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食色,性也!

二月二十二日

「食色,性也!」原來並非沿出孔子,而是與孟子同期的告子;食和性均是人與生俱來,為延續個體或族羣的基本慾望,上年從莫斯科回來,和同事討論俄羅斯的飲食文化如何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有興趣的,可參考九月二十三日的博文),其中有位高人(好像是Flora Cheung說的,不太肯定,無論如何,多謝賜教,終生受用!)說:「凡是曾經皇室統治的地方,飲食文化必然發達。」我身患學習遲緩症,任何理論未經過自己詳細反覆的思考驗證,絕對無法變成為自己的知識,但這句話的確愈想愈有道理,暫時發現除了英國以外,其他國家都似乎十分合適,你同意嗎?還有其他例外的國家嗎?讓我們一起檢驗這理論的真確性。

食和權力的關系雖然有待確認,但性和權力的關系應該是無容置疑的,父系社會,男性掌權,社會的基礎單位—家庭—以男性為核心,開枝散業,一切衍生的子女財富均歸屬父系家族;由於子女由母體孕育,男性無從確定子女是否己出(記憶中,大女出世紙申請表上母親姓名的傍邊是「報稱父親姓名」;的確,除了近期的DNA測試外,男性除了信任自己的女人之外,別無他法)男性為保證不會白花精神時間照顧別人的子女並把家產外流,從古到今創造了千奇百怪的枷鎖放在自己女人的身上,包括:三步不出閨門,女子無才便是德,三重四德,三寸金蓮,甚至宦官太監,無論如何心理生理的誅般箝制,古往今來做了怨大頭的男性可能為數也不少。

表面男女平權的今時今日,婚姻制度只容許一夫一妻,天生權力慾性慾旺盛的男仕,大都擁有超現實的想法: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女人身心都貞忠於自己,另一方面卻又放縱自己,希望能夠駕馭更多其他的女性(不忠於自己婚姻的名人實在太多,根本無需舉例);性解放的風氣下,婚姻制度面對更多的挑戰和不穩定性,單親家庭日漸普遍,結婚離婚過於繁瑣,許多人選擇長期同居,社會的基礎單位—家庭—的地位逐漸動搖,個人問題無法由家庭解決,慢慢變成社會問題。

中國的納西族是女兒國,子女隨母親生活,女性的兄弟沒有家,會幫助姊妹照顧下一代,晚晚可以自選不同的性伴侶(許多男性的夢想),沒有責任也不需要愛情,香港以目前的移動途徑,是否一步一步走向母系社會的面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