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
前幾天看電影「葉問2」,是一部動作片,不是劇情片,透露一點劇情應該無傷大雅。
故事的場景由第一集的佛山移師到香港,衝突對象當然由侵華的日本人轉變為殖民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內容情節和上一集大同小異:葉問醉心武術,生性低調,愛護家庭,但偏偏俠義心腸,不忍同胞受辱,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顯露身手,每次勉強出手,絕對不為個人榮辱,目的純為振奮中國人心和挽回中國武術的聲譽。
甄子丹是當時得令的武打巨星,打鬥場面的招式既迫真又靈巧,再加上戲劇化的打鬥場面和工具,總能令觀眾目不暇給,港式武打片的特色,就是能夠在暴力打鬥的場面中,摻入絲絲陽剛的美感,難怪從李小龍年代開始便一直迷倒中外觀眾,葉問2的武打場面較第一集遜色,但仍然相當可觀,所以我原諒甄子丹的演技(最攪笑的是:我發現甄子丹演葉問,笑容和對白的節奏,非常近似當年關德興演黃飛鴻?!),全片最撇腳的反而是劇本的台詞/對白,甄子丹居然稱呼他的徒弟為「哥哥仔」,攙雜太多現代潮語的對白,破壞了鏡頭下苦苦經營的四、五十年代的氣氛,令人婉惜。
整部戲的高潮是葉問挑戰英國拳擊冠軍,擂台上經歷千辛萬苦,流血流汗,鬥智鬥力,終於憑實力、憑意志、憑真功夫,技術性擊倒對手,葉問在擂台上撐起來,向一羣英國觀眾,說出以下一段畫龍點睛的對白(全憑記憶,可能有些少出入):「我參加比賽,並非為顯示中國工夫較西洋拳術優勝,而是希望大家明白,我們的社會地位雖然高下有別,但人格無分尊卑,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尊重。」戲中的觀眾當然掌聲雷動,但我卻不惑不解「人格」的意思,回家上網搜查,發現人格大致可理解為性格或者人的道德品德(integrity),似乎和戲中表達的意思並不一致,相信應該是不管社會地位高低,同樣需要「尊嚴」。
香港人(當然包括我自己)的語文水平相當有限(不信,請看陳雲的「中文解毒」如何痛罵香港文癌語病),影響了思考力、表達能力和溝通的能力,早一連子到著名的Tony Wong Patisserie買旦糕,排在我前面的四位八十後香港少女,衣著趨時,假眼睫毛長得怕人,四位妙齡女郎居然無一位有勇氣讀出 chocolate truffle 或 Mango Napoleon,只懂向凍櫃後的售貨員指指點點,如果 Tony Wong 把旦糕的名稱譯為中文,未知她們會否一樣,仍然一知半解?還有一次在火車上無可避免聽見兩位少女的對白,其中一位訴說公司的苦況,對面的朋友只懂回敬:「白癡!」如是者從紅磡一直白癡到大圍,難怪被刻薄地形容為「狗吠式回應」,單一聲調加單一對白,確實令人毛骨悚然!
題外話, 不太喜歡一些香港店舖在Menu內不譯中文名稱好像扮高級呢。若果Napoleon旁有中文名稱(拿破崙), 我想那四位妙齡女郎一定說得出Mango Napoleon。
回覆刪除我也不喜歡那些扮高貴的地方,餐牌只有英文、法文,待應只懂英語,但口音奇怪,彷彿不準備服務香港人;但話說回來,我恐怕那四位美少女的中文水平和英語差不多,其實思考、表達和溝通,任何一種語言都分別不大,最可怕的是英語不通的人,未必中文流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