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電影的故事大綱:
根據紐約最暢銷同名小說改編,The Help以三個背景懸殊的女性出發,以辛辣幽默的對白,諷刺當時美國中產白人與黑人女傭之間,極端不平等的社會現象。60年代封建的的密西西比,愛比琳 (Aibileen) 和米妮 (Minny),平實努力地在白人家庭工作,得不到主人的半分尊重。生於富裕白人家庭的史嘉特(Skeeter) 學成歸來,在傑克森日報當撰稿員,決定以黑人女傭角度出發,在傑克森日報刊登作品批判時弊。計劃便她們連成一線反抗不平,同時,也給了她們勇氣去抒發感受,字裡行間透露的心聲更觸動他人心靈,令市內每個人的生活都起了重大的衝擊。
我並不欣賞故事的取材角度,過份一面倒地從黑人出發,道盡她們的辛酸之餘,還把她們的一切惡行都歸咎在白人身上,所有黑人都被描寫為善良、勤勞又樂觀;相對地白人大部份自私、刻薄、虛偽、種族歧視加階級歧視,兩極化得有點單純和超現實,過份戲劇化的劇情,加上演員誇張的演技,令整部電影顯得較為低俗和浮誇。
最令我印象難忘的反而是主僕間的關係,似乎和今時今日香港的菲傭和印傭相差無幾,電影中的女主人一方面依賴女僕照顧小孩和自己的起居飲食,直接和間接的接觸無日無之,卻偏偏極度厭惡和她們共用同一個洗手間;她們常懷疑僕人貪小便宜,甚至偷竊主人的財物;亦愛在人前人後擺佈女僕,以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威 ... 令我懷疑主僕的關係不論時代和種族,也可能差不多?有一點感觸,卻仍未形成任何看法,亦不懂從何說起?
家有全職助理是福氣?還是負累?一位沒血緣關係的人,進佔我們的私人空間,多少帶來一點的不安,她們的存在究竟是否真的利多於弊呢?還是只是出於一種習慣?
p.s. 外遊至下星期四(十月二十日),博文暫停,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十月二十一日!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尊重
二0一一年十月七日
讀書時曾讀過Ritz Carlton酒店的個案(S.J. Sucher & S.E. McManus, The Ritz Carlton Hotel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ept 2005),這酒店著名體貼殷勤,員工的服務態度發自內心,熱誠有禮,萬事以客為先,公司的服務座右銘是 “We are Ladies &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 Gentlemen”,相信唯有被尊重的員工 — 學懂和習慣自尊自重 — 才懂得尊重酒店的顧客,個案形容酒店的招聘會跟一般排長龍、冷冰冰的招聘會截然不同,2000年華盛頓特區曾舉辦一個像派對的招聘會,所有求職人士都由穿著整齊制服的員工親身迎接和招待,會場進口滿佈藍色的蝴蝶結,背景音樂是現場演奏的小提琴和電子琴,等候區除了供應各式酒水和精緻點心外,還播放著公司總裁的歡迎詞和各級員工親述工作概況,每位參予者於面試完畢,均獲贈酒店自家製的朱古力以示感激 … 個案形容的枝葉和後續的跟進和培訓當然更為詳盡了;這酒店憑著對員工的尊重,迅速發展,無論到世界任何地方開分店都能保持超高的服務水平,當年的員工流失率只有百份之二十,遠較同行的平均流失率100%為低。
我曾深受這個案感動,把部份內容和前公司一眾經理分享,希望我們一起從中得到啟發,多尊重下屬和同輩,改變公司的文化,從而激發同事心底的工作動力,當然並沒成功,或許我的分享根本未能感動經理們?或許他們從來不相信同事們自願努力工作?或許公司的年終考核,完成銷售指標比提高服務水平所佔的比例更重?或許他們根本不願意離開已成為習慣的工作模式? … 現在回望卻發現可能「尊重」在商業社會根本沒多大意義,即使勉強實行也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不由我不信?!每天翻開生果報,盡是強姦、亂倫,家庭暴力、絕望的自殺、冷血的他殺,泯沒良心的欺詐、聞所未聞的虐待 … 而最最令人反感的不是報紙的取材角度,而是他們認為報章的內容之所以低三下四是因應讀者的口味?!某大電視台為緊縮開支吧?每晚只供應一浪接一浪的肥皂劇,他們的藉口也同樣是觀眾的要求!某法國名牌更厲害,每位顧客必須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登記選購的商品和數量,防止「水客」,這種有罪假設對待人客,實在有欠尊重吧?城中某大地產代理商著名姑息養奸,縱容從業員欺詐,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開單」,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大老闆的操守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的顧客也同樣、甚至比他的員工更奸詐?!
如果顧客真的著重「被受尊重」的話,相信這些耳熟能詳的超級品牌經已無處立足了!
讀書時曾讀過Ritz Carlton酒店的個案(S.J. Sucher & S.E. McManus, The Ritz Carlton Hotel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ept 2005),這酒店著名體貼殷勤,員工的服務態度發自內心,熱誠有禮,萬事以客為先,公司的服務座右銘是 “We are Ladies &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 Gentlemen”,相信唯有被尊重的員工 — 學懂和習慣自尊自重 — 才懂得尊重酒店的顧客,個案形容酒店的招聘會跟一般排長龍、冷冰冰的招聘會截然不同,2000年華盛頓特區曾舉辦一個像派對的招聘會,所有求職人士都由穿著整齊制服的員工親身迎接和招待,會場進口滿佈藍色的蝴蝶結,背景音樂是現場演奏的小提琴和電子琴,等候區除了供應各式酒水和精緻點心外,還播放著公司總裁的歡迎詞和各級員工親述工作概況,每位參予者於面試完畢,均獲贈酒店自家製的朱古力以示感激 … 個案形容的枝葉和後續的跟進和培訓當然更為詳盡了;這酒店憑著對員工的尊重,迅速發展,無論到世界任何地方開分店都能保持超高的服務水平,當年的員工流失率只有百份之二十,遠較同行的平均流失率100%為低。
我曾深受這個案感動,把部份內容和前公司一眾經理分享,希望我們一起從中得到啟發,多尊重下屬和同輩,改變公司的文化,從而激發同事心底的工作動力,當然並沒成功,或許我的分享根本未能感動經理們?或許他們從來不相信同事們自願努力工作?或許公司的年終考核,完成銷售指標比提高服務水平所佔的比例更重?或許他們根本不願意離開已成為習慣的工作模式? … 現在回望卻發現可能「尊重」在商業社會根本沒多大意義,即使勉強實行也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不由我不信?!每天翻開生果報,盡是強姦、亂倫,家庭暴力、絕望的自殺、冷血的他殺,泯沒良心的欺詐、聞所未聞的虐待 … 而最最令人反感的不是報紙的取材角度,而是他們認為報章的內容之所以低三下四是因應讀者的口味?!某大電視台為緊縮開支吧?每晚只供應一浪接一浪的肥皂劇,他們的藉口也同樣是觀眾的要求!某法國名牌更厲害,每位顧客必須出示身份證明文件登記選購的商品和數量,防止「水客」,這種有罪假設對待人客,實在有欠尊重吧?城中某大地產代理商著名姑息養奸,縱容從業員欺詐,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開單」,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大老闆的操守有問題,而是因為他們的顧客也同樣、甚至比他的員工更奸詐?!
如果顧客真的著重「被受尊重」的話,相信這些耳熟能詳的超級品牌經已無處立足了!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工作和興趣
二0一一年十月六日
我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會計師,本業以外,對職權範圍以外的部門一直來者不拒,甚至主動爭取,曾經直接管理的部門包括:人事部、行政部、船務部、電腦部、採購部、法律部、保安部、物管部、培訓部、工程部 … 等等,每次透過新的職能接觸新事物,認識不同的工作伙伴,接受全新的挑戰,總令我興奮莫名 … 事實上我最怕重重複複,不斷做著相同的事,或許我並不適合當會計師,或許這是我反復轉換公司,甚至提早結束職場生涯的深層原因。
朋友當中亦有輕易放棄當專業教師、專業記者、甚至專業護士,我想她們可能跟我一樣沒真正喜愛自己的職業,回想過往,應該尚算稱職吧!否則上司也不會容許我管理會計以外的職能,一直感到會計超簡單,從不肯多花心思在本業上,錢當然管得住,帳目也能如數家珍,但就是心野,有時間不好好鑽研本業,盡是往外望,缺乏應有的專注力和堅持,伴隨著工作而生的滿足感很薄弱,我沒有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又或者沒有把興趣演進為事業,難怪成就有限。
朋友當中,成就過人的都喜歡本業,閒來無事不斷吸收本行的資訊,社交圈子也離不開本業同行,話題常觸及本業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不厭其煩地詳細解釋行外人認為分別不大的個案,津津有味地複述自己如何運用經驗、毅力、智力和胆色把難關擺平,眼見他們愈做愈投入,也愈來愈精練,難怪對本業,對公司總是不離不棄,全情投入,令我羨慕不已!
Steve Jobs曾經說過:”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工作上,若你還未找到你的所愛,繼續追尋吧!別像我過往一樣蹉跎歲月,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
我是一個非常另類的會計師,本業以外,對職權範圍以外的部門一直來者不拒,甚至主動爭取,曾經直接管理的部門包括:人事部、行政部、船務部、電腦部、採購部、法律部、保安部、物管部、培訓部、工程部 … 等等,每次透過新的職能接觸新事物,認識不同的工作伙伴,接受全新的挑戰,總令我興奮莫名 … 事實上我最怕重重複複,不斷做著相同的事,或許我並不適合當會計師,或許這是我反復轉換公司,甚至提早結束職場生涯的深層原因。
朋友當中亦有輕易放棄當專業教師、專業記者、甚至專業護士,我想她們可能跟我一樣沒真正喜愛自己的職業,回想過往,應該尚算稱職吧!否則上司也不會容許我管理會計以外的職能,一直感到會計超簡單,從不肯多花心思在本業上,錢當然管得住,帳目也能如數家珍,但就是心野,有時間不好好鑽研本業,盡是往外望,缺乏應有的專注力和堅持,伴隨著工作而生的滿足感很薄弱,我沒有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又或者沒有把興趣演進為事業,難怪成就有限。
朋友當中,成就過人的都喜歡本業,閒來無事不斷吸收本行的資訊,社交圈子也離不開本業同行,話題常觸及本業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不厭其煩地詳細解釋行外人認為分別不大的個案,津津有味地複述自己如何運用經驗、毅力、智力和胆色把難關擺平,眼見他們愈做愈投入,也愈來愈精練,難怪對本業,對公司總是不離不棄,全情投入,令我羨慕不已!
Steve Jobs曾經說過:”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工作上,若你還未找到你的所愛,繼續追尋吧!別像我過往一樣蹉跎歲月,現在,後悔已經太遲了!
儉以養廉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直對「高薪養廉」這說法深表懷疑,認定必是官場中人為求厚祿,無中生有的講法。
今天終於有機會翻查「高薪養廉」的出處,發現這制度不足三百年,起源於清朝盛世雍正元年(1723年),當時朝廷承襲了明朝的俸祿制度,所有命官薪俸偏低,下級官員的年俸不足糊口,被迫鋌而走險,向百姓苛索,形成一種積重難返的貪污風氣,雍正接受了山西巡撫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建議:「耗羨」是指銀兩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解過程中的損耗,又稱為「火耗」,由於無統一的徵收標準,各地官員隨意濫收,幫補家計,雍正要求地方官員統一上繳的「耗羨」,再由省重新發配給州縣,補充地方政府經費不足和官吏的收入,也就是所謂的「養廉銀」,希望藉合適的薪酬水平,培養和鼓勵官員廉潔的習性,防止貪污。
「養廉銀」旨在滿足官員們的基本生活所需,令他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做好呢份工」,似乎和高薪扯不上關係,更別說「愈高薪、愈廉潔」了!當然,高和低只是相對的概念,高薪養廉的高字,相比的對象確有相榷的空間,新加坡政府為了能夠吸引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到政府當官,付出和那些商營機構再約,甚至更高的薪酬,實在是無可厚非,但這種高薪挖角的競爭和培養廉潔的習性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薪酬高的人,操守並不一定特別高,何解新加坡政府老是自欺欺人地吹噓「高薪養廉」呢?
再者貪戀錢財的人,只會嫌少,不會嫌多,若政府招攬人材只懂獨沽一味金錢掛帥,很難避免吸引一些貪得無厭,唯利是圖但卻智力和能力都超班的高人,實在禍福難料?
利誘不成,威迫又如何?香港的廉政公署便是箇中的表表者,對於低級的公務員、簡單直接和事務性(transactional) 的貪污確實非常有效,一些複雜、曖昧、長期的利益輸送(例如:退休高官加入地產發展商支取高薪,當高級職員),廉政公署也束手無策。
假若威迫和利誘都無法防止公器私用,那怎樣才能培養廉潔的情操?一千八百年前諸葛亮曾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誡子書》)儉是一種不浪費的態度,珍惜手中擁有的一切,物盡其用,任何物質(包括金錢)過量只會造成浪費,因此節儉的生活態度確有助培育不貪的性格,銀行戶口無論有多少個零字,每天能吃的不過三餐,睡牀再大也長不過六呎半,人一生能夠享用的物質實在非常有限,貪甚麼?為積聚那些享用不了的物質而付出時間、勞力、精神、尊嚴和操守,值得嗎?不貪戀物質的人,自然不會為金錢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可惜,現代社會鼓吹消費,相信貪婪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儉樸簡約的生活態度自然不合潮流,儉以養廉也悄無聲地變成為高薪養廉。
p.s. 近期總是小病纏身,喉嚨痛、咳嗽、胃脹、胃痛,睡眠質素顯著下降,人也變得悶悶不樂,很難集中精神寫作,見諒!
一直對「高薪養廉」這說法深表懷疑,認定必是官場中人為求厚祿,無中生有的講法。
今天終於有機會翻查「高薪養廉」的出處,發現這制度不足三百年,起源於清朝盛世雍正元年(1723年),當時朝廷承襲了明朝的俸祿制度,所有命官薪俸偏低,下級官員的年俸不足糊口,被迫鋌而走險,向百姓苛索,形成一種積重難返的貪污風氣,雍正接受了山西巡撫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建議:「耗羨」是指銀兩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解過程中的損耗,又稱為「火耗」,由於無統一的徵收標準,各地官員隨意濫收,幫補家計,雍正要求地方官員統一上繳的「耗羨」,再由省重新發配給州縣,補充地方政府經費不足和官吏的收入,也就是所謂的「養廉銀」,希望藉合適的薪酬水平,培養和鼓勵官員廉潔的習性,防止貪污。
「養廉銀」旨在滿足官員們的基本生活所需,令他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做好呢份工」,似乎和高薪扯不上關係,更別說「愈高薪、愈廉潔」了!當然,高和低只是相對的概念,高薪養廉的高字,相比的對象確有相榷的空間,新加坡政府為了能夠吸引跨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到政府當官,付出和那些商營機構再約,甚至更高的薪酬,實在是無可厚非,但這種高薪挖角的競爭和培養廉潔的習性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薪酬高的人,操守並不一定特別高,何解新加坡政府老是自欺欺人地吹噓「高薪養廉」呢?
再者貪戀錢財的人,只會嫌少,不會嫌多,若政府招攬人材只懂獨沽一味金錢掛帥,很難避免吸引一些貪得無厭,唯利是圖但卻智力和能力都超班的高人,實在禍福難料?
利誘不成,威迫又如何?香港的廉政公署便是箇中的表表者,對於低級的公務員、簡單直接和事務性(transactional) 的貪污確實非常有效,一些複雜、曖昧、長期的利益輸送(例如:退休高官加入地產發展商支取高薪,當高級職員),廉政公署也束手無策。
假若威迫和利誘都無法防止公器私用,那怎樣才能培養廉潔的情操?一千八百年前諸葛亮曾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誡子書》)儉是一種不浪費的態度,珍惜手中擁有的一切,物盡其用,任何物質(包括金錢)過量只會造成浪費,因此節儉的生活態度確有助培育不貪的性格,銀行戶口無論有多少個零字,每天能吃的不過三餐,睡牀再大也長不過六呎半,人一生能夠享用的物質實在非常有限,貪甚麼?為積聚那些享用不了的物質而付出時間、勞力、精神、尊嚴和操守,值得嗎?不貪戀物質的人,自然不會為金錢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可惜,現代社會鼓吹消費,相信貪婪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儉樸簡約的生活態度自然不合潮流,儉以養廉也悄無聲地變成為高薪養廉。
p.s. 近期總是小病纏身,喉嚨痛、咳嗽、胃脹、胃痛,睡眠質素顯著下降,人也變得悶悶不樂,很難集中精神寫作,見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