,仍不心息)也要天天離家往外「社交」,她每天一大清早便從三樓的露臺一躍而下,晚飯時間才出現大門前要求入屋吃晚飯和休息,比外出工作的我更忙,彷彿只是寄居,某天我們搬家,她照例不在家,待我們搬家完畢,回舊居找她,經已不知所踪。
曾經養錦鋰超過十年,喜愛它們顏色鮮豔奪目,胖墩墩地搖頭擺尾游泳,十分優哉遊哉,可是多看有點悶,它們整天只懂游來游去和吃魚糧,和主人的交流基本上是零;相比之下,我家的彩鳳更有趣,別小看它們體型細小,養過雀鳥的人都會知道,它們懂得親疏有別,隻隻性格不同,還懂得和主人溝通和玩遊戲,非常聰明,十多年前便開始養了三隻彩鳳,一直活潑吵耳,其中兩隻已先後壽終,剩下來的依然天天和外邊飛過的麻雀聊天,亦不算悽涼。
屈指一算,曾經收養的動物不少,其中只有彩鳳較為命硬,沒受我的影響;曾經考慮再養寵物,可是往績斑斑,還是忍忍手,算是積點陰德。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也無風雨也無晴
八月二十六日
每次當我工作非常失意的時候,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都能帶給我安慰,尤其是最後兩句,讓我明白今天讓人憂心掛慮的天大問題,明天或將來回望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會牽動一絲的情緒;工作經驗愈長,愈發認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工作上得過、失過、興奮過、失望過,但隨著離職,無論當天如何波瀾壯闊的大事,轉眼都會成為過眼雲煙,可見工作對於我只是「身外物」。
時間不一定能沖刷所有的情緒,據外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喪偶和失業是兩種不會隨時間消逝的傷痛,我相信令人無法釋懷的人、事和物,可能人人不盡相同;如果你回望過去,發現某些人和事,仍舊能夠牽動你的情緒,證明這些並非你的「身外物」,便應好好珍惜,多花一點時間照顧和愛護。
每次當我工作非常失意的時候,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都能帶給我安慰,尤其是最後兩句,讓我明白今天讓人憂心掛慮的天大問題,明天或將來回望的時候,可能根本不會牽動一絲的情緒;工作經驗愈長,愈發認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工作上得過、失過、興奮過、失望過,但隨著離職,無論當天如何波瀾壯闊的大事,轉眼都會成為過眼雲煙,可見工作對於我只是「身外物」。
時間不一定能沖刷所有的情緒,據外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喪偶和失業是兩種不會隨時間消逝的傷痛,我相信令人無法釋懷的人、事和物,可能人人不盡相同;如果你回望過去,發現某些人和事,仍舊能夠牽動你的情緒,證明這些並非你的「身外物」,便應好好珍惜,多花一點時間照顧和愛護。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
八月二十五日
今晚和舊舊舊同事吃晚飯,兩個墟相聚,當然又嘈又長氣,不經不覺回家已經太晚,不夠時間寫一篇博文,唯有用今晚在尖沙咀新地標The One頂層,用iphone拍攝的夜景暫時代替文字:
現今科技發達,圖像短片的貯存和傳輸非常簡單方便,未經詮釋的畫面,直接又充滿感染力,讓受眾從內心深處自然觸發不同的感受,所以一個畫面的確勝過千言萬語。
因為每個人的狀態、角色、背景、經歷、看事物的角度和層次的分歧,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結論和感受,有人較為理性,亦有人較感性,但任由過激的情緒反應泛濫,會帶來甚麼後果呢?
情緒的作用是讓我們在危機的一刻,能夠更快更直接作出保護自己的反應,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情緒雖然仍然存在,但作用輕微,況且持續的負面情緒不單無助解決問題,還可能加深加長所有人已經存在的傷痛情緒,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請立即停止繼續互相感染負面情緒,讓身邊的人盡快走出陰霾 ....
今晚和舊舊舊同事吃晚飯,兩個墟相聚,當然又嘈又長氣,不經不覺回家已經太晚,不夠時間寫一篇博文,唯有用今晚在尖沙咀新地標The One頂層,用iphone拍攝的夜景暫時代替文字:
現今科技發達,圖像短片的貯存和傳輸非常簡單方便,未經詮釋的畫面,直接又充滿感染力,讓受眾從內心深處自然觸發不同的感受,所以一個畫面的確勝過千言萬語。
因為每個人的狀態、角色、背景、經歷、看事物的角度和層次的分歧,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結論和感受,有人較為理性,亦有人較感性,但任由過激的情緒反應泛濫,會帶來甚麼後果呢?
情緒的作用是讓我們在危機的一刻,能夠更快更直接作出保護自己的反應,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情緒雖然仍然存在,但作用輕微,況且持續的負面情緒不單無助解決問題,還可能加深加長所有人已經存在的傷痛情緒,如果你同意我的看法,請立即停止繼續互相感染負面情緒,讓身邊的人盡快走出陰霾 ....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珍惜眼前人
八月二十四日
昨晚和大部份香港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追看直播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目睹突擊部隊強攻旅遊車失敗,槍手向外亂槍掃射,白煙紛紛從車內向四面八方湧出,車門突然出現半墜屍身,大批警察一湧上前,登上旅遊車逐一救出人質,親眼目擊案發經過,感受特別深刻,今早開始陸續得知死傷情況,眼見大好家庭支離破碎和生離死別的哀痛,心情異常沈重!
面對這場災難,觸動許多人不同的反應,有人大肆批評菲律賓警方處理失當,有人甚至激動地咀咒所有菲律賓人,有人認為踫上精神病殺人狂純屬不幸,有人批評傳媒現場報導阻撓警方的行動,有人讚揚特區政府反應敏捷,有人憎恨挾持人質的懦夫行為 ... 我感受最深的是:世事無常,珍惜眼前人。
生命很脆弱,意外並不如想像中遙遠,每天因為種種原因突然身故的又何只八人;世事無常,要避免遺憾,我們每天回家,便應該放下工作上所有的煩惱,好好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每一刻,大膽在他面前說出埋藏在你心底的愛,不要猶豫,盡快實踐多年來共同的夢想,天知道一起相處的歲月能有多長?我只知道無論多長都有盡期,祝願你從這一刻開始盡情去愛,盡情享受共處的溫馨和甜蜜。
昨晚和大部份香港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追看直播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目睹突擊部隊強攻旅遊車失敗,槍手向外亂槍掃射,白煙紛紛從車內向四面八方湧出,車門突然出現半墜屍身,大批警察一湧上前,登上旅遊車逐一救出人質,親眼目擊案發經過,感受特別深刻,今早開始陸續得知死傷情況,眼見大好家庭支離破碎和生離死別的哀痛,心情異常沈重!
面對這場災難,觸動許多人不同的反應,有人大肆批評菲律賓警方處理失當,有人甚至激動地咀咒所有菲律賓人,有人認為踫上精神病殺人狂純屬不幸,有人批評傳媒現場報導阻撓警方的行動,有人讚揚特區政府反應敏捷,有人憎恨挾持人質的懦夫行為 ... 我感受最深的是:世事無常,珍惜眼前人。
生命很脆弱,意外並不如想像中遙遠,每天因為種種原因突然身故的又何只八人;世事無常,要避免遺憾,我們每天回家,便應該放下工作上所有的煩惱,好好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每一刻,大膽在他面前說出埋藏在你心底的愛,不要猶豫,盡快實踐多年來共同的夢想,天知道一起相處的歲月能有多長?我只知道無論多長都有盡期,祝願你從這一刻開始盡情去愛,盡情享受共處的溫馨和甜蜜。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保持青春
八月二十三日
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可惜並非每個階段(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都能按比例增長,而只是在末端的老年期拖長,長壽能否提高生命質素,要視乎我們能否延長年輕時期的巔峰狀態。
市場上充斥許多抗衰老的產品,重點都放在保持外貌、身形和體魄,無可否認這方面非常重要,但保持心境年輕亦同樣重要,所謂相由心生,為配合我們沒一絲皺紋的臉孔,和依然窈窕的身形,必要努力掌握保持年青的內功心法,才能由內而外,活得精彩:
擁抱數碼年代
從個人電腦、互聯網到智能手機,網絡世界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年輕人在網上找資訊、娛樂和社交,要確保不會和時代脫節,必須努力學習駕馭幾項電腦基本功,例如:電郵、網上搜尋器(Google, Yahoo, Bing 和本土的黃頁yp.com.hk)、即時通訊(MSN 和 Yahoo Messenger)、IP phone (Skype)、電子地圖(google map)、社交網站(facebook 和 twitter)、博客(blogspot 和 sina)、照片分享網站(flickr 和 fotop.net)、短片網站(youtube),相信我,這些網站簡單易用之餘,又能為日常生活帶來無比方便,只要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定必很快愛上這些新玩意;剛買ipad,畫面清晰,字體更能隨時變大變小,實在是所有已經出現老花眼人士的恩物。
放棄過時的價值觀
新一代對家庭、對讀書、對工作、對社會和對性的觀念都和我們一代不同,我媽媽常常教訓她的兩位外孫女,要小心識男孩子,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管她如果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恐怕這些過時的觀念都無法「植入」年輕人的腦海;此外,我現在不會要求自己和別人努力吃掉所有剩餘飯菜,相反只會按進食情況酙量添加;我亦不會教導子女「勤有功、戲無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等等;時移勢易,過時的價值觀不可能逆轉世界,相反只會令自己和年青人格格不入。
樂觀好奇
我們很幸運,生存的世代,新鮮事物超多,現代交通發達,喜歡旅遊的朋友,恐怕一生都無法看完所有有趣的景點;喜歡看書、看電影、煲劇的話,也是一生也看不完;只要你願意保持樂觀好奇的態度,世上充滿新奇的事物有待我們發掘。
如何保持青春是所有現代人的挑戰,你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嗎?
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可惜並非每個階段(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都能按比例增長,而只是在末端的老年期拖長,長壽能否提高生命質素,要視乎我們能否延長年輕時期的巔峰狀態。
市場上充斥許多抗衰老的產品,重點都放在保持外貌、身形和體魄,無可否認這方面非常重要,但保持心境年輕亦同樣重要,所謂相由心生,為配合我們沒一絲皺紋的臉孔,和依然窈窕的身形,必要努力掌握保持年青的內功心法,才能由內而外,活得精彩:
擁抱數碼年代
從個人電腦、互聯網到智能手機,網絡世界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年輕人在網上找資訊、娛樂和社交,要確保不會和時代脫節,必須努力學習駕馭幾項電腦基本功,例如:電郵、網上搜尋器(Google, Yahoo, Bing 和本土的黃頁yp.com.hk)、即時通訊(MSN 和 Yahoo Messenger)、IP phone (Skype)、電子地圖(google map)、社交網站(facebook 和 twitter)、博客(blogspot 和 sina)、照片分享網站(flickr 和 fotop.net)、短片網站(youtube),相信我,這些網站簡單易用之餘,又能為日常生活帶來無比方便,只要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定必很快愛上這些新玩意;剛買ipad,畫面清晰,字體更能隨時變大變小,實在是所有已經出現老花眼人士的恩物。
放棄過時的價值觀
新一代對家庭、對讀書、對工作、對社會和對性的觀念都和我們一代不同,我媽媽常常教訓她的兩位外孫女,要小心識男孩子,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管她如果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恐怕這些過時的觀念都無法「植入」年輕人的腦海;此外,我現在不會要求自己和別人努力吃掉所有剩餘飯菜,相反只會按進食情況酙量添加;我亦不會教導子女「勤有功、戲無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等等;時移勢易,過時的價值觀不可能逆轉世界,相反只會令自己和年青人格格不入。
樂觀好奇
我們很幸運,生存的世代,新鮮事物超多,現代交通發達,喜歡旅遊的朋友,恐怕一生都無法看完所有有趣的景點;喜歡看書、看電影、煲劇的話,也是一生也看不完;只要你願意保持樂觀好奇的態度,世上充滿新奇的事物有待我們發掘。
如何保持青春是所有現代人的挑戰,你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嗎?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平均成本投資法
八月二十日
突然發現雖然多次和同事朋友討論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的利弊,但從未在博上分享;坊間許多投資計劃,都推介這種供款式的投資策略來減低風險,聲稱適合所有無時間或無興趣研究投資的人士,香港的強積金供款大部份亦是以這種方式投資,月復一月把公司和我們的真金白銀投進市場,直至我們六十五歲,所以很藉得花點時間研究、研究。
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平均成本法,有時又叫平均價格買入法,係定期定額嘅投資方法,而唔理當中價格升跌。」(奇怪地,這頁維基百科非常廣東話化,有些論點我看不明白)讓我用一個超簡單的例子說明:
每季供款: HK$100,購入匯豐銀行(HKEX: 00005)的股票
計劃開始: 2008年9月(金融海嘯前)
9/2008 股價:$120.59 購入股數:0.829 備註:當時匯豐的股票是天之驕子,HK$100買不了一股
12/2008 股價:$ 73.13 購入股數:1.367 備註:股價下跌,同樣的HK$100供款能夠購買超過一股
3/2009 股價:$ 42.43 購入股數:2.357 備註:匯豐的股價被美國的資產Household拖累,一沈百踩
6/2009 股價:$ 65.38 購入股數:1.530 備註:股價回升,雖然供款不變HK$100,所購股票逐漸減少
9/2009 股價:$ 89.67 購入股數:1.115
12/2009 股價:$ 89.19 購入股數:1.121
3/2010 股價:$ 79.01 購入股數:1.266
6/2010 股價:$ 72.65 購入股數:1.376
股數計總:10.962
期間共供款八次,投資總額HK$800,按今天收市價$77.35計算,持有的10.962股匯豐銀行股票總值$848,暫時回顧:一年多時間,雖然經歷股市驚濤駭浪,只要堅持不管股價高低,期期供款,不斷購入匯豐,便能夠賺取$48整,回報尚算不過不失。
平均成本投資法最為人苟病的弊端是超高的交易成本,因為如果你一次過購入HK$800的匯豐股票,只需付一次手續費,若果按以上安排,分八段,每次購入價值$100股票,便要負擔八次手續費,直接影響回報(這部份解釋公積金回報偏低的原因);此外,平均成本投資法只能平均同一隻股票(或基金)不同時段的價格,如果挑選的股票(或基金)一沈不起,即使手頭上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愈來愈多,也無補於事,試想像你從2000年開始定期購入電訊盈科(HKEX:00008)(無意挑剔自己的前僱主,以她為例,只因長期留意股價和照事論事),股票從最高點的$140(記憶中:五股合為一股之前,股價曾高見$28),到今天收市價$2.8,無論過去十年如果平均投資,也很難翻身。
對於平均成本投資法,我頗為偏激,認為單憑平均成本買入股票(或基金)甚至不能減少價格風險,讓我再次用以上匯豐銀行股票的例子說明:假設你今天退休,當然能夠連本帶利提取HK$848,賺取HK$48的回報;若果不幸,今天股災,匯豐股價突然下跌至HK$40(誇張一點,方便比較),今天退休的你便只能提取HK$438 (= HK$40 x 10.962股),足足虧蝕HK$362;可見平均成本買入法,根本無助出售投資一刻的價格風險,所以我常說:「除非基金同時提供平均出售資產的安排(和購入策略一樣,按月出售資產,減少出售時的價格波幅),否則我絕對不會自願使用平均成本投資法。」
突然發現雖然多次和同事朋友討論平均成本投資法(dollar cost averaging)的利弊,但從未在博上分享;坊間許多投資計劃,都推介這種供款式的投資策略來減低風險,聲稱適合所有無時間或無興趣研究投資的人士,香港的強積金供款大部份亦是以這種方式投資,月復一月把公司和我們的真金白銀投進市場,直至我們六十五歲,所以很藉得花點時間研究、研究。
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平均成本法,有時又叫平均價格買入法,係定期定額嘅投資方法,而唔理當中價格升跌。」(奇怪地,這頁維基百科非常廣東話化,有些論點我看不明白)讓我用一個超簡單的例子說明:
每季供款: HK$100,購入匯豐銀行(HKEX: 00005)的股票
計劃開始: 2008年9月(金融海嘯前)
9/2008 股價:$120.59 購入股數:0.829 備註:當時匯豐的股票是天之驕子,HK$100買不了一股
12/2008 股價:$ 73.13 購入股數:1.367 備註:股價下跌,同樣的HK$100供款能夠購買超過一股
3/2009 股價:$ 42.43 購入股數:2.357 備註:匯豐的股價被美國的資產Household拖累,一沈百踩
6/2009 股價:$ 65.38 購入股數:1.530 備註:股價回升,雖然供款不變HK$100,所購股票逐漸減少
9/2009 股價:$ 89.67 購入股數:1.115
12/2009 股價:$ 89.19 購入股數:1.121
3/2010 股價:$ 79.01 購入股數:1.266
6/2010 股價:$ 72.65 購入股數:1.376
股數計總:10.962
期間共供款八次,投資總額HK$800,按今天收市價$77.35計算,持有的10.962股匯豐銀行股票總值$848,暫時回顧:一年多時間,雖然經歷股市驚濤駭浪,只要堅持不管股價高低,期期供款,不斷購入匯豐,便能夠賺取$48整,回報尚算不過不失。
平均成本投資法最為人苟病的弊端是超高的交易成本,因為如果你一次過購入HK$800的匯豐股票,只需付一次手續費,若果按以上安排,分八段,每次購入價值$100股票,便要負擔八次手續費,直接影響回報(這部份解釋公積金回報偏低的原因);此外,平均成本投資法只能平均同一隻股票(或基金)不同時段的價格,如果挑選的股票(或基金)一沈不起,即使手頭上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愈來愈多,也無補於事,試想像你從2000年開始定期購入電訊盈科(HKEX:00008)(無意挑剔自己的前僱主,以她為例,只因長期留意股價和照事論事),股票從最高點的$140(記憶中:五股合為一股之前,股價曾高見$28),到今天收市價$2.8,無論過去十年如果平均投資,也很難翻身。
對於平均成本投資法,我頗為偏激,認為單憑平均成本買入股票(或基金)甚至不能減少價格風險,讓我再次用以上匯豐銀行股票的例子說明:假設你今天退休,當然能夠連本帶利提取HK$848,賺取HK$48的回報;若果不幸,今天股災,匯豐股價突然下跌至HK$40(誇張一點,方便比較),今天退休的你便只能提取HK$438 (= HK$40 x 10.962股),足足虧蝕HK$362;可見平均成本買入法,根本無助出售投資一刻的價格風險,所以我常說:「除非基金同時提供平均出售資產的安排(和購入策略一樣,按月出售資產,減少出售時的價格波幅),否則我絕對不會自願使用平均成本投資法。」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佔便宜
八月十九日
雖說便宜莫貪,事實上許多人都喜歡撿便宜,舉凡書展、食品展、工展會和花市,會期最後的幾小時,展商為減少運輸和處理剩餘的貨尾,例必大打折扣,吸引大批市民爭相搶購,對許多人來說,能夠撿便宜已經非常快樂,哪管減價貨物是否過時(總認為幾天展期都原封不動的產品,必有原因),會否適用,數量多寡;結果匆匆購入的大部份貨品滯留在家中某個角落封塵,然後某天大掃除時一并丟掉;真的佔了便宜嗎?
香港購買居屋,第一手從房委員會購入,可暫時免繳地價,因此首期和每月的按揭供款比購買私人樓宇為低,如果你手頭現金有限,又或者根本不打算出售單位,這種置業方式的確優惠;否則購買居屋並不化算,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層現值一百萬元的居屋,地價佔樓價的三成(= $300,000),合資格的買家能夠以七十萬元購入,首期和供款當然比購買私人樓宇為低,假設五年後出售,樓價已經升至一百五十萬元,再假設地價和購入單位時一模一樣佔樓價三成(= $450,000),按合同必需歸還政府,買家能夠賺取的並非全部的樓價差額五十萬元($1,500,000 - $1,000,000),而只是三十五萬元($1,500,000 - 地價:$450,000 - 成本:$700,000),因為地價的提升蠶食了部份的樓宇賺價;從另一個角度看,購買居屋的買家只擁有部份業權,無形中亦只擁有部份樓價的升值,大大削減投資的槓杆回報,因此常常懷疑購買居屋博升值是否真的佔了便宜?
租客很喜歡要求業主把單位的設施更新,滿以為不用花一分一毫便能享用全新設備,十分便宜,曾經見過一位租客同意遷出單位一個月,讓業主更換全屋的水喉;換著我是租客,我情願選購濾水器,也不會浪費一個月的租金和忍受外出居住的不便,讓出單位給業主進行隱閉工程,實在看不透佔了甚麼便宜。
雖說便宜莫貪,事實上許多人都喜歡撿便宜,舉凡書展、食品展、工展會和花市,會期最後的幾小時,展商為減少運輸和處理剩餘的貨尾,例必大打折扣,吸引大批市民爭相搶購,對許多人來說,能夠撿便宜已經非常快樂,哪管減價貨物是否過時(總認為幾天展期都原封不動的產品,必有原因),會否適用,數量多寡;結果匆匆購入的大部份貨品滯留在家中某個角落封塵,然後某天大掃除時一并丟掉;真的佔了便宜嗎?
香港購買居屋,第一手從房委員會購入,可暫時免繳地價,因此首期和每月的按揭供款比購買私人樓宇為低,如果你手頭現金有限,又或者根本不打算出售單位,這種置業方式的確優惠;否則購買居屋並不化算,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層現值一百萬元的居屋,地價佔樓價的三成(= $300,000),合資格的買家能夠以七十萬元購入,首期和供款當然比購買私人樓宇為低,假設五年後出售,樓價已經升至一百五十萬元,再假設地價和購入單位時一模一樣佔樓價三成(= $450,000),按合同必需歸還政府,買家能夠賺取的並非全部的樓價差額五十萬元($1,500,000 - $1,000,000),而只是三十五萬元($1,500,000 - 地價:$450,000 - 成本:$700,000),因為地價的提升蠶食了部份的樓宇賺價;從另一個角度看,購買居屋的買家只擁有部份業權,無形中亦只擁有部份樓價的升值,大大削減投資的槓杆回報,因此常常懷疑購買居屋博升值是否真的佔了便宜?
租客很喜歡要求業主把單位的設施更新,滿以為不用花一分一毫便能享用全新設備,十分便宜,曾經見過一位租客同意遷出單位一個月,讓業主更換全屋的水喉;換著我是租客,我情願選購濾水器,也不會浪費一個月的租金和忍受外出居住的不便,讓出單位給業主進行隱閉工程,實在看不透佔了甚麼便宜。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奇蹟處處
八月十八日
續寫昨天長江三峽的博文:
豐都鬼城
外出旅行,媽媽總是跟在我身後,亦步亦趨,絕少單獨行動;沒想到她更加怕鬼,一聽見鬼城便耍手擰頭,情願獨自跟其他團友拜訪遷移戶,也不願走進鬼門關,事實上豐都鬼城一點也不恐怖,有點像已清拆的虎豹別墅,但規模大得多,內有奈何橋、黃泉路、陰曹地府、十八層地嶽、閻羅王、黑白無常 ... 所有和陰間有關的事物和造像,煞是奇觀,佛像、神仙和古人的造像在國內隨處可見,唯獨是陰間官員和鬼魂造像難得一見,算是開了眼界。
四大火爐
今次行程的起點—武漢—和終點—重慶—均屬中國四大火爐城市,熱得要命的地方,夏天的溫度一般三十七度至四十二度,太陽猛烈,正午時份地表溫度超過六十度,質量稍差的膠底鞋隨時「甩底」,不可不防;近幾十年中國社會經濟劇變,想不到居然連天氣也被搗亂,據中國氣象部門用最近二十年的資料統計,最熱城市的前五名依次為:福州、杭州、重慶、長沙、武漢,最熱情的兩個城市,竟然都不在內陸地區,看來從前學習過的地理常識經已落伍。
繁華的重慶
我晚上乘船到重慶市的市中心,早上一覺醒來,外出一望,河畔高樓矗立,天橋立體式地層層疊疊向四面八方伸展,差點以為身在上海的黃浦江畔,從未想過重慶竟然如斯繁華,從西部大開發到現在只是短短十多年,中國果然處處奇蹟 。
內地旅遊感受特別多,國內的山水和外地不同,特別沈鬱(如果你看過黃山、華山或者長江上霧鎖的山峽,或者會同意國內的山水畫相當寫實),加上我熟悉的正史野史,優美的唐詩宋詞,和殷殷向榮的經濟,以及不斷蛻變的城市面貌,都使我感觸良多,旅遊內地往往多一份感性。
續寫昨天長江三峽的博文:
豐都鬼城
外出旅行,媽媽總是跟在我身後,亦步亦趨,絕少單獨行動;沒想到她更加怕鬼,一聽見鬼城便耍手擰頭,情願獨自跟其他團友拜訪遷移戶,也不願走進鬼門關,事實上豐都鬼城一點也不恐怖,有點像已清拆的虎豹別墅,但規模大得多,內有奈何橋、黃泉路、陰曹地府、十八層地嶽、閻羅王、黑白無常 ... 所有和陰間有關的事物和造像,煞是奇觀,佛像、神仙和古人的造像在國內隨處可見,唯獨是陰間官員和鬼魂造像難得一見,算是開了眼界。
四大火爐
今次行程的起點—武漢—和終點—重慶—均屬中國四大火爐城市,熱得要命的地方,夏天的溫度一般三十七度至四十二度,太陽猛烈,正午時份地表溫度超過六十度,質量稍差的膠底鞋隨時「甩底」,不可不防;近幾十年中國社會經濟劇變,想不到居然連天氣也被搗亂,據中國氣象部門用最近二十年的資料統計,最熱城市的前五名依次為:福州、杭州、重慶、長沙、武漢,最熱情的兩個城市,竟然都不在內陸地區,看來從前學習過的地理常識經已落伍。
繁華的重慶
我晚上乘船到重慶市的市中心,早上一覺醒來,外出一望,河畔高樓矗立,天橋立體式地層層疊疊向四面八方伸展,差點以為身在上海的黃浦江畔,從未想過重慶竟然如斯繁華,從西部大開發到現在只是短短十多年,中國果然處處奇蹟 。
內地旅遊感受特別多,國內的山水和外地不同,特別沈鬱(如果你看過黃山、華山或者長江上霧鎖的山峽,或者會同意國內的山水畫相當寫實),加上我熟悉的正史野史,優美的唐詩宋詞,和殷殷向榮的經濟,以及不斷蛻變的城市面貌,都使我感觸良多,旅遊內地往往多一份感性。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一平如鏡的長江三峽
八月十七日
終於從ICU接回手提電腦,原來的setup已經變得面目全非,需要點時間適應;習慣非常頑固,很難建立,更加難以戒除,曾用英文寫日記超過十年,猶記得當時未落筆便滿腦子充塞英文句子,昨晚因為電腦故障,被迫改用英文寫博文,偏偏腦袋塞滿了中文成語,無法暢所欲言,你說習慣多麼厲害!
這次長江三峽的旅程藉得分享的體會特別多,如果一一細談,大可佔據五天的博文,想想還是精簡報導,有興趣或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博上、博下留言查詢:
重溫三國演義
武漢一帶是三國演義的主要場景,行程中亦有遊赤壁(可惜大水,石壁上刻蝕的「赤壁」二字被淹,無法親賭這古戰場的壯闊景象)和荊州,經過官渡 ... 內地的導遊不停按所到之處,引述相關的故事,為三國演義添上一份親切感和真實感,劉關張的義薄雲天、孔明的料事如神、曹操的厚顏無恥、官場上戰場上的爾愚我詐 ... 勾起我重看三國演義的慾望,回家後立即下載三國演義的免費iphone版,從頭慢慢再回味!
曠世工程
三峽大壩不愧是曠世工程,經歷廿年的建造,花費一千八百億元人民幣,遷徙一百三十多萬人口的偉大建築,單是數字已經令人驚歎,親眼目睹現場的大壩和五級的水閘航道,即使是建築業的門外漢(相信內行人更能看懂箇中的艱巨)如我和掌門人都看得目定口呆,媽媽看完超巨型水閘的開關和閘內的蓄水情況後,一面難以置信地告訴我:「回香港後,我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因為未看過的人,根本不會相信!」(你看,我又再度不聽老人言!)
主動的服務態度
昨天曾經提及長江探索號上的服務水平極高,最奇怪的是神農溪上土家族的導遊,全都非常積極主動,更難得的是大都能操流利英語,加上長相自然悅目,令人難忘;過往印象,內地人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一般的服務態度較為被動,絕少主動追問客人的需要,這一撮服務人員是例外,還是整體在進步中?
無驚無險的三峽
大壩上游已經蓄水成湖,過往的險灘急流已成歷史,天險三峽一平如鏡,所有的驚濤駭浪已然長埋江底,錯過了的,永遠也無法追回來 ...
寫意的路程
平常旅遊,一般取道長途車,兩小時、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的車程,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非常顛簸,加上旅遊車的空間有限,侷促難捱,除了打瞌睡和聽mp3以外,實在想不出其他辨法打發時間;遊船的速度雖然較慢,但船上的空間寬敞穩定,看書、聊天,按摩、打麻雀、游水... 再長的路程都完全沒有捱的感覺,只感到「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幅太長,文章明天再續,照片也是明天上載,晚安!
終於從ICU接回手提電腦,原來的setup已經變得面目全非,需要點時間適應;習慣非常頑固,很難建立,更加難以戒除,曾用英文寫日記超過十年,猶記得當時未落筆便滿腦子充塞英文句子,昨晚因為電腦故障,被迫改用英文寫博文,偏偏腦袋塞滿了中文成語,無法暢所欲言,你說習慣多麼厲害!
這次長江三峽的旅程藉得分享的體會特別多,如果一一細談,大可佔據五天的博文,想想還是精簡報導,有興趣或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博上、博下留言查詢:
重溫三國演義
武漢一帶是三國演義的主要場景,行程中亦有遊赤壁(可惜大水,石壁上刻蝕的「赤壁」二字被淹,無法親賭這古戰場的壯闊景象)和荊州,經過官渡 ... 內地的導遊不停按所到之處,引述相關的故事,為三國演義添上一份親切感和真實感,劉關張的義薄雲天、孔明的料事如神、曹操的厚顏無恥、官場上戰場上的爾愚我詐 ... 勾起我重看三國演義的慾望,回家後立即下載三國演義的免費iphone版,從頭慢慢再回味!
曠世工程
三峽大壩不愧是曠世工程,經歷廿年的建造,花費一千八百億元人民幣,遷徙一百三十多萬人口的偉大建築,單是數字已經令人驚歎,親眼目睹現場的大壩和五級的水閘航道,即使是建築業的門外漢(相信內行人更能看懂箇中的艱巨)如我和掌門人都看得目定口呆,媽媽看完超巨型水閘的開關和閘內的蓄水情況後,一面難以置信地告訴我:「回香港後,我不會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因為未看過的人,根本不會相信!」(你看,我又再度不聽老人言!)
主動的服務態度
昨天曾經提及長江探索號上的服務水平極高,最奇怪的是神農溪上土家族的導遊,全都非常積極主動,更難得的是大都能操流利英語,加上長相自然悅目,令人難忘;過往印象,內地人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一般的服務態度較為被動,絕少主動追問客人的需要,這一撮服務人員是例外,還是整體在進步中?
無驚無險的三峽
大壩上游已經蓄水成湖,過往的險灘急流已成歷史,天險三峽一平如鏡,所有的驚濤駭浪已然長埋江底,錯過了的,永遠也無法追回來 ...
寫意的路程
平常旅遊,一般取道長途車,兩小時、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的車程,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非常顛簸,加上旅遊車的空間有限,侷促難捱,除了打瞌睡和聽mp3以外,實在想不出其他辨法打發時間;遊船的速度雖然較慢,但船上的空間寬敞穩定,看書、聊天,按摩、打麻雀、游水... 再長的路程都完全沒有捱的感覺,只感到「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幅太長,文章明天再續,照片也是明天上載,晚安!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Yangzi Explorer
August 16, 2010
My notebook was broken down last Friday. Until now, it is still under intensive care, so I can't write Chinese article tonight without the Q9 input program. It's a bit clumsy to share the Yangzi Three Gorges trip in English, but I'll try and hope you don't mind, too.
I spent four nights on a cruise - Yangzi Explorer. I tried sea cruise before, but didn't find it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The ship was huge with plenty of restaurants, shops, swimming pools, spa ... etc, so it was like a floating hotel surrounded entirely by endless sky and sea. It was good fun on day 1 and day 2, but became rather boring from day 3 onwards. Travelling on a river cruise is so much better because the riverbanks are so close by that I can keep on watching the moving scenic views along the Yangzi River - picturesque mountains, historical pavilions, holy pagodas, muddy pathways, wild animals, busy fishermen ... you name it. The sailing is also much more stable that you can concentrate on reading or even playing mahjong for hours.
Yangzi Explorer is managed by a foreign company - Sanctuary Group. The service standard exceeds most of the five-star hotels in China. The cruise manager is a British. He is always around chatting with the passengers, giving instructions to the crew and most importantly watching our feedbacks. The Chef is a Malaysian specialized in French cooking. Personally, I prefer the western cuisine than Chinese, as I found the Chinese dishes rather spicy and exotic. Overall speaking, the foods were acceptable ... not bad at all.
Yangzi Explorer is the best part of my trip. The remaining wasn't as good ....
My notebook was broken down last Friday. Until now, it is still under intensive care, so I can't write Chinese article tonight without the Q9 input program. It's a bit clumsy to share the Yangzi Three Gorges trip in English, but I'll try and hope you don't mind, too.
I spent four nights on a cruise - Yangzi Explorer. I tried sea cruise before, but didn't find it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The ship was huge with plenty of restaurants, shops, swimming pools, spa ... etc, so it was like a floating hotel surrounded entirely by endless sky and sea. It was good fun on day 1 and day 2, but became rather boring from day 3 onwards. Travelling on a river cruise is so much better because the riverbanks are so close by that I can keep on watching the moving scenic views along the Yangzi River - picturesque mountains, historical pavilions, holy pagodas, muddy pathways, wild animals, busy fishermen ... you name it. The sailing is also much more stable that you can concentrate on reading or even playing mahjong for hours.
Yangzi Explorer is managed by a foreign company - Sanctuary Group. The service standard exceeds most of the five-star hotels in China. The cruise manager is a British. He is always around chatting with the passengers, giving instructions to the crew and most importantly watching our feedbacks. The Chef is a Malaysian specialized in French cooking. Personally, I prefer the western cuisine than Chinese, as I found the Chinese dishes rather spicy and exotic. Overall speaking, the foods were acceptable ... not bad at all.
Yangzi Explorer is the best part of my trip. The remaining wasn't as good ....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一味靠估
八月六日
內地的房地產空置率極高,道聽塗說空置的單位數目竟達六千萬個,足夠二億人居住,這些非官方數字雖然未必可信(官方數字同樣也不能盡信),但數字指出的問題跟平日觀察吻合(從前的博文曾經提及,因為Bernard Lee的影響,幾年前在成都置業,一直空置,從單位外望,附近幾座大廈均是十室九空),可見今時今日的投資,不在乎穩定的回報,主要的目的還是增值。
回報很現實,物業的租金回報,股票的股息,均是有跡可尋;但增值相當虛幻,增值的原因可能因為經濟持續發展帶來的額外需求、可能是人口結構推動的需求,可能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驅使的需求,也可能是高地價政策下的必然結果 .... 無論如何增值都是基於對未來的預測,預測雖有根據,但世事日新月異,將來的趨勢會否依循過往的軌跡?會否因突發事件(雷曼兄弟的倒閉)作出180度的轉勢?所謂的預測,實質上是一味靠估。
分享一個市場上經典的故事:話說1984年「經濟學人」(Economist)邀請了四名前財政部長、四名跨國企業(MNC)的行政總裁(CEO)、四名牛津大學的學生和四名清潔工人,預測全球未來十年的經濟前景;十年後的1995年,經濟學人回顧這四批人士的預測結果,發現清潔工人和行政總裁的準確性並列第一,其次是大學生,表現最差的竟然是前財政部長;可見預測未來,跡近不可能。
所以我對所有基於公司前景秀麗,推介公司股票的言論,一向很有保留,因為公司的核心管理層都未必能夠預測公司的前境,例如:匯豐當年(2003年)對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極具信心,豈料幾年後差點把匯豐拖垮;又例如:蒙牛乳業的主席牛根生,2008年前亦未必知道三聚氰胺對公司產品的影響;公司外的財經評論員憑甚麼言之鑿鑿?
所以我最相信的仍然是:風險管理。
p.s. 明天開始和掌門人乘長江探索號遊長江三峽,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八月十六日
內地的房地產空置率極高,道聽塗說空置的單位數目竟達六千萬個,足夠二億人居住,這些非官方數字雖然未必可信(官方數字同樣也不能盡信),但數字指出的問題跟平日觀察吻合(從前的博文曾經提及,因為Bernard Lee的影響,幾年前在成都置業,一直空置,從單位外望,附近幾座大廈均是十室九空),可見今時今日的投資,不在乎穩定的回報,主要的目的還是增值。
回報很現實,物業的租金回報,股票的股息,均是有跡可尋;但增值相當虛幻,增值的原因可能因為經濟持續發展帶來的額外需求、可能是人口結構推動的需求,可能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驅使的需求,也可能是高地價政策下的必然結果 .... 無論如何增值都是基於對未來的預測,預測雖有根據,但世事日新月異,將來的趨勢會否依循過往的軌跡?會否因突發事件(雷曼兄弟的倒閉)作出180度的轉勢?所謂的預測,實質上是一味靠估。
分享一個市場上經典的故事:話說1984年「經濟學人」(Economist)邀請了四名前財政部長、四名跨國企業(MNC)的行政總裁(CEO)、四名牛津大學的學生和四名清潔工人,預測全球未來十年的經濟前景;十年後的1995年,經濟學人回顧這四批人士的預測結果,發現清潔工人和行政總裁的準確性並列第一,其次是大學生,表現最差的竟然是前財政部長;可見預測未來,跡近不可能。
所以我對所有基於公司前景秀麗,推介公司股票的言論,一向很有保留,因為公司的核心管理層都未必能夠預測公司的前境,例如:匯豐當年(2003年)對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極具信心,豈料幾年後差點把匯豐拖垮;又例如:蒙牛乳業的主席牛根生,2008年前亦未必知道三聚氰胺對公司產品的影響;公司外的財經評論員憑甚麼言之鑿鑿?
所以我最相信的仍然是:風險管理。
p.s. 明天開始和掌門人乘長江探索號遊長江三峽,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八月十六日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自己的損失
八月五日
非常充實的一天,剛看完雲門舞集的演出「花語」,舞蹈技巧非常精湛(我也曾習舞,當然知道各種動作的難度),滿地火紅色象徵片片落花的道具,被風扇吹得漫天飛舞,配合舞者衣袂飄飄的妙曼舞姿,暗晦的燈光和偏向沈鬱的音樂,視覺畫面確實是無懈可擊,整整一個多小時,以上的畫面不斷出現,再美、再淒迷,我也感到有點悶、悶、Z、Z、Z、zzz
整個表演的過程,不斷思考為何篇舞蹈的林懷民,儘把美感十足的畫面雜亂無章的堆砌,如果他能夠以一個故事把零碎的片段串連,會否更能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舞者透過肢體傳達的訊息變得更清晰?...
事實上,欣賞藝術表演就像觀看球賽一樣,沒有初步的認識,根本不懂得欣賞,我美感的修煉,先天已經非常不足(空間感弱,別說構圖,連一個像樣的圓形都無法白手畫出),後天亦欠補,幼嫩得似有若無,所以我感到悶,只因自己水平太低,未能領會箇中的精彩,現在時間較充裕,迫自己接觸學習,只因我相信:藝術是瑰寶,不懂欣賞,損失的絕對是自己。
非常充實的一天,剛看完雲門舞集的演出「花語」,舞蹈技巧非常精湛(我也曾習舞,當然知道各種動作的難度),滿地火紅色象徵片片落花的道具,被風扇吹得漫天飛舞,配合舞者衣袂飄飄的妙曼舞姿,暗晦的燈光和偏向沈鬱的音樂,視覺畫面確實是無懈可擊,整整一個多小時,以上的畫面不斷出現,再美、再淒迷,我也感到有點悶、悶、Z、Z、Z、zzz
整個表演的過程,不斷思考為何篇舞蹈的林懷民,儘把美感十足的畫面雜亂無章的堆砌,如果他能夠以一個故事把零碎的片段串連,會否更能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舞者透過肢體傳達的訊息變得更清晰?...
事實上,欣賞藝術表演就像觀看球賽一樣,沒有初步的認識,根本不懂得欣賞,我美感的修煉,先天已經非常不足(空間感弱,別說構圖,連一個像樣的圓形都無法白手畫出),後天亦欠補,幼嫩得似有若無,所以我感到悶,只因自己水平太低,未能領會箇中的精彩,現在時間較充裕,迫自己接觸學習,只因我相信:藝術是瑰寶,不懂欣賞,損失的絕對是自己。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感動、感謝
八月四日
終於鬆了一口氣,小女的會考成績尚可,敬陪末座成功進入恆生商學院,消息傳來的一刻,我 ....
實在喜出望外!!!!
感激感謝各方好友的關心,你們在博上的留言和來電的關懷問候令我感動,謝謝!Thank you和升橋,現在我一點緊張也沒有,只剩下一點點疲倦,但又捨不得匆匆收筆,還想跟你們多聊幾句。
分享今天留意到有關末代會考的數字,今年應考的考生數目共計十二萬(大數容易記)人,其中36%是重讀生,每五個考生中只有一位考獲六科十四分或以上,十優狀元16人,八至九優122人,七優163人,四至六優1,014,粗略計算這一千三位考試精英,佔據的"A"超過六千個,差不多佔今次全數的"A"級(7,121)九成以上,可見成績的分佈高度集中。
公開考試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確相當殘忍,從以上數字可見失望的機率極高,人生這一次的挫折,當然難受,但勝在年青,翻身容易,沒甚麼大不了的;另一方面,成績超乎想像的,亦不一定是好事,回想當年,得來太易的成績令自己心生驕傲,疏於學習,最終自食其果。
得和失、福與禍,不是一時間能夠讓我們看透,無謂太偏激!
終於鬆了一口氣,小女的會考成績尚可,敬陪末座成功進入恆生商學院,消息傳來的一刻,我 ....
實在喜出望外!!!!
感激感謝各方好友的關心,你們在博上的留言和來電的關懷問候令我感動,謝謝!Thank you和升橋,現在我一點緊張也沒有,只剩下一點點疲倦,但又捨不得匆匆收筆,還想跟你們多聊幾句。
分享今天留意到有關末代會考的數字,今年應考的考生數目共計十二萬(大數容易記)人,其中36%是重讀生,每五個考生中只有一位考獲六科十四分或以上,十優狀元16人,八至九優122人,七優163人,四至六優1,014,粗略計算這一千三位考試精英,佔據的"A"超過六千個,差不多佔今次全數的"A"級(7,121)九成以上,可見成績的分佈高度集中。
公開考試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確相當殘忍,從以上數字可見失望的機率極高,人生這一次的挫折,當然難受,但勝在年青,翻身容易,沒甚麼大不了的;另一方面,成績超乎想像的,亦不一定是好事,回想當年,得來太易的成績令自己心生驕傲,疏於學習,最終自食其果。
得和失、福與禍,不是一時間能夠讓我們看透,無謂太偏激!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我有小小緊張
八月三日
活得精彩不一定須要通過讀書考試,但大學校園的生活既浪漫又寫意,沒機會享受的確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和遺憾,所以還是希望、鼓勵兩個女兒積極爭取,大女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非常享受澳洲大學的環境和交往來自世界各地同學的機會,如今只剩下小女。
她是末代會考生,明天放榜,我心情難免有點緊張!
你還記得自己的放榜日嗎?
當年自己放榜的細節,包括事前的準備,接成績單的一刻,心臟蹦跳得彷彿奪腔而出的感覺,眼見同班同學有人歡笑有人愁,忽然間同學按成績自動分組,我遠望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學,接過成績單便哭,我正猶豫應該如何處理之際,各組同學已開始各奔前程,到校門外截的士到其他學校報讀 ... 太深刻了,許多情節仍然歷歷在目,所以我明白小女今夜的心情,畢竟是第一次的公開試,很難預計結果,心情份外忐忑,我和外子決定明天一早陪她到各學校報名,只是未知父母的介入,對她是負擔還是分擔?
活得精彩不一定須要通過讀書考試,但大學校園的生活既浪漫又寫意,沒機會享受的確是人生的一種損失和遺憾,所以還是希望、鼓勵兩個女兒積極爭取,大女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非常享受澳洲大學的環境和交往來自世界各地同學的機會,如今只剩下小女。
她是末代會考生,明天放榜,我心情難免有點緊張!
你還記得自己的放榜日嗎?
當年自己放榜的細節,包括事前的準備,接成績單的一刻,心臟蹦跳得彷彿奪腔而出的感覺,眼見同班同學有人歡笑有人愁,忽然間同學按成績自動分組,我遠望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學,接過成績單便哭,我正猶豫應該如何處理之際,各組同學已開始各奔前程,到校門外截的士到其他學校報讀 ... 太深刻了,許多情節仍然歷歷在目,所以我明白小女今夜的心情,畢竟是第一次的公開試,很難預計結果,心情份外忐忑,我和外子決定明天一早陪她到各學校報名,只是未知父母的介入,對她是負擔還是分擔?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烹飪書使用心法
八月二日
姐姐說我的博文太嚴肅,令人卻步!前幾天因為整理新欄目「標籤」時,被迫翻看舊博文(文章內容大多經過時間蘊釀,不易忘記,所以甚少重看),把每篇分類(總算初步完成,但吃力未必討好!),發現文章的確變得愈來愈自說自話,缺乏往昔的互動,亦沒盡力把嚴肅的話題輕鬆化,竟然不自覺地顯露了嚴肅的本性(信不信由你!)。
退休後最成功發展的興趣是烹飪,很多親友嚐過我的作品後,下次再約的時候,幸好都沒有托詞婉拒;我烹飪有一個特色:從來沒有拿手小菜,喜歡次次新款,好吃與否便要賭賭你我的運數;我沒拜師學藝,沒機會熟能生巧,更加不是天資過人,烹飪技術完全來自我最要好的朋友 —「書本」。
很多親友都試過按食譜烹調,但最終失敗的經驗,能夠把文字化為美食,的確有點技巧,現在和大家分享:
優質食譜
市面上的食譜多得汗牛充棟,大都強調容易掌握,營養豐富,美味可口,都是騙人的!如果你依足食譜的份量和做法都不成功(食味偏差不算不成功,因為食材有別,偏差難免),十居其九是因為騙人的食譜,而不是你天生沒有煮食的天份,我挑選食譜,有三個條件,1)食譜由專人撰寫,我不相信集體創作,無名無姓的「一百種廣東小炒」,份量方法均是人云亦云,未經核實,依樣葫蘆,我祝你好運;2)本地食譜,外地食譜不單食材名稱怪誕,甚麼「起司」、「白脫」...,兼且可能本地並無供應,太超現實,還是本地食譜較穩妥;3)煮食過程的照片十分重要,一來可作為參考,亦多一重證據作者曾經試煮。
先易後難
我的經驗是烹調時間愈長的食物愈容易,放在鑊內炒兩炒的餸菜超難;初學烹飪,過程中難免頻頻翻看書本上的步驟,不明白的地方還要翻來覆去的研究,手腳自然較慢,可嘗試從「炆」起步,一至兩小時的烹煮過程,可以不斷試食,慢慢調校口味,成功機會自然較高,然後才慢慢一步一步進階到要求手急眼快的「炒」菜(現階段,我還停留在炆煮的級數)。
靈活變通
食譜只是一個烹調的依據,食材不同,爐火有別,加上各人口味不同,不妨大胆地按實際情況,偏離食譜的份量和烹調的時間,昨天第一次煮西班牙海鮮飯(小女的至愛),雖然依足指引,最終還是水份太多,飯粒太「削」,我會在食譜上筆記經驗,作為下次的參考。
試試我的提議,你會發現書中不單只有黃金屋,還有窩心的美食。
姐姐說我的博文太嚴肅,令人卻步!前幾天因為整理新欄目「標籤」時,被迫翻看舊博文(文章內容大多經過時間蘊釀,不易忘記,所以甚少重看),把每篇分類(總算初步完成,但吃力未必討好!),發現文章的確變得愈來愈自說自話,缺乏往昔的互動,亦沒盡力把嚴肅的話題輕鬆化,竟然不自覺地顯露了嚴肅的本性(信不信由你!)。
退休後最成功發展的興趣是烹飪,很多親友嚐過我的作品後,下次再約的時候,幸好都沒有托詞婉拒;我烹飪有一個特色:從來沒有拿手小菜,喜歡次次新款,好吃與否便要賭賭你我的運數;我沒拜師學藝,沒機會熟能生巧,更加不是天資過人,烹飪技術完全來自我最要好的朋友 —「書本」。
很多親友都試過按食譜烹調,但最終失敗的經驗,能夠把文字化為美食,的確有點技巧,現在和大家分享:
優質食譜
市面上的食譜多得汗牛充棟,大都強調容易掌握,營養豐富,美味可口,都是騙人的!如果你依足食譜的份量和做法都不成功(食味偏差不算不成功,因為食材有別,偏差難免),十居其九是因為騙人的食譜,而不是你天生沒有煮食的天份,我挑選食譜,有三個條件,1)食譜由專人撰寫,我不相信集體創作,無名無姓的「一百種廣東小炒」,份量方法均是人云亦云,未經核實,依樣葫蘆,我祝你好運;2)本地食譜,外地食譜不單食材名稱怪誕,甚麼「起司」、「白脫」...,兼且可能本地並無供應,太超現實,還是本地食譜較穩妥;3)煮食過程的照片十分重要,一來可作為參考,亦多一重證據作者曾經試煮。
先易後難
我的經驗是烹調時間愈長的食物愈容易,放在鑊內炒兩炒的餸菜超難;初學烹飪,過程中難免頻頻翻看書本上的步驟,不明白的地方還要翻來覆去的研究,手腳自然較慢,可嘗試從「炆」起步,一至兩小時的烹煮過程,可以不斷試食,慢慢調校口味,成功機會自然較高,然後才慢慢一步一步進階到要求手急眼快的「炒」菜(現階段,我還停留在炆煮的級數)。
靈活變通
食譜只是一個烹調的依據,食材不同,爐火有別,加上各人口味不同,不妨大胆地按實際情況,偏離食譜的份量和烹調的時間,昨天第一次煮西班牙海鮮飯(小女的至愛),雖然依足指引,最終還是水份太多,飯粒太「削」,我會在食譜上筆記經驗,作為下次的參考。
試試我的提議,你會發現書中不單只有黃金屋,還有窩心的美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