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
看了太多場面奇幻偉大,動作令人眼花撩亂的電影,包括:2012、阿凡達和神探福爾摩斯,有點膩!
上週末轉轉口味看了一部平實的電影「不敗雄心」,深受感動;電影沒有任何3D、CG、打鬥場面、科幻特技、沒有冗長的對白、更沒有引人入勝的劇情,甚至沒有色相悅目的演員,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導演奇連依士活(一位我非常欽佩的電影工作者,快80歲了,仍然活躍影壇,好戲一部接一部)的功力可見一斑。
故事由 John Carlin 的書 "Playing the Enemy: Nelson Mandela and the Game That Changed a Nation"改編,講述1994年南非第一任全民民選總統曼德拉,在剛結束種族隔離政策的當兒成為南非的領袖,黑人和白人的矛盾和鬥爭,已經歷世世代代,這潛藏入骨的歧見,並非口號、法例和教育便能輕易改變,作為所有南非人的領袖曼德拉深徹明白沒有團結和諧的社會,一切的經濟民生問題,無論如何努力都不會有長足的發展,他忘記個人的恩怨(白人曾囚禁他超過20年),眼見當地的黑人討厭以白人為骨幹的國家欖球隊Springboks,計劃解散球隊,取替名字、球衣和徽章,曼德拉力排眾議,保留這象徵種族隔離的球隊,並希望這技術平庸的欖球隊能夠在1995年贏取在南非舉行的世界杯,讓黑人白人一同為這支白人為主的國家隊歡呼,為國家隊驕傲,藉著國家隊的勝利,強化南非人民的國家觀念,同時淡化種族間的分歧,皇天不負有心人,球隊經過隊長和曼德拉的激勵,和捱過一年艱苦的訓練,最終創造奇蹟,贏取世界杯,令舉國黑人白人齊聲歡騰雀躍,打破隔膜。
看完後許多感觸,電影名稱「不敗雄心」是譯自Invictus,在電影中曼德拉屢次提這首詩如何在獄中啟發他、鼓勵他,回家翻查,全文不是很長: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每天生活只有很少部份聽天由命(可參考一月二十九日的博文),大部份都是自決的,曼德拉沒有被自己悲慘的遭遇控制,他選擇忘記憤怒與報復,他選擇擁抱敵人,成就國家的團結,我們當然沒有他那麼偉大,但選擇憤怒與否,選擇對自己和對身邊的人好一點的自由,你和我都同樣擁有,別老是用習慣導航,認為自己被命運、被別人擺佈,忘記主動積極地追尋理想與快樂。
曼德拉的胸襟和無私的領導是另一個感動位,前天提及的「負責任的管理人」,所列條件全都能在他身上找到,他的勇氣和對人性的了解令他成為不朽的領袖典範。
全片沒有任何賺人熱淚的對白和場面,只如實地交代曼德拉如何成大事不拘小節,男子漢間的惺惺相惜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爭取國家榮譽的運動員,非常陽剛的一部電影,很值得帶男孩子看,讓他們在這陰陽怪氣的年代,有機會體驗甚麼是真正的男子漢本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