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施和受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小時候學習英語,最難適應的文法,包括:

分為男性、女性和非人類的中性代名詞 (pronoun):he, she, it ; him, her, it …
單數和眾數 (singular & plural)
按時間轉變動詞的形態 (tense)
被動語態 (passive voice)
介詞 (preposition) 的運用

我常奇怪英國人為甚麼硬要把人分男女、事物要指明單數眾數,和動作定要交待發生的時間,麻煩又難記,我們中國語文沒清楚把這些分類,還不是一樣井井有條,傳情達意,老抱怨老外沒事找事,無端害苦我等外邦人;經過許多許多許多年的歲月才體會到:不同的語言其實蘊藏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

動詞按時間轉變原來相當普遍,表現出時間和動作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例如:喜歡(like,看來我流連在fb的時間太長了!) :過去式的liked表示從前喜歡,言下之意代表現在的感覺不一樣,現在式的like表示始終如一的喜歡;不能說中文沒時間性,例如:當時年青、吃過晚飯、曾經閱讀,這些詞句也楚交待了動作已經發生,可是時間的細分程度和英語相比還有很遠的矩離,兼且英語每次運用動詞都必然交待時間,中文卻可以無稜兩可的說:「我愛你」,這代表現在依然愛你?還是從前曾經愛過?中國人的時間概念可見一斑。

學習英語的被動語態,加強了我對動詞的主體(subject)和受體(object)的認知,例如:嗜好攝影的朋友,你究竟是喜歡攝影的龍友,還是喜歡被攝影的模特兒?又例如:我愛你和你愛我是兩碼子的事,只有在同時發生的時候才可能發展為美事;中文文法基本上沒有被動語態,我們較傾向運用相對的動詞來表達,例如:施與受、教與學、講和聽、領導和追隨,仔細看看這些相對的動詞,實在並非天衣無縫,其中教和學是兩回事,老師站在台上教幾十個學生,其中認真學習的大概不會太多,父母為了提升子女的學業成績,不斷安排補習班,增加子女被「教」的機會,但他們真的因此多學一點嗎?教和學的主體不同,兩者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學習外語確能有助減少盲點和整理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