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日
我是那種為美食而生存的人,烹調食物以味道為主,只會在不影響食味的情況下酙量減少油和鹽的份量,對難吃的健康餐全無興趣,不研究、不買也不吃,許多朋友都聽過我埋怨上天待我們太狠,美味的食物總是高脂高膽固醇,例如:豬油、鵝肝、肥牛、芝士 ...,同時健康食品總是口感粗「鞋」,味道單寡,例如:麥皮、無鹽油的疏菜、糙米 ...,令人非常矛盾,直至看了Richard Wrangham 的 Catching Fire: How cooking made us human(九月二十四日的博文「我吃、故我在」曾較詳細描述這本書)才初步找到答案,他認為人類為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環境,延續寶貴的生命,世世代代對高營養的食物都有特殊偏好,讓人類懂得在芸芸食物中挑選出對生存最有效益的品種,增加存活的機會;可惜,時至今日,高營養食物泛濫,令人類與生俱來的食物偏好,變得危害健康,縮短生命,唯有轉過頭來,進食一些低養分的腸胃填塞物,減少飢餓感;理論終歸只是理論,你大可不同意,繼續努力嘴嚼未經剝殼的稻米;我大致上認同Richard Wrangham 的理論,明白並非上天對人類太狠,常常讓我們處於兩難的境地,只是人類又一次煩惱自招;思前想後讓令我明白中庸之道的可貴,凡事過猶不及都只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所謂的選擇並非只是0或100這兩個極端,而是0至100之間的一個合適的程度。
以後準備食物或點菜,不能只顧味道;減肥期間,可能1/3美食+1/3健康難吃的填塞物+1/3留白,保持身段期間,我選擇七成飽,但只挑美食,情願少吃,也不願難為自己的肚腹,增肥最幸福,當然是100%美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