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真功夫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除了因為文人虛偽外,還有其他因素嗎?

古代習武之人,和現代的運動員有點類近,尤其是以個別(相對組別)身份參賽的運動員,他們都是憑個人的體質、體力、鍛煉和臨場發揮來取勝,運氣所佔的比例較低,對嗎?因此大都自幼開始受訓,一絲不苟地從甚本功出發,透過堅持和汗水,一步一步地往前邁進,很孤獨、艱辛和漫長 … 的過程,終於造出一點成績,高興之餘,絕不能鬆懈,仍然需要不間斷地接受重複又嚴謹的操練,忍受克己與守紀律的生活,才能保持狀態,體力較量,僥倖的成份很少,自然能夠列出世界排名榜了!

相對來說,文人的比拼,運氣成份較重,以考試為例,試題是否熟習和老師的偏好都直接影響賽果,相同的一批學生,可能因為試題和評卷老師的變動,排名隨即改變,這種運氣成份甚難排除;職場上的角力較接近文鬥,影響賽果的不穩定因素甚多,因此,公司內升職最快的同事,不一定最能幹或對公司的貢獻最大,商場上最賺錢的公司不一定管理最卓越;鬥智確實很難分辨高下,一些經常高估自己能力的人很容易自我陶醉,變得不思進取。

鬥力比拼真功夫,輸了當然需要深徹反省和加倍訓練,贏了也不能疏懶,或許這就是我們日常掛在口邊的「體育精神」,看來也只能透過體育培訓和競賽才能培育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