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寫出友共鳴(The Help)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電影的故事大綱:

根據紐約最暢銷同名小說改編,The Help以三個背景懸殊的女性出發,以辛辣幽默的對白,諷刺當時美國中產白人與黑人女傭之間,極端不平等的社會現象。60年代封建的的密西西比,愛比琳 (Aibileen) 和米妮 (Minny),平實努力地在白人家庭工作,得不到主人的半分尊重。生於富裕白人家庭的史嘉特(Skeeter) 學成歸來,在傑克森日報當撰稿員,決定以黑人女傭角度出發,在傑克森日報刊登作品批判時弊。計劃便她們連成一線反抗不平,同時,也給了她們勇氣去抒發感受,字裡行間透露的心聲更觸動他人心靈,令市內每個人的生活都起了重大的衝擊。

我並不欣賞故事的取材角度,過份一面倒地從黑人出發,道盡她們的辛酸之餘,還把她們的一切惡行都歸咎在白人身上,所有黑人都被描寫為善良、勤勞又樂觀;相對地白人大部份自私、刻薄、虛偽、種族歧視加階級歧視,兩極化得有點單純和超現實,過份戲劇化的劇情,加上演員誇張的演技,令整部電影顯得較為低俗和浮誇。

最令我印象難忘的反而是主僕間的關係,似乎和今時今日香港的菲傭和印傭相差無幾,電影中的女主人一方面依賴女僕照顧小孩和自己的起居飲食,直接和間接的接觸無日無之,卻偏偏極度厭惡和她們共用同一個洗手間;她們常懷疑僕人貪小便宜,甚至偷竊主人的財物;亦愛在人前人後擺佈女僕,以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威 ... 令我懷疑主僕的關係不論時代和種族,也可能差不多?有一點感觸,卻仍未形成任何看法,亦不懂從何說起?

家有全職助理是福氣?還是負累?一位沒血緣關係的人,進佔我們的私人空間,多少帶來一點的不安,她們的存在究竟是否真的利多於弊呢?還是只是出於一種習慣?


p.s.  外遊至下星期四(十月二十日),博文暫停,下次博上再見的日期是十月二十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