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
曾經聽說現代管理相信公司不單只為股東(shareholders)效力,還要考慮週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 ,包括公司外的供應商、社會、政府、債務人、無管理權的股東和顧客,另外還有公司內擁有管理權的股東,管理層和所有員工),但從未認真考慮背後的道理,直至...
最近聽到一位阿里巴巴的員工轉述馬雲(阿里巴巴的創辦人、主席和CEO)在股東大會的一番話:「… 商業原則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因為公司的命脈(收入來源)來自客戶,但必須透過員工提供的優質服務,關係才能保持長久穩定,公司只要能夠憑顧客和員工創造剩餘價值,哪怕市場上金錢掛帥的投資者不趕來分一杯羹?(只憑記憶第三者引述馬雲的一番話,語氣、內容可能有點誇張!)所以排行在顧客和員工之後,看著聽著,感受到他對馬雲的崇拜,回家細想這排序,發現也不無道理。
服務為主的公司(如網站提供者包括阿里巴巴和網上黃頁、美容院、培訓中心等),不像地產發展商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不像機械製造商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不像基建公司擁有法定特權,服務業基本上只是人(顧客)和人(員工)的生意,只要保住員工,便能保住顧客,所以排序應當是員工第一、顧客第二、股東第三,你同意嗎?其他行業或者會有不同的排序,但相信股東也不一定排行第一。
那麼為什麼傳統上股東的地位如此崇高?為什麼書本教我們公司的終極目標就是為股東創造最高的價值?
公司的創辦人為信念,為心中的一團火,出錢出力,排除萬難,培育人才,建立事業,的確藉得公司上下的尊重和賣命,傳統上,成功的老闆(一般也是股東)都懂用人,對有潛質的員工百般栽培,令他們有天終成大器,員工有感知遇之恩,亦必鞠躬盡粹為老闆爭取最後的一分一毫;時至今天,西方傳入把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家的有限公司制度,我想或多或少破壞了中國傳統的賓主關係,現代的股東除了懂得高追低沽公司的股票外,對公司又作出過什麼貢獻呢?
現代的管理人是否應該也像馬雲一樣,重新評估利益相關者的排序,為壯大企業而努力,而非只為唯利是圖的股東謀求短期的回報。
生意不景時只會栽員, 不會栽客戶和股東.
回覆刪除只有生意好景時, 大量員工流失, 員工排序才可升呢
很同意樓上所說的,2010年就已看到這個~~生意不景時只會栽員,打工仔只能無奈接受
回覆刪除我也是打工仔,當然非常明白你們的感受。
回覆刪除但我對2010年的經濟相當樂觀,海嘯已過,投資消費都在不斷攀升,公司生意自然水漲船高,按你們的邏輯,明年員工的排序應該有機會爬升,不要擔心。
身為員工當然亦有責任保持自己的價值和競爭力,才能為公司作出貢獻,才藉得排行在客戶和股東之上,從今天開始努力充實自己,努力為公司創造價值,你不會再感無奈;相信我,你未來的事業發展,掌握在你手上,記住:a better way to earn more is to learn more.