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新股的迷思

九月三十日

香港是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額最高的地區,2009年共發行價值HK$2,460億(如果你對這數字毫無概念,可參考:1)據福布斯統計李嘉誠個人資產總值約為HK$1,600億;2)香港年生產總值約HK$16,000億)的新股,市場佔有率約全球的四分之一,2010年預計新股發行價值將會達HK$3,000億,參予的資金既然如斯龐大,希望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散戶當然不計其數。

我也曾迷戀投資新股,一浪接一浪地把資金投入抽新股的遊戲,但回報一直強差人意,思前想後終於理出抽新股的模式:

1) 某些新股因為時機、品牌效應、上市期間成功的推廣活動、定價等因素,廣受歡迎,令參予者人數眾多,超額認購的倍數等閒一、二百倍(年中上市的郎生醫藥控股(0503)超購852倍),每位散戶配給的股票數目自然非常非常少,上市後的股價雖然不負眾望一飛沖天,無奈手上股票數目無幾,即使即日放售,能夠賺他一萬幾千,已算運氣超凡。

2) 如果挑選一些人氣指數次級的新股,較低的超購倍數的確能夠保證參予者分配較多的股票,可惜超購倍數次級的新股,上市期間的股價表現一般也非常次級,手上再多的股票數目也很難賺大錢。

3) 上市立刻跌破招股價的情況雖然並不多見,但認購新股手續費超貴,再加上資金成本,只要股價升幅有限,經已無法回本。

因此,我只有在股市非常暢旺,人閒錢閒的時候,間中參予抽最最最受歡迎的新股,目的不外乎為賺取一餐半餐免費晚餐而已!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相對貧窮

九月二十九日

香港鮮有餓死人的新聞,僭建的寮屋亦幾近絕跡,最最貧窮的居民雖然家無餘糧,生活所需足襟見肘,但生活條件(包括衣食住和行)比較一些貧困地區(例如:緬甸、尼泊爾、孟加拉)的中產階級更高更好,他們居住的房屋最低限度不會隨時倒塌,食物衛生安全,治安良好,還可免費享用優質的醫療和教育服務 ... 為甚麼他們仍然不知滿足,整天叫苦連天,仇富心態愈演愈烈?

還記得我八月三十日的博文(貪婪和自私)提及的「最後通牒」實驗嗎?擁有否決權的乙,只有在分得約三十至四十元的建議下才會接受甲的分配,否則乙情願選擇一拍兩散,也不願意讓甲輕易濫用分配的權力,剝削他應得的部份,這結果顯示一般人願意為公平付出代價,又或者顯示乙的滿意程度不單只著眼於自己所得(絕對得益),而是甲乙雙方的分配比例(相對得益),理解這人性便能明白香港人的貧窮,並非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社會的怨氣並非只來自風餐露宿的一羣,還有那羣奮力工作,生活水平依然年年下降的打工一族。

量度一個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最常用的是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跟據地區每個家庭住戶收入的普查結果,代入一定的公式,便會得出一個0至1之間的數字,0代表絕對平等,而1代表最極端的貧富差距,系數的數值越大,貧富懸殊的情況越嚴重。

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2007/2008》詳列各國堅尼系數,包括英國(0.36)、德國(0.27)、美國(0.408)、加拿大(0.326)及澳洲(0.352),最平等的國家是瑞典和挪威,從2000年到2008年,一直徘徊於0.25,亞洲各國:越南(0.344)、柬埔寨(0.417)、印尼(0.343),台灣(0.345),南韓(0.313),日本(0.38),系數超過0.4這個警戒線,政府便應作出相應行動,改善財富分配,否則失衡的社會,難免帶來動盪不安。

香港的堅尼系數,2001年已大大超越警戒線,達到0.525,2006年續漸提升至歷史新高的0.533,顯示貧富懸殊的現象不單嚴重,還不斷在惡化,香港人雖然物質充裕,也敵不過相對貧窮帶來的心理創傷,內心的鬱結,外人無法理解!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避免失敗

九月二十八日

成功的男士千姿百態:智慧學術型、自信果斷型、冒險勇敢型、穩重可靠型、好玩活躍型 .... 不一而足,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足以令我等小女子(相對於男子漢大丈夫而言,並非年紀小的意思)神魂顛倒,男士的吸引力不一定來自外貌外型,中年老年的男性只要顧盼自豪、言之有物,一樣令人傾倒,終生瀟灑動人。

相反失敗的男士似乎都離不開兩大類型:大言不慚和極端保守。

男士常戲稱妻子為「黑白天鵝」,認為女士不管早晚老是絮絮不休,事無大小總愛嘮叨個沒完沒了,事實上女士喜歡用對話表達親蜜(出自John Gray 的 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中文譯名:男女大不同),甚少在陌生人或討厭的人面前主動打開話閘子;相比之下,男士較為極端,沈默寡言的不少,從早到晚不懂閉嘴的也相當多,其中最最最令人討厭的要算是那些大言不慚的傢伙,不管話題如何陌生,他們都無視自己的無知,妄想自己是專家,信口雌黃,霸占大氣電波,眾人見他言不及義,自然無人理啋,此舉反而火上添油令他愈說愈興奮,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感覺非常滿足,又何須費力徹實研究或執行!大言不慚的習慣容易讓人變得只說不做,難成大器。

可能男士的天職是養妻活兒,職場上較為穩打穩紮的作風,只是務實,完全可以理解;但許多男士日常生活也極端保守,不容許自己和家人越雷池半步,每天不斷重複他認為穩妥的生活方式,到熟識的餐廳,吃熟識的飯菜,回家欣賞熟識的肥皂劇,假期不是逛熟識的商場,便是到那些已經旅遊N次的外埠,雖然明知勇敢地踏出慣常的生活圈子,可能覓得更好的選擇,但也可能比現況更壞,何必面對風險?樂意放棄一切新嘗試,在熟識的環境中生活,不需要動腦筋,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極端保守的習慣容易讓腦筋變得懶惰,一事無成。

避免失敗,不一定成功,但最低限度讓人較接近成功,你同意嗎?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患癌的社會

九月二十七日

週末翻看舊博文,發現八月三十日題為「貪婪和自私」是近期引起較多迴響的一篇博文,(剛看過博文中提及的電影「華爾街之金融大鱷」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太令人失望,不看也罷!)是八月三十一日題為「全人類的抉擇」的上集,加上近期心愛讀物Catching Fire: How cooking made us human(對上一篇博文,有較詳盡的描述)的進化論,讓我愈來愈相信貪婪和自私不會帶領我們走出眼下的經濟困境。

人類經歷幾百萬年的時間,從各取各得的個體,慢慢慢慢慢演進為今時今日多方互動合作,從而產生協同效應的社羣,讓聚居互助的大眾,生活更美滿自在,在這邏輯上自私自利,貪得無厭似乎只是返祖現象,而非如經濟學家所言是推動經濟的動力,你同意嗎?合作無間的先決條件是互相信任,各施其職,和公平分配,在不損害公眾利益的前題下追尋個人的幸福,絕非天荒夜談,對嗎?

相反,若我們任由自私和貪婪泛濫,財技主導的年代過後,嬰兒潮漸次進入老年期,醫藥很有可能主導下一個浪潮,貪婪又自私的醫務人員、藥業研發推廣公司將會提供甚麼樣的醫療服務給我們,我不敢想像 — 聽說現在愈來愈多富貴病必要長期倚賴藥物,又聽說電腦病毒的幕後黑手,其中不少是防毒軟件公司 — 我怕!

電影「華爾街之金融大鱷」曾提及貪婪和自私就像身體內的癌細胞,無法根治;但只要切斷供養它們的養分,控制它們的活動範圍,我相信人或者社會仍然有機會繼續健康快樂地延續下去。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我吃,故我在

九月二十四日

遊絲路期間看了一本相當有趣的書:Richard Wrangham, Catching Fire: How cooking made us human, Profile Books, 2009,循進化論的邏輯,探討人類出現的原因。

達爾文的進化論,相信無人不曉,他相信萬物的演進,離不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但這涵蓋性的大道理並沒有直接指出人類出現的原因,Richard Wrangham認為煮食是讓猿猴變進為人類的主因,令喜歡烹飪的我,份外雀躍。

人類的歷史最遠古的約只有五千年(埃及的文明),即使包括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文明(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著書描述這消失的文明)估計亦只有一萬六千年的歷史,但人類的芻形早見於二百三十萬年前,經歷二百多萬年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終於在二十萬年前才出現和現代人極為類近的人類,人類走過的二十萬年的歲月,我們能夠掌握的少之又少,難怪考古令人著迷;從二百三十萬年到二十萬年期間,為甚麼猿猴類中的一系會漸漸演進為人類?

作者相信是因為這一系猿猴懂得用,猿猴滿身是毛,腳短有力,善於游走和妻息於樹林之間,但懂得用火的猿猴,能夠倚賴火的熱力取暖,不需要長毛保持體溫,火更能為這批猿猴帶來保護,讓它們能夠安寢於地面,不需要強勁的臂彎和下肢,抓住樹木的支幹,最最最重要的是火能夠烹調食物,讓原本非常難以咀嚼消化的食物變為這羣猿猴的養分,因此它們不再需要強而有力的下巴和牙齒,咀嚼植物的果實、枝葉和根莖,和長長的腸臟分解植物的纖維。

煮食令這系猿猴大大減少進食的時間,按科學家推算,以人類的體型和口腔的條件,每天必須花五小時咀嚼未經烹煮的食物,才能維持生命,但烹煮過的食物大大增加吸收的效率,讓它們賸出空餘的時間,改善生活;此外,火讓它們能夠進食更多養分較高的肉類,滋長腦部的發育;煮食更加有可能促生分甘同味的夫妻關係,動物界的夫妻關係多建基於撫養下一代,夫妻大都各搵各食,並無帶食物回家和伴侶分享的習慣,唯獨是人類習慣把食物帶回家,烹調後一家分享。

看著、看著、.... 發現人類的出現有可能始於烹飪,我喜歡美食,也愛烹飪,原來能夠促進人類的進化,相當偉大的嗜好啊!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並未升呢

九月二十二日

今夜中秋佳節,雖無皓月相伴,似乎無損佳節氣氛,滿街都是黑壓壓的人頭;我在此祝願你一家團聚(可惜我和大女只能千里共嬋娟),渡過一個溫馨的晚上。

已經記不起打從甚麼時候開始一直渴望遊絲路,明知車程超長、奔波勞累、住宿條件惡劣、無啖好食、氣候不宜人、又乾又熱又大風,但能夠親賭二千多年前東西物資文化的匯點,我仍然認為值得!

絲綢之路上最為世人熟悉的城市是敦煌,敦煌市郊令舉世注目的景點,當然是莫高窟,箇中揉合東西宗教與文化產生的藝術作品,意念手法都非常獨特,自成一派,稱為「敦煌學」,可惜我對壁畫是個門外漢,別說甚麼個人感想,就連拾人牙慧也感困難,還是輕輕鬆鬆談談其他方面的感受。

自古商場如戰場,要成就一番事業,策略、計謀、審時度世、馭人之術缺一不可,至於更進一步的出賣自尊、出賣良心、出賣朋友絕非必然,只是個人的選擇,至於出賣自己的性命來換取正行正業的商貿交易,來絲路前我是聞所未聞的,當火車走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上,想像古代商旅,把絲綢茶葉馱在駱駝背上,西出陽關,踏上九死一生的路程,到西方換取香料和用具,當時的外貿確實是拼了命的事業,若果你生於二千年前,有勇氣走這一遭發達之路嗎?

發展海洋運輸之前,絲路是唯一貫通東西途徑,沿途的市鎮全都非常興旺和富裕,經歷一千多年、幾十代苦苦建立的優勢,敵不過航運的出現,海上絲綢之路迅速取代陸路運輸,令這些叱咜一時的繁華大都會,轉瞬間失去昔日的光彩,幾百年來都無復當年勇,只餘下歷史的痕跡供後人憑吊,我們信賴的香港優勢,會否不免步昔日敦煌的後塵,隨著某種重大兼且不可易轉的改變而失色?你會選擇留下掙扎?還是逐水土而居?

甘肅省是內地較貧困的地區,今次旅程曾拜訪敦煌、嘉裕關、蘭州和天水四個城市,意外地發現蘭州以外的三個城市,規模雖然較少,但都秩序井然,讓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唯獨是省會蘭州,建築物破舊不堪,街道又髒又亂,滿以為省會是一省之首,應該最先進和發達,誰知剛好相反,蘭州偏偏顯得落後和殘破,是例外?還是正常?抑或省會和城市發展根本無關?藉得探討。

你看,不論何時何地,我都只懂從經濟角度觀察事物,非常狹窄,離開商場八個月,遺憾並未升呢。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不由你不信

九月二十一日

請嘗試找出以下三張相片的共通點:




答案:都是洗手間,包括外觀和部份內部擺設,不方便拍攝的廁格部份,設備全自動化,地面和洗手盤十分乾爽,無論如何深呼吸都嗅不到一點異味,第三張相片是廁格外的等候區,一般擺放和洗手間外觀匹配的傢俬和裝飾(最普遍:酸枝傢俬 + 字畫 + 國畫),整潔得隨時可變換為用餐區(曾看見一羣本地人在這廁所等候區興高釆烈地開餐),最最最重點的是:這些五星級洗手間費用全免,供所有人使用。

***********************************************************************

我最怕吃羊肉,受不了那種羶味,連那些放在羊扒傍邊一起烤熟的肉腸、牛扒 ... 也一律無法忍受,怕吃又怕聞,從來對羊肉都是避之則吉;遊新疆當然免不了全羊宴,我隨團隊一組一組跟烤熟的全羊合照,被迫近距離接觸,發現只有香料和肉味,沒一絲羶味,待全羊分件後,剛吃過晚飯的團友居然讚口不絕,不斷添食,並且一再向我保證絕無羶味,兼且滋味無窮 ... 終於下定決心,排除一切心理障礙,鼓足勇氣,把羊肉送入口中,才發現味道和想像的截然不同,細膩豐潤兼且肉香襲人;不由你不信,新疆的全羊令我成功擺脫心理枷鎖,藉得拍照留念:



***********************************************************************

我對空間、符號和美感的掌握能力異常薄弱,拍照只懂把眼見的景物如實記錄,甚麼角度、光暗、景深都毫無概念,幸好剛買的相機功能特別多,居然能夠把我拍攝的平凡影像,變得有點藝術感:



感覺有點飄飄然!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領隊哭了!

九月二十日

三個背景資料:

1. 領隊是中年男性,據他本人描述在東瀛遊擔任領隊超過五年,之前任職另一間旅行社,帶團經驗相當豐富,亦曾帶香港團乘坐旅遊車遊絲路,今次擔綱這三十人火車圍的領隊,理應綽綽有餘

2. 絲綢之路自古至今都是一條艱苦的旅程,歷史記載唐玄裝(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描寫千里迢迢到西方取佛經的唐三藏,原來真有其人)花了五年時間才通過絲綢之路,到達現在和中國接壤的印度,可見路途何等遙遠,再加上要穿越不辨東西、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確實是九死一生的旅途

3. 乘坐東方快車遊絲路,較其他交通工具舒適,但鐵路網能夠容納的班次畢竟有限,每年提供的名額總是供不應求,費用不菲(團費HK$15,000+,另加小費),是一般絲路團團費的一倍,願意付出更多的參加者,要求自然較高

可惜是次旅程各地的接待水平非常參差,住宿的賓館包括一星級至五星級的水準,最差的吐魯番賓館,餐廳內的女洗手間,共分三隔,其中兩隔的門不翼而飛,其他設施可想而知;餐飲的水平和普通團餐並無分別,只懂以碟數取勝,未知是否刻意安排,整部東方快車上的一百多位乘客,總是同一時間到達同一間食肆開餐,大鑊飯不是太冷便是太慢,服務員和各團的領隊導遊,為競爭有限的餐具、冰塊和熱飯,滿頭大汗,爭吵不絕,餐餐如是,令人食不下嚥;此外,為減少團員在火車上淋浴的不便(火車附設一卡淋浴車,提供八個淋浴間,供百多位乘客輪流公共使用,加上車上水源有限,隨時掣水),每次上火車過夜前,必定安排酒店或賓館房間,讓我們舒適地清洗一天的疲勞,可惜蘭州的地接竟然安排我們到一間按摩院洗浴,電梯門打開後,只見走廊和浴間的燈光昏暗,背景傳來靡靡之音,浴間超大,二百多呎無遮無掩的空間,正中擺放一張龐大的膠床,傍邊設淋浴的蓮花頭和浸浴的大木桶,和我在電影看見的風月場所非常接近,嚇死人!

帶著一羣不單旅遊經驗豐富,人生經驗也相當豐富(相信我是全團最年輕的頭五位)和高要求的團友,偏偏踫上以上種種不愉快的事故,領隊當然非常無奈和無辜,唯有忍氣吞聲,希望以雙倍的努力,力保小費,但行程艱苦勞累,睡眠時間嚴重不足,加上打擊接踵而來,「最後晚餐」時間安排出錯,害我們在大堂呆站整整一小時,回酒店的路上,領隊連番致歉,萬分委屈,一時感觸,泣不成聲 ...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夜生活

九月八日

昨晚處女下海(這是成語,千萬別見字解字)釣墨魚,非常愉快的經歷,藉得推介。

晚上六時半,先到西貢的酒家吃一頓頗豐盛的海鮮餐 -- 油雞、燒肉、基圍蝦、油炮班腩、紅燒麵筋、雞油白菜、古老肉和粟米羹 -- 賣相、味道和份量算是中上之選,吃飽後,我們一行五十七人浩浩蕩蕩,慢慢散步到新碼頭,乘坐乾淨寬敞的遊船出海釣墨魚。

船行不到二十分鐘便在離岸不遠處拋錨,船家連忙在船徬安放大光燈,把船邊的海面照得如同白晝,我們亦魚貫排列在船邊企位,站著放下沒有魚餌的釣勾,還未攪清楚釣墨魚最佳的深度、竅門和位置,已經聽見團友歡呼,釣到一隻和尾指差不多大小的墨魚,體型雖然小得可憐,但生猛畢常,懂得噴墨反抗,氣氛霎時變得興奮,大家埋首海面,發現海水清澈,魚羣處處,還有好管閒事的水蟹,雖說墨魚的旺季已過,整晚的收獲亦接近五十條,最厲害的墨魚王個人釣得十一條,我依樣葫蘆,站了差不多一小時,居然也釣了兩條,可見這活動的確適合一家大小。

不想釣墨魚的,可以到上層睡覺、吹海風、聊天和看星星(昨晚是農曆月底,沒有月亮,星星額外明亮),船尾適合開賭和打麻雀,船艙提供影音設備,可供看電影或卡拉OK,各適其適,不經不覺已到晚上十時,船家把我們釣的所有墨魚,即場加蒜蓉和調味料油炮,鮮味得難以形容,早知如此美味,定必不眠不休,努力不懈地垂釣,可惜後悔已經太遲了!回程西貢碼頭,已是晚上十一時。

足足四個半小時的節目,包一餐不錯的海鮮餐,消費多少?

答案:每人HK$158!


p.s. 明天出發遊絲綢之路,九月十九日晚上回港,下次博上再見面的日期是九月二十日,晚安!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理性和感性

九月七日

聽說世界兩大首富畢菲特和比爾蓋茨將向中國內地富豪勸捐,他們以身作則,對捐獻事業不單自有一套服己服人的邏輯,還身體力行地親自督導捐款用得其法,令人十分欽佩,可是東西捐獻文化有別,成果如何暫時很難說得準。

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捐獻文化分別很大,我隨便可以指出以下四點:

1. 中國人捐獻喜歡保持低調,最害怕沽名釣譽,相信施恩莫望報,行善最重誠意,唯有完全不寄望任何形式回報的善行才是最高境界。
2. 中國人最愛捐助受天災人禍影響的地區和人民,對於痛失親人和家園的普通人最能感同身受,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出錢出力,救人如救火的自願人士特別多;相反,我們相信長貧難顧,鮮有長期援助擁有謀生能力的人,甚至難以毫無保留地接受綜援人士。
3. 我們相信先祖積聚家財不易,傳子傳孫是理所當然的事,繼承祖業是一種責任,把祖業發揚光大是每一代子子孫孫的使命,任何一個人如果貿貿然決定把部份家族財產捐獻,多少都會感到有點僭越本份。
4. 願意捐錢救難扶災的中國人許多許多,但和外國人一樣,願意放棄安穩的生活,親身前往落後地區作出貢獻的人,相對較少。

中國人的捐獻文化源出於同情心,較為感性;美國人的捐獻文化較理性,長期供款,訂立誓章,著重成效;孰優孰劣很難評定。

身為中國人的我始終認為捐獻應該從心出發,壓力下的承諾似乎有違捐獻的本意。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

九月六日

廣東俗語「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充份顯示我們事事唯恐落後的心態,從小到大,成長要快人一步,學習猶其是要快人一步,因此讓兒童提早入學,和安排預先學習明年課程的情況,十分普遍,越級挑戰和跳級學習彷彿是孩子成功的標誌。

讓我再一次分享 Steven Levitt 和 Stephen Dubner "Freakonomics" 其中一個觀察,他們發現大部份職業運動員的生日日期都在上半年,最極端的例子在德國,五十二位精英運動員生於一月至三月,只有四位精英運動員生於十月至十二月,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是:兒童運動大多按年度分班,換句話,2000年一月到十二月出生的小童,會被安排一起互相比拼,從中挑選表現較佳的,加以培訓,試想像2000年一月出生的孩子較十二月出生的孩子大接近一年,身體的成熟度和受訓的機會自然較為優勝,因此年頭出生的小孩表現往往較為出色,被提拔栽培的機會自然較高,日後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機會相對較高,同樣道理,所有按年度篩選的項目,似乎都有利於年頭出生的大孩子,冀圖越級挑戰的小孩子難度超高,攪不好隨時把大好機會拱手讓人。

我的兩個女兒,大女一月出生,一直是班中的大家姐,外向、活潑又好動,小女十二月出生,是班中年紀最小的妹妹,較為膽小和被動,她們的性格和出生月份是否相關,她們的媽媽也不清楚 ...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科學精神

九月三日

小女預科開學,讀的學科比會考少,放棄了數學和地理,她並不特別喜歡地理(她媽媽當年卻最擅長地理,入大學亦全憑地理科的成績,大學一年級時主修地理),只是糢糊地感到地理科和其他商科不同,感到有點若有所失。

這兩學科剛好我都較為熟識,雖然花在商科的時間遠比地理科多,但也真的有點懷念地理科 -- 嚴格來說不是學科的內容,而是治學的精神 -- 求真的科學精神;商科研究商業行為,沒有絕對的真理,人言人殊,每種理論都有道理,但適用範圍說不準,研究的結果和理論都有點虛,相對來說,地理科(地理的範圍很廣,包括較接近自然科學的自然地理學和較接近社會科學的人文地理學)比較實際,地貌的演進、地震的成因、沙漠化的產生 ... 都是有跡可尋,能夠通過觀察和數據,驗證不同理論的真偽。

從商多年,雖然常常辯論不同策略的好壞,又或者不同執行方法的成效,但從來無法客觀衡量那種策略或那種執行方式比較優勝,就好像翻閱歷史一樣,你從來無法想像「如果 .... 便會 ....」,對嗎?每當上司振振有詞地指出一條自己並不認同的方向時,我都感到難以辯駁,因為說到底自己憑甚麼認為別人的方法一定比不上自己提出的,即使事情完結,效果未如人意,只能反映上司當初的看法有一定的誤差,但絕不代表自己當初的看法更為優勝,事實上有可能按自己提出的做法結果更壞;不能夠辨別是非好壞的的處境,非常惱人!

所以我常懷念求真的科學能精神 -- 對與錯不單純只是政治的角力。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愈早愈好

九月二日

一位八十後的朋友問我:「投資理財是否愈早愈好?」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信許人都聽過理財的乘數效應(不幸地:(,多見於信用咭一筆清的廣告內容),意思就是金錢的時間值以複利(把每期的利息加入本金,讓利息賺取利息,亦即是俗語利叠利的意思)計算,時間愈長得益愈大,舉一個例子,二十年前你到銀行存入一萬元港幣,按五厘複利計算,今天已增長為HK$26,533;如果相同的一筆存款十年前存入銀行,同樣五厘複利計算,現值HK$16,289,可見愈早開始儲蓄和理財,愈能賺盡金錢的時間值。

此外,一般人的投資工具不外乎股票和房地產,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股票價格和樓價雖然天天調整,但總的趨勢仍然是不斷上升的,因此愈早入市,自然能夠購買相對便宜的資產,只要入貨的時間盡量避免太瘋狂的時段便可,你可能會問:「甚麼時候才稱得上瘋狂階段?」我認為當市場上愈來愈多人相信股票價格或樓價只升不跌的時候,便是瘋狂階段,因此現今香港的樓市開始進入瘋狂,雖然仍有上升的空間,但若果一下子遇上頭暈身,下調的空間可能更大,忍忍忍忍....

早投資還有另一個好處,初學投資,特別容易犯錯(所有人都不免付出真金白銀買教訓,分別只是時間長短),市場風險以外,還必須承受經驗不足的風險,幸好年輕時期,一般都是孓然一身,能夠承受的風險相對較高,跌倒了,再站起來,怕甚麼!

朋友再問:「那麼組織家庭是否愈早愈好?」我衝口而出說:「當然!」回家後仔細想一想,結婚講緣份,不一定愈早愈好,在此鄭重收回當天的妄語。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終生的問題

九月一日

自小到現在都懷疑:人該努力發揮自己所長,還是努力修補自已的弱點?

和我較熟識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斷努力後者;數字白癡便努力學會計、學財務;全無方向感卻不斷努力駕車;說話急燥,不懂修詞,更要努力學習講故事;工作上常常遇上不足之處,努力爭取時間學習;相信因為自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眼睛常聚焦缺點,無法容忍些微的瑕癖,推己及人,自然認為其他人眼中也只會看到自己的缺點,無所遁形,只好落力掩飾。

維持這種追求超過三十年,結論是:事倍功半;從一個較低的起步點出發,即使再拼命,也因天資所限,只能以龜速前進,別說成就,要是能夠僅僅追上別人已算萬幸;因此我暫時的結論是:如果弱項是求生必要技巧(例如:投資),努力修補便可,不要指望能夠作出突破性的成就,如果弱項是非必要性的(例如:唱歌),算吧!還是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其他方面。

經歷了幾十年的錯誤,我終於明白把時間放在弱項的作用有限,只是未知如果當初選擇前者,分別會否很大?如果你當初的選擇是前者,有空可否分享你的經驗,讓大家能夠從別人的經驗,認真地再次思考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